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學習認字

字數:3479   加入書籤

A+A-




    (本書今天下午14時獲得起點【分類頻道新聞位推薦】推薦,感謝編輯老師和各位書友支持)

    最後大家商量在院子裏做一個寫字板,臨到準備材料的時候覺得還是放在城堡頂子平台上好些,這樣站在上麵一邊學字還能一邊看著四周的情況,畢竟如果每個人都盯著寫字板看著、不管周圍情況也不行。

    學習寫字首先要做一個黑板。

    黑板就是一塊板子,可大家費了老大的勁。兩天以後,利用蓋房子剩下的一些木板,拚接起來做了一個寫字板,寫字板的兩側各鑲嵌了一根長長的木棍,木棍的半中間又斜插入一根木棍,這樣寫字板就有了四個腿,能穩穩當當地站在地上。

    這算是黑板的模型,還不能叫黑板,因為還是幾塊木板,純粹的木板,是白板,不黑,而且板子上麵沒辦法寫字,寫上字以後也沒辦法擦,所以必須做成黑板。

    就這麽一個簡單的東西,其製作過程卻非常複雜,主要是做黑板的黑漆不好做。

    大家找了好幾天,終於在深山裏找到了幾棵漆樹,此時漆樹正長得茂盛,濃烈的氣味四散開來,有些人碰到漆樹甚至接近漆樹身上就會長包並發癢,最後全身都是一大塊一大塊的紅包,癢得人受不了。

    有兩個小孩經不住漆樹的毒性,全身就生了漆瘡,還沒回到家裏,一路上就把身上癢的地方用指甲摳爛了,看得父親心裏難過了好幾天。

    孩子到家裏以後,母親連忙從火堆裏鏟出一堆冷灰,用水調成稀糊糊狀,抹到他們身上去。

    這個方法見效很慢,剛開頭的時候,孩子們癢得全身打哆嗦,大家隻是用手不停地幫他們在身上按壓著,根本不敢抓,一抓就是一條血道道。

    到第二天早晨,奇癢難耐的症狀才慢慢減輕了。

    說了這些生漆瘡的孩子,我們再說說他們割漆的情況。

    找到的幾棵漆樹都是千百年的大樹,高入雲霄,枝繁葉茂,用殺刀和斧頭在樹身上一劃一割,就慢慢流出了白色的漿液,這就是生漆,大家趕緊拿竹筒接起來,足足接了五六筒。接滿後,父親將小河邊撿來的螃蟹殼分別放進竹筒裏,這樣可以防止生漆過快變硬。

    這些生漆提到家裏,已經從最初的白色,經過紅色,最後變成了黑褐色,有點像黑羊糞的顏色。

    另一波人專門到山上找桐樹果子也就是桐油子,不能找桐樹當年結的新果子,必須找頭年掉在地下的舊果子,也有個別的頭年果子還掛在樹上沒落下來。

    找來桐油子後,他們剝開皮,將果子外麵的黑乎乎的東西都用水清洗幹淨,然後再曬幹,曬幹以後放到兩塊比較平滑的石頭下麵,碾壓出桐油。

    生漆和桐油都準備好了以後,就將生漆放到大太陽底下暴曬,一邊曬,一邊用木頭棍子慢慢攪拌。兩天後,向生漆裏麵慢慢地摻入桐油,這樣就做成了熟漆。

    熟漆做好了,就可以將木板漆成黑板了。

    不過,好像還缺了點什麽東西,對,就是膩子。做膩子就更簡單了,豬血、石灰石、桐油、石頭粉和碎麻線都是現成的,兩天也就做成了。

    一層層敷上膩子,再一層層塗上熟漆,待自然慢慢晾幹後,一塊油光水滑的黑板就做成了。

    這玩意把大家高興了好一陣,都是好多年裏在學堂裏看見過的。現在看著擺在這深山河穀裏,恍如隔世,大家也不甚感慨。

    做粉筆比較簡單,附近有的是生石膏,直接放到煉鐵爐子裏燒熟,再用石頭板碾成粉,最後把熟石膏粉加水攪拌成糊糊,直接倒進拇指粗細的竹筒,等它自然晾幹,就得了粉筆。

    隻是擦板不太好看,用的是一個撿來的幹了的野絲瓜瓤,不過湊合著用吧,用起來的效果還不錯。孩子們為防止擦板擦壞以後沒用的,就把野絲瓜瓤上的籽收集起來,種到附近,希望長出新的野絲瓜來。

    一切準備齊全之後的這天,大家早早收工,吃過晚飯,有的就拿一個板凳在平台上坐好,有的嘻嘻哈哈站著看大兒子怎麽教大家認字,小寶寶們呢都抱在媽媽懷裏哼哼咿呀地亂叫,還有的蹲在地上,全然不成一個上課的樣子。

    第一節課大兒子比較難受,畢竟自己也不認識幾個字,不過有了大家的鼓勵,就算寫錯了,隻是自己家裏人用來報信的,心裏也就想開了,寫錯了就創造一種新的文字有什麽不可以呢。

    教的人很認真,學的人也很認真,一大家子有了今天的局麵不容易,要維持下去也不容易,必須要認真學習文字,否則以後遇到緊急情況怎麽辦呢。

    從這以後,大家就一邊忙乎,一邊每天在下午早早地吃過晚飯後、在站崗之前,用半個時辰來上課學字,不管大兒子教得對不對,反正大家就這麽學,男女老少都知道這個意思,有些字大兒子實在寫不出來,就胡亂編一個,大家就按照這個樣子來表示。

    認字後,天也就黑了,大家哄著小孩睡覺的睡覺,站崗的站崗,做夜宵的做夜宵,各自繼續去忙。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到夏天最熱的時候,快到秋收了,馬鈴薯、苞穀、水稻和油菜都收割了。

    馬鈴薯和苞穀還是保持去年的那些就夠吃了,放了整整三間房子。

    水稻長勢不錯,收下來了兩千五百二十三顆種子,經過太陽曬幹後,父親專門做了幾個木箱子,一層一層套起來,外麵再用一個專門做的石頭盒子裝起來,盒子的縫隙用豬油糊上,防止受潮或蟲子鑽進去。

    另一個盒子裏放了油菜種子,這個多一些,顆粒太小了,也沒辦法一顆一顆地數,反正有兩大碗,到明年播種夠用了。

    今年的麻和野棉花都長得不錯,母親和娘娘、二媽她們給一家子老老小小一人做了一件新衣服,又用舊衣服給小寶寶們一人做了一雙小鞋子,看起來很好玩。

    父親還重啟煉鐵爐,專門給母親打造了兩把剪刀,這是個細活,足足忙了七八天。

    看著收回來的水稻和油菜種子,父親一遍遍回想起一路上的辛苦,把種子當寶一樣看待,有時每天都去摸摸石盒子,後來幹脆將石盒子裏的種子一分為二,分別放到兩個地方保存,這樣即便有一個地方的種子出問題了,還有另一個地方的種子可以用。

    大家都理解父親的這個情感,其實大家也是跟父親一樣的心思,今天的這一切來得太不容易了,每一個細小的改變和新東西來,都會給這個家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一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