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傳承。
字數:4329 加入書籤
王平境界穩固,魔僧頗為滿意,說等到中元節拜祭天地後就正式收他入門。王平歡欣的同時,也頗有些不解,七月十五不是傳說中的鬼節麽,為何選在鬼氣森森的日子祭拜天地?
魔僧笑道:鬼節隻是民間的說法,在道門典籍中,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祭祀地官大帝的日子。
道教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為土地水三官神誕之日。道經又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故每逢此三日,道教徒都進廟燒香奉祀,或建金籙、黃籙道場,以祈福消災。
在道教的理解裏,這天地水三官,與其說是神靈,不如說是天地自然功能體用的擬人具象化的象征,代表著天地。比如這位地官大帝,道教又叫他他為清虛大帝,認為此神是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代表著大地。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祭祀神靈,就是祭祀天地。
這位清虛大帝在道教神道體係中,有著很高的地位,他隸屬上清境,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總管著五帝五嶽諸地神仙。
用魔僧的話說:地官大帝他老人家就是大地上所有神仙的老大。凡人若要超凡脫俗,修仙得道,怎麽也得跟上頭打個招呼才行。”
王平一想,也是。就好比儒教中人求做官一樣,在以前得拜至聖先師,在現在也得先宣誓。雖說拜聖人和宣誓並不能保證你一定就能做官,但卻得先做完這些儀式後,然後才有做官的資格。當然現在有些民主人士,不用宣誓也能做官,但卻隻能做閑職,絕難做到最高層。
從這個角度來講,祭拜天地,祭祀神靈,就是拜山頭,目的是加入體製,納入道門神仙係統。
王平把自己的想法一說,魔僧就笑了:“不錯,就是這個理。要想成仙,就得先加入組織,不然,不被天庭承認,哪怕你像當初的美猴王一樣修為通天,也隻是個野仙、妖仙。”
說罷,魔僧不知想起了什麽,悠然長歎了一聲:“驚才絕豔的陳櫻寧,為何未修練成功?就是因為他不是正統道人出身,不明白成仙得加入組織的道理,非但不加入體製不說,反而還意圖另起爐灶,把丹道練養之術從宗教神學體係中脫離了出來,稱為仙學。”
王平一想也是。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曆代真仙,不管對宗教感觀如何,但名義上都依附宗教。陳夫子意圖剔除各種教義的束縛,把丹道仙學獨立出來,本是一片好意。但從教派的角度看,就是隻要權利不要義務,砸場子搶飯碗…
魔僧又說道:“就算是拋開拜山門的因素,祭拜天地神靈也是應該。道人,效法天地,竊陰陽之妙,盜日月之機。天地自然就是傳法老師,偷天地的道,給天地磕兩個頭不過分吧?——就算是拋開超脫的因素,祭拜天地也應該。天地運轉,生養萬物,人類才有衣穿飯吃,才得以生存。這天地提供陽光、空氣、雨水提供眾生存活,從沒收過一分錢,感謝一下人家不應該麽?”
“所以對於某些人動不動就要逆天弑神、鎮天滅道的說法,老衲實在是不理解。人類縱享大自然的饋贈,無一物回報不說,反而還要逆天鎮天,天地是哪點對不起你了?天地礙著你了麽?——倘若這樣的人都能成仙的話,估計鴻鈞老祖都會氣死。鴻鈞容他,盤古大神也不會容他,會氣活過來,然後一斧頭劈了他…”
王平深以為然。確實,若真有鴻鈞老祖,想必他老人家也是絕不會容許抱著奴役自己、鎮壓自己的心思而修煉的人成仙得道的…
魔僧道:“本來,天地水三官都要拜的,不過正月已經過,十月未至,就七月一次做了,到時候你就多磕幾個頭,勞煩地官大帝代領了吧。”
魔僧定下日期,王平就安心潛修,靜待中元節到來。
日月如梭,轉眼間一周就過去了,就到了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地官大帝生辰之日。
午課畢。魔僧就吩咐王平沐浴更衣,然後指導王平在客廳設了個小法壇,準備祭祀地官大帝。
先前早已齋戒三日,當下便按照儀軌,把黃紙、朱砂香燭,和三牲祭品等依次放好,然後三叩九拜,點燃信香,焚燒準備好的文表,並誠心正意,默念清虛大帝名號,請大帝保佑自己道途順利。
王平麵色肅穆,誠心正意的做完儀軌之後,按照魔僧的指導,撤了法壇,回到靜室接受傳承。
在正統道門的傳承在道教是以道為本,師父教授下一代知識道法稱為傳,弟子以皈依道為本,接受師父的教導稱為承。師傳徒承故稱為“傳承”。
一般來說,傳承由師承入門、傳戒、傳法三步組成。
道教裏拜師是道門經法傳遞,慧命相傳的關鍵。不僅僅是飯碗那麽簡單。所以拜師求的傳承必須要求得正統道教門派及明師的傳承。
師徒之間如父子,又不同於父子。師在道教裏有廣義跟狹義的含義。
狹義的師父是指皈依學道修法的根本師父。
廣義上所有道門耆碩前輩都是師長,諸大天尊及各位祖師也是師,在道門傳承裏真正拜師還要有經籍度三師,有的還約定要有登籙,證盟,保舉等師。
拜師收徒需要師父先引導弟子入門,煉其心,觀其行。看是否是可造之材,能否有成就。擇黃道吉日,通過上表,傳度,祭祖,冠巾,皈依三寶,師徒傳承儀式才完成。再授其道法,科儀,經綸,術數等學。無論神霄,清微各宗派基本如此,隻不過略有差異不同而已。
弟子拜師後,由師父授戒,一曰:視物猶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於君,孝於親,誠於人,辭無綺語,口無惡聲;三曰:除邪淫,守清靜;四曰:遠勢利,安賤貧,力耕而食,量入為用;五曰:毋事博弈,毋習盜竊;六曰:毋飲酒茹葷,衣會取足,毋為驕盈;七曰:虛心而弱誌,和光而同塵;八曰:毋恃強梁,謙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傳戒後,弟子要在祖師前盟誓,對師父和自己承諾,約束自己。做完這些之後,師父才開始傳法,弟子才開始真正的修行跟學習。並要按侍師的禮儀來供養,尊奉師父,與師父心心相印。
總之在正統道門,其傳承是大事,有諸多規矩和講究。因魔僧不是正統道教徒的緣故,所以一切盡皆簡化,省去很多繁文瑣節,才讓王平省去很多功夫。
不過雖然簡化,但傳承、傳戒、傳法這三個關鍵步驟卻未省略。
先前祭天拜神,便算是入門傳承了。現在進行第二步傳戒。
魔僧肅然道:“道門以無為清靜為宗,以真常慈儉為寶。其戒則不色、不欲、不殺、不貪、不飲酒、不茹葷。內行練養,外積功德。以仁為心,恤其困苦,救世濟民,積累外功。三千功滿,則位列仙籍,白日飛升,長生久視——老衲非正統道士,你也未曾出家。故老衲今天隻有兩戒傳你,不貪、不懶。你能奉行否?”
見魔僧把五戒簡化為兩戒,王平心裏也是一鬆,忙肅然回道:“能持!”
如此,傳戒這關便算過了。
見王平回得甚是爽快,魔僧就笑道:“別以為老衲這兩戒簡單,能做到這兩樣,天下便再無難事。”
王平一想,也是。大師說這兩戒看似簡單,其實大有深意,不貪則不為物蔽,心智自然清明,就不會肆意妄為。不懶即是自強,便會奮發向上!能做到這兩條,道門內養外功,自然蘊含其中。
魔僧又道:“戒傳了,下麵便傳你法。你先跪下,給三豐祖師磕幾個頭吧。”
王平依言下跪,默念三豐祖師名號,磕了九個響頭。
魔僧道:“今日傳你這丹法,源自老衲的一位老友。你應該也隱約猜到了他的身份,就是當初與老衲齊名的修真界五大宗師之一,武當太乙金華宗的野鶴道人。一來,野鶴師徒流落域外,下落不明。二來,武當曆來講究言祖不言師,所以,老衲才讓你給三豐祖師磕頭。”
“老衲傳你這法,名喚武當太乙玄真悟元丹功,卻是非比尋常,乃是道教五秘,玄門九真正脈宗傳證道修真仙術,也是金華宗的鎮派功法。”
ps:玄真悟元功,是武當無極神劍門鎮派功法,小說家言,借之一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