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鬥姆妙法;茅山神打。
字數:6374 加入書籤
夏逢春吩咐徒弟子和女兒自由對練,然後把王平帶到書房。,
占地頗寬,藏書甚豐,敞亮,大氣。這是書房給王平的第一印象。
靠牆放著兩個大書架,上麵全是經史子集,唐詩宋詞,天文地理,風水命理,武術氣功之類。靠窗戶邊上還有個兩米多的大書桌,上麵一排的丹經道書,書頁已起毛邊,顯是主人經常翻開,不是擺設。
牆上掛著幾幅字畫,落著主人的款識,顯是自己的手筆。王平放眼一看,隻見其筆勢雄闊,意境深遠,不比書法名家遜色。
“喲,夏叔這書挺多啊!喲,《大成捷要》,《二懶開關決》,《邱祖秘傳大丹直指》…好東西啊,還是民國中華書局出版的。這些我也一直想收藏一套,可惜連現代版的都沒找到。夏叔從哪裏收羅的,路子挺廣的啊!”
王平隨手抽出兩本一看,都是典藏級的絕版珍品型,就這幾本,放到市麵上,喊個三五十萬也沒人笑話。因為這版本已經超越文字內容,具備了極高的收藏價值。
書架上這些道書,大多達到文玩古籍級別。加上本身的典籍價值,對道功修煉有極大的指導意義。故王平也很是眼熱,有此一問。
夏逢春嗬嗬一笑:“二十年收羅之功,半生積蓄,就全在這裏。當初也沒少淘力,搭了不少人情出去,才收羅齊全,做為門派傳承,留給徒子徒孫的。所以不能送你,若是真喜歡的話,倒是可以抄錄影印一些帶走。”
王平大致檢閱一下書目,發現好幾本,像《太清九轉玉液仙丹》、《慧命、仙佛經合刊》、《海崖白玉瓊先生講道集》等,都是自家沒有的,心頭也頗為歡喜,回道:“如此就多謝夏叔了。小侄明兒就去買個複印機來,影印幾套帶回去。”
“書都在這裏,又不會跑,你猴急什麽?坐!”
見王平一副愛不釋手的樣子,夏逢春就嗬嗬一笑,從櫃子裏摸出一罐茶葉出來,分杯倒上,問道:“你主要練些什麽道法,說來我合計合計。”
王平把書放回書架,回道:“小侄目前主練鍾呂丹法,兼習金老叔所傳地煞十八術,還練有一門神打。拳術就是楊氏秘傳小架了。主要就是這些了。”
既是請教,故他也不藏著掖著。除了魔僧告誡不宜示人的紫玄丹功外,其他都開誠布公。
說白了,夏逢春自有傳承,即使知道王平有太乙門秘傳鎮派紫玄功,也最多能借鑒一下,或設為本門傳承,留給後輩。他自己卻不大可能改弦易轍了。
所以保密太乙紫玄功,倒不是怕夏逢春覬覦謀奪。而是因為此丹法非魔僧自家傳承,來自道友交流。魔僧大致相當於太乙宗外係傳功長老,預防這支丹法絕傳罷了。而現在太乙宗傳人尚在。等到適當時機,魔僧也會讓王平歸宗太乙金華一係,也不算功法外流。
這些,夏逢春自然不知道。當然,即使知道也不會謀奪。再說無論哪家那派,功法核心機密,關鍵之處都是師徒口傳心授,不會付諸文字。外人奪過來也無用。
比如鍾呂丹法,《鍾呂傳道集》和《靈寶畢法》各大書店就有賣,但有幾個又能依著典籍,就練到鍾離權、呂洞賓的境界,成就仙道的?
全真祖師王重陽自敘甘河遇呂洞賓、劉海蟾二仙,得傳金丹大道。《五篇靈文注》中,大部分內容,也和《鍾呂傳道集》大同小異。故無論王重陽甘河遇仙是確有其事,還是攀附神化。其丹法和鍾呂一係有關,定無疑慮。
故王平說主練鍾呂丹法,正合情理。夏逢春也未起疑,“哦”了一聲,問道:“你練的鍾呂丹法麽?文始最高,少陽最大。鍾呂一係乃是丹法之母,五派源頭,仙道正宗。靈寶三重十二科,你練到那階了?”
王平赫然一笑:“慚愧慚愧,小侄入道晚了些,功力淺薄得很,月前才練過子午周天,現在才采小藥階段。不比得夏叔,真種已得,仙胎圓成,已致陸地真仙之境,離神仙也不過半步之遙!”
“哦?”,夏逢春有些意外,笑道:“我這門傳承,是鬥姆一係,講究朝罡拜鬥,引星力入體,逐漸改造脈絡筋骨,轉化體質,勾連星鬥。說是道法,倒偏於煉體多些。不講究化氣練神,還虛合道那套內丹功夫。你能估摸到我的境界,倒還有些眼力勁。想來你除了丹法外,還有些望氣的功夫吧?”
有眼力的另有其人,不過夏老叔自家已找好理由,王平就順水推舟了。笑道:“夏叔果然淵博,法眼無差,小侄除了丹法武功外,還練有些望氣的功夫。見夏叔氣機雖潛藏如杜,但浩然無量,宛如內蘊星鬥,壓迫感遠在金老叔之上,故才有此猜測,倒是讓夏叔見笑了。”
“我還以為你真有眼力呢,原來是和你金叔比較之下得出結論。”,夏逢春就笑了起來,回道:“你金叔我也有兩三年沒見了,不過當初他便卯酉周天圓滿,陽光三現,大藥已得。三年苦功已過,如今想來也是龍虎大丹不遠。玄門裏有數的高人。我這門鬥法,初期講究煉體煆骨,與武功類似,見效緩慢,但若得以入門,鍛體完成,身體結構逐漸與星力同質,可於虛空勾接天罡之氣洗練滌蕩,則功效勝過任何靈藥,宛如脫胎換骨,進境自然一日千裏。又要勝過丹道內練了。”
王平聞歌而知雅意,沉吟起來。
話說王平現在也非吳下阿蒙,雖修為境界還淺,但經過魔僧這修真大宗師口傳心授,日日熏陶之下,自然是理論精深。其眼光見識,卻是不遜於任何高門大派嫡係傳人。自是明白夏逢春所習鬥姆法之主旨大要。
簡而言之,無論釋道,無論武功丹道,禪密、氣脈、瑜伽、巫術、走馬、過陰等,凡是法術道法,其要無外鍛煉身心,提升整體素質。無論術法派別,下手功夫何異?歸根究底,人的身心隻有一個。無論人種地域,其身體構造都相同,心理反應都差不多。
丹道而言,本是方便法門。古道大多講存神練心,從心境入手,直接虛心合於天地,勾連天地,天人合一。無論符籙術數,法術法決,都從感悟天地本源,分析天地氣機運轉規律,勾連天地氣機入手,其神方得以超脫,其術方得以施展。
故古道奧秘,皆由心生。道法道術,皆依心設。注重心境修為,此乃古道特征。比如道德、南華、衝虛,文始諸原始道經,皆強調煉心,少論神異。
何故?蓋因心境合道,一切神通奧義則自然產生。心性煉道圓潤透徹,神通術法,自然蘊含其中也!
上古民風淳樸,智慧機巧未開,古人行為規範貼合大道。再者上古人神同居,比如堯舜禹、軒轅、蚩尤,夏商周等,皆是神裔。一切神通術法,本自足具。故而上古之民皆有道,本身即道,無需修道。
三代之後,智慧機巧漸開,私欲漸起,人民行為規範逐漸失道。故方有老聃、孔丘等諸子百家出,倡道教化也。此即老氏所言“大道廢,案有仁義,六親不合,方有孝慈”之本義也。
比如儒學,名為孔丘首創,實則是孔丘對三代古學之刪改整理也。孔子生平最為推崇周禮,畢生心願,所謂上古華胥之國、大同之世。說白了,不過恢複三代【公社部落製度】之舊製罷了。
此亦老氏之少私寡欲、絕聖棄智、小國寡民之意。故聖賢倡“少私寡欲”非為愚民。不過是看透世情,明白私欲乃動亂之源,離道之因罷了。
故而,少私則近道,多欲則離道。愚者,直也,無機巧之心也。所謂大智若愚。大智明道,愚者近道也。
古人淳樸,少私寡欲,饑寒則獵,腹飽則睡。不知悅生,不知悅死。純任天然,貌愚,實近道。故內經雲:古人有道,皆過百歲。
後世民智漸開,漸生機巧。追名逐利,日耗精神,漸喪天真。故內經雲:今人失道,半百而衰。失道則倡道,道【儒道等百家學說】學興也。好生惡死,則仙學出也【煉養、服食外丹等長生不死之學】。
仙道在上古乃顯學,後世淳樸漸喪,機巧智慧漸出,就漸成秘傳之學。燕趙乃神仙方術發源之地,先秦方仙道亦興起。此即三世之後之新仙道源流也。
故而,從仙道學術性質而言,道功術法者,大道之餘也。道經雲:聖人【老君】以神仙命脈誘人修煉。從這個角度來看,道在術之上。長生神通之術,不過是聖人誘、惑世人修道之權變手段罷了。
然人皆有私,世人好生惡死而訪道修仙,為私欲而修道,向術心多,求道心少。卻與聖人原意相悖。私心乃人之天性,仙佛聖亦無可奈何之事也。私欲漸起,則道亦漸多,門派法門之類,自然隨之產生。
古道虛心合道一法,逐漸演變為存思、念一、煉神、守竅、持經、念咒、朝罡、布鬥、服食、煉養、按摩、導引等諸多法門。此乃秦漢、魏晉道法大致形狀。此雖漸離大道【無私天道】根本,亦蘊含道意,偏於煉神方麵多些。越到後世,則漸失樸素簡約,其術愈加繁瑣。唐宋時,利用自身神氣鍛煉身心的內丹法由之產生,逐漸成熟。此雖漸離無私天道,亦蘊道意,大體偏於練氣多些。到明清時,就真意漸失,主練自身神氣的金丹法門,就漸漸演變成玩弄自家精氣的狹窄小術了。
為何明清到近代,成道者日稀?莫說白日飛升,就是生死自主、預知死期、坐脫立亡,屍解蛻化之輩,也不多見。更有甚者,各派大師宗師、丹派佛宗傳人,大多死於病榻之上。何故?
無他,人心愈亂,淳樸喪失殆盡。真道人稀,偽道人眾,佛道傳人大多追名逐利,專心向美色財貨,無心向道。再者,其術愈加繁雜,真意漸漸失罷了。
故曰,人心【私欲機巧】不死,道心不生。道不遠人,人自遠道!
當然,道多亂道,此於天道而論也。於人則有弊有利,世人之根器資質各異,流派道術繁多,世人可依根器覓道而進,此道多之利也。
所謂上智下愚皆堅定不移,中智必亂。諸多流派,於上智下愚之人而言,並非壞事,唯惑中智也。比如眼下,夏逢春所傳承之鬥母法門,就正可彌補自家神打之短板。
修道或修法,無外他力、自力兩途。比如丹道,蓄精養氣,涵養精神,脫胎神化。不假外求,求諸己身。自力也!
比如淨土法門,虔誠念佛,一誌不亂,臨終借此凝練之心念力連接佛力,接引轉生至淨土。他力也!
再比如出馬仙,誠心供奉,在身心開辟一靈竅,請修煉有成之陰神或精靈上身。人靈共用一身,開方施藥,利益大眾,收集香火功德共成神道也。他力也!
比如神打。其核心乃假神明威能激發自家身心之潛能也。迷則他力,悟則為自力!
雖說人之身心有大神奧,潛能無窮。但此無窮潛能,主要指心性層麵。此言是說人之心性蘊藏天命奧秘,人心有合天地之能。但血肉之身,其力卻有窮盡。畢竟,陽極則陰,陰極則陽,物極必反,剛則易折,是物則必有生壞成敗。
佛家說血肉身四大假合成,不足為憑,終有消散之時。此理與道家陰陽說想通,原是真理。但道家卻有逆天之勇氣和驚天之智慧,逆轉此天地、自然之理,事物發展之必然規律。四字曰——借假修真!
憑此無窮可能之天命之性,師法天地,感悟自然物理雨運化之理,外取諸物,用諸自身,截取天地運轉之奧妙,運化一身之氣血物質,把此四大假合之軀,鍛煉至萬劫不磨之金身。
所謂道求今生,佛求來世。相比而言,道家更有逆天之勇氣豪情,不滿足天命之性合於天地之精神超脫。另有服食外丹一途,點化一身凡質,神性俱妙,身心皆合於太虛。不求來世,修煉之初,便立下今生即成仙,永存於世之偉大抱負和宏偉目標!
煉身一途,除卻仙藥神丹外丹一途外,夏逢春傳承之鬥姆法門,亦是一條明路。朝罡拜鬥,存思本命星神,虔誠祭拜,接引九天星力,逐漸改變肉身性質,基神處,則人星合一,人體,漸化為無垢仙體,身體結構組織逐漸與宇宙天體類似也!
鬥姆者,先天之神,北鬥之母。掌周天星鬥之主,乃宇宙天體之本源,司天地星體運化。鬥姆運化天地日月,自蘊無限功德,無限威能。虔誠拜祭皈依鬥姆元君,修鬥姆法,則一切神通術法,長生超脫之類,自是應有之意。
對道人而言,即或不為神通術法,崇敬天地也是應當。更何況,此法正是適宜自己,可彌補神打此短板呢?
一念至此,就躬身下拜,肅然回道:“小侄願皈依鬥姆元君,傳承鬥法。還請夏叔成全,收我入門,賜予妙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