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李繼遷出逃夏州城
字數:6006 加入書籤
nbsp; 宋朝的押遷使都瞪著眼睛,盯著還沒遷徙的李氏家族。李氏家族不管願意遷往京城的,還是不願意遷往京城的,已經陸陸續續往京城遷移。
在李氏家族中有一個人,即不高興也沒有不安,卻另有打算。此人就是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其祖乃是隨拓跋思恭出兵征討黃巢起義軍,在渭河與建立後梁王朝的皇帝朱溫對過陣,隔河將利箭射進橋頭鐵鶴的拓跋思忠。
李繼遷與李克文不和,率本部族居住在銀州,見到宋朝押遷使和遷徙告示,才知道西夏五州之地盡歸朝廷,李氏五服宗親都得遷往京城。
此時,李繼遷已經二十歲,血氣方剛,胸懷大誌。他堅決反對放棄祖業,內遷京師。但是有的家族已經遷進京城,有的家族正做遷徙的準備。麵對朝廷強大的接收大軍,一己之力,奈何不得。於是,他就召集其弟李繼衝、好友野利仁榮和謀士張浦秘密會議。
李繼遷道:“我家族祖輩生活在平夏之地,已有三百多年,父兄子弟各據州郡,雄視一方。現在皇上下詔令我族全部遷到京城,怎麽能棄先祖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於不顧。再者,我族遷到京師,其生死就由不得自己了,我李氏家族存亡未可知曉。諸位,我不想遷往京城,應當如何應對?”
李繼衝道:“虎不可離於山,魚不可脫於淵。我們兄弟現在可以乘夏州忙於遷徙,沒有防備之機,殺了朝廷的使者,占據夏州和綏州,大事可成。”
“不行,不行。”謀士張浦反對:“我們舉事銀州,時機尚不成熟,各家族和藩部肯定狐疑不決,未必支持我們。知州尹憲在夏州有重兵駐守,聽到我們起事,朝發夕至,可以調配兵馬鎮壓。宋朝大軍已接收各州郡,名義是協助內遷,實為武力威脅。我們兵力不濟,不足以取勝。”
野利仁榮道:“張先生所言有道理,就現在的局勢和我們的實力,是不能造反硬拚的。”
李繼衝道:“反又不能反,遷又不願遷。我等不能坐以待斃吧?張先生,你說怎麽辦?”
張浦看著李繼遷:“請問大首領意下如何?”
李繼遷果斷地:“我是堅決不遷往京城。”
“好。”張浦道:“既然大首領決意不遷往京城,我聽人說‘小屈則大伸’,在下建議離開銀州。”
“先生之言有理。”李繼遷看著張浦,“離開銀州,正和我意。”
野利仁榮點點頭,“離開銀州是個出路。”
李繼衝看看野利仁榮和李繼遷,問道:“離開銀州往哪跑?往野利大哥家跑?他那個山寨能對付得了官軍?”
“我們不能往野利兄家跑,不能牽扯他,好讓他給我們做內應。”李繼遷看看弟弟,自信地道:“天地之大,一定有我們兄弟的安身之處。”
李繼衝對張浦道:“請先生說說,我們離開銀州之後怎麽辦?”
“你們不要著急,聽我說。我說完,大家看看是否可行。”張浦看看幾個人,胸有成竹地道:“我建議逃到漠北,在那裏安家立室,再聯絡豪族大姓,對抗朝廷,聚集力量,發展壯大,然後卷土重來,重振祖業的大事可成。”
野利仁榮道:“大首領,我看張先生之計可行,我們家族會策應你。”
“好!張先生思慮縝密,眼光遠大。”李繼遷爽快地道:“就依先生之計,大事可圖。”
&nbs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p; 李繼衝為難地看著幾個人:“大計已出,如何實現?官軍四處把守,監督我李氏家族,我們怎麽能跑得了?”
張浦微微一笑:“隻需如此如此。”
李繼遷家做著搬遷京城的準備,打包的打包,裝箱的裝箱。金銀細軟,糧食茶葉,必備之物都已裝車。
一族兵急急忙忙進來,“稟大首領,一位押遷使來了,在府門等候。”
“有請。”李繼遷說完,隨族兵而去。
李繼遷對押遷使施以黨項人的撫胸禮,“押遷使大人光臨,在下甚感榮幸。裏麵請,裏麵請。”
押遷使抱拳還禮,“不客氣,都知蕃落使請。”
“押遷使大人請。”李繼遷陪著押遷使等人來到院子裏。院子裏一片繁忙,人們出出進進,搬搬扛扛。
押遷使看看忙碌的人們,對李繼遷道:“都知蕃落使,遷徙準備得如何?”
李繼遷回道:“準備得差不多了,再有三五日即可動身。請大人看看,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大人明示。”
押遷使在李繼遷陪同下,在院子裏查看,看看大車上的東西,看看地上堆著的物品,滿意地道:“好,都知蕃落使識大體,積極內遷,國家之幸也。在下一定向知州尹大人稟報。”
李繼遷施禮:“多謝大人。”
“不必客氣。”押遷使一拱手,“都知蕃落使忙著,在下告辭了。”
李繼遷還禮:“有勞押遷使大人了。”
見押遷使一幹人走遠了,李繼遷回到院子裏,對張浦低聲道:“還是先生料事如神。”
張浦道:“事在情理之中。”
靈幡飄飄,哀樂聲聲。一片白色靈幡之下,是穿著孝服打著靈幡的人們。靈幡隊後是一輛拉著棺材的馬車,靈車之後是十多輛拉著家眷的馬車,車上的男女老少都帶著孝。車後跟隨著披麻帶孝的送葬隊伍。一行人有說有笑地向城門走去。
來到城門前,送葬隊伍停下。
城門戍衛使走過來,“這是誰家送葬啊?”
張浦道:“是都知藩落使李繼遷家。”
“啊,是李繼遷大人家呀。”戍衛使看看送葬隊伍,“走吧走吧。”
“謝大人。”張浦抱拳作揖,回身對送葬隊伍揮揮手,“走吧。”
送葬隊伍剛走了幾步,還沒進城門洞,後麵忽地一聲大喝:“站住!”
張浦大吃一驚,回身一看。銀州都巡檢使曹光實來了。
“曹大人。”李繼遷趕緊迎過去,深施一禮。
“是都知藩落使呀。”曹光實看看李繼遷:“你家何人仙逝?”
李繼遷回答:“是在下的乳母太君。”
“你的乳母?”曹光實看看李繼遷,看看送葬的隊伍,雙眼忽地一瞪:“李繼遷,本使跟著你們有段路程了,既是死了人送葬,為何送葬之人有說有笑毫無悲痛之意?”
李繼遷微笑著道:“大人有所不知,我黨項民俗,年歲大的老人去世,是已盡天年,親人不哭,有說有笑,是為笑葬。少小之人去世,是為夭亡,親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人才哭。”
“啊……”曹光實一愣,隨即點點頭,大嘴一咧,“民族不同,其風俗也不相同。”
張浦走過來,“是啊,民族不同,其俗也不同。漢民族實行土葬,黨項族實行火葬。大人,你看,還有一車載著木材,是到郊外火葬所用。”
曹光實用力點了一下頭,“都知藩落使,聽說你家內遷準備妥當了。”
李繼遷道:“回大人,小人家都準備妥當了,正準備動身南行,不巧乳母離世,待送走乳母,即行遷徙。”
“好,好。”曹光實滿意地看著李繼遷:“李氏曆代忠臣,定不負皇恩。都知蕃落使,快去快回。早點搬到京城,享福去吧。”
“謝知州大人。”李繼遷笑道,“這都是皇上給我李家的厚恩。”
送葬的人們笑起來。曹光實也笑了。
送葬隊伍出了銀州城,向南而去。
李繼遷對送葬的隊伍道:“快走,快走。”
送葬隊伍加快了腳步,離城大約有二十多裏路程,前方一匹快馬奔馳來到李繼遷馬前。“大首領,我家族長在前方恭候。”
“好,走。”李繼遷向隊伍招招手,“走,快走。”
張浦道:“大首領,我看可以了。”
“好。”李繼遷對眾人道:“脫下孝袍,拿起刀槍!”
人們歡呼起來,扔掉靈幡,紛紛脫去孝袍,將棺材蓋打開,拿出刀槍。車上的男女老少也解下孝帶脫去孝袍。
李繼遷大手一揮:“走!”
“慢,大首領別急。”張浦對李繼遷道:“將孝袍孝帶和靈幡都燒了。”
“對,還是先生想的周到,給知州大人留個記號。”李繼遷回身對李繼衝道:“你領幾個人,把送葬的那些東西都燒掉。”
“是。”李繼衝轉身走了。
一堆火燒起來。紅紅的火苗,借著南風呼呼燃燒。
李繼遷對人們道:“走吧,快走。”
送葬的隊伍變成了軍隊,急速地向南奔去。前方一隊騎兵迎來,還有一群馬匹。高頭駿馬上是野利仁榮。
“來啦。”野利仁榮對李繼遷道:“馬匹和帳篷都準備好了。”
李繼遷歡笑著對野利仁榮道:“有勞野利兄了。”
野利仁榮擺擺手:“別客氣了,事不宜遲,讓兄弟們上馬,快走吧。”
“好,後會有期。上馬。”
“後會有期。快走吧。”
李繼遷一揮手。人馬歡騰,騎兵們護衛著十多輛大車,飛馳而去。一行人折向東北方向,消失在茫茫沙海中。
萬籟寂靜,隻有沙塵滾蕩,被遮掩的太陽顯得蒼白無神,幾支白色靈幡的長飄帶在風中淒慘地晃動……
………………………………………………………………
《西夏風雲》藝術地再現了一段鐵血縱橫的曆史,是一部接近正史的精彩作品。拜請新老朋友收藏,投上寶貴的票票。香廬墨客在這裏拜謝啦!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