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章 泉水有毒
字數:6329 加入書籤
大家談古論今,熱鬧非凡,不光是走出洞**大家高興,也是為的因為沒有獵狗陪伴,而在這深山老林裏,需要在夜晚把聲響弄得足夠大,把那些心懷歹意的動物都嚇走。
他們就在附近和高處去找水,找水的時候大家一起行動,遇事好有個照應,而窩棚這裏則不管,所有的東西隨身攜帶。
找到第三天的時候,終於在上上的一個山灣裏找到一股腳棒大的泉水,奇怪的是,這個泉水流了沒多久就不見了,怪不得在山下的山灣一點水都見不著。
大兒子看著這股泉水,若有所思,知道這肯定就是被山裏麵的妖類給截去了。
既然這樣,如果強行切斷泉水,而引到下麵去,必然馬上就會被妖類發現。“不過,倒是可以在這股泉水上做點事情,總之也不能白費了這個辛苦找水的功夫。”
大兒子想到這裏,不由得笑了笑。二兒子和三兒子看到他發笑,知道他肯定有壞主意對付妖類了。
大兒子小聲地說,這個主意雖好,但不能現在實施,需要上下一起動手,這樣妖類才能措手不及。
接下來的幾天,他們又在附近的幾個山灣找到了溪水,有些溪水的水流比這裏還大,但無一例外都流得不見了,想不到妖類的世界裏麵還需要這麽多水。
這樣看來,到時候需要更多的人手,分頭行動了。
在望高山上,他們終於找到了一股很大的溪水,隻不過這個溪水反向流到背後的山溝裏麵去了,往下跟蹤了一段路程後,發現這個溪水並沒有消失,而是一直流了下去,如果截取這股溪水用來澆到妖洞裏麵的話,應該是可行的。
隻是這股溪水離下麵妖洞的距離有些遠,起碼有七八裏路,還要繞過幾個山灣。工程量不小,如果修挖水圳的話,即使這麽多人,也需要小半年才能做到。
可是現在大家一腔怒火。哪等得了這麽久啊。
看到這種情況,在晚上吃飯的時候,大家就一起商量,看有什麽既簡單又有效的辦法,大家放開說了半晚上也沒個好主意。
因為要修水圳。就需要足夠的工具和人手,目前人手倒是不缺,但也不能全部都去幹這個活,畢竟這麽多人每天的吃食就不是個小數,隨著在山上待的時間越久,需要走越遠的地方才能找到吃的,有時可能一天就吃能吃一頓,還不一定能吃飽,你說這樣還幹什麽活,何況修水圳還是個重體力活。更為重要的是。工具缺乏,他們從妖洞裏麵帶了一些工具出來,但能夠用來修水圳的工具隻有鏟子一樣,其它的統統用不著,而且鏟子也隻有六把!
不知要幹到猴年馬月才能幹完這個事情。
說不定活還沒幹完,沒折騰到妖類,首先這些人就都餓沒了。
正在大家愁眉苦臉,睡意綿綿的時候,坐在角落裏麵的一個小夥子開腔了,“如果我們不修水圳呢。”
他是大房爺爺家的排行第二的孫子。輩分算起來,也是堂弟。
他的簡簡單單的一語,好似點醒了夢中人,大家都誇他後生可畏。
是啊。非要修什麽水圳啊,還有很多辦法可以把水引下去的,比如用管子,比如用竹筒,比如用竹節,辦法太多了。
最後。經過大家討論商量,一致覺得用竹節最省力也最快。
這種竹節在老家叫竹簡,老家瓦蓋的房屋有時候漏雨的話,為了應急,就用一剖為二的一塊竹簡接在破瓦下麵,如果漏雨的地方多,或者在靠近屋脊的地方的話,用幾塊竹簡連起來把水引到外麵就行了,待天晴的時候再換新瓦。
這種竹節也就是竹簡做起來很簡單,找到大根的竹子,用刀從中間一剖兩半,再把竹子中間的節去掉就行了。
竹簡做好後,隻需要把它們一根接一根搭起來,並確保不滑動就行了,如果水量大的話,就多用幾根竹簡就足夠了。
別小看這個東西,有些竹子比如楠竹,大的有水桶大,小的也有碗口粗,一根竹節過的水,就是很大的水量。
這山裏雖然少見那麽大的竹子,但碗口粗的竹子也是不難找的。
事情商量好了以後,大家就分成兩組,一組人就負責找吃食,一組人就負責找竹子。
至於搭竹節的路線也即是運水的路線,這些都是小事情,等各項準備弄得差不多了再去勘察都來得及。
當然,大兒子還給所有人都安排了同一件事,就是找毒物,越毒越好,找不到毒物,哪怕是生瘡難受的東西也行。
等到晚上收工的時候,大家帶來了五花八門的東西,不僅吃食種類繁多,有野果,有野菜,還有樹葉、樹皮、草根,而且毒物也是堆了一地,有劇毒的黑金剛石、雞血石,有沾到皮膚人就奇癢難耐的夢花皮芯,有箭毒蛙,有汁水喝下去後就呼吸困難的鎖喉草,還有很多大兒子和大部分人都叫不出名字的東西。
因為每個人了解到的東西,有時是父子相傳,有時是母子相傳,所以大家雖然都是西言家的人,但還是有這些差異。
對這些大家都不懂的,采摘的人就一一說清楚有什麽用,怎麽用,用了以後有什麽效果,會不會要命等等。
大兒子仔細看過大家采摘的東西,發現其餘的東西數量都差不多,有些采摘不易,或者需要碰運氣,但是隻有一種化石粉的數量是最多的。
一問大家才知道,這種化石粉,在山上的很多地方都有,也好攜帶。
聽老輩人講,這種化石粉在老家的集市上有賣的,買回家都是用來毒老鼠用的,因為它本身沒有毒性,隻是碰到水和人尿以後才有劇毒,所以攜帶起來也非常方便。
不過這個東西,如果放到水裏,再摻上一些尿的話,一小杯水就能毒死一個牛,真是厲害!
聽到這裏。一個堂哥笑了起來,“看樣子,從今天起,我們的尿都要成寶貝了啊。”說得大家一陣歡笑。
大兒子聽了大家說的。卻不同意用這種東西,說是太毒了。
他解釋道,這些妖類確實非常可恨,害得西言家的人妻離子散,聚散離合。也害得整整一個家族的人躲到這個深山老林裏。
大兒子說到這裏,緩緩地看了大家一眼,口氣一轉說,“記得老太太在世時,他老人家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不要記仇,本分做人。我那時候還小,不明白是什麽意思,後來經曆了這麽多,尤其跟著父親來到這深山裏以後。對這句話才慢慢有了體會。他老人家說話的核心意思,就是不能光記得別人對自己的不好,也要想想他們的好處,否則自己一輩子生活在仇恨中,也必然會毀在仇恨裏,而一事無成。至於說,本分做人的道理,在這裏的很多都是我的長輩,或者比我年長的弟兄,你們比我懂得更多。我就不再講了。”
擰開竹筒的蓋子,他咕咚喝了一口水,接著又說,“可能大家奇怪。我怎麽會說起這段往事。剛才我們大家說要想辦法製住這地底下的妖類,這也是我想的,它們給我們家族給我們家造成的苦難真的是難以言表。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這些妖類非常壞,給我們家族帶來了這麽多困難,但是大家想想。它們卻沒有直接傷害過我們一條人命!排除以前的事情不說,進山以來的每次跟妖類打仗,它們的每次出擊,都是被動的,沒有一次是主動找我們麻煩的。甚至還給我們挖了兩條山洞,讓我們走路更方便。”
聽到這裏,大家都麵麵相覷,不知道大兒子說這話到底是什麽意思,不過也有幾個年長的堂叔已經明白了大兒子的想法,其實這也正是他們要想說的,隻不過此前因為人人仇恨、個個喊打,他們也就不好說了。
既然作為帶頭人的大兒子已經把大家的心思說出來了,他們也就無所顧忌了,也說了一些老太太對西言家為人處世要忠厚,凡事不可太過狠毒的話,也說了一遍。
說道這裏,即使是年輕的小夥子們也明白了大兒子的意思,他們何嚐不知道老太太的這些遺言呢,隻不過遇上這個窩火事一時而忘記了祖訓而已,並不是那麽心狠歹毒的人。
幾個堂哥和堂弟大聲喊著說,“我們西言家從來都是本分厚道之人,你說怎麽幹我們就怎麽幹,保證不丟西言家的人。”
“好!”大兒子要的就是這句話,“現在我們已經在洞外,跟在洞子裏根它們打鬥不一樣,而且憑借它們那麽厲害的技術,如果真要控製我們,我們也不可能掏出地洞。大家看,即便我們逃出來,它們也能把我們捉回去。到目前為止,還沒見他們追出來,說明人家也並不是要我們的命。”
大兒子頓了頓,又說,“我們給妖類下毒的目的,不是要它們的命,再說它們在地下那麽多那麽厲害,如果反擊起來,誰也受不了那個後果,隻是把它們趕走,不要再來害人,離得越遠越好。所以我們要找到一種讓它們自己知難而退的毒物。”
“我知道一種東西,不過沒有挖回來。”說話的是坐在大兒子左邊的一個人。
他說,“我們家從外婆那裏傳下來一種東西,就是山裏的一種草,如果栽在水邊的話,喝了這個水的人會拉肚子,經常喝的話,人會骨瘦如柴,渾身乏力,不能幹活。”
接著,他又不好意思地說,因為這個法子比較陰,所以都是傳女不傳男的,因為他們家沒女兒,母親當年就隻好傳給他了。
他還要說,大家就笑了起來,“你就不要再解釋了,我們相信你沒幹過這種事情。”
既然這件事情涉及到西言家族的生死存亡,所以他也就顧不得什麽規矩不規矩了,走出草棚子到外麵,隨手就從地上扯了一根進來給大家看,讓大家認識。
雖然如此,但他要求,畢竟這是外婆家傳下來的,請大家以後出去後,這件事、這種草不要給任何人說,要不老外婆泉下有知肯定會怪罪他的。
這種草在平原、丘陵地區很少見,而在深山老林裏則隨處可見,信手一抓就是一把。
但是他們在這幾路流進妖洞的泉水邊上,卻沒有發現一根,這也證明了這些泉水正是流進了妖洞裏,供妖怪使用的。
雖然隻是一個移栽小草的活,但這個活卻很不好做。
因為栽草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弄出水道下麵的泥巴,攪起沉在水底的枯葉和雜質,這些東西會流進妖洞裏而會被發現。
一般來說,深山老林裏的水流基本不會變渾濁,水量也是基本穩定的,除非是雨水季節大雨傾盆的時候。
想到這裏,大兒子告訴大家栽草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為避免引起洞裏的妖怪注意,還決定同時栽草,即使它們有所發覺,還以為是天上下大雨呢,反正現在也是夏季雨多的時候。
三天以後,大家在流進妖洞的七八個水道都栽滿了毒草。
完成這件事以後,大家就抓緊時間,繼續砍竹子,做竹簡。
方法對了,事情就對。
隻有五天時間,大家不僅找到了足夠的竹子,還利用晚上站崗的時間,把所有的竹子裏麵中間的分節去掉。
再用三天的時間,全部裝好了,把七八裏外的水引到了洞口跟前,而且一次引了三根竹簡的水,三根竹簡的出水量加起來有水桶那麽粗。
約摸估計了一下時間,距離這些竹簡裝好,那些毒草已經栽了有八天,如果有效果的話,應該也快了,但是一直不見妖洞裏麵有什麽變化。
為確保一次成功,大兒子又派出一隊人員,由二兒子帶領,去到山下下遊的那個被鐵板封堵住了的洞子門口和鐵樹疙瘩那裏看看有什麽消息,或者到他們從臭水溝出來的那個黑洞附近看看有什麽變化。
二兒子答應一聲,帶著二三十個人就走了。(未完待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