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道法奇才;一日千裏!

字數:4355   加入書籤

A+A-




    講解完鬥法的具體關竅後,差不多就快到飯點了。√∟頂點小說,x.

    夏逢春道:“你先在心裏推演一二,務求熟記。咱們趁熱打鐵,明天就覓地開壇,指導你煉法,讓你入門!”

    雖然理論方法都搞明白了,但有經驗的過來人實際指導,和自己摸索之間,相差太多了,可以說完全是兩個概念。王平就大喜過望。

    躬身一禮,感激的道:“如此,就叨擾老叔了。”

    所謂送佛送到西,反正整隻身子都進去了,也不差一隻耳朵。門派不傳之秘都傳了,還差這點指導時間麽?

    夏逢春就嗬嗬一笑,一擺手:“賢侄太見外了,咱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扯兩句後,就留下王平自己琢磨,夏逢春則出去安排晚宴。

    次日就要開始煉法,若是初學者,煉法前,還需做些專門的準備功夫。通過沐浴齋戒、供神酬神、持經念咒等儀式和手段,潔淨身心,以此作為煉法的初始條件基礎。

    因王平早已入門,並有修煉神打的相關經驗。故夏逢春認為他可以省去這些繁文縟節,靜坐一番,自家在心裏調整一二就行了。

    所以,宴後也未多耽誤。閑談一二,大略商議一番明日采購等準備事項後,王平就洗漱一番,早早回臥房打坐,蓄精養銳,清淨心神,做些煉法的身心準備功夫。一夜無話。

    次日王平起了個大早,準備活動活動筋骨,練趟拳腳。來到後院,才體會到“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的原創者說這話時,是個什麽心情。

    一進院子,就看見夏逢春正擺著一個樁功的架勢,額頭上還隱越可見些許汗跡。看樣子,人家早起來多時了,早已練完趟子,正溫養收功呢。

    師父演練多時了,夏燕明和糜水相兩個徒弟,卻不見影子,顯是猶在高臥。見狀,王平不由暗讚一聲,難怪這夏老叔在圈子裏久享大名,如雷貫耳,原來練功既如此勤勉,果然是成功沒有僥幸!

    “夏叔好早啊,還以為我才是第一個起來的呢。”,王平有些欽佩,也略有些慚愧。忙湊上前去打了個招呼。

    “你也起得不算晚,在年輕一輩裏,也算可以了,燕明和水相,就沒你勤勉!”

    夏逢春長吐一口氣,收樁斂式。笑道:“早起習慣了,現在都有些懈怠了。想當年在鄉下跟著智通長老學藝的時候,那起得才真叫一個早。當時正在運動,佛道術法這些,都是封建餘孽,家師也被打成牛鬼蛇神,不敢明著傳。白天挨批鬥,學習語錄。等到三更半夜了,大家都睡了,才敢偷偷摸摸的傳授一招半式。”

    這些往事,王平這代年輕人,都隻是從曆史書上知道,當年有那麽場運動。但具體情形,還真不怎麽了解。所以夏逢春說得心酸,他聽著卻覺著有趣,想多了解一點。

    “老叔學藝時真艱苦啊!慚愧慚愧,佩服佩服!”

    “其實這也沒什麽好佩服的,我那會是時勢使然。人嘛,都是環境逼出來的。現在畢竟時代不同了,所以你也沒什麽好慚愧的。”

    夏逢春就笑了起來:“當時呢,我白天還要和生產隊下地,掙工分。所以淩晨一兩點就得起床,溜到廟裏學兩招,到五點之前,就得往回趕,不能耽誤生產不是?現在想想,那時學拳還真跟做賊似的,師父教我練,你嬸子還躲在外麵放哨,怕被社員們發現了,不然,就要挨批鬥…”

    閑談幾句,略說兩件當年趣事後,夏逢春就話歸正題:“好了,好漢不提當年勇,都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看你一夜調養後,精神煥發,身心調整到巔峰狀態。趕得早不如趕得巧,要不,咱們現在就練上兩手,讓我看看你的拳腳?”

    話說夏某人的名聲,十有**倒來自於一身精湛的峨眉拳術,其道功術法,則罕為人知。

    金老叔評論說,夏逢春的拳法,在生平所見之通家裏,可列前五,其修為之高絕,由此可見一斑。王平好奇之餘,也頗有些躍躍欲試。

    話說有機會和當世高人過招,實是一難得機緣。現實裏那會有那麽多的絕世高手,一個一個的都吃飽了沒事做,專程找上門來助你升級、陪你試招?

    “多謝老叔,那小侄就獻醜了,請老叔指點。”

    當下,就搖頭扭腰,活動一番筋骨後,擺了個攬雀尾的架勢,如臨大敵,嚴陣以待起來。

    夏逢春就隨意多了,也不擺什麽架步,就以平常的姿勢,鬆垮垮的站在一米開外,招招手:“來,盡你最大的力量,隨意發起攻擊!”

    王平就大喝一聲,一個墊步搶上前,舉手一個炮捶,對準夏逢春的耳部,就砸了出去。

    話說他這一拳可沒留手,霍起了一身全部力量。以王平現在明勁的體力,莫說腦袋,就是一塊水泥磚,也能給它砸碎了。力道充足不說,速度也蠻快捷。出拳一聲脆響,還帶起了一股風聲,瞧著倒也頗有些氣勢洶洶的聲勢。

    夏逢春卻不以為意,腳步微側,王平這一拳就擦著耳朵打了出去,落在了空處。暗道聲不好,正欲沉腰坐馬,收勁變勢,夏逢春就信手往上一撩,正好托在王平的肘部。

    話說這一撩看似輕描淡寫,沒什麽煙火味。但卻時機正好,不早不遲,恰巧就卡在了王平老力已逝,新力未生的節骨眼上。

    也沒使多大勁,就借著王平出拳的勁道,順水推舟的那麽斜托了一下。王平卻覺得腳步一鬆,整個人都好像飄了起來,初學滑冰似的,身子不由自主的,順著著夏逢春托的方向就飄了出去。

    這一切說來話長,其是就是一眨眼的事情。總之,雙方功力差距太大,就像成年人欺負幼兒園的小盆友,跟玩似得。王平還不清楚怎麽回事呢,就已經中招。踉蹌的竄了兩步,才重新穩住陣腳。

    紮穩架步,正欲回身防守,發現夏逢春病未追擊,好整以暇的站在那裏,一臉笑意的看著自己。

    雖是演練,王平也鬆了口氣,就這踉蹌的功夫,換了是敵手,自己就已經趟下了。

    “真是拳打三不知,剛才我怎麽中招的都不知道。還請老叔點評一二。”

    “其實你也算不錯了,萬金難買一聲響。說明你已經入味,把全身的散勁都整合在一起了。”

    夏逢春就笑了起來,指點道:“剛才你這拳,力量上倒還湊合,但速度還是太慢了,打普通人倒是一打一個準,打練家子,就有些勉強了。再者來說,勁道用得太老了,沒給自己留下變化的餘地。還有腰跨也不夠活,變勢所需的時間稍微長了些。若對方功力弱於你,那倒無所謂,怎麽打都是你贏。遇到比你強的,就要命了。這點小延誤,就足夠你死好幾回了。”

    所以說,這就是實戰切磋,和高人指點的好處了。

    若你關起門來在自家練,即使用功再勤,那怕每天都練上一萬遍,也難以由此發現,明白自己的短處和弱點,就更別說提高改善了。

    因為你若自己在腦海裏推演,那都是想當然。比如我這招打出去,對手怎麽接,我又怎麽變化,對手又怎麽化解,我又如何出招怎麽怎之類的。推演再勤,都沒啥鳥用,因為最終都是以你贏,對手倒下告終。

    因為實戰是千變萬化的,絕對不會出現什麽固定模式。隻有真到了實戰的時候,你才會發現,所麵臨的對手,絕非自己心中模擬那個人形沙包那麽簡單。

    所以武行裏有句俗話,叫不打個幾場爛架,就絕對不會成為高手。

    隻有經過幾場爛架,吃虧上當之後,才會知道自己的短板和不足,才會意識的去避免改善,提高自己的整體實戰能力。其實不光練武如此,無論學什麽,閉門造車,都隻會培養出趙括那樣誇誇其談的嘴炮,唯有經過不斷的實踐,才能不斷提高,把學問變成真本領。

    某種意義上說,實踐還要大於獨自學習。比如實戰格鬥能力,比如流氓地痞,也沒學過啥拳法套路,格鬥知識,不過平時裏爛架打得多了點,就自然練就一身不菲的實戰能力。常聽聞有武術套路冠軍,知名教頭和街頭小混混在酒吧飯館起衝突,結果,卻被小混混們打得稀裏嘩啦,落花流水。(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