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白元慶

字數:4318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清晨太陽初升,超越公司就已經進入了忙碌狀態,因為再過不久,無線充電器就要發布了,並且是全球發布!這大大增加了超越公司員工的工作量,不過員工對此並沒有什麽怨言,這不僅僅是因為超越公司的福利好,更因為看著超越公司欣欣向榮的發展,他們也有種說不出的成就感。

    在超越公司全力運轉,絲毫沒有因為即將到來的元旦而鬆懈的時候,還有很多地方也是如此。

    在華夏,越是年關,工作量反而越大。

    遠在首都的中科院就是這樣,即使是清晨依然有很多人在忙碌著,有的科研人員是一宿未睡一直在做實驗,而有的文職人員則是忙前忙後的處理文件,這個隸屬中央的部門一直都在全力的運轉著。

    華夏是個大國,各個意義上都是。人口世界第一,麵積世界第三。

    這意味著它不能像其他小國家一樣,成為某個超級大國的附庸,民族骨子裏帶著的驕傲也不會允許。

    隻不過十三億人口在帶來人口紅利的時候,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論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但要均攤在每一個人身上,就沒有多少了。

    並且華夏現在處在的位置十分尷尬。前有西方國家的窺視,從各種意義上都是在打壓華夏,比如一直在全世界散播東方威脅論,再比如哥本哈根的氣候峰會,說是一場關於環境的爭論,但是誰都知道這其實的大國之間的博弈。西方國家的論調就是,要減少碳排放以保護環境,讓一眾發展中、國家承擔責任,卻沒提自己在幾十年前已經將能建設的基礎設施建設完畢。

    西方國家可以這麽說,但是華夏不行,十三億人需要發展,就必須要有所犧牲。環境要保護,但卻不能因此放緩經濟發展的速度。

    因為後麵還有印度以及東亞諸國在虎視眈眈,在華夏的經濟特區發展方式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之後,這些國家開始紛紛效仿,甚至還將華夏視為假想敵,比如菲律賓。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說,華夏都是必須要崛起的。

    崛起的過程注定是艱辛的,並且需要很多人才,要在各個方麵有所成就,科學技術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作為中科院院長白元慶肩上的壓力一直很大,由於華夏沒有經過很多工業革、命的洗禮,很多技術始終落後於外國,這並不是說沒有能力研製出來,而是在成本上來說很不劃算。

    因為從頭開始研發,不僅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和時間,還要投入很多人力資源,這對於急需人才的華夏而言是很不劃算的。最關鍵的一點是,花了這麽大氣力研製出來的東西,最多也就和其他國家的東西一個水平,還是沒有太大的競爭力。

    先不談有錢老帶隊的航空航天事業,就說高鐵這一項華夏的技術世界第一,怎麽可能連一些基礎的技術都做不出來呢?總歸還是一點,底子太薄。

    這些道理在華夏懂的人不多,甚至很多人都一直認為華夏產的東西就是不行,質量也不好,連自己國家的人不相信,又何談讓外國人信服呢?

    在技術方麵華夏人是普遍帶有一種不自信的,可偏偏五千年的曆史又給華夏人帶來了一種大國心態。

    在網上世界上隻有兩個國家,一個華夏一個外國。我們要麽不和別人比,要麽就和最好的比。

    軍事比不上美利堅,電子比不上島國,精工比不過德國,這麽一比當然沒有可比性啊,什麽都和第一的比,不是廢話麽。

    華夏人就喜歡把自己的每一個方麵跟世界其他國家這個方麵中最強的來比,差一點都不服,哪怕被人甩了三條街。

    這樣的國民心理,不實現偉大複興,老天都不答應。

    就這麽淺顯的道理,很多人卻還是不太明白,隻是一個勁的黑,除了一些工程被黑的最慘以外,緊隨其後的就是科學技術了。

    總說投入了多少資金,卻沒有拿出什麽顯著技術,也沒有什麽科學大牛出現。

    然而這其中的苦白元慶最清楚不過了,顯著成果就是拿出來了,也不是一兩年能看到的,至於什麽科學大牛,那就更別談了,全世界又出現了幾個?現在又有誰敢這麽自稱?或許霍金能算半個。

    不過今年這種聲音應該會減少一些吧?白慶元看著桌子上的一份報告,若有所思。

    桌上的那份報告中有一份打印的試卷,以及整理好的資料說明。就算白慶元不是搞電子的,也知道這份資料中羅列的文件的重要性。雖然它不能轉化為生產力,但是可以向民眾證明,華夏科學界也不是吃幹飯的,成果也是有一些的。

    在此之前科學院也是有很多成果的,並且有很多能在學術界引起轟動的那種,隻不過這些成果於民眾的生活無關,畢竟很少會有人關注學術上的突破,比如有多人知道前幾年世界上又發現了一種新粒子?

    這就和電子原子差不多,一百多年前沒什麽民眾知道,但是現在讀過高中的人,都說出個所以然來。在現在看來,原子電子的發現屬於重大的物理學突破,或許一百年以後這種名為希格斯波色子的粒子,也會被寫入教科書,然後被後人稱道為物理學上的重大發現,最後廣為人所知。

    但是不管怎麽樣,總歸一點,那就是現在還不夠出名。原因無他,因為這種粒子,對於民眾的生活沒有什麽改變。

    曆史上隻要有人發現了能夠改變人生活方式的東西,都會別人所銘記。發明電燈的愛迪生、推出智能手機的喬布斯……或許現在又要多一個人了,無線充電的羅輯!

    白元慶很高興這個人出現在華夏,現在也該讓華夏引領全球了,就和數百年前的瓷器和絲綢一樣。

    白元慶將手上的試卷資料收了起來,然後將目光放在另一本資料上,那裏的羅輯的個人檔案,裏麵包括了他祖上三代的情況,以及羅輯從小學到現在的記錄。

    前麵的中規中矩,大學之前的成績隻能說比一般人略好,沒有顯示出太多的天賦,不過大學之後的一條讓白元慶眼前一亮。

    “研究了兩年的無線充電技術?”白元慶自言自語說道“隻用了兩年!”

    這個研究效率十分驚人,世界上那麽多機構在研究這項技術,卻沒有一個人成功,而他隻用了兩年!而且這份資料中還特別標注著,這基本上是羅輯一人獨立完成的。

    白元慶在看了羅輯的家庭情況,以及他的大學生活記錄之後才恍悟過來,隨後又感歎不已。

    上麵寫著,羅輯很多時間都是在上課和打零工,這兩年研究所占的時間比例隻是很少一部分,這麽算下來的話,他研究的時間就更短了。

    這才是真正的天才啊!

    白元慶繼續看著羅輯的資料,顯然他對羅輯有了很大的興趣。

    “這寧家的女娃怎麽和他攪合在一起了?”白元慶看著羅輯的合作夥伴的名單,愣了一下,完全沒有想到這回事。

    “小李,你知道寧家的孫女是回來幹嘛的?”白元慶向著一旁的助理的問道。

    “國家不是正鼓勵科技公司的發展嗎?我想她原本應該是去華科找關於機器人項目的合作的,然後陰差陽錯的和羅輯開了一家公司。”

    “這樣啊。”白元慶應了一聲,又喃喃道“這樣也好,至少這家公司的背景沒有問題,我也好向上麵提了。”

    現在的華夏很多科技公司中有很多股份都是外國人的,純粹的華夏獨資公司基本沒有。同時在華夏,也很少做研究的人會開公司,這和外國基本是反的,這使得很多人對於科研望而卻步。

    羅輯的出現打破了這種情況,這是個好現象啊!

    白元慶將手中的資料緊了幾分,心中暗下決定“無論如何也要保住這家公司,不能被那些蛀蟲毀掉!”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