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兵向鎮戎軍
字數:4688 加入書籤
往利山南鄙夷地斜了張元和吳昊一眼,對李元昊道:“稟陛下,都說二位軍師有孫臏諸葛孔明之才,卻為何隻知打敗仗?”
李元昊道:“以前,我西夏作戰多為拚死取勝。如今二位軍師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愛卿回班站好,聽從軍師調遣。”
“遵旨。”往利山南不服氣地看看張元,礙於李元昊之命,退回到班位站定,要看新來的軍師如何排兵布陣。
張元來到李元昊奏案前,深施一禮,“稟陛下,陛下雖任命張元為軍師,滿朝的文臣武將皆不服氣。而小臣又是漢人,初來乍到,恐諸將難遵調遣。”
李元昊對張元道:“張軍師,朕授予你尚方寶劍,有先斬後奏之權,違令者殺無赦。”
張元躬身,雙手接過寶劍,“臣遵旨。”
李元昊又對滿朝大臣道:“你們都聽清楚了,若違軍師將令,任軍師處罰,被砍掉腦袋,別怪朕沒曉諭你等。”
眾臣手撫心窩:“臣等遵旨。”
李元昊對張元道:“請軍師排兵布陣。”
“遵旨。”張元轉向武將班位,看看眾將,不慌不忙地道:“陛下命我軍出兵鎮戎軍,眾將聽令。往利山南,命你率五千軍兵進攻金明寨,大造收複金明寨聲勢。切記:隻許敗不許勝,三敗後撤軍。若敗回,有重賞,若勝回,問罪斬首。”
往利山南本不願意,讓他一敗再敗三敗,如何打這仗,因皇上給予軍師職權,又授予尚方寶劍,隻得對張元施禮:“末將得令。”
張元又對往利山南下令:“五日後辰時五刻出兵。將軍不是要打仗立功嗎,就給將軍立功的機會。切記:退兵回到洪州後迅速修整,得到軍令後速向白馬川渡口進軍,過河布陣,保衛渡口,迎接我軍回師。若遇宋軍搶占渡口,可與戰,務必固守渡口。將軍保護我軍安全回師,就是首功。”
“是,末將聽令。”往利山南本憋著一肚子氣,聽說讓他保護渡口以便回師,來了些許精神。
張元看看武將班位,下令:“野利旺榮將軍,命你帶領三萬兵馬進攻定川寨,兩日內務必攻取,隨後進攻三川寨,不必攻取,一戰後留五千兵馬圍困三川寨,餘軍向鎮戎軍進軍,將其包圍,等我將令再行攻取。米擒浪宇將軍,命你帶領兩萬兵馬,在鎮戎軍南麵獅子堡山中設伏,阻止開遠堡和瓦亭寨宋軍增援鎮戎軍,務必阻止兩軍,若宋軍突破防線增援了鎮戎軍,拿你問罪。沒藏山塔將軍,命你帶領一萬軍兵,與我同行,隨時聽候調遣。此三軍七日後醜時六刻秘密出兵。”
“得令。”三將領命。
張元停了一下,對其餘將領下令:“各監軍使在本駐防地加強警戒,嚴防宋軍偷襲,遇戰情即刻向陛下和本軍師稟報。”
眾將雖然領令而去,卻對張元的用兵疑惑不定。李元昊對張元的部署較為滿意,但心中也存疑慮。
宋康定元年、夏天授禮法延祚三年(公元1040年)九月,西夏各路兵馬準備停當,按令出兵。
往利山南率五千兵馬來到金明寨,在寨前五裏列陣,聲言收複金明寨,報仇雪敗。宋將周美一邊遣人報與範仲淹,一邊領二千軍兵出城,兩陣相對。
周美望見往利山南,大聲喝道:“敗軍之將,還敢再來。”
往利山南揮舞鋼叉,大叫:“少說廢話,我與你大戰三百合,不收複金明寨誓不罷休。”說罷,縱馬向前。
兩人刀叉相交,兩軍也戰在一起。戰了不到半個時辰,往利山南虛揮一叉,撥馬敗走。夏軍見主將撤了,如洪水泄壩,一窩風地敗退而去。
周美正要揮軍追擊,使者奉命返回,追到馬前。
“將軍,範太尉有十萬火急軍令,請速看。”
周美接過錦囊拆開,觀看完畢,傳令鳴金,收兵進寨,又派人向範仲淹報捷。原來,範仲淹怕周美誤中夏軍詭計,指示他若戰敗夏軍不要追擊,固守城寨。周美恐往利山南再進攻,在寨子周圍山地多設疑兵和旗幟。
次日,往利山南果然率軍再戰。戰鬥正酣,宋軍疑兵晃動旗幟。
往利山南大叫:“快撤,宋軍援兵到。”於是夏軍再敗。
回到大營,往利山南想,已經兩敗了,這三敗如何個敗法,既讓周美看不出破綻,又能全軍而退。思來想去,有了。遂召集手下諸將,作了部署。
當天夜裏,兩軍再戰。夏軍不敵,敗退而逃,有的脫掉鎧甲,有的丟掉刀槍,有的扔下戰馬。
周美見夏軍丟盔卸甲,狼狽而逃,命令軍士不要追趕,搶收戰利品。
宋朝君臣見到三敗夏軍的捷報和無數戰利品,歡欣鼓舞,鬥誌昂揚,紛紛出班上言,乘此勝利之機出兵滅夏。
左相晏殊啟奏:“陛下,延州兵馬都監周美三敗夏軍,斬殺千人,繳獲戰利品無數。可見西夏兵勢雖強,隻要我軍奮勇征戰,定能戰無不勝。請陛下選派能征善戰者,率軍出征,定能剿滅李元昊。”
右相宋綬急忙出班,“陛下,不可出兵。周美三勝夏軍,不過是小勝而已。我朝堯天舜日,鶯歌燕舞,四方久不用兵。若舉國出兵,則天下糜沸。往年與西夏征戰,師出數敗。且遼國乘之,遣使求關南之地。兵連禍結,外患內憂,國祚何幸?望陛下深思。”
宋仁宗看看晏殊,看看宋綬,思緒翻滾,卻拿不出主旨。
晏殊又奏道:“西夏民少物匱,王師雖數敗,並不是西夏不可戰勝,是用人不當。若能選用良將,何愁李元昊不滅。”
宋綬正要再奏,小太監捧著戰報,急急忙忙來到寶座高台前跪倒,雙手向上高舉戰報稟奏:“陛下,鎮戎軍緊急戰報。”
老太監不急不忙地走下寶座高台,來到小太監身前,拿起戰報,回到禦案前,將囊袋中的邊報拿出,展開放在禦案上。
宋仁宗禦覽戰報,容顏失色。眾文武大臣一見,心知不妙,各個雙手捧著笏板,屏住呼吸,木雕般站定。
原來,野利旺榮率軍攻下定川寨,殺西路都巡檢使楊保吉,戰敗都監劉繼宗、李緯等宋將,諸將退守鎮戎軍。夏軍兵圍三川寨,進攻鎮戎軍。
宋仁宗穩穩情緒,對眾臣道:“夏軍攻破定川寨,楊保吉殉國,劉繼宗等退守鎮戎軍。眾卿,如何以對?”
晏殊奏道:“請陛下下旨,命渭州和德順軍出兵,火速增援鎮戎軍。命懷德軍出兵夏軍後路,斷其歸路,以張我軍士氣。”
宋綬本不願出兵,心想鎮戎軍被圍,不能不救,遂不再上言。
宋仁宗遂下旨。宋軍火速出兵。
張元命野利旺榮兵圍鎮戎軍後,攻下其周圍的乾河堡、乾溝堡和趙福堡,指揮王遇和劉用兵敗投降。夏軍進攻鎮戎軍城,劉繼宗等人在城上指揮固守,等待援軍。
涇州都監王恥率三千騎兵,從瓦亭寨火速北進,在獅子堡山中陷入夏軍埋伏,米擒浪宇揮軍將宋軍包圍。王恥率軍奮戰,夏軍一驍將持皂旗挺槍刺向王恥,中其右臂。王恥忍痛迎戰,以左手揮鐵杵,擊破夏將頭顱。宋軍士氣大振。夏軍又一將衝向王恥,也被其擊斃。夏軍大驚,躲避王恥。米擒浪宇搭弓射箭,王恥聽到箭聲,撥馬躲避,箭中其坐騎。王恥無法再戰,遂敗退,正遇德順軍援兵。二軍會合,略施修整,複攻獅子堡夏軍。米擒浪宇指揮夏軍奮戰,宋軍無法突破夏軍防線。
張元得報宋軍援兵被阻,命野利旺榮:“今日未時造飯,申時攻城,留東門,放宋軍出逃。”
夏軍發射旋風炮,城上宋軍冒石堅守,死傷無數。趁宋軍混亂之際,夏軍迅速將對壘戰車推到城下,將士登上城牆,殺散宋兵,奪得西門和南門。
此時,天已經黑了,鎮戎軍城中火光衝天,殺聲四起。
夏軍攻進鎮戎軍城,放起火來。劉繼宗見城不保,隻得和李緯商議撤兵。
李緯道:“東門仍在我軍手中,可從東門撤出。”
二人率殘兵拚死殺出東門,向原州退去,順著大胡河穀東奔。正行之際,突然一聲炮響,無數火把突然亮起,夏軍從樹林和蒿草中殺出,為首一員大將威風凜凜,一柄開山大斧映著火光。此人正是沒藏山塔。
沒藏山塔對劉繼宗喝道:“我奉軍師之命,在此等候將軍多時,快快下馬投降。”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