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待時而飛
字數:4156 加入書籤
道袍和外門的道袍大同小異,隻是袖口多了一道金線,代表著內門弟子的身份;書的名字叫《聶子曰》,是後人記述的宗門創始人聶羽的言論,他的很多主張都作為宗門的宗旨被奉行;丹藥是一瓶辟穀丹,據嶽廣所說,本來內門的弟子普遍發放的是淬元丹,但逆風的情形比較特殊,於是換成了價值相近的辟穀丹;至於三枚靈石,則是內門弟子的福利,在外門,每三個月才有一枚靈石的供給。
逆風隨意地看了一眼,並沒把靈石放在心上。不要以為逆風一介凡人之軀就會過得有多困頓,相反,為了開辟出一條修煉的方法,逆風已經消耗了數以百計的靈石,而在外門的最後兩年,他還真的沒為靈石發愁過。
這世界上,沒有人會平白地送靈石給你,即使你帥的掉渣,也沒有人會無端地把你當菩薩供著,即使你富得流油,然而在外門,逆風就被眾位弟子當菩薩供著,還隔三差五地送來靈石。
逆風斂財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講法”。講法是外門的常例,每月的初一、十一、二十一,都會有內門的弟子到外門講法,對外門弟子的修行加以指點,這是促進外門成長,增加其對宗門歸屬感的重要手段。到外門講法的修士,有的是學有所長的築基修士,有的是金丹長老,偶爾還有元嬰期的大能,一般來說,他們的底蘊足夠為煉氣期的外門弟子解惑了,不過,也隻是“一般來說”。
一個四係雜靈根的修士如何達到地靈根、甚至天靈根一樣的修煉速度?一個五係偽靈根的修士怎麽做才能在壽元耗盡之前成功築基?類似的問題足可以難住一個元嬰期的老怪和他的數十個同級別親戚、好友和仇敵,因為,在修真界,一個修士的成就總是繞不過資質這一關,然而,萬事總有例外,這個例外就是逆風。
要想在絕境中開辟出一條生路,總要搞清楚自己的對手是誰。在進入永晝仙門之前,逆風就知道自己沒有修煉的資質,所以,逆風要求袁一(元宜在俗世中的化名)老頭將自己安排進了藏書閣。
外門三年,逆風將藏書閣的大小典籍通讀了一遍。與別人不同的是,他並不是一味的接受——事實上他也不能接受,接受了這些就意味著放棄修煉——在這些典籍的基礎上,逆風追根究底研究修真界沒人認真解釋過的概念,然後根據自己的猜想去驗證,最終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體係。
逆風把這套體係命名為《非我經》。在修真界,敢用“經”、“典”作名的,都是流傳萬古而不朽的神作,然而一個不能修煉的凡人卻將自己猜想的修煉之法以“經”命名,不知道是自信,還是狂妄。
“我”,父精母血而生,食穀餐肉而長,身體發膚,皆為外取,故,肉身非我!
“我”,咀草木之靈萃、汲日月之精華,呼吸吐納,如梭絞緯,故,真元非我!
“我”,登高望遠而誌移,幽暗昏惑而意失,今是昨非,未有已時,故,意誌非我!
本我非“我”,在我非“我”,道我非“我”,然則何處有真“我”?
咄!三我固非我,三我亦皆我!
快哉!我於非我中,得見真我!
......
以上便是《非我經》的總綱,與傳統的修真體係有很大的不同。
傳統的修真體係修行的是“炁”。炁是彌散在天地間的各種能量,通俗的說法就是靈氣。修士吐納靈氣,並象梭子纏線一樣一點點壯大自己體內的炁,從而量變引起質變,生命形態不斷躍進。在這個煉化靈氣的基礎上,也就出現了修為層次的劃分:煉氣、築基、結丹、元嬰、化神。
但是逆風卻在《非我經》中將修行分為了三個並行的體係:淬體、煉氣、修神,並將每個體係都劃分了新的層次。煉氣,分為煉氣、凝元、結丹、元嬰、法相;淬體,有淬體、築基、凝核、重胎、歸真;修神,有修神、衍識、束念、生魂、化神。也就是說,逆風認為,築基應歸於淬體,化神要先修神,這個觀點先不論對錯,卻與修真界築基難、化神難的現狀暗合。
此外,《非我經》中還解釋了很多曾經語焉不詳的概念,比如丹田。常說丹田在臍下三寸,破口肚子看看,臍下三寸就是腸子,一定找不到“丹田”,但每個人——即使是凡人——又都能感受到“丹田”所在,所以,不能說丹田不存在。逆風的解釋是丹田和肉身不在同一個位麵上,《非我經》將丹田所在的位麵命名為鏡像位麵。鏡像位麵就象人的影子一樣,始終和肉身在平行移動,鏡像位麵和肉身的溝通渠道以及感應距離是個人修煉資質的標準之二——根與骨,根就是靈根,骨就是體質。
《非我經》主張的是三修,所以,丹田自然也有三個:下丹田為氣海,煉氣之所;中丹田為命泉,淬體之所;上丹田為紫府,修神之所,修煉《非我經》,意味著要體、炁、神三修。邏輯上看,三修的效率肯定是不如專修的,其實不然,《非我經》講究以神禦炁、以炁潤體,以體養神,所以,修煉《非我經》不會拖慢修行速度,理論上應與專修速度接近。
這樣的一部修行之法,表麵上看顛覆了修真界的普遍認知,骨子裏卻是對修真界各種理論的整合,與其說逆風創造了一部經典,不如說逆風編纂了一部經典,這裏麵有逆風對各種修行知識的理解、猜想和驗證。限於修為,逆風隻是確定了從煉氣到築基階段的修行體係,築基之後的修行體係還在不斷的完善和驗證過程中,但整體的框架已經成型,遠超出飛塵等人揣測的是,這個構想已經延續到化神,而非結丹。
憑借著對築基前階段修行體係的“次”完美整合,逆風成了外門的理論權威,即使是一個元嬰大能也不敢說自己比逆風更了解煉氣期的修行細節。
一個理論權威的命運是什麽樣?可能是敝帚自珍、可能是懷才不遇、可能是遇人不淑,但是逆風很大度,也很幸運。
他沒有把自己的《非我經》束之高閣,反而是主動把非我經傳播了出去,雖然傳播出去的隻是隻言片語,但足夠外門弟子受用了;同時,逆風通過最親信的人——嶽廣,證實了自己有指導煉氣修士進階築基的法門,讓眾弟子趨之若鶩;最後,逆風通過有償、但不惹人反感的指導,建立了一個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利的谘詢慣例,讓自己能夠通過指導眾弟子的修行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
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沒有人對他的理論體係加以覬覦,但由於逆風親自指導了六十多個弟子築基,已經將自己的影響力延展到了內門,並且,這件事也引起了宗門高層的注意,逆風能安心做了兩年的嚐試,一定有人在背後打過招呼了。
他自己的判斷是,宗門沒打算殺雞取卵,仍舊希望自己繼續研究。逆風沒打算把築基之後,一直到化神的修行框架交給宗門,不是逆風小氣,而是他必須靠自己的這部《非我經》來籌備自己的實驗所需。
至於逆風的實驗,自然是如何以凡人之軀走上修煉之路。逆風現在就好比一隻羽翼豐滿,但被困於籠中的鳥,隻等打開枷鎖的一刻,就要振翅高飛、天高海闊。那個時候,也是《非我經》的煉氣篇從“次”完美轉變為完美的時候。
在嶽廣的帶領下,逆風很快到了自己的住處。這是一處洞府,與外門的宅式建築不同,內門沒有亭台樓閣之類的建築,更多的是修士自己開辟的洞府。
此處洞府與藏經閣相臨,原本是藏經閣的眾多洞府中的一間。考慮到逆風凡人之軀腳力有限,於是宗主大人特批將藏經閣中的一間偏室騰了出來給逆風作為行止之所。逆風沒見過洞府是什麽樣,本以為洞府就是在山上挖一個山洞,有個幾丈方圓也就差不多了,所以,乍一進入自己的住處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這哪裏是洞府啊,簡直是地下宮殿啊!
數十丈高低、近百丈方圓,在這樣的洞府裏不但不會氣悶,反而覺得有些空曠。
“這是把山挖空了嗎?”逆風不覺說道,“廣子,這個洞府也太大了點兒吧?”
“風哥,你這處洞府以前是放書的地方,當然不會建造的太大。我的洞府至少是這個大小的十倍,要在洞府裏長久修煉,怎麽可能把洞府建造得太小呢?怎麽樣風哥,要不要我幫你擴大一點兒?”嶽廣說著祭起了一柄光芒閃爍的飛劍就要動手。
“得!”逆風趕緊攔下,“這個地方足夠大了,看來我以前的視野還是太小,以後不能用凡人的眼光去看待修士的生活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