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真動心

字數:4172   加入書籤

A+A-


    “檢查一下頂蓋邊緣,我估計有機關!”黃峰說道。

    “奶奶個熊,這幫孫子竟然還搞了個磁力報警器,一旦掀開,便會立刻觸發警鈴!”耙子趕緊蹲下,眼睛一直湊到頂蓋邊上,細細看過一番之後便驚訝的罵出聲來,“我說尼古拉斯,你是怎麽知道的?”

    “你剛才開完鎖,手裏鐵絲劃過這裏的時候,鐵絲有一個微微的顫抖,所以我就覺得……”黃峰小聲說道。

    “行啊,夠細心的啊!尼古拉斯同誌……”耙子說到半截突然停了,沉吟片刻,便突然樂起來,“尼古拉斯,尼姑拉屎,哈哈,這名起的好!”

    “鮑勃,開玩笑也不分時候,趕緊想辦法,這個磁力裝置怎麽開啊?”畢澄趕緊給耙子刹車。

    “簡單!”耙子不以為然道:“消磁這件事呢,可以分為物理和化學兩種,物理方法又有兩種常用方式,最簡單的就是把磁鐵加熱到居裏點,磁鐵內部的電子雲結構就會被破壞,磁性隨之消失。”

    黃峰上學不多,因此聽得一頭霧水,剛想開口詢問什麽是居裏點?現在又怎麽加熱?畢澄卻已說道:“鮑勃,少整這些沒用的,你就說怎麽才能最快解決吧!”

    “也不是沒有辦法,隻是我需要兩個金屬支點放在磁條兩端,然後通電,通過電流來改變磁場結構。”耙子搖頭晃腦道。

    “能不能說人話?”畢澄怒了。

    “好吧,凱撒你把激光切割器拿過來,尼古拉斯你給我兩枚釘子,統統纏上膠布,隻留頭和尖別纏!”耙子吩咐道。

    雖然不明白耙子的用意,但起碼這番話還是聽懂了,畢澄和黃峰趕緊按照耙子的指示行動起來。

    好在電線膠布之類的工具配件帶的極全,等到畢澄從工具箱裏取出一卷黑色膠帶,黃峰早已拿著兩根釘子等著了,按照耙子的要求纏好之後,耙子便接過來,開始往釘子上麵繞細鐵絲,手法看似平常,但繞行方向卻大有講究,其實就是要製造出一個人為的電磁場,從而消除玻璃櫃上的磁性。

    搞定之後,畢澄和黃峰各拿一枚釘子,分別用釘子尖抵在露出磁條兩端,耙子卻早已從激光切割機接出兩根電線,接在兩根釘子上。

    “唉,我說你倆手套別漏電啊,要不一會成燒雞了!”臨到按下電源鍵之前,耙子突然不懷好意的笑著提醒了一句。

    畢澄和黃峰趕緊檢查,好在絕緣手套完好無損。

    幾星藍白色電光閃過,不等畢澄和黃峰反應過來,耙子卻已把電源關了。

    “好了?”畢澄一臉驚訝的問道。

    “好了啊!”耙子大咧咧的答道:“這點小破磁條肯定磁性一般,所以搞定了!”

    “你確定?”畢澄有點不信,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問了一句。

    “多新鮮啊!咱這手藝什麽時候出過婁子!”耙子說著就把玻璃展櫃的頂蓋一下掀了起來!

    “你……”畢澄見耙子如此冒失,氣得恨不能罵出聲來,但確實沒有警報聲響起,畢澄隻得再把話咽回去。

    “這也太容易了點吧?”耙子此時卻已舉起那對五爪龍紋彩繪杯細瞧,“你說這麽點小玩意怎麽就值那麽多錢呢?”

    “鮑勃同誌,不要少見多怪,趕快找下一個!”

    黃峰此時早已打開那個盛放贗品的箱子,把一對贗品瓷杯仔仔細細的放回原處,然後不由分說的把瓷杯從耙子手裏接過來,小心放進箱子裏。

    按照隱形耳麥中絛蟲的提示,第二個目標很快找到,這是一個北宋年間的鈞窯小碗。

    說起鈞瓷,古玩圈裏的朋友都是耳熟能詳,因為這種瓷器目前的市場價值太高了,民間更有“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說法。

    其實也不盡然,準確點說,鈞瓷自古就是專屬皇室的珍品瓷器,平頭百姓是絕然沒有資格享用的,甚至宋徽宗還曾製定過鈞瓷不得隨葬的規定!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種瓷器的難得。鈞瓷不靠任何手工雕刻的紋飾來裝飾瓷器,隻靠窯變將隨意點染到碗上的銅料形成雲霧般的紫斑來裝飾瓷器,而且窯變需要的溫度誤差隻在十度以內,高一點低一點都會失敗,古代窯工完全靠一雙眼睛對窯火顏色的觀察來控製溫度,因此成品極少。

    而眼前這個鈞窯小碗不但是成品,更是珍品!其市場價值絕然不低於剛才那對瓷杯。

    放在一起的另外一組鈞瓷茶罐和茶杯套裝,因為同樣在計劃內,畢澄當然不客氣,將第三個目標一並搞定。

    據說這批鈞瓷是一個叫瑪麗。哈利內斯的女收藏家在1950年臨死之前捐獻給大肚匯博物館的,問題是你倒是捐給中國的博物館啊,那樣還能稍微彌補一下你們的罪惡,話說這批捐獻文物可都是從中國搶來騙來的。

    好在現在物歸原主也不算太晚,自然不客氣的拿走!

    因為有了第一次的經驗,這次取寶過程進行的極為順利,等到將贗品歸位,又把真品裝入箱子之後,畢澄看了一眼表,拿下兩件寶貝才用了十六分鍾。

    接下來是一個五代龍紋盤五代越窯龍紋盤,這是大肚匯非常重要的一件藏品,產自中國南方的浙江的越窯。

    碗中雲間翻騰三龍,其中一龍尾巴夾於雙腿之間,屬於越窯龍的典型特征,更難能可貴的是,據說這個龍紋盤全球獨此一件,是實打實的孤品,若論其價值,卻又遠勝剛才的彩杯和均盤總和!

    第五件寶貝卻是一件東漢時期的青銅鎏金龍首,雖然個頭不大,工藝卻精美絕倫,鼻孔賁張,大口微啟,雙目低垂,龍角後傾於雕有鱗片的頸部,生動中有莊嚴,沉默處蘊雄渾,雖然曆經千年,表麵附著的金漆仍舊基本完整。

    之前為仿造這個龍首贗品,麻臉猴閉關了整整一個星期,隻是金漆一項便花了三萬多塊,至於眼前實物價值幾何,已是不想自知。

    雖是有的放矢,但三人還是禁不住時時停下腳步,欣賞讚歎的同時,卻也有莫大的遺憾,因為有些展品太大,有些展品太脆弱,極難帶走,也很難在運輸途中不被損傷,如果沒有這些憂慮,也許三人還真就會把計劃和方案拋到腦後,不管不顧的多拿幾件。

    就拿那個足高五十一厘米的唐代雙龍尊來說吧,作為早期白瓷作品,不但研究價值驚人,而且造型之古樸,器形之飽滿,色澤之肥潤,絕非常人可以想象,即便隻是雙目饕餮,便已讓人留戀不去。隻可惜,太大了,箱子裏裝不進去!

    還有一個大理國的千手千眼鎏金觀音造像,拋開鑄造工藝不說,單說站在這尊法相肅穆的麵前,便會令人凡心如絛、萬念皆淨,什麽狗屁的名利世故,早已被統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但,還是太大了,高度接近一米,重量足有幾百公斤!這就更不用說那尊北魏鎏金青銅佛像了,作為最大的早期青銅造像,其高度已經超過一點四米!

    至於公元六世紀新疆水彩佛像木刻畫,以及那些明清家具,畢澄三人也隻有免費欣賞一下的份了,因為這些寶貝不但運輸困難,即便能夠安然帶回國內,其保存也是一件極為棘手的大事。

    畢澄這時才明白曾一鳴當初據理力爭的良苦用心,如果不是來到真品眼前,那就絕然無法體會到那種為難,因此畢澄決定收心,隻專注於早已選定的目標文物。

    下一個目標是一件馬家窯魚尾陶盆,公元前三千年前的文物。

    畢澄對這類陶盆很熟悉,因為畢澄曾經在潘家園撿漏過一個蟾蜍紋的陶盆,雖然那是半坡文化的遺留。

    起點中文網.qidian.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