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神通不神,術法有法!
字數:17573 加入書籤
金小蓮去泊車,兩位師傅則到靜室“探討”道法。
這靜室是金羅盤的靜修之所,環境不錯,采光通風條件良好。約莫三丈方圓,布置簡樸,牆上掛著一幅道家先天圖,邊上擺著個敬奉三清祖師的供桌,還有一椅一幾兩三蒲團。後麵有個小型花園,負者生產新鮮空氣。
不是外人,也不是第一次來,用不著客套寒暄那些,所以二位師傅就直奔主題。
清心淨手,三注清香,敬拜三清後,兩人落坐。金羅盤首先挑起話題,肅然道:“現在沒有外人,咱不說虛的,說說你的真實用意吧。”
王平也不見平時的嬉皮笑臉,肅然回道:“先前我們叔侄,一念不忿,在劉老爺子這等達宦麵前揭開拜神教的根底,此雖對人道有益,但對吾等,卻恐是大禍,得罪鬼神,從此便怕是多災多難,道途堪虞。所以才找老叔合計合計。”
“我還以為是什麽?原來你卻是擔心這個。”
聞言,金羅盤就灑然一笑:“賢侄你多慮了,你乃道人,為何卻如深受小說話本迷惑的百姓一般,如此抬舉這鬼神?不過,你畢竟入道不久,不了解這些個鬼神的真實形狀,才受這小說話本、民間傳說所惑。也罷,今日我便說破,以消你心頭之惑,兼正視聽。”
雖然魔僧也說過這些,但所謂兼聽則明,便肅然道:“請老叔解惑!”
金羅盤道:“太上雲: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夫子也說:敬鬼神而遠之。佛陀雲說:鬼神非鬼神,是名鬼神。佛經三藏,汗牛充棟,但其大旨不過是降心離相。”
所謂大道無二理,聖人無二心——誠如斯理,金羅盤和魔僧門派不同,修為也差得遠,說理不如魔僧透徹,但其大旨卻是一致!
心生法生,心滅法滅!所謂疑心生暗鬼,這人做了虧心事,做賊心虛,心虛就出鬼。說白了,鬼就是怕,怕就是鬼,其實沒什麽好害怕的!
上次魔僧說的時候,王平就有所領悟,現在兩相結合,方才算是徹底明白了鬼神的根蒂。雖然如此,但法還是要學的。
所謂,鬼就是怕,鬼怕人膽大。那人的膽子是什麽呢?
人分兩種,分小人和君子。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這君子的膽子,就是學識修養,品質道德。所謂: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嘛!
小人的膽子呢,就是權勢背景,爹媽的噸位。所謂:有恃無恐。爹名帶剛,撞死人了心不慌!媽名無鳳,認了幹爹也沒用!
王平一來不想做君子,太累!再說投胎的時候忘記打點判官,又匆忙了點,所以也羨慕不來小人的做派。
再說道德修養,王平也不是很高,不過間乎小人君子之間的普通人層次。話說回來,真君子和真小人,這天下也找不著幾個,說到底,這世上還是善惡半摻的普通人多些。
那麽,這普通人一沒有君子的修養,二又學不來小人的做派。那麽,如你我這般普通人的膽子,到底是什麽呢?
王長青師傅無私的告訴大家:這普通人的膽子,就是各行技術實力,專業手藝。所謂:沒有三分三,不敢上梁山。技多不壓身,藝高人膽大嘛!
所以說:這鬼神的實質,你明白是一回事,怕不怕又是另一回事,兩者不可一概而論。就好像王平,為了膽大,還得向金羅盤學法。不然,你啥本事木有,也不去學,就記著鬼就是心虛這話了,就去玩占碟起乩,或者,聽說哪裏鬧鬼就往哪裏鑽,到時候,被鬼附身了,別說是二貨蠱惑的。
所以在牛鬼蛇神、精靈狐魅這些事情上,萬勿輕信和尚道士,影視戲劇和小說家言。最忌一知半解,輕易嚐試。沒有王師傅的手段,就莫去招惹。須得牢記先賢教誨:敬而遠之!知常曰明,沒身不殆,不作死,就不會死!
閑話少扯,言歸正傳。話說王平徹底明白了鬼神之理,就正色道:“謝老叔解惑。鬼就是怕,藝就是膽!請老叔說增膽之法。”
金羅盤道:“治鬼有三法,增膽有三途。一曰道,道高龍虎服,德重鬼神欽!二曰勢,有錢能使磨推鬼。三曰惡,鬼也怕惡人。你預行那法?”
聞言,王平就笑了:“我是向來就個貪心的,從不嫌手段多。不過嘛,我這個人道德修養向來就不咋地,若這些個牛鬼蛇神真來了,我一沒耐心給他宣講道德南華,二沒興趣和他談仁恕、春秋大義。也不想和他談什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手段就隻有一個,直接就用老叔換的桃木侍候。再說我修行還淺,一天打坐都嫌時間不夠,又哪有那美國時間去經商從政,爭名奪利,勾心鬥角?不過倒可找劉老爺子使使勁,把這從九品的從字抹去,倒也聊勝於無。您看啊,這惡啊,我已經有了,這勢呢,它又指不上,這道呢,我也夠不著。所以,就隻得勞煩您老人家講**術了。”
金羅盤也忍不住笑了起來,指著王平:“你小子,哪裏學來的這些歪理,還一套一套的。不過想想也是,歌裏不也唱了麽,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對這些個牛鬼蛇神啊,仁恕還真不頂用,要法器侍候才行。罷了,既然你一心要學術法,我就成全你吧。”
“這術法就隱藏在道教八大神咒之中。既是修煉法,也是護身衛道法。比如這靜心咒,修煉時用於排除雜念,安定心神。降魔時這咒就是道屏障,就是阻攔外界天魔入侵的靈台識海的防火牆。餘下安神淨身諸咒,亦同此理,乃修煉製符及開壇行法,招神遣將之必備咒語。開壇行法,儀軌甚多,頗為繁瑣。約戰倒罷了,若是遭遇戰,又哪有時間容你慢慢澤地開壇?故而,安神淨身諸咒,還是在齋醮、祭神、水陸道場等文法事上用得多些。所以麻衣派前輩又把金光咒提出來,列為重點,單獨使用。”
“八大神咒,既是修煉功法,也是防身法術。是入門及以後施展一切術法的基礎。對道人來說,其作用就好像字母於英語,字根於五筆,鳥語言於編程,是每個道人都需要熟練掌握的。其中又以金光咒為重。靜心安神淨身請神幾咒,主要用於修煉和文法事。防身禦魔,主要就要靠金光咒了。”
八大神咒,金羅盤上次就略說了一下,今天又炒了一遍剩飯。王平就有些不滿足,這金光咒好是好,卻需每日辛苦祭練,頗耗時日。他這次來,更多的是想解決一下燃眉之急。
就問道:“除了這金光咒,就沒有什麽見效快,威力大的術法麽?”
“哦,你是嫌這金光咒見效慢了,需要簡單,粗暴,直接點的?”
聞言,金羅盤就笑了:“當然有,無論你想對付誰,這最好的,就是財權勢了。防身自衛,見效最快的,就是用槍支了。你去找何玉鐺總捕頭辦個持槍證就是。”
王平不滿的道:“老叔,這都什麽時候了,你還跟我開玩笑。”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這無論哪行,諸如王長青師傅這等“修為淺薄、濫竽充數、招搖撞騙、混吃混喝”之輩,也隻能蒙蒙鄭教授、胡麗麗這等不修術法的外行,但在金羅盤麵前,卻是無論如何是裝不下去的,這底蘊不足,就算是一時得逞,遲早也得露餡。
畢竟無論哪行,能混到“憑偽”層次的,就沒人會是腦殘的說,既或是有,也是因為別不過孔方兄的麵子,才故意裝傻。
其實金羅盤早就看出來了:背書的功夫嘛,這長青侄兒倒是不錯,一提及實際應用,就有些想當然了。說白了,這侄兒就是個樣子貨,其真實水平,也就和哪位紙上談兵的趙老先生差不多!
正因為他知道王平理論大於實際,對術法行當還有些想當然的誤解,所以,才故意提起這茬,給這長青侄兒灌輸一些正確觀念。
聞言,就正色道:“在這點上,我還真沒開玩笑。這最好的防身自衛的辦法,就是用槍!”
“哦?如此說來,老叔此言必有深意!”
見這老叔一臉嚴肅,王平也重視起來:“長青才疏學淺,見識淺薄,不能領會。煩請請老叔詳細說說。”
金羅盤一開口,就自揭其短,石破天驚。
正色道:“其實,無論你想對付的是誰,這最好的辦法,還真是力壓。財權勢,槍炮,或者飛機導彈,都要比術法來得快捷。單就這點而言,所謂的神通法力,其實並沒有什麽鳥用!”
王平大驚,訝然道:“老叔何出此言?你是不是燒糊塗了,忘了自己的本分耶?”
金羅盤正色道:“不,正因為我沒忘記自己的本分,所以才和你說這些。道是道,法是法。神通是神通,不可一概而論。”
隨即,不等王平發話,又說道:“無論你是給人看風水還是從政經商,也不管你是吃齋念佛還是修仙學道。這世上有三百六十行,到底哪行咱們暫且不管,我先問你一句:你知道這所有行當的共同核心本質是啥子麽?”
王平思索半響,回道:“您的意思是說,行業無所謂高尚與卑下,其目的都為了混飯?”
“不是。”
金羅盤搖搖頭:“快接近了,但還差點。”
王平問道:“不為混飯為了什麽?”
金羅盤反問道:“你為什麽要混飯?”
“為了活命!”
“你現在明白了麽?”
王平就回道:“因為活命需要吃飯。以此類推,就可以得知,所有行當的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都是因為人們需要!”
金羅盤道:“這不就得了麽?世間萬法,不管是出世還是入世,做官也好,經商也好,修道也好,念佛也好,拜神也好,或者你找我學術法也好,都是因為人們需要!明白這點,也就明白了世間萬法的真諦,也就沒有疑惑了。”
頓了頓,又道:“古人見電閃雷鳴,飆風暴雨,心生敬畏,就出現了神明。隨之而來,就需要有人與天地神鬼溝通,也就出現了最早的道士…巫師。人類思考生從何來,死到何處?就出現了宗教。人類向往生存,畏懼死亡,就要去修仙學佛。向往超凡能力,就出現神通法力。世人有趨吉避凶,儴災解禍的需求,也就出現你我之類的人士。從這個角度說,無論和尚道士,巫婆神漢,還是活釋波切,其本質上都沒有什麽高下之分,並無二致。隻是靈界代言人,負責溝通陰陽兩界的靈媒而已。”
王平聞歌而知雅意,就問道:“您的意思是說,真正的道士,應該是無神論者麽?”
金羅盤肅然道:“不錯,從這個角度講,神明的本質,其實就是人們的‘一種需要’。冥冥中,並沒有一個人性化的上帝,主宰著天地萬物的生死禍福,興衰成敗。但是,冥冥中又確實有那麽一個東西,在主宰著一切。日月經天,寒來暑往,萬物生養成壞,都是因為它。不知其誰之子,似萬物之宗,又像帝之先,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頓了頓,續道:“所以,道教,實際上是世界上唯一不搞偶像崇拜,提倡‘無神論’的宗教。道教不崇拜神明,隻崇拜天地自然。三清四禦,不是神明,而是道的運化功能的擬物具像化。”
王平默然半響,問道:“話雖如此說,靈界,鬼神,神通法力是因為人需。但既有人需,我們也能感受到這些東西真實存在,你為何又說神通道法無用?”
金羅盤道:“我可沒說道法,隻是說神通沒用。神通不神,道法卻有法!”
“先前說過,這些的前提和基礎都是因為人的因素。故而,鬼神也罷,神通也罷,都得通過人為媒介,才能發生作用,卻不能直接幹涉現實物理世界。所以才說神通無用。”
“比如說所謂的天眼通,遙感預知的神通。為什麽要追求遙感,是為了預知。預知則是為了收集信息,意圖改變結果。比如你想發財,想知道彩票結果。有這些需求,才會去追求這些神通。老叔問你,假使你會天眼通,預先看見你的朋友會中伏身亡,你會不會通知他呢?”
王平毫不猶豫的道:“當然會!”
金羅盤就嗬嗬一笑:“那麽,悖論就出來了。如果你通知他,使他避免了中伏身亡的下場。那麽,你看到的就是假的。這天眼通沒有什麽鳥用。如果你不告訴他,那麽,該怎樣還怎樣,你這天眼通還是沒什麽鳥用。你說是吧?”
王平有些糾結了,皺起了眉頭:“您是想說,神通都是假的麽?”
金羅盤嗬嗬一笑:“我可沒這麽說,隻是說神通無用而已。”
識海中魔僧也笑了起來:“他這邏輯雖然有些操蛋,但倒也頗些道理。你就好好想想,若能想通,就會明白神通的實質了。依此推之,符法道術,自然也就不學自會了。”
別看王平剛才在劉府吐槽拜神教,就以為他不推崇神通法力,其實他最愛好這些,入道的初衷也有幾分是為了這個。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平時裏就自顧著意銀神通大成後的威風舒爽了,倒還真沒想過這些。
是啊?什麽是神通的本質?神通有沒有用?我為什麽要追求神通?
王平腦洞大開,全力思索起來。
金羅盤嗬嗬一笑,也不打擾。魔僧樂見其成,隻管挖坑,不管埋,亦坐壁上觀。
半響後,王平如釋重負,鬆開眉頭,嗬嗬一笑:“老叔你這就是詭辯。挖得一手好坑,我差點就被你埋了。比如,我愛吃雞蛋,就隻需要知道雞蛋能吃,沒毒就行了。又何必去研究這蛋是那個母雞下的,下蛋的原理,雞蛋的物理化學方程式之類的東東,您說是麽?”
他的邏輯很簡單,就是實用主義,有這東西就行,能用就行,想不通的問題就不去想。
“你小子,倒也光棍!你是爽了,老叔卻虧了,這半天的口水白噴了。”
金羅盤就嗬嗬一笑:“做人不帶你這樣的啊,以後還能不能一起愉快的探討道法了?”
王平嘿嘿一笑:“既如此,就請老叔解惑,開示神通實質吧。小侄洗耳恭聽。”
“說這神通法力的實質以前,我先講個故事。”
金羅盤說道:“我上次去北方,認識了一位道友。此人半佛半道,術法高深,在當地很有名氣。他憤世嫉俗,最看不得的,就是哪些迷信神通術法丹道的人了。別人若來找他求神通術法,他開口就罵。我在山上和他住了幾天,就看見他罵跑了好幾撥人。我就勸他,既然你看不慣,那為什麽不躲進深山老林呢,何必為了那些俗人浪費你的華池神水呢?你猜他怎麽說?”
王平搖搖頭:“我又不是他,又怎麽知道他是怎麽想的?誰知道他是不是像鄒立濤那樣,單純的就喜歡罵人的感覺?”
“你這說的什麽混賬話?人家修為還在你老叔我之上,無聊的人,能修煉到如此境界麽?”
金羅盤斥了一句後,續道:“鄒立濤罵人,那是為了收視,為了自己利益。人家罵人,是蛇口佛心,是為眾生的利益。這能比麽?——看你這胡言亂語的,我都被你繞進去了,不管鄒立濤到底為何罵人,都不關你我鳥事。咱們繼續論道。”
“我就說了,既然你不耐煩,為什麽不躲呢?還天天蹲這裏罵?高人就說道兄你有所不知,我看到過一些迷信神通術法丹道的人,荒廢了很多年一事無成,四十多歲還往道觀寺廟跑,師傅怎麽勸都沒用。小弟我於心不忍,所以才出此下策,意圖點醒他們。我就說確實是一遇神通誤終生。但這世上大多的求道人,都知見不正,妄求神通。你雖一番苦心,但到底是在做無用功,迷戀神通的成千上萬,你才一張嘴,又能罵醒幾個?他就說這些我又如何不知,不過是盡人事而聽天命,罵醒一個是一個。”
王平雖不怎麽認同這位高人的做法,卻不得不佩服人家的用心。就問道:“這位高人是怎麽評論神通法力這些的?”
金羅盤道:“他的看法和我略有不同,但大致一樣。他說術法神通其實並沒有什麽鳥用,就像你花十幾年練鐵砂掌開核桃,還不如花十幾買個核桃夾子來得爽快,術法這些隻是個工具罷了。勸人不要舍本逐末。”
王平一想,也是——和花個幾十年練玄冥神功比起來,空調冰箱之類的自然要來得更快捷一些。
一念至此,就問道:“這位高人怕是推崇釋教更多些吧,連道法都一起噴了。術法神通這些玩意兒,不會真沒什麽鳥用麽?”
金羅盤道:“術法神通這些,有用也沒用。要看你是目的是什麽了?如果隻是單純的追求炫酷拽,偷窺美女洗澡,預測彩票結果,或是為一己私欲,刺探他人**,然後就裝逼打臉這些。那神通術法就還真沒什麽鳥用,如果真為上麵那些,何必追求神通呢?又耗時又容易走火,是吧?好好經商從政,追求地位,一心上爬,不更合理更快捷麽?”
王平一想,也是,回道:“確實,就像為了追求美色,就去學**術,降頭這些,殊為不智,遠不如一心賺錢來得快捷。值此親爸哭幹爹笑,哭寶馬笑單車之世,芒林,不就是最好的**藥麽,又何苦去追求那些?再說,你我這些易學大師,聽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拉風無比,說白了,還不是孔方兄的堂前燕?”
“誰說不是呢?”
金羅盤頗有些欣慰,笑道:“你能想明白這點就好。其實說白了,所謂的神通法力,其實就是‘一廂情願,欲求不滿’。用風君子的話說,就叫‘妄心天劫’。”
頓頓,續道:“咱們真道人不打誑語。這神通呢,確實存在,但老叔我不認同佛教的分法。在我看來,它隻有兩種。一種叫‘堅固妄想之力’,也可以叫它‘極度意銀之力’。還有一種呢,就叫‘本自足具之力’。前一種就是三觀不正,隻要權利不要義務,修法不修道的。後一種呢,是修道的附屬產品,不求自得。”
結合魔僧平時所講,王平就大悟——神通力,其實就是心力。不管你是“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也好,“放之彌**,退之藏於密”也好,還是“自性就是文殊利”也好。
不管是道心,儒心,還是佛心。不管你什麽“氣衝華蓋,百聖齊鳴。”也不管你什麽“天降甘露,地湧金蓮”。說到底,這心還是一個,人人都有的玩意。我不管這心到底該姓什麽?隻需要知道,這心就是我的,也確實能開發出些神妙,也就可以了。
一念至此,就回道:“確實,不管這神通是‘堅固妄想’還是‘本自足具’,本質都隻有一個,就是心力。說來說去,又回到老叔最先的話題,神通其實並沒有什麽鳥用。隻是一種精神意識,一種感受而已。其本質決定它隻能是被動式的感應接受,而不能作用於現實物理世界。”
金羅盤道:“不錯,正因為如此,故而高僧大德才講‘慧而不用’。就像我剛才問你,天眼能救難乎?救則為假,且違因果。不救則無用,且違慈悲。救亦罪,不救亦罪,進退不得,左右為難。既不能改變,又何必看,反致心塞?所以,神通非不能用,實無用!”
“這小輩修為不咋地,但理法還真學了個通透。”
聞言,識海中的魔僧就讚歎了一句:“這話真說到點子上去了。神通確實不能違背因果,幹涉現實,真心沒什麽鳥用。所以老衲才一直不講這套,等你自己領悟,沒想今日被他提前說了。”
“罷了,老衲就索性給你說破,告訴你神通為何不能幹涉現實?壁如曹溪論幡動,心動乎?風動乎?其實都在動,它動它的,你動你的。心能使風不動乎?不能,隻能使己心不動。這裏麵就是個大因果。見為因,思為果。你隻能選擇看不看,想不想?卻不能幹涉自然造化生不生風。所以佛陀才說神通不敵業力。”
“何為業力?業力非人力。日月經天,陰陽更替,生壞成敗。還有這風。無可奈何奈何花落去那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生。那個亙古長存,獨立不改,周行不怠,不以任何東西的意誌而轉移,老子、孔丘、佛陀也無能為力的——讓人無可奈何的東西,就是大業力。”
聞言,王平就歎道:“大道既然讓人無可奈何,又何用修仙學道?不知悅生,不知惡死,生死一貫之,萬物一手指,乾坤一馬毛,啥都不幹,直接等死不就完了麽?等死,不如現在就死,還活著做什麽?怎麽不直接去死?既然有生必有死,還生下來做什麽?不如當初不生。”
“修仙學道,是因為不甘心!”
魔僧就笑了起來:“佛陀就是想你剛才這麽想的,所以,就滅心斷識,然後涅槃寂靜,不生不滅了。老子怕世人直接去死。所以,饒舌五千言,叫人清淨無為,順應自然。此自然乃道法自然,不效法誰,自己就是這樣,然也——那個自然。”
“老子還患有身,莊子則最灑脫,自顧與造物者遊去了。孔子隻論生前,不談死後。聖人佛陀道祖都隻能度己,度不了人。唯有呂洞賓,是個熱心人,不信邪,但度了幾百年,也沒度幾個,估計也心灰意冷了,不陪大家玩了。他們都如此,何況老衲乎?所以,到底有沒有長生,老衲也無法回答,欲知真相,唯有自己嚐試。”
王平歎道:“是啊。長生無憑。修仙學道,不過是因為不甘心。不過,話回來,不試試,又怎麽知道呢?”
確實,麵對歲月這把殺豬刀,聖賢也表示無能為力!故孔丘才有“逝者如夫”之歎。太上才說“吾尚白首,衰老熟年!”。佛陀則感歎:“神通不敵業力!”
不過明白歸明白,並不等於就可以打著“四大皆空”的幌子,然後就心安理得的混吃等死,什麽都不做。身為道人,不試試,又怎麽會甘心呢?
魔僧讚道:“不錯,正是因為有不甘心的古人,所以,世上才有了仙道。仙道的真諦,就在於竊奪造化那‘行健,生生不息’的本事!好了,說了這麽多,老衲卻是有些乏了,你且找你這老叔學術法吧。”
兩人此番暗中交流,寫來話長,其實並沒有耽誤多少時間。金羅盤自然不知這短短功夫裏,王平就抽空做了趟私活,見他一臉沉思,也不打擾,等他露出明悟之色,方才嗬嗬一笑,打破沉默。
“看樣子,長青你是深有所得啊,說說看,剛才想明白了什麽?”
王平回道:“我在琢磨著,既然這神通沒什麽鳥用,那麽,這所謂的‘心能轉物’,怕是也不怎麽靠譜!”
“哎呀,可不就是這樣麽?你可算是想明白了。”
金羅盤就一拍大腿,說道:“心力,鍛煉到至極處確實有些妙用。這點,我們不否認。但是從道學角度來看,修性不修命,是不究竟。一味追求心力,有失偏頗,不足取。為何要這麽說呢?因為‘萬物負陰而抱陽’,這心物本是一元,不可孤立。這心份屬陰質,有心無物,這心就是無源之水,難以獨立存在。無心呢,即為死物,不會成為生命。”
結合魔僧往日所述,王平徹底明白了“心法”的本質,就回道:“確實如此,縱觀世間萬物,就可以發現,無心則久,為物理元素,比如山石。有心則為生靈,有生則必有逝。孤陰不長,獨陽不生。既為生,則必陰陽混一,陰陽離絕即逝。此即至理,心也不能例外。獨修心力,縱能修練出陰神,縱能勘破,縱能不動心,去諸相。但物還是物,相還是相,不會因人心而做出改變。縱能一定數月,可使日月不轉乎?縱能明心見性,誅欲滅苦,能使人不需外物而獨自存活乎?”
“不錯,就是這個理!”
金羅盤道:“心果能轉物乎?能也不能,能者,可轉自家感受。不能者,物理世界。說白了,心力就隻能精神通靈,卻不能現實顯聖。所謂離欲去相,滅心斷識,心能轉物,脫離輪回之類,所滅者,唯己心而已,卻滅不了天地萬象,日月輪回。天地就是天地,自己就是至高無上的主宰,管你那個?管你佛陀道祖還是盤古鴻鈞?那個的我賬都不賣,老子自己運轉自己的。”
頓頓,續道:“當然,道家也並非因此就否認心力,隻是,認為一味唯心有失偏頗而已。道家不追求在自己心頭上玩把戲的狹義之神通,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直接作用於現實物質世界的大神通。”
“比如,這個…”,說到這裏,就凝神掐決,揮手一招,喝聲風來!片刻後,窗口就旋起一道輕風,迎麵吹來。
說實話,這風真心不大,也就堪堪達到令人有感覺的地步,但也足夠讓人驚訝了。王平就睜大眼睛,訝然道:“何能至此?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麽?”
看得出來,對金羅盤來說,剛才這下,也不輕鬆。聞言連忙就鬆了指決,回道:“對了一半,還有一半你能想明白麽?老叔提醒你一下,這道家施術的關鍵,也在這心力。但不承認它是一家一姓之心,隻是吾人本具之心罷了!”
王平思索半響,回道:“是‘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麽?”
金羅盤道:“不錯!道家法術的關鍵,就在於虛其心,虛心則‘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通則‘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以自家之氣,感應溝通調用天地之氣,達成所需之術法效果。”
王平恍然大悟,回道:“我懂了。道法不是‘駕馭天地’,也不是‘鎮天滅道’,而是虛心融於天地造化,與其為友,以氣為媒介,溝通借調。”
金羅盤就哈哈大笑起來:“與天地自然交朋友?這話也就比‘鎮天滅道’稍微強點,不過還是說得有點大,還不夠虛,恐難調動天地之氣。你看道人施法念咒,都是以天地為師,天地為君父,吾為臣屬。還要告禱神明,請賜法借下界玄孫小道一用。誠惶誠恐,恭恭敬敬,事後還要焚香奉神,感謝一番。能虛成這樣,也就差不多了!你見過有就招呼一句‘老天’啊,這江湖告急,我老金要施個法,弄倆錢花花,大家都是哥們,你就幫幫忙刮點風下點雨吧,讓我對這些個老百姓有個交代之類咒語麽?”
王平若有所思,大有所得。回道:“老叔說得極是,是小侄想得差了。這道人明知道這世間無神,卻偏偏還要焚香敬神,這緣故原來便在這裏,目的就是敬奉天地,並通過這一係列的儀軌,來鍛煉自家的心虛度,心信力,心誠力,加深和天地的契合度,增強效果。”
“是的。”,金羅盤回道:“所以,太上才三番五次提倡‘虛’。唯虛,方才能容。太上雲:穀神不死,是謂玄牝。這穀神,眾口紛紜,有很多種解釋。但在道門看來,它很簡單,就是虛。能明白這點,也就明白後麵那段的意思了太上為什何特別看重這個虛。因為他觀察到‘物極則反,月盈則虧,物壯即老’的規律。所以,虛,就是不欲盈,不欲壯。所以,欲不老不死,就不能壯。須得時常維持在‘不盈不壯’的虛的狀態,永遠也別達到物極則反的那個極點。”
不得不說,這金羅盤雖然修為不怎麽出挑,但這理法還真悟了個透徹,就連魔僧這等元神老怪,也是讚歎有加。
這老叔所論太上持虛之理,應之世間萬事,無不契合。王平深有為然,但於仙道應用上,還未透徹,遂道:“理誠如此,但仙道卻要抱著‘天行健,運化不息’的心態,以期達到‘宇宙在乎心,萬化在乎手”的境界,卻又與此虛似有衝突,奈何?”
聞言,魔僧就笑了起來:“兩者其實並不衝突,無論儒道釋,目的都在於解決疑惑,發現真相。所以才說悟道修道嘛。不然老子還饒舌五千言幹嘛?直接打開八卦爐,煉它幾爐九轉金丹撒下來,不更省事麽?”
金羅盤和魔僧英雄所見略同,也笑了起來:“這個,老叔就沒辦法告訴你了,因為老叔我也還未成道,尚還在修道,也在思考如何解決世界一切矛盾衝突,達到那萬象歸一的境界?這個,就隻能靠你自己解決了。”
王平一想,也是。就好像《太乙金華宗旨》,在傳道問題上,就是這麽說的…
道本無隱,而心傳極秘。非秘也,非心授心受,不能授受也。口傳故妙,而領會難一,況筆示乎?
名師,無過夫子佛陀。夫子授徒三千,賢人七十有二。佛陀傳法四十載,座下五百阿羅!
故而,修道如飲水,師長可以遞你一碗水,卻無法替你感受,冷暖如何,還得自己品味。
一念至此,遂回道:“也是,大道還需自己領悟。小侄多謝老叔提點!您剛才講到術法的關鍵在於虛誠,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這點我大致明白了。還請老叔詳細的講解一下術法的優劣之處?”
金羅盤道:“你這話問得好!術法,並非萬能,也有軟肋。與其說是道法的軟肋,不如說是天下教法共同的軟肋。不管你學哪家,儒道釋,還是巫術降頭、走馬過陰、上貢祭神?這無論哪家,在最後一步之前,都是一直有這軟肋存在,不可避免。”
王師傅曆來就以聰明人自居,既然聰明,自然具備思維敏捷,舉一反三等基本素質。就回道:“吾有大患若身乎?”
“長青果然敏捷!”,金羅盤讚了一句,然後開始解釋。
“不錯,這軟肋就是身體。俗語說得好,英雄誌捧日,擎天難抵餓,大將軍手中棒翻江倒海,難抵饑寒窮。這饑寒啊,它不認人,不管你什麽王侯將相,也不管你什麽大德賢聖,活釋仁波,大仙真人,隻要還未真個成佛做祖,還有這臭皮囊,在它麵前,你就嘚瑟不起來!”
王平一想,確實如此。就把魔僧的老話翻了出來:“是啊,還是老君看得透徹,吾有大患若身啊。術法高深,乘風禦氣,呼風喚雨。講經說法,頑石點頭,鬼神俯首。都不抵了餓,也難以抵擋子彈。除非真修煉到化身千萬,聚則成形,散則為氣的最高境界,不然就難以抵禦現實物理打擊,嘚瑟不起來。”
孺子可教,金羅盤就談性大發,滔滔不絕。
“就是這個理。說白了,法術神通這些,最大的效用還是在於精神層次,溝通陰陽兩界,治理鬼神。卻難以直接幹涉現實物理世界。這就是此方世界的天地規則。道法雖可陽世顯聖,但也難抵擋現代科技熱武器。”
“所以太上才說,萬物負陰而抱陽。這世間萬法,都有弊有利。其作用大小,歸根究底,還是在於雙方實力對比。術法能治鬼患,卻不可抵禦**。在這方麵,武藝拳術,刀槍劍法,都要比術法更靠譜一些。”
“咱們道家呢,就是世上最老成,最現實,最富有智慧的學派。既是眼光遠大的理想家和戰略家,也是注重現實的實幹家,道家的內容包羅萬象,很難以用一個概念來給它下定論。咱們從來不妄語粉飾,遮掩其非,遇到問題就會想辦法解決。”
王平一想,確實如此。道家的確不怎麽愛粉飾,這點上,主要是因為祖師爺們開了個好頭。
老子直言,吾有大患若身!
莊子不掩飾自己生活困苦,曾找河監借糧的窘迫。
列子也在著作中自曝家貧,不但自己餓得臉黃肌瘦,就連夫人也不滿抱怨!
後世道人,也繼承了祖師爺的優點。比如邱長春,李西月等,都是有話直說,不妄語粉飾的代表人物。
由此也可以知道,老叔剛才沒有亂說。列子禦氣乘風,也不抵餓。
此番心思,隻是轉眼間事。金羅盤還在繼續論道。
“道門前輩,深知此理。所以就齊頭並進,提出‘內煉金丹,外執金鋒’的理念,來彌補術法的短板。”
聽到這裏,王平忍不住就插了一嘴:“內煉金丹,外執金鋒,在我的理解就是法武合一,兩手都要抓。就像金老先生筆下的華山派,分氣劍二宗。這氣宗代表嶽不群,雖然內力深厚,但卻還須偷學辟邪劍法,方才能力壓四嶽。劍宗代表令狐衝,雖劍法深妙,但直到煉成吸星**和易筋經後,方才能天下無敵,笑傲江湖。”
金羅盤就嗬嗬一笑:“氣宗劍宗,法武合一?這比喻倒也貼切。不錯,這法就是丹,鍛煉精神,煉則為丹,用則為法。內煉有道,則神動天隨,氣至將隨。精神凝練,則一點靈光即是符,感應天地,招神譴將,如臂指使,無物不應。”
“外執金鋒,就是世俗武藝,鍛煉肉身。肉身打熬好了,則生命力頑強,忍得了饑,挨得住餓,抗得住冷,抵得住熱。武功練好了,若有人要害你,就防得了身,逃得了命。”
最後,做了個總結:“神通法力,世人常視為一體。實際上呢,它是三個概念。神通為精神意識感受,為佛門所擅長。法力呢,其實就是術法加武力。心力為法,法治鬼患。物理力為力,力禦**。兩者相加,才叫法力——道門所追求的法力!”
此番論道,徹底推翻了王平以前的感觀。以前仗著識海裏住著位元神老怪,就對這老叔不大以為然。此時方知,往日小看了天下英雄,無論哪行,能享大名者,絕非等閑。
今日論道,確實是大有所得。雖然魔僧也愛講道,但畢竟出生禪宗,哪怕是禪宗不是正正意義上的釋家,但是不正宗的釋家,也還是釋家。所以,魔僧平時卻是不怎麽講這些。
所謂兼聽則明,旁聽則暗。無論你喜歡哪門學科,欲了解真實性狀,知曉這門學科的優缺點,那最好去看看競爭者和反對者的意見,往往能聽到些真實的東西。
俗話說得好,最懂你的,不是自己,而是你的敵人。所以這世上最懂道術的,就是和尚。最懂佛法的,就是道士。最懂儒學的,就是和尚跟道士。
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旁聽則暗,必成凱子。兼聽則明,方為精明!
王平想想往日的輕視,還真有點慚愧,就衝金羅盤深深一禮,誠懇的道:“老叔高論,小侄大有所得。多謝老叔提點!”
金羅盤嗬嗬一笑,擺擺手:“你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有所獲益就好。不過呢,這術法道理雖明,但還需練習。你明白是一回事,會不會是另一回事。你回去之後,也不能懈怠,還需勤加練習才是。”
此言確是至理。壁如:世人皆知行商真諦就是低買高賣。但有幾人能做到牛雨、李超人層次?原、子彈的原理度娘上就有,又有幾人能造出來?
“老叔提點得是,小侄省得!”,王平恭敬的應了聲。
金羅盤道:“既如此,老叔也就不饒舌了。你且附耳過來,老叔傳你道門祈風禱雨,隱身遁形,招神遣將,氣禁禦物等咒決並陰陽之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