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臨山
字數:6733 加入書籤
我順著看過去,果然,吳氏書齋門口已經漏了一條縫,但看不到裏頭的人,玻璃上的“打烊”牌子也換成了“正在營業”四個字,我趕緊放下手中的東西走了過去。
走到一半,忽然回頭,對著秦初一道:“把你的鋤頭收起來。”
他擺*弄著手裏的木棍,在棍身上摸索了一遍,輕輕按下。陡然間,剛才還一米多長的木棍一下子縮成了一小節,其中還能看見特別細致的部分,最下麵那個刀鏟也縮了進去,完全變成了普普通通的指揮棒模樣。
書齋剛開門,裏頭應該還沒什麽客人。我們在邊上等著,等有幾個人進去之後,我們才裝作不經意地推門而入。
果不其然,臉板得老正的老板,又在邊上一筆一劃地抄經了。這回應該快抄完了,已經到了“波羅揭諦”第幾個字上。
我的眼睛在屋子裏逡巡了一周,最後鎖定在大桌上那本封麵是灰色,右翻頁的書上。由於封麵上字寫得太草,上次來這裏的時候,我隻能認出“怪”和“抄”兩個字。如今心下已經有了答案,再看去的時候,果不其然,正是“惠氏怪聞集抄”這幾個字。
我向秦初一點了點頭,意思是書還在,他看了我一眼,然後把目光轉向一旁抄經的老板。
店裏的人不多,三三兩兩,看完之後就出去了,什麽都沒買。老板雷打不動,眼皮都不抬一下,趁著人剛走*光的檔口,我立馬上前問道:“吳老板,那本書多少錢?”
老板不答,兩眼盯著經書,末了才慢悠悠地說道:“誰跟你說我姓吳的……”
不姓吳那姓什麽,這店名不是叫吳氏書齋嗎,隔壁老板不是喊你老吳嗎,這都什麽事兒。
秦初一上前笑了笑:“不好意思。羅老板,我們就想在這兒請一本書。”
那人終於抬頭,瞟了秦初一一眼,目光又緩緩垂下。過了一兩秒,擱下了手中的毛筆,笑道:“小夥子眼力不錯啊。想要哪本書呢?”
我先是一喜,但更多的是疑惑,秦初一那家夥怎麽知道老板姓羅的。
他指了指中間那張桌子。再去看老板時,他又提筆開始寫了:“哦,這不都寫了價格的嗎。”
秦初一聽了也不生氣,繼續說:“古董這東西素來價格是不直接標的,不然老板賺錢不就死板了嘛。”
羅老板悶*哼一聲,算是回應。秦初一接著道:“家父是醫生,尤其喜歡清代的醫書,我這趟正好過來替他收幾本,正好看上了老板這的。”
老板不動聲色,又是過了好幾秒才回答:“兩位昨兒個已經來過了吧。”
果然好眼力。雖然全程沒看見他抬眼,但能知道我們昨天來過,記得住進進出出客人的臉,這個老板果然不簡單。隻不過,什麽醫書?
“既然喜歡,價格什麽的應該都不在話下吧。”
“羅老板言重了,這些是愛好,說到底算個消遣,沒錢了還怎麽消遣,我還指望著以後多做幾回生意呢。”
老板聽罷哈哈大笑。臉上的表情終於起了變化:“那本書的價格,其實跟我標的也差不了幾分。我這人做生意講求一個‘真’字,你買回去,保準不虧。”
不虧?我可不信。我在邊上噘*著嘴,一邊想著秦初一的話。一開始還以為他說錯了,結果邊上還正有一本《醫海參古錄》,越想越不明白,自己都感覺有些被兜進去了。秦初一該不會真是想買這本書吧,或者秦叔叔這幾年突然不做生意去考執業醫師了?
“千裏迢迢過來。您就給個脆價。”
“喲,行裏的。那行,就這個數。”老板豎了一個指頭。
我心裏立馬就激動了,一百塊,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啊,轉頭去看秦初一,他臉上卻沒什麽變化,隻是眉頭微微蹙起。
“再讓一點吧。”
老板擺手:“不行不行,已經最低了,你上附近問問,我家的這個價,你這幾年可都別想買到這書。”說罷,突然低頭掃了掃店裏,矮身湊到秦初一身旁,連聲音都小了半截,“實話跟你說,店裏的書,就屬這本最金貴,邊上的那些,都比不上的。”
我一下明白過來了,原來秦初一玩的這招是聲東擊西啊!沒想到,他還挺有腦子的。心裏頭明白,就怕露在臉上,為了不壞事,我背過手轉身去看邊上的字畫,耳朵卻削得賊尖。
“真的?邊上那書什麽價格?”果然,秦初一開始露出真麵目了。
老板依舊蒙在鼓裏,聲音聽上去像是在做賊:“少個零頭呐!”
“當真?”
“當真!”
秦初一直起身子,舒了口氣:“那邊上那本我要了。”
老板聞言,反射弧似乎一下子沒能跳過去,直到秦初一在櫃台上留了張毛爺爺,拿起書拉著我就從店門口大搖大擺地離開,他才明白,這今天的開張,可算是被人擺了一道。
走在琉璃廠的大街上,我突然覺得剛才那段就跟拍電視似的,刺激極了,一邊拉著秦初一的手,一邊問道:“誒,你說剛才那個老板會不會報警說我們詐騙啊?”
“怎麽會,圈*子裏講究‘貨錢兩訖,舉手無悔’,他不可能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壞了規矩的。再說了,這書這麽偏,能賣出兩百塊也夠了。”
“兩百塊?不是一百嗎?”
秦初一笑了笑,用手攏住我翹*起的指頭:“開張第一單,算是給老板個彩頭,我給了兩張。”
原來如此,正是無處不江湖啊。“要不,我們再去邊上走走,說不定機票錢都能賺回來!”
“別,到時候被這條街封殺,你可真就出名了。”
也是。我有些悻悻,跟著秦初一往大路上走。時間不早不晚,趕去十三陵附近應該還算來得及。不過目的地是在附近,說近不近說遠不遠,附近都是山麓。萬一找錯地方了要再打到車就難了。更何況手裏的書還沒研究透,雖說不是很厚但至少也得先理解一下思緒才能出發,到時候再打車,可就要遇到高峰了。
天氣晴朗。太陽照得我有些頭暈。我拿出包裏那張寫著書目的紙準備擋擋太陽,卻不小心抽*出了包裏的其他東西,亂七八糟掉在了地上。秦初一和我低頭去撿,忽然間,一張名片拿到了手裏。
——旅行公司經理。餘樂,私人精品設計,專車接送無障礙通行,主營路線有十三陵和八達嶺。
——“那地兒,落在天壽山裏頭,周邊自然景色不錯,群山環抱小河蜿蜒呐,空氣也好,可以多吸幾口兒。要說這人文啊,也不差。都是有年代的東西……”
****
給餘司機打了電話,那頭鬧哄哄的,他接起來也不順心,喂的一聲就差沒從電話裏吼出來了。一聽我們是去十三陵的,還要專車,口氣一下子就變溫和了。
“好好好,兩位是吧,記得記得,來旅遊的嘛!行,行。可以可以,我們就是為設計特殊路線而存在的,一樣的景區,不一樣的風景。超值!就上次那個酒店嗎?哦,琉璃廠正門,哎,當然記得啦,我們老司機,過目不忘噠!”
掛完電話。我和秦初一相視一笑,這一路,算是完成了一大半了。
秦初一東西懂得多,但看起繁體字來還是吃力的很。用他的話說,這惠友芳要是寫的英文,他立馬能同聲翻譯。我細細地翻了翻,一開始讀起來有些難懂,佶屈聱牙的,但古文就像軍訓似的,挺過先前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後頭就順暢多了。我很快找到了“藏論”那一卷,讀了讀,居然真的有人葬在附近。
不過人不止一個。十三陵所處的位置特殊,北、東、西三麵環山,南麵開敞。陵前有河道,山裏頭不少小溪河流交匯與此,再向東南奔騰而去。陵墓前神道處有兩座小山,東曰“龍山”,西曰“虎山”,恰好應對青龍白*虎,山勢綿延,龍脈旺*盛。背後有主峰靠著,左右又有護砂山環抱,麵前更是北京的平原,開闊的很,又稱“明堂平坦”,富有生氣。
如果要借風水,我們當在天壽山的東西兩峰處做打算,東峰麵前有擋,最好不過的,應該是西峰。
葬在西峰的有兩個人,一個叫曲善恒,一個叫許平池,年歲不分上下,家境卻相差極大。
差不多定了目標,正好餘師父的車也到了。他搖下窗戶朝我們揮了揮手,我一下還沒看出來,車不是出租車,是一輛黑色新款桑塔納,淹沒在一堆車裏頭根本看不出。
我和秦初一拉開車門坐進去,才發現玻璃上都蓋了黑色的膜。
“嘿嘿,掩人耳目。”餘師傅解釋道。
我當下就覺得,我們這個選擇絕對是正確的,用他的話說,就是兩個字,超值!
事先就餘師傅講過我們的目的地,但說的極其隱晦,餘師傅沒有拒絕,但如今到了車上,還是有些放心不下,瞄了好幾眼後視鏡。
“兩位,昨兒個看你們都像是來旅遊的,怎麽今天想著去十三陵啊,是不是在琉璃廠看到了好東西,想去山上碰碰運氣?”
好笑的是,我們真的是要去“碰碰運氣”,隻不過挖的不是什麽古董,而是一具陳年老屍。
不好明說,我隻能打哈哈:“餘師傅說笑了,景區人多,不想去人堆人人擠人,想找個不一樣的地方看看風景。”
餘師傅也不傻,這樣的模糊的路線,他是不能隨便開的,於是開口道:“我這人實誠,有什麽說什麽,兩位也不用告訴我去幹什麽,隻要讓我放個心就好了。”
秦初一坐起來,湊到了餘師傅耳朵邊說道:“實不相瞞,我們過去確實是有些事情,不過您放心,一不犯法而不失德,您放心開過去就行。”
餘師傅也是個爽快的人,立馬答應:“行!那您說,走哪兒?”
“天壽山西峰,您看看,能不能過得去?”
此時,車子已經駛離了北京城區,人煙和建築物都在逐漸減少。
“這天壽山西峰可大得很呐,有具體的地方不?”
秦初一搖頭:“沒事兒,差不多到入口就行了,剩下的我們自己走過去好了。”
****
餘師傅果真是個爽快的人。換做別人,假如事先藏著掖著,自己也沒必要掏真心,但他一樣,一路上哼著小曲兒跟我們聊的很開心,說自己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從河北那邊過來的。有幾年十三陵景區管理很差,載客過來旅行都不滿意,幹脆自己就入了這一行。結了婚有了孩子,老婆兼了導遊的職位,需要的話也可以一起叫上。
時間過去好一會兒了,路沒先前好走。餘師傅對北京地理路線了熟於胸,駕駛技術也是一流,用他的話說,那就是開出租的命,要有開飛機的心,人不能失了誌向,還說,假如有一天可能的話,自己要去考個飛行員駕照,開上真的飛機。
漸漸的,前麵出現幾座靠的很近的山,餘師傅介紹,這地頭的山很多,要說名字,那可是有蓮花山、史家山、大峪山、虎峪山、蟒山等,最後那中間的,就是天壽山。
要說這天壽山乍一眼看上去還真看不出個什麽端倪來,要不是上頭修的東西多,花花綠綠的,否則就一土包。
“其實啊,很久之前天壽山有個土掉渣的名字,叫黃土山,形象吧,後來老朱皇帝給改了,一下子高大上起來,不然啊,這地怎麽炒的這麽貴,還不都是當權者的幾句話?”
人活著不就是這個道理嘛,不然人家網紅幹嘛得兒勁的要出名呢。
說著,已經到了西峰山下,餘師傅跟我道別:“要回來提前半小時電話,隨叫隨到!”
看著車子絕塵而去,我們鬆了鬆筋骨,開始向背後的山上出發。不說別的,餘師傅帶的路還是不錯的,這兒地麵平坦,走起來方便,如果埋葬人的話,也是極好的。
秦初一拿出包裏的木棍放在手邊,這時候它又成了登山杖,而我翻著手裏的古書,定了定方位。
“走那邊。”(未完待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