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 宋軍五路進剿
字數:5765 加入書籤
nbsp; 李繼遷收拾敗軍,重整旗鼓,卷土重來,再一次將靈州城包圍。
竇神寶依然站在敵樓上,遙望著夏營,心情坦然。此時,他已不再著急,城中有了糧食,堅持百八十天不成問題,而且趁買糧之機又派出告急使者。李繼遷不過一軍漢而已,夜襲夏營,已有以計勝之的把握。
就在夏軍圍困靈州之際,夏軍的探馬得到宋朝五路大軍增援靈州的戰情,急忙報與李繼遷。
麵對五路進討大軍,李繼遷急忙召開了軍事會議,對眾首領道:“這次宋軍增援靈州的目的,就是要徹底消滅我們。五路大軍,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裝備上,都遠勝於我們。諸位,我們當如何應對?”
野利仁榮道:“宋軍來勢洶洶,欲將我們圍困在靈州,我們應迅速撤軍。宋軍優勢在上,我們不能硬拚,要避其鋒芒,伺機出擊,打完就走。”
李德明到:“宋軍都是中原人,不習平夏水土氣候,現在氣候炎熱幹燥。我們要將糧食和水堅壁起來,將他們引到我們熟悉的地方,伺機反擊。”
破醜重遇貴道:“宋軍五路大軍出征,糧草輜重遠道運來,我們要像劫靈州糧草那樣,伺機劫糧。宋軍沒有了糧食,就無法繼續征戰。”
“好,諸位說得好。自古以來,兵來將擋,水來土囤。”李繼遷看看幾個人,命令道:“破醜重遇貴,你率軍向北迎擊麟州張守恩。此人在五路中最為軟弱,你務必將其殲滅或堵住,不能讓他南下與南路宋軍形成合圍之勢,這樣,我軍就能掌握主動權。另外,你要注意夏州的動靜,宋軍有可能從夏州廢墟向北和麟州軍兩麵夾擊你。”
“是。”
“野利仁榮、德明,你二人率騎兵出中路。延州範延召這人凶猛,你二人不要硬拚,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將他拖入大漠。”
“是。”
“李大信,你率軍迎擊由夏州出兵的王超。王超熟悉地形,你不要與其接戰,和他周旋,拖住他。”
“是。”
李繼遷又對眾人道:“我率一軍,迎擊慶州丁罕,並為各軍後援。”
野利仁榮道:“大首領,還有西路李繼隆一軍沒有派兵迎擊。”
李繼遷道:“李繼隆勇猛剛愎,又是皇上的大舅子,其軍氣盛,手下將良兵多。此人仗著妹妹是皇後,有時連皇上的詔令都不聽。我們避其鋒芒,不與其戰不與其謀麵,讓他帶著幾萬人的大軍,在大漠裏欣賞塞外的風光吧。”
哈哈哈。幾個人聽到李繼遷的話,都笑起來。
李繼遷又對他們道:“這次作戰就這樣部署,按著你們說的辦法對付宋軍,避其鋒芒,將宋軍引進大漠裏,讓他們找不到我們。我們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擾。拖上幾個月,宋軍不戰自敗。”
“是,大首領。”眾將得令而去。
宋朝的五路大軍按照宋太宗的詔令,正向平夏進軍。
李繼隆大軍從環州出兵,攻取東關鎮。大軍一路向西北挺進。李繼隆感到所走的道路崎嶇狹窄,不利大軍行進,而且沿途缺少水源,攻取東關鎮又沒有太大的軍事效果,不想救援靈州,想從橐駝路徑趨李繼遷的老巢,將其殲滅。他就派弟弟李繼和回京向皇上稟奏。
宋太宗召見了李繼和,詳細詢問了進軍的情況。他見李繼隆違背既定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方針,這一軍必敗,趕緊派遣周瑩拿著他的手詔去見李繼隆,嚴厲斥責李繼隆違背戰略部署的做法,督促他進軍赤檉,向靈州進發。
周瑩馬不停蹄地追上李繼隆的大軍,將手詔交給李繼隆。他接到聖旨,看了看,對周瑩道:“七萬大軍走這條小道,太艱難,不利進軍,改走青崗峽,奔橐駝路有利於大軍進兵。”
周瑩道:“將軍,陛下聖旨說得十分明白,改走橐駝路可就違背了聖旨,請將軍深思,可不要違抗聖旨啊。”
李繼隆看看他,道:“行軍作戰要因地製宜,不可拘泥成規。兵書所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這個意思。傳我將令,向橐駝路進軍。”
李繼隆也不理周瑩的勸說,也不向朝廷奏報,自作主張從青岡峽繞靈武向東北方向進軍。大軍行進了半個月,也沒見到夏軍的蹤影。又進軍了幾天,遇到丁罕軍。這一帶應該是丁罕的戰區範圍。二人合兵一處,一同尋找李繼遷。一連走了十多天,還沒見到夏軍,連一個黨項人的影子都沒看到。兩人一商量,隻得回軍,兩路軍馬無功而返。
原來,李繼遷得到情報,李繼隆違背皇上的詔令,不向靈州進軍,而是向東奔鹽州去了,和丁罕和兵一處。李繼遷想,兩軍合到一起有十萬之眾,不能與之戰,率軍向東增援。
張守恩率軍從麟州出發,渡過窟野河,向西南慢慢進軍。
他是個文官,駐守在麟州。麟州離平夏很近,整日提心吊膽,怕李繼遷那天來打他。越怕越有事,皇上竟讓他率軍攻打李繼遷。他不敢違抗聖命,又怕遇到夏軍,不敢接戰。所以,命令大軍慢慢前進,美其名曰: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大軍向南走走停停,前進三天,就停下休整兩天,再慢慢進軍。
一日,大軍正行進中,張守恩坐在馬上,悠然自得地看著眼前的大漠。萬裏瀚海,無邊無際。西方,一輪夕陽落在一道沙梁上,像一塊鮮豔的血餅,大漠一片血紅。他打個寒戰。突然間,雪餅崩裂,血水沸騰,向他噴湧卷來,他和大軍被血海淹沒。
“凶哉!”張守恩大叫一聲,險些跌下戰馬。
“大人,大人!”
呼叫聲將張守恩驚醒,他愣頭愣腦地看著馬前的探馬,有氣無力地問:“你回來了,有什麽情況?”
探馬一抱拳:“報大人,在明堂川左岸發現夏軍大軍。”
“發現夏軍軍?”張守恩大驚,“能有多少兵馬?”
“離的太遠,不知道有多少兵馬,都偃旗息鼓,隻見少數人影晃動。”
張守恩點點頭,“你下去吧。”
“是。”探馬一抱拳,撥馬奔去。
張守恩對身邊一員副將命令道:“傳我將令,撤軍。”
“是,大人。”副將轉身對大軍下令:“停止前進,後隊變前隊,前隊變後隊,撤軍。”
張守恩沾沾自喜地騎在馬上,看著大軍從身邊走過,手拈胡須,微微一笑。
大軍出兵兩月有餘,未接一戰,未損一將一卒,凱旋而歸。
範延召率軍出延州,向北挺進。其為冀州棗強人,父範鐸被鄉裏惡少所害。十八歲那年,他手刃殺父仇人,剖取其心以祭父墳。曾為盜,以勇聞名,後應募從軍。宋太祖皇帝知其勇,收在帳下,屢立戰功。此次出兵,他誌在必得,督促大軍快速前進。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野利仁榮和李德明率萬餘騎兵向南挺進。探馬來報,在白池地界發現宋軍。
李德明對野利仁榮道:“大叔,宋軍多年來和我們作戰,敗多勝少。都說範延召勇猛,我想看看他的勇猛宋軍到底怎麽樣,也好摸摸宋軍的戰鬥力,有利於我們今後同宋軍作戰。”
野利仁榮道:“好小子,挺有智謀,派一軍上去。”
李德明對米幕軍軍主吃囉道:“命你率本部兵馬衝殺宋軍,不要戀戰,速戰速撤,向沙漠裏撤軍,將宋軍引進沙漠。”
“得令。”吃囉一揮手,一馬當先率軍出擊。
範延召的兵馬訓練有素,見夏軍騎兵衝來,迅速集結成方隊迎敵。範延召和部將石保興率兵反擊。兩軍混戰,不分勝敗。石保興的戰馬中箭,他換了馬再戰。吃囉騎兵隻有三千多,雖然勇猛,在數萬軍中,如杯水車薪,漸漸支撐不住。
李德明見狀,趕緊鳴金撤軍。吃囉虛晃一叉,率軍撤退。
範延召策馬挺槍來追,大喝一聲:“叛賊,哪裏逃!”二馬並鑾,範延召左手持槍,右臂輕舒,將吃囉生擒。
李德明大驚。宋軍歡呼著追趕,李德明揮軍迎擊。範延召一看黨項大軍擋在前,不敢貿然進軍,也鳴金收兵。
李德明和野利仁榮也不追擊,率領騎兵走走停停,和範延召軍保持一定距離。範延召追來,兩人就率軍快馬加鞭,等拉開一段距離後,就停下來,有時回軍衝殺一陣就撤軍。氣得範延召也走走停停,打打殺殺。三天裏,兩軍打了四十二仗。
李德明和野利仁榮按照李繼遷的部署,向沙漠深處引誘宋軍。範延召的大軍雖然斬殺了一些黨項士兵,繳獲了一些牲畜,並沒有取得較大的戰績。跟在夏軍騎兵後麵,追也追不上,射也射不到。範延召急於立功,還是率軍緊跟。
石保興對範延召道:“將軍,麾下看黨項軍這陣勢,是要將我軍引進大漠。我們不熟悉大漠的地理,孤軍深入,可不要中了埋伏。”
“將軍言之有理,停止追擊。”範延召又對石保興道:“我軍雖無大勝,也將其戰敗,有所繳獲,我等也能回朝向陛下複命了。”
王超率兵六萬出綏州,其子王德用為先鋒。王德用年十七歲,雖然年少卻作戰勇猛,多有謀略。他率領萬人進軍鐵門關,與夏軍作戰,斬首十三級,俘掠牲畜數萬。李大信率夏軍退卻。
王超大軍向西北進軍,遇到範延召大軍,兩軍會合,繼續進兵,到達無定河。此時正值無定河枯水季節,水源枯竭,將士幹渴難耐。河東轉運使索湘輦得到軍情,立即派軍送鐵鍬千支。王超命軍士鑿井,竟然出現泉水。兩軍將士見水歡呼。隨後進軍,來到烏白池。
李繼遷率軍趕到,與李大信軍會合。夏軍嚴陣以待,銳不可當。王超雖久戰沙場,見到黨項軍的陣勢竟然有懼色,範延召也按兵不敢妄動。
王德用見此情景,心知此時收兵,大軍必然亂了陣腳,夏軍衝殺過來,後果不堪設想。他向宋軍大喊喝令:“敢亂行者斬!”
全軍肅然,不敢亂動,穩住了陣腳。
………………………………………………………………
《西夏風雲》藝術地再現了一段鐵血縱橫的曆史,是一部接近正史的精彩作品。拜請新老朋友收藏,投上寶貴的票票。香廬墨客在這裏拜謝啦!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