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

字數:4307   加入書籤

A+A-




    炮擊不需半日,就徹底摧毀靜海門的甕城、城樓,雖說梁軍戰船在黃昏之前就已經撤回北岸,漫天席卷的煙塵也漸漸落定,但滿目瘡痍的殘墟,帶給大楚朝臣的駭然驚懼,卻還遲遲沒有消散掉。

    朝臣大多各自歸去,但諸部侍郎及都虞候以上的將臣猶是還失魂落魄的留在崇文殿裏。

    炮擊靜海門之後,梁軍照戰書約定就撤回北岸,禦衛親軍除了收複一地殘墟外,也無需登船追擊,但等到三天後,梁軍還將正式在采石磯登岸,還將計劃在采石磯與北岸之間搭建渡江浮橋,到時候數以萬計的梁軍兵馬,如潮水一般往南洶湧而來,要怎麽辦?

    采石磯位於京兆府當塗縣境內,東距金陵城七十餘裏,西鄰繁昌縣,北岸就是大梁東湖府的武壽縣。

    采石磯所處的長江水道,受兩岸低山丘陵的束縛,即便於汛期,江麵也就僅有六七裏許寬。

    此時采石磯北麵,正當江心還有一座長約十數裏、寬三五裏不等的沙洲。

    扣除掉沙洲,采石磯南北兩岸的水域,最窄處加起來也就僅有四裏寬。

    長江中下遊地處衝積平原,兩側沒有修建大規模的堤岸,汛期江水往兩岸彌漫,江麵最為開闊的地方可以達到上百裏。

    不管怎麽說,采石磯乃是金陵附近最適宜大股兵馬渡江的地點之一,再往下遊,差不多就要到潤州境內,才有更好的渡江地點。

    這麽一處戰略要衝,早在天佑帝時期,就修築多座防壘軍塞,控扼長江水道。

    此番梁軍主力南下,大量的兵馬都直接進駐武壽縣,甚至還派人登上名為“小黃洲”的江心洲建立前鋒營寨。

    這邊除了三都禦衛親軍外,兩天前還緊急從左武驤軍、永嘉軍抽調兩都兵馬,加強采石磯一線的防禦。

    雖然梁軍在北岸集結也僅有兩萬多兵馬,但即便不考慮梁軍借助強大的水軍戰船,能將北岸其他地區的兵馬快速調到采石磯的對岸,崇文殿裏的眾人,也都覺得以現有的駐軍守住采石磯的可能性甚是微弱。

    而梁軍在十四日送來的戰書裏,也明確登岸之前,會先進行炮擊翠螺山下的采石磯諸塞的作戰安排。

    采石磯諸寨的堅固程度,肯定是無法跟靜海門相提並論,難道說在梁軍炮擊之前,他們真要事先將守軍從這幾座翠螺山下的軍塞撤出來?

    “梁軍炮擊,三千步內皆糜爛,但翠螺山周邊,除了幾條狹窄鄉道外,地皆泥濘,其炮笨拙沉重,隻能隨船而行逞其威風,卻難以登岸。依微臣所見,采石磯應該撤到距離江岸三千步以外,與梁軍周旋,或能一戰

    !”顧芝龍排開眾人,站到大殿,朝失魂落魄的少帝沉聲說道。

    顧芝龍這一說,大殿之上好幾個將領都瞥眼望過來,心想顧芝龍還真是無恥,明明不想叫他的左神武軍嫡係兵馬去死守采石磯,又或者說他壓根就不想自己的嫡係兵馬第一個去試梁軍的兵鋒,理由還能說得如此清新脫俗,真不愧是老奸巨滑?難不成將當年的殺子之仇都忘了一幹二淨?

    削瘦的少年完全沒有午前的盛氣淩人,像是打蔫的茄子站在清陽的身側,也辨不清顧芝龍的話裏有幾分道理。

    雖然在場不少人能窺破顧芝龍的心思,卻也沒有誰站出來戮破,甚至侍衛親軍副都督郭亮也站出來附和:“顧兵部所言甚是,用兵之道,無非避實擊虛、避短揚長,明知采石磯諸塞,皆在敵船炮擊範圍之內,使將卒死守,隻會徒增傷亡,而無益大局。”

    目前駐守采石磯的三都禦衛親軍,有兩都乃是郭亮的嫡係,不管梁楚最終何去何去,他都不會看到追隨自己多年的部將,這時候就白白戰死於沙場之上。

    郭亮、顧芝龍都主張守軍從采石磯諸塞撤出,其他人也都沉默著沒有站出來反對,甚至後續守軍從采石磯諸塞撤出後,要怎麽在外圍遊擊作戰,以及金陵城的守禦要怎麽加強,樞密院、待衛親軍都督府也都沒有將吏提及……

    “哀家累了,”清陽抓緊袖中的絹書,等了好久見滿朝文武都沒有一人獻言獻策,不耐煩的站起來說道,“沿江如何守禦,沈相、楊侯與樞密院、都督府兩司看著辦便是!”

    眾人頗為詫異的看向清陽,都不明白太後怎麽這時候摞下挑子了,又或者心裏早就明白不管如何掙紮,都難抵梁軍渡江的兵鋒?

    …………

    …………

    楊恩沒有留在內侍府,回到府邸,天色昏黑,偌大的府宅卻沒有用幾名仆傭,好在蟬鳴蟲嘯不已,卻也不覺得冷靜。

    楊恩簡單的喝過一碗藥粥,坐到燈下,將金陵城防圖展開,蹙著眉頭怔怔的看了半晌,老仆走進來稟報:“蔡侯過來了!”

    楊恩叫老仆將蔡宸請進來,心裏卻又疑惑,樊川河慘敗之後就一直在宅子裏養病的蔡宸,這時候跑過來找他做什麽?

    蔡宸與楊恩對案坐下,看著鋪開長案上的城防圖,問道:“即便兵卒用命、將不畏死,有幾分可能守住金陵城?”

    “兵卒用命、將不畏死,或有十之二三守住城池吧,然而張蟓、鄭榆、張潮等人之前皆反對遷都,這大概也意味著即便能勉強守住城池,也不會有多少勤王兵馬過來,”也不去揣測蔡宸的來意到底是什麽,楊恩心灰意冷的將他對時局的判斷和盤托出,說道,“金陵城看似繁華如舊,此時卻

    像是一座蛀透的朽廈,太多人想著看它轟然倒塌,好叫他們能另投門庭!”

    “正因為太多人看到金陵城金玉其外,看透金陵並不堪擊,才想著等金陵城垮塌後再心無掛礙的另投門庭,隻是金陵城轟然垮塌,多少無辜者會為之殉葬,卻甚少有關心。”蔡宸說道。

    “……”楊恩輕輕的歎了一口氣,沒有說道。

    “就拿老侯爺你來說,以你與梁主及梁國諸臣的交情來說,金陵陷落,梁國君臣必以上賓相待,爾後放舟江湖、行走河川,也是好不快活,卻是好過案牘勞形——而百年之後,世人也會銘記老侯爺你乃是大楚的賢良忠臣,”蔡宸繼續說道,“倘若老侯爺你這時候主張投降,即便能挽救成千上萬的無辜者免於無謂的殉葬,但身後免不了會被無數自謂清高者吐一口唾沫,甚至後世還會以為大楚活生生的葬送在老侯爺你的手裏,老侯爺或許將以大楚罪臣名入史冊,那真是大大的得不償失了……”

    楊恩氣得青筋暴露,都要伸手將蔡宸趕出去,甩袖站起來,氣呼呼的說道:“你不要用這等激將法對我,老夫即便不要這清謄,這朝堂上那麽多文武官員,是我說降就會降的?這大廈再腐朽,卻怎麽還是需要最後一擊,才會轟然震塌啊!”

    蔡宸風輕雲淡的坐在案後,看著楊恩說道:“老侯爺說的是,凡事確實是需要一個契機,但一定要死上十萬八萬,梁國吞並我大楚,才算得上是名正言順嗎?”

    “你過來到底有什麽話藏著肚子裏,不妨徑直說來。”楊恩有著不耐煩的厲色說道。

    “壽王爺當初謀事時,暗中使人在市井街巷暗傳太後與梁主的秘事。雖然這些風聞在事後都被壓下去了,但老侯爺有沒有想過,太後與梁主之間,未必就有那麽清白呢?”蔡宸問道。

    楊恩疑惑的盯著蔡宸,不知道他突然提這事是什麽意思,或者說他不願意相信蔡宸接下來將要說的事情。

    “不管是早生情愫,還是委屈求全,太後下嫁梁主、以全求宗族、朝臣,總比朽廈轟然垮塌,更容易為那些等候著的人接受,隻是首倡者所要背負的名聲,卻是更惡了……”蔡宸說道。

    楊恩失魂落魄的坐回到案席上。

    他猜到蔡宸這時候趕過來是希望他站出來倡降,卻沒想到蔡宸竟然要他做這事的首倡者。

    “老侯爺,你千萬不能應這姓蔡的……”旁邊的楊府老仆也嚇了一跳,顧不得蔡宸在場,忙跪下來勸阻道。

    老仆跟隨楊恩一生,他當然知道楊恩素來極重清譽,要是答應蔡宸這事,殘生背上這樣的罵名活著,對楊恩這樣的人來說,該是何等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