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杯酒釋兵權
字數:5146 加入書籤
nbsp; 哈哈哈。宋太祖和眾臣聽到宰相趙普的話,都開心地笑了。
雖然多費了不少寶石,宋太祖還是龍顏大悅,親自監工督造。玉帶製做完了,派遣特使賜予李彝興。
李彝興感激涕零,向南方遙拜:“皇恩浩蕩,微臣肝腦塗地,誓為朝廷藩輔。”
宋太祖雄才大略,器度豁如,胸懷天下,對天下分立,戰爭頻繁,民不聊生,深感憂慮。
一日,宋太祖私下對宰相趙普道:“從唐結束至今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三君,戰爭頻繁不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何因?”
趙普道:“造成天下混亂,戰爭頻繁的根本,並非別的原因,乃是藩鎮權重,君弱臣強而已。”
宋太祖問:“朕想結束天下的戰爭,使國家長治久安,如何得以實現?”
趙普深施長揖,回奏:“陛下有此心願,乃是天地之福,人神之福啊。要解決這個弊端,惟有削奪方鎮之權,製其錢穀,收其精兵,藩鎮沒有了實權實力,天子手握重權,朝廷掌握經濟命脈,天下自然就安定耶。”
宋太祖點頭,稱讚道:“宰輔所言切中時弊,多謝指教。”
趙普連忙回奏:“微臣不過是談談拙見而已。”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九日,宋太祖退朝後,留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微等將領飲酒。
酒至半酣,宋太祖對他們道:“朕若沒有諸位相攜,也當不上皇帝。朕雖貴為天子,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當了皇帝之後,朕從未睡過安穩覺。”
此話令幾個人不知所以,麵麵相覷。
石守信道:“陛下為何這麽說,現在天命已定,誰敢再有異心?”
宋太祖眯著眼睛道:“誰人不想富貴?如果有一天,你的部下給你黃袍加身,擁戴你做皇帝。縱使你不想造反,也由不得你了。”
石守信等人一聽,大驚失色,立即跪倒磕頭,淚流滿麵地說道:“臣等愚昧,不知道此事如何處理,還請陛下憐憫我等,指示一條生路。”
宋太祖看看幾個人,帶著幾分醉意道:“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不如多累積一些金錢,買一些房產田園,傳給子孫後代,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君臣之間無隙,上下相安,豈不是很好嗎。”
幾個人連忙磕頭,哭天抹淚著回答:“謝陛下這樣為微臣著想,對我等有再生之恩呀!”
次日早朝。朝廷之上,石守信和高懷德等人,上表稱自己有病,紛紛請求解除兵權。
宋太祖欣然應允,遂解除他們的禁軍職務,派遣到地方任節度使,並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司的職務。
宋太祖不斷采取措施消弱藩鎮的權力,各路賦稅上交中央朝廷,將精兵調往京城,壯大禁軍。又賜其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弟趙匡義名為光義,封為殿前都虞候,睦州節度使兼任泰寧軍節度使。又加封其為同平章事兼中書令,開封府尹,戍衛京師,再封晉王。由此,趙光義大權在握,職權在宰相之上。
渭河自渭源堡發源,自西向東流去。沿岸至銀夏廣大地區乃黨項族二次遷徙之地,已生活、繁衍數代。渭河南岸的夕陽鎮連接高山峽穀,樹木鬱鬱蔥蔥。
尚書右丞高防調任秦州知州,到任後,見林木所出,夏人久獲其利。於是,向朝廷上奏章,建議設置采造務(注)。朝廷命其置辦。高防奉命開設了采造務,開辟疆域數百裏,在險要地帶修築堡寨,招募三百人戍守。並以渭河為界,河北歸夏人,河南歸宋朝秦州。每年采伐萬餘木材,運往京師。
宋朝侵占黨項之地,采伐樹木,損害黨項人和其他蕃族的切身利益,引起黨項人和蕃族的不滿。夏臣酋長尚波餘率蕃部千餘人,殺防守宋軍,搶奪木材。
高防得報,派大軍征討。尚波餘戰敗,領著眾人逃跑,四十餘人被俘。高仿向朝廷稟報,並將俘虜獻與朝廷。
宋太祖不願邊境生事,其事又涉及到平夏黨項,遂遣使到夏州,諭旨李彝興約束部下,將俘虜全部放還,並賜尚波餘錦袍和銀帶。尚波餘感念皇上之恩,遂到秦州,麵見高防,將所居的伏羌縣獻與朝廷。伏羌縣乃險要之地,是秦州和渭河的屏障。
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二月,李光嚴的兒子李繼遷出生,生即有牙齒,見到的人都感到驚奇。
李光嚴乃拓跋思忠之後,祖父李仁顏以仁厚著稱,後唐時為銀州防禦使。父親李彝景後晉時繼任銀州防禦使。李光嚴嗣父職,大宋立國時,奉李彝興之命,奉表入賀。宋太祖見他恭謹有禮,賞賜豐厚。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九月,李彝興去世。宋太祖廢朝三日,以示哀悼,贈太師,追封夏王。李彝興之子,李光睿立。宋太祖下詔,授予李光睿檢校太保,定難軍節度使。
宋太祖加強皇權和中央朝廷的權力,使各路節度使感到惶恐不安,皇上身邊的親信將領都罷權了,財權沒了,節度使的軍權不等哪天也得罷卻。
李光睿也惶恐不安,擔心有一天杯酒釋兵權降臨到自己的頭上,想來想去,想出一辦法:試探一下朝廷何意。遂於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三月上表:
皇恩浩蕩,微臣欲進京,丹墀麵聖,謝陛下龍恩。
宋太祖見表,很滿意。遂下詔:
愛卿鎮守平夏,勞苦功高,幹係重大。路途艱辛,愛卿不必鞍馬
勞頓。北漢乃朝廷之患,牽製其唯朕所盼耶。
李光睿得到聖旨喜出望外,旋著的心落了底,不用進京麵聖,就是說太祖皇帝暫時還不會削奪自己的權力,也不會像後唐調我大爺去延州那樣,把我調到別的地方去。他犯愁的是北漢,皇上老是讓他打北漢,牽製北漢。不打吧,怕皇上不高興。打吧,平夏就不得安穩了。
李光睿想出了緩兵之計,遣使進朝,稟報調集大軍,籌集糧草,待準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備妥當即出兵。宋太祖下詔準奏。
李繼遷漸漸地長大了,已經十一歲了,出落成了大小夥子,儼然青壯之士。勇猛彪悍,頗有計謀,且擅長騎射。
一日,李繼遷帶著十多個騎兵出去打獵。突然從山上躥下來一隻猛虎,奔著他就撲去,嚇得隨從驚叫。他不慌不忙,一閃身讓開猛虎,對隨從命道:“你們都躲到樹林裏去。”
隨從們驚慌失措地躲進樹林裏。
李繼遷飛快地爬到一棵大樹上,拉弓射箭,一箭射中老虎的眼睛。老虎“嗷嗚嗷嗚”狂叫幾聲,倒在地上死了。
隨從們見老虎被射死,跑出樹林,對李繼遷高呼:“小少爺,你是打虎英雄!你是打虎英雄!”
李繼遷射死老虎,不脛而走。從此李繼遷聲名大振。
定難軍節度使、族伯父李光睿得知,十分驚喜,愛其驍勇,授予他定難軍管內都知藩落使。
宋開寶八年(公元975年)五月,北漢繼位的劉繼元多次出兵進攻宋朝,每次都是戰敗而回。他想聯合西夏,助一臂之力,共同征討大宋。派使者來到夏州,招誘李光睿。
李光睿嚴詞拒絕,怒斥北漢使臣。北漢使臣狼狽而退。
劉繼元惱怒,派遣大軍攻掠銀州,報複李光睿。李光睿親率大軍出擊。北漢軍見西夏大軍來了,倉皇撤退。
劉繼元不死心,見武力不能征服李光睿,心生一計,又派遣使者到夏州,封官進爵,引誘李光睿。
李光睿不為所動,將北漢招誘的情況上表宋朝。
宋太祖認為江南既平,可以向北用兵,正好有了借口。於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九月,命侍衛都指揮使黨進、宣徽北院使潘美率兵討伐北漢,分五路進軍太原。又命兵馬監押馬繼恩進入黃河東界,焚蕩堡寨。
是年十月,黃河結冰。李光睿再次親率大軍渡過黃河討伐北漢,配合宋朝用兵。夏軍破北漢吳堡寨,斬首七百級,繳獲牛羊無數、鎧甲數千,俘寨主侯遇,派人押送京城。
宋太祖大喜,加封李光睿檢校太尉。此爵乃大宋朝最高的武官職位。
就在宋朝取得重大勝利之際,宋太祖在萬歲殿駕崩,其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改元太平興國。
李光睿接到宋朝新君即位的聖旨,得知新皇上的名諱,笑了:“我李家的人名咋與趙家皇上犯諱,父親改名了,我也得改呀。改什麽名呢?”
李光睿陷入了沉思……
注釋 務:宋代官府設置的貿易機構和場所。
…………………………………………………………………………………………
《西夏風雲》藝術地再現了一段鐵血縱橫的曆史,是一部接近正史的精彩作品。拜請新老朋友收藏,投上寶貴的票票。香廬墨客在這裏拜謝啦!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