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和古龍的小說誰更優勝?
字數:3089 加入書籤
nbsp; 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聞名遐邇,大多數出生7、8十年代的人都知道。
曾幾何時啊,我對於以個體角度出發,隨著時間線演變的(或正敘,或插敘,或倒敘)小說意興闌珊。總覺得這樣的小說讀的時候可能過癮,可是一旦讀完,其劇情,其人物心理又味同嚼蠟,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已經固定的。換言之,都是死的。沒有給人想象的空間。
所以,這一類的小說,寫的東西很多,能看到的卻很少。因為他帶有作者片麵的描述,又或者是為了某種其他的目的而故意安排的情節。所以,這樣的小說隻能給人很主觀的感覺。這一類的小說,讀的時候絲絲入扣,扣人心弦,可是一旦讀完了,就變得索然無味。因為小說中的人、事、物,都被作者一個人全盤地固定完了。讀者沒有一點的想象空間和參與的可能。
我到現在為止,是極端的厭倦了這樣的小說了。
在十多年前,我曾和朋友討論金庸和古龍的小說誰更優勝~
那時候我是比較偏向於金庸的小說的。因為他的小說更像是小說。而古龍的小說,則更像是一個意境。
金庸的小說讀起來津津有味,讀完了卻似有所憾。小說一旦完本。那小說裏的人、事、物也跟著小說一起死掉、固定、結束。
這樣的小說看多了。也就讓人改變了品味。
而看古龍的小說,讀起來天馬行空,似乎不著邊際,情節也不太具體,然後一旦讀完,就像香醇的美酒,一種想象,一種意境,給人十足的回味和想象的滿足。
這種小說,是我目前喜歡的。
不過,我也不得不承認,金庸的小說,是小說裏正統的類型。
但是一樣東西再好,看多了也會膩。所以我出於一種不同的表現的需求,用了極大的精神開創了開了這本“莫須有”。
這本小說,最難的地方並非是劇情的發展和人物的形象。最難的地方,是在故事之外的遊戲理性架構。
對一個網絡遊戲的玩法規則、數值、還有場景的設定。一種基於真實理性的述說。當然,這種述說也是所有偏重的,不可能什麽理性的東西都去述說。但是這種理性的架構又能延發讀者無盡的想象,隱性的價值巨大而不為人所知。
不過,對於初次從事小說作業的我來說,這樣的反主流的小說,還是有點困難的,而且我一開始就把攤子鋪的太大,遊戲的時空巨大,讓我自己都有畏難的情緒。也許我應該先寫點武俠方麵的簡單遊戲再說的。實在的說,這個全息網絡遊戲的設定費了太多的時間,讓我望而卻步。最難的是,很多時候,寫在半路上,發現遊戲的最初設定有很多的不到位甚至錯漏之處。這種時候,我就隻能中途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改變遊戲的理性規則。不過這樣寫小說,也讓我的小說變活了,從而擁有了很大的下個情節是什麽。隻看我有沒有那個 能力去劃上這個圓。
在‘幻境’的這款全息遊戲中,本來是很多的策劃所做的事。現在卻都由我一個人完成,這工作量不得不讓人望而卻步啊。
所以這本書,寫的很慢很慢。我記得,斷斷續續地更新了幾年吧,也勉強有了三十來萬字。可惜,讀者並不是很多。
但是,我在用計算器算遊戲中的數值時、在用記事本記下各種職業的技能時。我的心理是快樂的。因為我在完成一個遊戲中的真實理性層麵,而這一些理性層麵會在讀者的心目中延發出一段屬於讀者自己的快最大的意義。我想讓一本小說變得‘活’起來,活在讀者心中。而不是死去,死在時間性的結束。
我寫的是一個奇葩,希望它是一個夢想。
而網絡小說,本身就是一種快餐式的東西~不過雖然它是一種快餐,可我不卻不想讓這種快餐變得太過狹窄和個人化。畢竟,如果有一樣東西很好吃,它應該被很多人傳頌和認同一樣,就好像中國的四川火鍋、麻婆豆腐在西方人的味蕾中一樣。我不願意吃獨食,每個人都要吃飯,如果要yy,為什麽不一起?這樣,好像也很公道吧?
------------
我在讀者的意識中
架構一個真實的世界框架...
這個框架裏並非隻有我自己。。。也許劇情方麵是我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去記錄的。但是更多的劇情是讀者自己去產生的。
與其說小說裏的東西重要。不如說小說外的東西更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作品相關‘中的東西了。
我扮演了一個我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個人物角色。而至於其他的各種人物角色,讀者自己會去扮演。
當然,我也試圖把時間線性的小說和空間理性架構的小說去結合一下。這一切前景非常廣闊。
-------------------
我也很希望有更多的人來看我的這本小說。相比於掙錢,我更喜歡人家的評論和討論。
我希望我能架構一個真實的而其實又是虛擬的世界。讓更多的人在無事時能徜徉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我希望讀者跟我一樣。
秉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去夢想中同一個世界去體驗。
這要求讀者有著公平的心,但是又能保有私人的體驗。
這不是一本容易的小說。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