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燭影斧聲

字數:4612   加入書籤

A+A-




    五代群英!
    趙匡胤回到開封,宋朝的戰爭機器再一次隆隆開動。征討北漢,刻不容緩,誰都得承認,北漢已經不堪一擊,隻要去打,就一定能拿下。
    公元976年8月,趙匡胤命令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黨進為河東道行營馬步軍督部署;宣徽北院使潘美為都監;虎捷右廂都指揮使楊光義為都虞侯,驍將郭進為河東忻、代等州行營馬步軍都臨。五路齊發直指太原。這一次宋朝以百戰之精兵,趁新平江南之威勢,要一戰成功,滅此朝食。劉繼元除了集結少得可憐的部隊進城防守之外,馬上向契丹求援。
    但契丹不比從前,它已經和宋朝互通使臣,互祝正旦,經常禮尚往來了。劉繼元乞求新繼位的契丹皇帝耶律賢認清形勢,別被趙匡胤的和平假象騙倒,唇亡齒寒,看在多年的“叔侄”分上,再拉他一把。
    耶律賢終於做出反應。派南院宰相耶律沙,冀王塔爾率重兵前來援救北漢。
    一切跡象都表明,一場規模空前的血戰已經無可避免。如果宋、遼兩軍正麵交鋒,鹿死誰手殊為難料,最終結局很可能直接改變曆史的進程。
    但就在這個時候,宋朝國內突然傳來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數萬將士一瞬間都僵硬了,他們沒法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消息會是真的嗎?
    那位英明神武,從不生病,一個多月前還生龍活虎地送他們出征的皇帝,竟然死了!
    趙匡胤死了!在官修的宋史上,關於趙匡胤之死,隻有兩句簡單的記載。一句是“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另一句是“受命於杜太後,傳位於太宗”。
    官修宋史語焉不詳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宋太宗以後的北宋皇帝都是由太宗子孫繼承,這些人既不願說清事實,又不好胡編曆史,最妙的辦法就是繞過去。
    如此簡單,隻有結果,沒有經過,更沒有原因。
    有位名叫文瑩的和尚在《續湘山野錄》寫道當宋太祖與太宗兩位皇帝還是平民的時候,和一個道士相識在關河,該道士姓名無定,一會兒叫“混沌”,一會兒叫“真無”。那時趙匡胤兄弟很窮,而這個道士隻要伸手探囊,隨時都能拿出金子來。他曾經準確地預測出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日期,所以趙匡胤對他非常迷信。可惜的是,趙匡胤當上皇帝,此人就不見了。直到他臨死那一年,這人才突然出現,趙匡胤大喜,直接問他——我一直找你,想問一件事。我還能活多久?
    道士回答今年10月20日夜裏,如果天氣晴好,你還可以再活十二年;如果陰,“則當速措置”。也就是說,如果陰天,趙匡胤就將必死。說完此人就再次消失了。
    趙匡胤牢牢記著這些話,到了這一夜,他獨自登上皇宮裏的太清閣四麵遙望,隻見天氣晴朗,星鬥明燦,他很高興。不料突然間陰霾四起,天地陡變,大雪夾著冰雹從天而降……趙匡胤移仗下閣,急傳宮鑰開端門,召來自己的弟弟開封府尹趙光義。兩人進入寢宮,把所有的太監宮女以及侍衛人等都斥退,開始喝酒。
    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宮女遠遠看見殿內燭火搖晃不定,趙光義的人影突然離席起身,擺手後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麽。不久,便聽見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同時大聲喊道“好為之,好為之。”兄弟二人飲酒至深夜。趙光義告辭兄長出去後,宋太祖才解衣就寢。
    結果到了次日淩晨,宋朝的開創者趙匡胤果然駕崩,年僅五十歲。
    如果上麵的說法成立,無論趙光義有沒有謀害趙匡胤,趙匡胤當晚都是必死無疑的!但貴為一國之主,臨死前隻招弟弟一人喝酒,顯然不合情理。如果是真的傳位,應該多叫幾個見證人才是,至少也要召宰相、皇後等人交代一下吧?
    或說太祖生一背疽,苦痛的了不得,光義入視,突見有一女鬼用手捶背,趙光義執著柱斧向鬼劈去,不意鬼竟閃避,那斧反落在疽上,疽破肉裂,太祖忍痛不住,遂致暈厥,一命嗚呼。
    女鬼一說肯定是無稽之談。兄弟倆晚上飲酒,又屏退左右侍從,而“趙光義的人影突然離席起身,擺手後退,似在躲避什麽”。手持柱斧戳地,大喊“好為之,好為之”這句話什麽意思呢?聯係前文,趙匡胤決定把皇都從開封遷到洛陽,群臣莫敢諫,而趙光義當眾拒絕,並楊言“在德不在險”。趙匡胤總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叫囂“在險不在德”吧?單獨召弟弟喝酒,無非是想達成某種協議,比如遷都或立太子之類,讓弟弟不要跟他作對。趙光義當然不同意。趙匡胤氣死或者被毒死也就不難理解了。
    趙光義告辭兄長回去後,到了淩晨,趙匡胤駕崩。宋皇後立即命令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子趙德芳入宮,而王繼恩卻去了開封府請趙光義。到了地方,看見程德玄站在府門外。
    王繼恩問“你怎麽會在這裏?”
    程德玄答“二鼓時分,有人在我家大門口喚我出去,說是晉王召見,但我出門一看,沒人。我擔心晉王生病,就來開封府探視,剛到門口,就瞅見您了。”
    王繼恩和程德玄一同進入開封府,去見趙光義,淩晨時分,趙光義居然還未就寢。這無疑說明他在等待大事的來臨。他聽說兄長趙匡胤暴亡,立刻作驚異狀,猶豫著不肯前往皇宮,提出要和家人商議。如此緊要的大事,又是危急關頭,和家人商量什麽呢?家人又不能參與朝政。很明顯,趙光義在作秀,他邊說邊走進內室。
    這時候王繼恩急了,他說了一句話“時間久了,恐怕被別人搶了。”這句話完全暴露了實情。“時間久了”是指什麽?宋皇後派他出宮,久不見他回,必定派其他人去召皇子趙德芳。
    在王繼恩的催促下,趙光義等三人冒著風雪趕往宮中。到了皇宮殿門外,王繼恩請趙光義在外稍候,自己去通報。程德玄卻主張直接進去,不用等候。說完就與趙光義一同闖入殿內。
    宋皇後得知王繼恩回來了,開口問“德芳來了嗎?”
    王繼恩回稟“晉王到了。”
    宋皇後暈眩。此刻,趙光義已出現在她跟前。25歲的宋皇後,雖然是個年輕的皇後,但出身名門,位主中宮,多少了解一些政事,心裏知道一切都完了。她哭著對趙光義說“我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於官家了。”“官家”這個詞是五代到宋朝對皇帝的稱呼。
    宋皇後這樣說,就是承認趙光義做皇帝了。
    趙光義故作悲傷,淚流滿麵地說“共保富貴,不用擔心。”
    至此,趙光義搶在侄子趙德芳之前登基為帝。所謂“斧聲燭影”之謎,就是趙光義精心策劃的一樁謀殺案。
    趙光義既然已經買通宦官王繼恩,為何又要程德玄在府門外等候呢?因為程德玄精通醫術,趙光義毒殺趙匡胤離開宮中時,趙匡胤即便毒性已發作,但還沒有咽氣。因此,趙光義必須保證萬無一失,一旦趙匡胤不死,他還可以帶上程德玄前去,以醫治為名再次下手。皇帝死了,總該開個追悼會吧,再者宋太祖是突然死亡的,總要調查一下吧,隻是趙光義這些都不做,迅速把大哥放進棺材,顯然他是做了虧心事!
    《續湘山野錄》裏提到趙匡胤送走趙光義之後,回殿內解帶就寢,之後“鼻息如雷”,而其死後屍體的顏色又“玉色瑩然如出湯沐”,這樣的體色變化以及聲音異常,都是中毒的表現,而且這種毒還非同一般。 結合趙光義在以後人生裏的表現(李煜、錢俶的死法),他要是沒給哥哥配藥才是怪事。
    那麽,趙光義為什麽要害他的親哥哥呢?站在趙光義的立場,眼見得趙匡胤的聲威震古爍今,如果北伐成功,他的功業將直追千古一帝李世民,那時候無論趙光義怎樣廣施恩惠,都不會有人陪他蹚渾水了。而且德昭與德芳,他們一個二十五歲,一個十七歲,早已成年;尤其是德昭,正宗的太子,而且連皇孫都生出來了,趙匡胤已經開始把他們往前台推。趙光義再不動手,以後恐怕就沒有機會了!
    趙匡胤表麵上十分謙讓,想方設法讓朝政的變化變得平和些,所以他決定遷都,從開封遷到洛陽。一句“在德不在險”,又讓他無法堅持遷都。可是趙匡胤會一直遷就下去嗎?如果他撕破麵皮,趙光義根本沒有機會還擊!因為趙匡胤真正掌握著當時的國政大權!
    於是那個和善淳樸,教育良好的弟弟決定先下手為強,以終結哥哥生命的辦法,來實現自己的美夢。
    綜上所述,趙光義殺兄,已可定案。千古之謎,就算沒有真憑實據,就算事發當夜沒有和他哥哥獨處飲酒,他都脫不了主使者的幹係!
    至於說到他如何殺人,就要根究於王繼恩和程德玄了。先看王繼恩,這個太監很不尋常,他是太祖的親信,同時也被宋皇後賞識,事發當夜,皇後召喚趙德芳,可是他卻違背命令自作主張地去找趙光義,並且親自帶著趙光義回到皇宮,逼迫皇後就範。這樣的表現,如果說他事先沒被趙光義收買,連三歲小兒都不會相信。
    再看程德玄,此人當夜出現在晉王府門外絕非偶然,此人深通醫『藥』,再聯想到後來南唐李煜、吳越錢俶在太宋朝的死法,能讓人想到什麽呢?
    10月21日之後,趙匡胤冰冷的屍體躺在棺柩裏,被孤零零地安置在皇宮的一個角落,第二年的春天,他才被運往洛陽,葬入由他本人選定的陵墓裏。
    他死時,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當他落葬入土為安時,他的故鄉洛陽已經春滿人間,柳絮紛飛了……新的一年已經開始,曆史也翻開了新的一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