2.江左布衣星夜投宿 秦王醉吟初識賢才(二)
字數:2577 加入書籤
卻說唐武德年間,離倉州城四、五十裏有一秦州小鎮。曆來倉州是花柳繁華之地,溫柔富貴之鄉,雖然近年仍然戰亂頻繁,可倉州這地方未涉戰禍,即使不及戰前繁華,也不見得是蕭索光景。
秦州得倉州風物熏染,雖不及倉州州府之地繁盛,也算得是名鎮。一條穿鎮柳河,清波泛碧,畫舸漁舟,拱橋石欄,沿河兩岸的碧瓦粉牆,雕梁畫棟,自然便有了一片賽江南水鄉景象。
遂有放蕩騷客吟得秦州一詩曰:
倉州一宿望秦州,不盡繁華意未酬。淮侯不悔平生誌,江陰含悲漢時都。遙憐鄉遠懷故月,漫扶綠柳駕輕舟。把盞笙歌消長夜,放懷肆酒醉春秋。
那騷客所吟,說這秦州也是遷客騷人,流連勝地。
時下正值秋末,秦州氣象因綠柳榕竹居多,倒沒見蕭索臨冬氣氛。
天氣雖有了幾分冷意,仍不乏春、夏盎然之色。柳河一帶街巷多是商鋪、客店、酒肆;沿街也有不少玩猴、雜耍、小唱、說書、占卜、測字的攤頭。
河中遊船如梭,橋橫兩岸,遊人如織,夾雜著喊買秦州燒餅、揚州臭豆腐、燒雞、西子湖劍魚的。也有胡地來的狐裘,紹慶一帶的絲帛……吆喝聲不絕於耳,串帶絲竹歌弦之聲,好生喧攘繁華。
這是高祖皇帝登基以來第四年常舉京試結束後半個多月。
正當入夜時分,秦州街道夜市逐漸熱鬧起來,各家店鋪門前掛起燈籠,把街道照得如同白晝。
那時有位書生正在秦州城外匆匆趕路,待他進入秦州城,天已掛黑。
這書生名叫房玄齡,看去也隻是二十七、八歲光景,穿灰色長衫,一身鄉下秀才打扮。
可仔細端祥他,身材高大,生得骨格非凡,目光如電。那時,他身背褡褳,入了秦州城,便徑直朝一家客店走來。
秦州城來往商人多,大小客店也不少,算得遠近聞名的要數揚家大客店,因秦州來往客人繁雜,茶樓、酒肆、客店生意也特別興隆。楊家大客店所以遠近聞名,因其囊茶樓、酒肆、客店生意,與客人方便。
店家也算秦州望族,原是鄉下員外,田產數百傾,家財萬貫,更兼店主為人厚道,膝下獨有一女,年方十八,名喚楊翠娥,生得天仙般可人,那些書生遷客之類便更多是慕名投宿。
這房玄齡是紹興有名才子,前朝進士,祖上是江左仕族,幾經戰亂遷徙來到紹興鄉下方安定居。
房玄齡自幼聰明過人,家境雖不甚殷富,可家父仍拚命供他讀私塾。
也許天地造化人,他這個才子,八歲便貫通文理,十幾歲文才以譽滿淮楊,二十一、二歲鄉試,府試連捷,竟一舉進京中了進士。
可這命運弄人,剛中了進士,誰也想不到這朝廷一下便更替了。
新朝既立,舊朝科舉之人一概不按冊錄,便又幾年來上京城重試,雖文章做得花團錦簇般,卻接二連三地名落孫山。
連年上京,家材為之散盡,家父也沒怨言,他卻仍雄心勃勃。數年來路經秦州投宿,都住楊家客店,楊員外早曉他名聲,又看他骨格非凡,決非久居下之人,便將獨生女兒翠娥許了他。
這房玄齡自然樂意,得員外頻頻資助上京應試,心想拚將一命也要考個中了,以報嶽父大恩。
可沒想今年又名落孫山,看是科場舞弊,正咬牙打算明秋不考了,對未來的嶽父說個明白,回紹興鄉下另尋營生去。
心裏想著,便上了柳河橋,朝東望去,楊家客店離柳河橋頭不遠。
看得燈籠高掛,門庭若市。房玄齡是個闊心胸人,也不計較科場失敗會在嶽父麵前尷尬,望嶽父家便徑直來了。
時下楊家客店正是旺季,店夥計周全客人應接不暇。
見姑爺進門來,早有人通報了楊員外。那楊員外五十開外年紀,是個福麵菩薩,聞得女婿來了,便迎了廳堂來,笑吟吟著吩咐仆人設家宴。
寒喧過後,知房玄齡考場失意之事,也不計較。安慰了一回,說:“科場之事得上下疏通,似小婿文章做得花團錦簇,沒有不應之理。明年秋舉這銀子不得不花,我自派人上京調停妥當,小婿若不見外,住些日子,便回紹興鄉下接了親家父母來,咱兩家也合了一家了。莊上事你愛管就管,不愛管就一心作你的文章,待明年秋試再圖仕途出落何妨呢。”
聽嶽父這般懇摯說話,房玄齡本想告訴嶽父自己淡薄仕途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待罷了家宴自與翠娥說別後悄悄話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