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大宋朝降旨

字數:6052   加入書籤

A+A-


    nbsp;   地斤澤之戰,李繼遷損失慘重,被殺五百多人,餘者四散奔逃,被燒毀帳篷一千四百多座,老窩被端。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人馬,一下子都沒了,連母親和妻子也被生俘。李繼遷帶著李繼衝和殘兵,向破醜部奔去。

    張浦一見到李繼遷,就知道發生什麽事了。此前,張浦來聯絡破醜部族長破醜重遇貴。破醜重遇貴熱情地接待了李繼遷。

    李繼遷對張浦道:“都怪我,忘了你的囑咐,放鬆了警惕,讓尹憲和曹光實鑽了空子,全軍覆沒。請軍師放心,我李繼遷是個矢誌不移的人,決不會放棄恢複祖業的宏願,我還能戰,定要戰鬥下去!”

    張浦讚道:“好,隻要大首領不喪失鬥誌,敢於再戰,宏願可成!”

    破醜重遇貴拉住李繼遷的大手,“大首領,大哥支持你。”

    “我謝謝大哥。”李繼遷緊緊握住破醜重遇貴的手,眼裏滾動著感激的淚水。

    張浦看著李繼遷,“我們應該改變策略。”

    李繼遷問:“策略如何改變?”

    張浦說:“以我們現在的實力,和宋軍硬碰硬地對抗,攻打州縣搶占地盤,還不行。我們現在的主要任務應該是聚集人馬,壯大力量。”

    李繼遷道:“軍師說的對,我也感到現在和官軍對抗還不行,無異於以卵擊石。”李繼遷看看張浦:“以軍師之見,我該如何做?”

    張浦道:“以在下之見,你要做兩件事:第一件事,你要和各豪族聯姻,爭取他們的支持,壯大力量;第二件事,給大宋朝皇帝上表,說明自己不去京城的原因,是祖輩生活在這裏習慣了,沒有別的意思。表明歸順朝廷的意願,希望朝廷允許你留在當地,繼續統治夏州,做一個讓朝廷放心的好臣子。”

    李繼遷道:“我看上表也白上,皇帝能讓我重新統治夏州?”

    張浦道:“上表不是目的,乃是‘拋磚引玉’之計,這是為了麻痹朝廷,爭取時間。”

    “好,就依軍師之計。”李繼遷看看張浦,笑了,“給皇帝上表,這事隻有你能行。”

    張浦點點頭,“在下責無旁貸。”

    世澤長存,祖功未泯,人心思舊,蕃部擁戴。為臣不望通顯皇朝,

    但願餘生在蕃部,繼承祖業之誌,常為不侵不叛之臣。

    宋太宗看到李繼遷的上表,雖然心裏感到些許安慰,卻還是不滿。心想,你李繼遷一個小小的定難軍管內的都知蕃落使,竟敢向朝廷提出管理夏州的無理要求,朕好不容易把你們家族弄到了京城,削藩成功,還能留你做夏州的知州?

    他也接到了尹憲和曹光實的表章,兩人的表章向皇帝匯報了作戰的經過和取得的戰果,心中歡喜,要趁熱打鐵。

    於是,宋太宗立即下旨,派遣參知政事秦翰為宣撫使去夏州,找李繼遷宣旨。秦翰到了夏州卻找不到李繼遷。

    李繼遷總結多次失敗的經驗教訓,停止了對宋軍和州縣的騷擾,駐地也是經更換。曹光實和尹憲派出很多探馬,也沒探著李繼遷的蹤影。

    轉眼間,秦翰來到平夏之地快半年了,天天對著聖旨磕頭,愁眉不展,隻得小心翼翼地撫去灰塵。

    一天,秦翰對尹憲道:“尹大人,再找不到李繼遷,在下無法回朝廷向皇上複旨呀。”

    尹憲無可奈何地道:“在下也想找到李繼遷,可上哪找哇。宣撫使大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人也看到了,本州天天派人出去找,也找不到他,在下也沒辦法。”

    秦翰想了想道:“知州大人,在下想出一個辦法,不知是否可行。”

    尹憲看著秦翰:“宣撫使大人有何高見,請講。如可行,在下一定照辦。”

    秦翰道:“以在下拙見,可張貼告示,告訴李繼遷,皇上給他下聖旨了,讓他找地方,宣撫使去宣旨。”

    “好,這倒是個辦法,將告示張貼到各個州縣,廣為人知,李繼遷一定能得到信息。”尹憲看看秦翰,又道:“此法可行,卻不知李繼遷是否敢迎接宣撫使大人。”

    秦翰道:“咱們就不管他李繼遷敢不敢接聖旨了,隻要咱們想盡辦法了,他李繼遷不接聖旨,是他的問題,在下就可以回朝複命了。”

    清晨,州衙大門慢慢打開,尹知州剛剛坐下,大堂上就響起咚咚的鼓聲,一位彪悍的青年大漢,手握木槌在擊鼓。

    咚咚的鼓聲,驚動了府衙。衛兵連忙奔過去,大喝:“你是何人,在此擊鼓。”

    大漢放下木槌,向府衙衛兵施了一個黨項禮,“在下是李繼遷的弟弟李繼衝,特來給知州大人送信。”

    尹憲一聽是李繼遷的弟弟,送信來了,連忙對府衙衛兵道:“快快,把他帶過來。”

    李繼衝來到尹憲麵前,沒有下跪,隻是行了個黨項的撫心禮。“小人是李繼遷的弟弟李繼衝,奉兄長之命給知州大人送信來了。”

    尹憲不滿地看看站在麵前的李繼衝:“將信件呈上來。”

    李繼衝從懷中掏出信件,雙手遞給府衙衛兵,府衙衛兵接過轉交給尹憲。

    尹憲接在手裏,慢慢地啟封,抽出信紙,瞪著眼睛觀看。看完了信,他看看李繼衝,傲慢地道:“你哥哥確實能保證天使的安全?”

    李繼衝道:“回尹大人,我大哥說了,一定保障朝廷使者的安全,請尹大人派將士護送。大人要是不相信,鄙人願意留下作人質,等朝廷的使者安全回來,再將我放了。”

    “你不必作人質,本大人知道你們黨項人淳樸實在,言而有信。”尹憲站了起來,走到李繼衝麵前,“我馬上就請天使跟你去,宣完聖旨就護送回來。不過,本州得派人護送,朝廷的天使得有朝廷的威儀。”

    “是,尹大人,盡管安排。”李繼衝給尹憲行個黨項禮,“請大人放心,後天申時,朝廷使者和護衛軍一定安全回州衙。”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恭迓天庥,懋昭皇極。日月照臨,罔非臣庶。

    河西李氏世代忠誠,久任邊疆,忠節著於前朝,豐功彰於昭代。

    屬茲家庭多難,幾化參商;幸逢恩詔曲全,無虧棣萼。定難軍節度

    使繼捧心懷國家社稷,已將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獻與朝廷,

    主動撤藩。精神可嘉,功彪青史。朝廷特將李氏族人安居京城,以

    示皇恩。

    唯管內都知蕃落使繼遷,擅留平夏,業經同族共列王朝,何忍

    一夫遠居荒俗!況夷落之內,或有跳梁;親近之間,豈無煽動?

    朕念李氏之功,寬宥為懷。望早歸朝廷,寵秩有加,不失當躬富貴。若

    敢行旅拒,難逭天誅,不特宗祀忽焉,抑且身名兩敗。細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思善後,

    合念歸誠。寵秩有加,不失當躬富貴;恩榮勿替,永貽奕世箕裘。

    禍福分途,在爾一念。

    欽此。

    “謝皇上,李繼遷接旨。”李繼遷跪在大帳中,高舉雙手,虔誠地接過聖旨,站起來,對秦翰道:“天使大人辛苦了。”

    秦翰對他道:“李大人,聖旨你也接了,皇上的良苦用心你也聽明白了,意下如何呀?”

    李繼遷道:“天使大人,不是我李繼遷要對抗皇上的旨意。大人你想,先祖幾代人流血拚命才有這五州之地,我族居住在平夏已有三百多年,我實在是故土難離呀。”

    秦翰道:“人就是這麽回事,行李卷往哪一扔,哪裏就是家。在下知道你們黨項族先人,世世代代是生活在青海之地,到平夏是後來才遷徙過來的。俗話言:‘人挪活,樹挪死’。等你到了京城,高樓櫛比,繁華非常,燈紅酒綠,歌舞升平,再讓你回來,恐怕你還願意回來呢。”

    “大人說的是。”李繼遷道:“話是這麽說,一但動腳遠離故土,也是傷懷。請天使體諒在下,容我再想想,想好了,我會向朝廷上表。”

    秦翰點點頭,“朝廷和皇上對你李家可不薄啊,望李大人不要辜負了朝廷和皇上的一片心啊。”

    月夜下的地斤澤,宛如仙境。夜空晴朗,一輪明月很大,像一盞巨大的宮燈懸掛天空。亮晶晶的月光,照耀得地斤澤一片金輝。浩淼的湖麵,泛起層層波浪,映照著明月,分外旖旎。地斤澤一片寂靜,無數座白色的帳篷,靜靜地坐落在湖邊高地上,仿佛穹隆下盛開的奇異鮮花。

    大帳裏,秦翰躺在為他特意搭起的臥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心中思忖:離京半年多了,好不容易才找到李繼遷,宣詔完畢,李繼遷並沒有說“微臣遵旨”,再三追問,隻是想一想再說。看來他是不會歸順了,更不會前往京城了,陛下是打錯了如意算盤。

    秦翰又翻了個身,看看睡在地毯上的李繼遷。

    李繼遷睡得呼呼的,鼾聲如雷。這個二十多歲的毛小子,威武雄健,睡著了也如猛虎一般。

    嘿嘿。秦翰在心裏笑了。臭小子,膽子太大了,也不設防,就不怕我殺了你。

    秦翰真想起身,拿起李繼遷的寶刀結果了他,為朝廷除害,省得皇上吃不香睡不穩。轉念又一想,我是朝廷的命官,堂堂使臣,暗中使刀,就是得手了,也讓人鄙夷。再說,這小子不會這麽傻,讓我輕而易舉就能殺了他,就是真能殺了他,可能也出不了營寨,護衛我的百十來人也得葬身在這片沙海裏。我的衛士都睡在哪了?身邊一個人都沒有,就連黨項兵也看不到。

    秦翰起身,看看地毯上酣睡的李繼遷,悵然若失地歎了口氣,步出帳外。

    四周寂靜無聲,圓月灑下皎潔的光輝,照得大地亮晶晶,楊柳輕揚,湖水粼粼,氤氳縹緲,仿佛仙境。

    秦翰沒想到荒涼的塞外,竟有如此景色。

    置身月下美景,秦翰心情感慨複雜。遠離朝廷,置身塞外,肩負君命,神聖的使命感,在心中油然而生。他抬頭望著明月,隨口吟出詩句:“塞外九千裏,明月映金澤。隻身持旌節,何時朝天闕?”

    ………………………………………………………………

    《西夏風雲》藝術地再現了一段鐵血縱橫的曆史,是一部接近正史的精彩作品。拜請新老朋友收藏,投上寶貴的票票。香廬墨客在這裏拜謝啦!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