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隨身老爺爺,你值得擁有!
字數:6558 加入書籤
“喂,王平你怎麽了,今天一直恍恍惚惚的,是不是生病了,有病就去看醫生啊,不會是兜裏沒錢了吧?我說,你再麽下去可不行,待會可是法海大師的課,敢在法海的課上走神,被他發現你就慘了。”
坐在旁邊的孫大雷捅捅走神的王平,胖胖的臉上,露出一絲關切之色,隱隱還有幾分擔心。
王平迅速回過神來,看見孫大雷臉上的表情,不由得有些溫暖,含糊的解釋道:“沒事,或許是昨夜著涼了吧,有點頭暈,我回宿舍休息下,等下幫我點名。”
說罷站起身來,無視同學們的敬佩的眼神,自顧朝門外走去。
“喂,喂,不會吧,被法海抓到我就慘了!”
王平充耳未聞,孫大雷無奈收回徒勞無功的胖手,嘟嚕了幾句,隻好作罷。
“哈哈,大雷、大雷,就憑你這名字,你不背雷誰背雷?”——有詼諧的同學打趣,孫大雷自然不依,開口反駁,引起一陣喧鬧。
走出教室的王平沒有理會這一切,開頭看著天空,深深吸了一口氣,自己的遭遇太過離奇,腦子太亂了,必須好好靜一靜。
自己,人如其名。做為一位家世平平,長相平平,學習平平的大二學生,按照原本的軌跡,應該畢業之後,找個平常的崗位,娶個普通的女人,平平淡淡的過完一生。
現在,一切卻不同了,自己的生活軌跡貌似發生了變化,不出所料的話,應該會告別“平常”這個已經伴隨了自己二十年的詞語。
因為,他懷疑大腦裏麵除了自己原本的記憶之外,似乎還多了另外一個人的記憶。
所以,即使被同學們畏之如虎的“法海”大師的課,他也要曠,目的,隻是想要掩飾一下自己的不自在,不願意被人發現自己身上的秘密。
作為一個被無數網絡小說熏陶的新時代大學生,他平時最羨慕憧憬的,不是那些花錢如流水的富二,也不是那些夜夜做新郎的官二,而書中那些得到奇遇後就混得風生水起的廢材豬腳們。
如今,終於輪到我了麽?
我也開啟了豬腳模式了麽?
我也要雄起了麽?
究其原因,源自昨天他逛古玩街,莫名對一串楠木佛珠產生強烈購買欲,花了三百買下佩戴一晚後,腦海裏就憑空多了許多東西。
迷迷糊糊中,依稀的看到一個長袍馬褂、梳著鞭子的清朝人。時而手持刀劍,月下起舞,刻苦練功。時而鮮衣怒馬、縱橫江湖、快意恩仇。轉眼又變成了青燈古佛,吃素持齋的和尚,間或又夾著打坐煉法、飛天遁地的畫麵。
特麽這是仙俠,還是武俠?
腦海中究竟是什麽存在,是慈祥的老爺爺、還是渡劫失敗的魔道巨頭?
王平有些淩亂,胡思亂想著,夢遊般向宿舍走去。
一切都和小說中描寫的奇遇毫無二致,怎麽能叫人不浮想聯翩?
他努力搜尋著,希冀能找到功法,但除了一些生活戰鬥場景之外,其他別無所獲,再要多想,就是一陣頭疼。
“不用找了,功法都被老衲封鎖了。”
突然,王平腦海裏響起了一個蒼老的聲音:“現在的年輕人,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不努力自強,卻總是希冀著依靠奇遇不勞而獲!”
“啊!你是誰?為什麽會寄居在我腦海?”
王平嚇了一跳,腳下就是一跘,險些跌倒,吸引了過路同學的眼光。好在,飽覽網文的他知道如何與寄居者對話,隻是心中默念,沒有發出聲來。
蒼老的聲音譏諷的道:“平時不是總是渴望奇遇麽?事到臨頭又為何如此驚惶?與那位好龍的葉公,有何區別?”
對自己的表現,王平有些羞愧,伸手揉了揉臉,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肅然問道:“前輩是何人,在晚輩腦海中有何目的?”
“不錯,還能保持理智。雖然有些浮躁,但勉強還算可堪造就。”
蒼老的聲音先讚揚了一下後,解釋道:“老衲法號魔僧,禪宗溈仰宗八代傳人。遭遇強敵,無奈棄了這身臭皮囊,遁出一絲元神寄於這串楠木佛珠之中,剩下的,就不用說了吧。”
“溈山靈祐,南嶽懷讓的道統麽?此宗自五、代就宗風日衰,法脈已不可考,怎麽會冒出你這清朝傳人?”
王平倒也和某些隻知魔獸仙劍、蘿拉生希的校友不同,除此之外,儒道釋等華夏傳統文化,也略有涉獵,雖談不上精通,但一些基本常識,還是知道的。
雖然,拜教主之賜,他對佛教這一舶來品沒有什麽好感,但禪宗這一本土和尚慧能開創,已被華夏文化徹底同化的支派,卻是個例外。一聽到寄居者是禪宗傳人,他便安心不少。
還好,不是魔頭,至少,性命是無虞了。
魔僧有些驚訝:“知道溈山靈佑,倒也頗有些見識,與時下那些小青年不同。說說看,還知道些什麽?”
王平不好意思的答道:“曹溪六祖,南嶽懷讓,青原行思,石頭希遷,馬祖道一,趙州從諗,百丈淮海”
雖隻是常識,但能說出這幾個名字,至少,說明曾經花功夫了解過,有些基礎。
腦海中的魔僧一笑,顯是心情頗好,饒有興趣的問道:“還有呢?”
王平有些汗顏,回道:“因為《西遊記》對神仙之說產生興趣,佛教隻是略有涉獵,大致看過幾本燈錄,其他的卻是不知。”
“從業餘角度講,也算不錯了。”
魔僧評價一句,然後解釋道:“溈仰宗法脈自五代開始衰弱不假,不可考卻未必,聽說過虛雲老和尚麽?”
虛雲,駐世兩甲子,曆經五帝四朝,一身係五宗法脈的當代禪宗大德。如此傳奇人物,王平自然聽說過:“是了,還有虛雲老和尚。”
溈仰宗,禪宗五家之一,為唐代山靈祐和仰山慧寂師徒開創。五代以後,雖有傳承,但法脈不盛,因而一般認為溈仰宗六世而絕,後繼乏人。實際此宗祖庭密印寺宋後仍有繼承,明末慧山海法師時與臨濟宗合流,清末虛雲重振至現世。
清人,與虛雲同代,如此說來,魔僧的身份倒也合理了。王平放下放下包袱,放心交流:“您是因為遭遇強敵,而放棄肉身,遁出元神?”
“有問題?”
“不敢,隻是有些不解,元神好像是道教的說法,佛家不是講金身麽?”
魔僧道:“大道唯一,萬法不離其宗,何必拘泥於名相。元神也好,念力金身也好,還是一神教的不滅聖靈也好,其本質都一樣,不過一點靈魂核心,不滅的精神烙而已。本質同一,隻是名相不同罷了!”
“哦,原來如此。”
難得遇見一個專業人士,王平考據癖發作,一時間,倒也忘記了功利之心,就小說中諸多不解、爭議,討教了起來:“世人皆以為超脫有兩途,一曰肉身不死,破碎虛空。二曰精神不滅,陽神長存。這兩種說法是對的麽?”
魔僧倒也不藏著掖著,耐心解釋:“肉身成聖,上古常有聽聞,唐時,此道便隨外丹術一起沒落。鍾呂丹法興起至今,修道的主流,便一直是內丹,唯餘精神超脫之途了。”
王平精神一震,問道:“精神果能不滅乎?”隨即,便反應過來,貌似問了一句廢話。
果然,魔僧沒好氣的回了一句:“老衲不是已經在你識海了麽?”
王平腆著臉繼續問道:“真沒辦法肉身長存,長生久視?”
“不過一具臭皮囊而已,何至如此惦記?”
魔僧灑然一笑:“南五祖,北七真,到張三豐、李道純、陸潛虛、李西月、黃元吉,到劉一明、閔小艮。還有當代陳櫻寧,南懷瑾。這些‘神仙’們,有那個長生久視了?這世上,那有不死的活神仙?”
有道是同行是冤家,佛道兩家,曆來就互相看不順眼。道士笑和尚“萬劫陰靈難入聖”,和尚就笑道士是“守死鬼”。
儒教曆來為主流,“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佛教道教都不放在眼裏。
三教都自以為正宗,相互攻擊,乃是傳統。魔僧雖為元神高人,也不能免俗,言下無不諷刺之意。
魔僧是佛教徒,譏諷道教是分內事。王平雖無門無派,卻是個道教發燒友,骨灰級仙道法術愛好者。
聞言,心下就有些不快,完全忽視雙方各方麵都是天壤之別的差異,忍不住就魯班門前弄起了大斧:“道教崇尚煉養不假,但也提倡性命雙修,也講心性。再者,道教源遠流長,自黃帝算起,至今已有五千年曆史,這點佛教是不如的。佛教自漢明帝時傳入華夏後,也吸收了很多儒道二教的東西,比如你們禪宗的心性之說,就很像莊子。”
佛教傳入後,與華夏本土文化相互吸收融合,本是事實。至於佛道兩家到底誰先融合誰,誰是師父,誰是徒弟?曆來是各執一詞。
道教說老子化胡為佛。
佛教不甘示弱,就說“昔周姬之末,有大聖號佛;…絡聘周以曾玄。”一下子就把佛變成了老子的太爺輩,說老莊連給佛當徒弟都不夠格。
再後來,把老子提了一輩,說老聞道於竺乾古先生,古先生即是佛。
後來就更加離譜了,撰經說:“佛遣三弟子至震旦教化,儒童菩薩,彼稱孔丘。淨光菩薩,彼稱顏回。摩訶迦葉,彼稱老子。”
震旦,即中國。一下子,把儒道的祖師一網打盡,全部“考證”成了佛的“徒弟”。
因為釋老等當事人皆以作古,這番爭論,爭了幾千年,也沒徹底弄明白,大抵就是誰家勢力大誰家占上風頭。有些實在是不願爭論的,也隻能說句大道無二理、聖人無二心,和和稀泥。
三教曆代精英爭了幾千年也沒弄明白的事,魔僧自然不會傻到繼續爭論什麽禪近莊或者莊近佛,因為這已經是超出人類能力範疇的問題,如果把佛道爭論的資料全收集起來,組成一個地球上最大的圖書館還有富餘。
魔僧隻是問了一句話,就讓王平啞口無言:“嗬嗬,縱然你口若懸河,舌燦蓮花,我也不懂,老衲我隻問一句:你見過幾個長生不死的?”
王平默然半響,方才呐呐的問道:“如此說來,仙學宣揚的全是假的麽?不能長生,那修道又有何意義?”
魔僧嗬嗬一笑:“古人會閑著沒事幹,精心編造一個千古騙局來蒙騙後人麽?或者,你認為曆代投入道教的那些精英都是傻子?”
“仙學確有其事,卻不能長生不死這?”王平有些淩亂了。
“老衲先就說過,不死,指的精神生命不滅,而非物理生命。物理生命不死的手段,古時或許有,但現在卻已失傳。”
“從修道角度講,是今不如古,技術退步嘍?”
“老衲認為,確實是這樣!”
雖然物理生命不死的方法已經失傳了,但好歹精神不滅的技術還在。其實,精神不滅、記憶長存,本來就已經長生了,不同的,無非就是換換軀殼而已。
如此一想,王平又高興起來,腆著臉道:“大師,前生五百次回眸,才換得今生擦肩而過,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如今咱爺倆的精神共居一個識海,這得是多少世才能修到的緣分?如此有緣,您老就傳我個精神不滅的法子唄。”
魔僧嗬嗬一笑:“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既然如此,你便找個清靜的地方,老衲這就傳你妙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