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朱溫挾天子以令諸侯
字數:4676 加入書籤
五代群英!
卻說韓全誨知道朱全忠進京之後,劉季述的下場就是自己的下場,於是急命宿衛京師的鳳翔、邠寧精兵,挾持昭宗,出奔鳳翔。在韓全誨的逼迫下,昭宗罷免了崔胤的相位,同時飛詔朱溫還鎮。朱全忠哪裏肯回?他命兄子朱友寧駐守京城大梁,然後以誅殺閹黨之名,令大將張歸霸為先鋒興兵五萬進逼鳳翔。韓全誨逼迫昭宗擬旨,加封江淮楊行密為吳王,兩川節度使王建為蜀王,企盼二候出兵,以抵抗朱全忠。敕命傳至揚行密與王建,二人陽奉陰違,散發檄文聲討朱全忠,其實卻按兵不動。
話說朱全忠五萬兵馬兵臨鳳鳴關,這鳳鳴關中守將名曰符道昭,蔡州人氏。有士卒報知,符道昭於城垛之上觀望,見朱全忠排兵列陣,不禁怒道“中原賊子犯我西歧,傳令點兵出戰。”鳳鳴關上號炮三聲,門欄大開。隻見關中馬步軍分列左右,中間一員上將,身著亮銀白虎盔,手中虎頭槊 跨下一匹金雞閃電白龍駒,此將便是符道昭。符道昭揮槊嗬道“吾乃鳳鳴關都將符道昭,爾等犯我西歧,還不早早退去。”
梁王麾下大將胡真言道“無名之士,休要狂言!”胡真策馬直取符道昭,二將交陣二十回合未分勝負。立馬陣前的朱全忠心中暗暗欽佩符道昭之驍勇。二人難決高下,朱全忠便令鳴金收兵。
朱全忠與眾將回至中軍大帳,胡真問道“今日大戰,千歲因何收兵?”
朱全忠言道“今觀這白甲之將,本王甚是心愛,欲收羅帳下,所以不忍傷其性命,意欲生擒。”
軍師謝瞳言道“千歲莫慮,若想得那符道昭何需生擒,可施反間計。”
胡真問道“這鳳鳴關堵塞道路,如何能使反間。”
謝瞳言道“我觀此地有一山澗,名曰折虎澗,可令張歸霸將軍伏兵山澗之內。明日胡將軍可再戰符道昭。隻可詐敗,誘其追擊。我自有計策。”
朱全忠喜道“子明既已成竹在胸,就依此計。”眾人遂安謝瞳之策,各自準備。
次日天明,梁將胡真帶一千人馬來至關前叫戰,符道昭率三千兵馬出城應戰。胡真策馬來戰,符道昭持槊相迎。二人隻戰四五回合,胡真便詐敗而逃。符道昭見梁兵列陣不過千人,便令左右三軍一齊追殺。胡真率一千餘人逃入折虎澗中,符道昭率兵追來。忽見山澗兩側山坡之上,梁軍大旗滿山而展,四麵伏兵殺出,梁將張歸霸山坡之上大喊“符道昭,汝今中伏兵何不早降?”符道昭自知中計,便令所部兵馬撤退。張歸霸令弓弩手放箭。謝瞳則令五百士卒在山坡之上,齊聲高呼“隻射西歧人!勿傷符將軍!隻射西歧人!勿傷符將軍!”鳳鳴關將士多是西歧人氏,聞聽此言,軍心渙散,且箭弩如雨,卻不見一支射向符道昭左右。歧軍損兵千人,才逃回鳳鳴關。
歧軍將士回至鳳鳴關中,對梁軍隻射西歧兵,不傷符道昭之事,心存疑慮,流言四起。鳳鳴關中有一西歧校尉,名曰侯瑾,以為符道昭暗通梁軍,便逃往鳳翔報信。侯瑾聲稱符道昭已降,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聞知,心中大怒,令大將王行瑜點將排兵,下戰書討伐符道昭。
朱全忠用謝瞳之計反間得手,隻是在軍中等待鳳鳴關自亂。大將胡真來報“符道昭來我營前,獻關歸降。”朱全忠聞聽大喜,便令眾人一同往轅門外迎接。隻見符道昭率領左右五千餘人前來歸降。朱全忠將符道昭請入中軍大帳,奉為上賓,以盛宴款待。符道昭懊悔言道“隻恨李茂貞聽信讒言,起兵伐我,才投至千歲麾下,萬望容留。”
朱全忠言道“符將軍能征善戰,孤王與將軍相見恨晚。將軍能順應天意,傾心歸附,待迎得天子,符將軍功勞必在眾人之上。”符道昭連聲稱謝。
朱全忠過鳳鳴關,正遇西歧大將王行瑜。張歸霸出戰大敗王行瑜,梁軍直逼鳳翔城下。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見蜀、吳二王援兵遲遲不到,隻得孤戰鳳翔城。梁軍列陣城下,隻見鳳翔城門大開,步兵在前,騎兵在後,兵馬展開兩翼,軍中一員上將,此人紫麵膛,銅鈴眼,紅眉赤須,頭戴分水盔,身披熟圖甲,腰挎七星昆吾劍,跨下戰馬名曰追風荷花豹,正是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梁軍先鋒官張歸霸出馬叫陣。鳳翔軍中有牙將姚旺,手持三挺門扇刀拍馬迎戰。二人大戰四五個回合,姚旺便被砍落馬下。又有戰將倪子太,手持一對束手銅人槊直取張歸霸。二人大戰六個回合,倪子太又被砍殺。李茂貞其子李繼徽見連折兩將,親自上陣交戰,與氏叔琮大戰十個回合,被氏叔琮打落手中槍,李繼徽慌亂之際,隻聽有人大喊“敵將休狂,大將秦陽在此!”鳳翔軍勇將秦陽手持點剛槍來戰,李繼徽趁機逃回。張歸霸三個回合又殺秦陽,李茂貞見張歸霸連殺三將,隻得鳴金收兵。
岐王李茂貞,自鳳翔貽師範書,謂朱溫圍逼天子,包藏禍心。王師範乃是平盧軍節度使,頗好學,嚐以忠義自期。師範不禁憤起,他派張居厚帶領一支敢死隊,偽裝成向朱全忠送禮的隊伍,西往鳳翔,準備行刺朱全忠。途經華州,引起潼關守將婁敬思的懷疑,打開箱籠一看,竟是刀槍。張居厚大呼“動手!”婁敬思當場被殺。張居厚轉而攻奪華州,終因人數太少,不得不逃回淄、青。
朱友寧得到王師範反叛的報告,不等向朱全忠稟告,立即出兵平叛。在攻奪青州的時候,遇到王師範部的頑強扺抗,月餘不下。
朱友寧情急,聚合十萬百姓,命他們每人駕牛牽驢,拉車運土,在城外填充土山攻城。最後連車帶人,全部填了土山!百姓號哭喊冤之聲,達於數十裏之外。不久城陷,朱友寧又命屠殺百姓。青州百姓奮起反抗,朱友寧友寧馬蹶被殺,身首異處。
朱全忠聞報大怒,親率強兵二十萬,晝夜兼行,至青州城東,與師範大戰一日,師範敗走,胞弟師克被擒。師範恐愛弟受戮,沒奈何舉城請降。朱全忠命他全家遷居汴州,不久又改為河陽節度使。
朱友寧之妻向朱全忠哭訴“大王化家為國,妾夫跟從大王鞍前馬後也有功勞。不幸王師範反叛,妾夫橫屍荒野,王師範反而仍在朝廷任職。此仇不報,妾夫死不瞑目!”
朱友寧乃朱溫二哥之子,朱溫想起年少時與二哥一起打獵,母親在世時叮囑他提攜兄子的往事言語,不由淒然淚下!他立即命人前往洛陽,誅殺王師範全家及族屬二百餘人!
使者到了洛陽,先讓人挖好大坑,然後前往王家宣示詔令。王師範聽完,對家人說“人固有一死!朱溫現在專權亂政,殺我全家夫複何言?我隻擔心大坑之內長幼失序,對不起地下的列祖列宗!他命家人喝下訣別之酒,然後按長幼之序依次受刑!觀者無不下淚。
李茂貞回到府中隻恨手下無有猛將,難以與朱全忠相爭,首番交戰連折三將,士氣大落。其子李繼徽言道“厭惡朱全忠之人,並非是當今萬歲,而是劉季述與韓全誨等一幫閹黨。與朱全忠長此以往,對我西歧不利。”
李茂貞言道“繼徽之言,莫非要誅殺閹黨,以退朱全忠大兵。”
李繼徽言道“父帥與朱全忠動兵,上無天子決心,下無諸侯響應。若剿滅閹官,送萬歲還京。萬歲必不會怪罪父親,朱全忠也自然可以退兵。” 李茂貞應允,遣密使往朱全忠大營求和,並願緝拿挾持皇帝的大太監,並送禦駕還都長安。朱全忠之心全在劫持皇帝,並無心奪取西歧,便與李茂貞言定送回禦駕,緝拿閹黨後便班師回朝。
李茂貞得朱全忠書信,便親率兵馬夜襲皇帝行宮,緝拿韓全誨等大太監十七人,捕獲小太監近百人。李茂貞麵見天子,請駕還朝,昭宗李曄本是無奈於閹黨挾持,今聞閹黨平定,龍顏大悅,以平亂有功加封李茂貞為歧王。
兩日後,李茂貞將昭宗李曄送出鳳翔城,朱全忠五裏外迎接升駕。皇上以朱全忠有迎駕之功,晉升朱全忠為大丞相尚書令。李曄見左右大臣在朝中因懼怕朱全忠,都依附於梁王麾下。惟有太監張承業為人正直,不屈身於朱全忠。昭宗李曄用刀割破手指,擬下血詔一封交於張承業,言道“今朱全忠欺朕太甚,悔恨不聽公公諫言,請公公持此血詔交與晉王李克用,派兵勤王。”話音未落,張承業趕忙跪倒磕頭,哭泣言道“皇上放心,承業拚死前往河東,請晉王發兵。”
李曄言道“朕已命人為你備好八百裏快馬,承業可與黃昏時分離城。”張承業拭幹眼淚,藏好皇帝血詔,離開內宮。
黃昏時分,張承業便裝打扮,來至城門。有把守士卒搜查,並未搜出什麽,準備放行,張承業翻身上馬,一個當值校尉猛然看到張承業腳穿官靴,於是將他攔住言道“汝足登官靴,定是有人差遣,還需細查!”張承業舉起馬鞭抽向那個校尉,催馬衝出城門。守衛士卒趕忙報至梁王府,參軍敬翔言道“千歲應速命人草擬畫像,派兵馬追捕。”朱全忠應允,即令人製成畫像,眾人認出所畫之人乃是朝中太監張承業,朱全忠方料到此事與皇帝有關,遂命張歸弁率領精兵三千保衛內宮,緝拿全部宦官問罪。
張承業馬不停蹄日夜兼程,過黃河,入晉陽,來至晉王府。李克用聞故交來此,與眾人迎接。李克用見張承業一路塵土,問道“張公公風塵仆仆,不知有何大事?”
張承業答道“千歲不知,朱全忠挾持天子,有謀逆之心,萬歲破指草詔,請千歲再度發兵南下,進京勤王。”說著從懷中掏出皇帝血書交與李克用,克用打開血詔,上書
“皇兄見詔,如臨君麵。朱全忠目無朝綱,請皇兄速發勤王之師,解京城之急,萬望垂救。”
李克用看完這簡短的血詔,不由得老淚縱橫,對眾人言道“孤王南征北戰,功績顯赫,奈何萬歲數次將我問罪,此番再度發兵,福禍難測呀。”
張承業言道“這回乃皇上血書,破指之時,萬歲也有愧色,老千歲一世英明,事關緊急,還望以大義為重。”
李克用長歎一聲,言道“隻為承業一片忠君報國之心,老夫再入中原一遭。”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