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威勢驚天何所懼 名利如煙心淡泊3
字數:3706 加入書籤
nbsp; 摩雲說:“大帥此言差矣,南宋雖積弱,但朝堂之上,焉無能人?李衝雖外表不露鋒芒,怎能瞞過所有人,南宋朝廷必有人充當說客,但我想李衝此人求大道之心堅如磐石,斷不會逆天而行,南宋朝廷未必請得動他。我查過李氏一脈,自朱溫篡位以來,李家以經商為生,未曾出仕,更別說逐鹿天下,李衝順應天意,醉心大道,誌不在天下,請大帥和大汗放心。”
末哥告退,國師回複入定。
一日晚,李衝正在書房讀書,書童來報有客來訪,李衝吩咐客廳見客,茶水侍候,隨即更衣,少時,李衝出來,來客五十來歲,一副儒生打扮,雖民間人士裝扮,但李衝看出此人舉手投足氣勢不凡,眉宇間自有一股威勢,斷定此人必身居高位。
一番寒暄,賓主坐定,來客說道:“我乃襄陽武定諸軍都統製副使,姓張名士傑,深夜冒昧登門,請先生見諒!”
李衝訝然,說道:“原來是張帥駕到,小生有失遠迎,望張帥恕罪!”
張世傑微笑道:“先生乃當世臥龍,如今蒙古大軍壓境,天朝危如累卵,老夫冒昧,恭請先生出山襄助。”
李衝笑道:“張帥客氣了,小生不過是一介村夫,卻勞長者長途跋涉造訪,真乃小生的榮幸!”話說的極為客氣有禮,但卻避開了張世傑的話題。
張世傑道:“聽聞先生乃李唐貴胄,同為華夏血統,今我朝形勢萬分火急,蒙賊背信棄義,先後攻滅大理和川全境,對我朝實行三麵夾擊,天朝危如累卵,眼看我華夏千年文明毀於蒙賊之手,老夫痛心疾首,夙夜難眠,先生文治武功當朝第一,驅除蒙賊非先生出山難竟全功,就請先生出任襄陽副統製使,老夫退位讓賢!“
李衝說:“承蒙張帥抬愛,小生愧不敢當。當朝武有張帥,威震邊關,文有文山先生,君實先生,學識超卓,胸懷天下,實為我朝中流砥柱,小生一介布衣,怎敢妄稱當朝第一?”
張世傑正色道:“先生切莫自謙,先生之賢能,早已名震朝野,如今我朝綱紀混亂,小人得誌,以先生之大才,若不為國效力,就如明珠暗投,值此多事之秋,老夫受文山先生所托,特請先生出生,共抗蒙人!”
李衝說:“小生久居山林,才疏學淺,不敢僭越,況小生祖訓不得為官,小生不敢有違,請張帥原宥!”
張世傑拱手說:“先生家訓,老夫不敢強求,但國家危亡,匹夫有責,先生空負絕世才學而袖手,與善泳而不救溺水者有何區別?老夫實為夫子惋惜!”話畢,張世傑麵帶慍色。
李衝微微一笑:“小生唐突,請張帥見諒,小生此番說辭,實有不得已之苦衷!”說罷,起身躬身行了一禮,張世傑慌忙起身還禮。
賓主坐下,氣氛稍緩,張世傑喝了口茶,又說:“現蒙賊對我朝虎視眈眈,形勢十萬火急,依先生之見,該如何度此危局?”
李衝笑道:“今夜良辰美景,月色如洗,若談軍國之事,豈不大煞風月,張帥何不與小生院中欣賞月色,總好過在此長籲短歎,張帥以為如何?”
張世傑無奈,隻得起身隨李衝來到院中,四周靜謐,月掛長空。
李衝抬頭望月,吟道:“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古來征戰不斷,有多少人魂斷邊塞,世間又有多少孤兒寡母?”
張世傑道: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先生觸景生情,既感慨戰爭之慘無人道,理應挺身而出,驅除韃虜,保境安民!”
李衝緩緩說道:“實不相瞞,小生乃李唐皇室後裔,自高祖建立大唐皇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開創盛世,文治武功,威震華夷。後朱溫篡位,李唐覆滅,我祖先無時無刻不想複位,後經時代變遷,先祖見慣宮廷之中為爭皇權,兄弟父子相殘,滿門夷滅,況且兵凶戰危,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慘不忍睹,幡然而悟,皇權富貴,莫不盡歸黃土,遂立下祖訓,我李氏蒙上天垂青,執掌江山二百多年,實為天恩浩蕩,故凡我李氏一脈,不可再起爭雄之心,亦不可為官為將,再添殺孽。”
張世傑喟然一歎,曰:“先生之來曆,老夫亦有耳聞,但不知有此經由,適才冒犯,請先生原宥!但以君之才,不為國家所用,實為社稷之憾,今我朝積弱,難抗蒙賊虎狼之師,先生既不願出仕,但同為華夏後裔,先生有何良策,還請賜教!”說罷又行了一禮。
李衝躬身還禮,說:“蒙古國兵強馬壯,鐵蹄之下,無不臣服,當年先父看出蒙古之野心,不顧先祖遺訓,號召江湖義士抗擊蒙軍,並通過朝堂之摯友勸說聖上勿與之結盟攻打金朝,然此舉不容於奸人而留下禍根,先父母因此而被奸人所害。聖上被權臣蒙蔽,好大喜功,急於複仇,遂與蒙南北夾擊,攻滅金國。蒙人恃強淩弱,所得之戰果幾乎強占殆盡,我朝勞師動眾,所得寥寥,滅金之役,實是以肉飼虎,雖成功覆滅宿敵,但我朝軍隊實力和積弱之狀亦暴露在蒙人麵前,想我東南富庶之地,向為蒙人垂涎,懷璧其罪!況蒙人好戰成風,焉有不取之理?金既滅,我朝屏障已失,縱使薑尚、管仲在世,恐已回天無力,我父知事已不可為,於彌留之際留下嚴訓,著小生隻可救蒼生,不可管國事!”
張世傑長歎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賢父高瞻遠矚,雖不在朝,卻洞若觀火,才識遠見,非常人所及,可歎先帝一著錯,滿盤皆落索,依老夫愚見,國事蒼生,實為一體,先生之言,老夫如在夢中,請先生賜教!”
李衝一笑,說:“蒼生在野,國事在朝,朝堂可以更替,蒼生的命隻有一回,張帥以為然否?”
張世傑似懂非懂。
半晌,張世傑說:“老夫年邁力弱,本想效仿專諸之刺王僚,若敵酋授首,蒙古當大亂幾年,我朝得以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但無奈有心無力,令人歎息!”
李衝聞弦歌而知雅意,微微一笑,當下說道:“專諸之刺王僚,乃宮廷王室內鬥,禍不及黎民。夫不知荊軻之刺秦王,反加速燕、衛之覆滅。今蒙古東征西討,人傑輩出,如殺之大汗,即位者必視我朝為生死大敵,有此籍口,必揮師南下,蒙人嗜血,兵鋒正盛,百萬虎狼之師枕戈待旦,鐵蹄之下,黎民百姓必生靈塗炭,玉石俱焚,實為千古殺劫,若殺之能一勞永逸,不勞先生唇舌,縱使他有千軍萬馬護衛,小生已早取忽必烈之項上人頭!”
張世傑若有所思,默不作聲。
李衝又說:“為今之事,張帥亦知不可為而為之,想蒙古數十倍於我朝,幅員遼闊,百萬虎狼,張帥秉承忠烈,憂國憂民,令人欽佩,他日有難,小生必當盡綿薄之力!”
張世傑慘然一笑,道:“先生隆情高義,老夫心領了!想我張世傑以罪人之軀入仕,蒙皇恩浩蕩,封妻蔭子,老夫雖死不足惜,然國家危亡,未報聖恩,若然身退,死後何以麵對先皇?老夫唯效仿先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今夜聆聽先生一席話,老夫受益無窮,與先生一別,隻恐從此陰陽相隔,老夫就此別過!”躬身一禮,出門而去。
李衝看著張世傑的背影,微微歎息。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