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才子蘇東坡

字數:9228   加入書籤

A+A-




    五代群英!
    話說四川眉州,古時謂之蜀郡,生出個博學名儒來,姓蘇,名洵,字允明,別號老泉。老蘇生下兩個孩兒,大蘇名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小蘇名轍,字子由,別號穎濱。二子都有經天緯地之才,博古通今之學,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學士之職。天下稱他兄弟謂之二蘇。稱他父子謂之三蘇。
    蘇洵發奮雖晚,但是很用功,《 三字經》裏提到的“二十七,始發奮”就是他。蘇軾的“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好交友,好美食,創造許多飲品, 好品茗,亦雅好遊山林。
    嘉右元年(1056年),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於嘉右二年進京應試。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策論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歐陽修看了蘇軾的文章,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隻得第二。蘇軾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歐陽修歎賞其文,卻不知這句話的出處。及蘇軾謁謝,即以此問軾,蘇軾回答在《 三國誌· 孔融傳》中。歐陽修翻查後仍找不到,蘇軾答“ 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雲‘即周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於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歐陽修聽畢恍然大悟道“此人可謂善讀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卻說蘇洵又生一個女兒,名曰小妹,因他父兄都是大才子,朝談夕講,無非子史經書;耳聞目見,不少詩詞歌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妹自然也才華出眾。看看長成一十六歲,蘇洵立心要選天下才子與之為配。
    忽一日,宰相王荊公著堂候官請老泉到府與之敘話。
    王荊公,諱安石,字介甫。初及第時大有賢名。平時常不洗麵,不脫衣 ,身上虱子無數。老泉惡其不近人情,異日必為奸臣,曾作《辨奸論》以譏之,荊公懷恨在心。後來見大蘇、小蘇連登製科,遂舍怨而修好。老泉亦因荊公拜相,恐妨二子進取之路,也不免曲意相交?。
    是日,老泉赴荊公之召,無非商量些今古,議論了一番時事,遂取酒對酌,不覺忘懷酩酊。荊公偶然誇能“小兒王雱讀書隻一遍,便能背誦。”老泉帶酒答道“誰家兒子讀兩遍!”荊公道“到是老夫失言,不該班門弄斧。”老泉道“不惟小兒隻一遍,就是小女也隻一遍。”荊公大驚道“隻知令郎大才,卻不知有令愛。眉山秀氣,盡屬公家矣!”老泉自悔失言,連忙告退。荊公命童子取出一卷文字,遞與老泉道“此乃小兒王雱窗課,相煩點定。”老泉納於袖中,唯唯而出。回家睡至半夜酒醒,想起前事“不合自誇女孩兒之才。今介甫將兒子窗課囑吾點定,必為求親之事。這頭親事,非吾所願,卻又無計推辭。”沉吟到曉,梳洗已畢,取出王雱所作,次第看之,真乃字字珠璣,篇篇錦繡,不覺動了個愛才之意。“但不知女兒緣分如何?”遂隱下姓名,分付丫鬟道“這卷文字,乃是個少年名士所呈,求我點定。我不得閑暇,轉送與小姐,教他批閱完時,速來回話。”丫鬟將文字呈上小姐,傳達太老爺分付之語。小妹從頭批點,須臾而畢。歎道“好文字!此必聰明才子所作。但秀氣泄盡,華而不實,恐非久長之器。”遂於卷麵批雲
    新奇藻麗,是其所長;含蓄雍容,是其所短。取巍科則有餘,享大年則不足。
    後來王雱十九歲中了頭名狀元,未幾夭亡。可見小妹知人之明,這是後話。
    小妹寫罷批語,叫丫鬟將文卷納還父親。老泉一見大驚“這批語如何回複介甫!必然取敝。”卻好堂候官到門“奉相公鈞旨取昨日文卷,麵見太爺還有話稟。”老泉此時手足無措,隻得將卷麵割去重新換過,加上好批語,親手交?堂候官收訖。堂候官道“相公還分付過,有一言動問貴府小姐曾許人否?倘未許人,相府願諧秦晉。”老泉道“相府請親,老夫豈敢不從。隻是小女貌醜,恐不足當金屋之選。相煩好言達上,但訪問自知,並非老夫推托。”堂候官領命回複荊公。荊公看見卷麵換了,已有三分不悅。又恐怕蘇小姐容貌真個不揚,不中兒子之意,遂將姻事閣起不題。
    因相府求親不諧,小妹才名播滿京城。以後慕名來求者不計其數。老泉都教呈上文字,把與女孩兒自閱。也有一筆塗倒的,也有點不上兩句的。就隻其中有一卷,文字做得好。卷麵姓名叫做秦觀。小妹批四句雲
    今日聰明秀才,他年風流學士。可惜二蘇同時,不然橫行一世。
    這批語明說秦觀的文才,在大蘇小蘇之間,除卻二蘇,沒人及得。那秦觀字少遊,揚州府高郵人。腹飽萬言,眼空一世。生平敬服的隻有蘇家兄弟,以下的都不在意。看了小妹批句後,不由心中暗喜。又想道“小妹才名得於傳聞,未曾麵試,又聞她容貌不揚,不知是何等鬼臉?如何能見她一麵,方才放心。”打聽得三月初一日她要到東嶽廟裏燒香,不如趁此機會覷個分曉。
    這天五更時分,秦少遊就起來梳洗,打扮個遊方道人模樣頭裹青布唐巾,身穿皂布道袍,腰係黃絛,足穿淨襪草履,項上掛一串拇指大的數珠,手中托一個金漆缽盂,侵早就到東嶽廟前伺候。天色黎明,蘇小姐轎子已到。少遊看見了,雖不是妖嬈美麗,卻也清雅幽閑。焚香已畢,少遊卻循廊而上,在殿左相遇。少遊打個問訊雲
    小姐有福有壽,願發慈悲。
    小妹應聲答雲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遊又問訊雲
    願小姐身如藥樹,百病不生。
    小妹一頭走一頭答應
    隨道人口吐蓮花,半文無舍。
    少遊直跟到轎前,又問訊雲
    小娘子一天歡喜,如何撒手寶山?
    小妹隨口又答
    風道人任地貪癡,那得隨身金穴!
    小妹一頭說,一頭上轎走了。
    秦少遊那日看了小妹容貌不醜,況且應答如響,其才自不必言。於是擇了吉日親往求親,老泉應允,少不得下財納幣。此是二月中旬。少遊急欲完婚,小妹不肯。叫他大試後再來。想不到秦觀一舉成名,中了製科。到蘇府來拜丈人,就稟複完婚一事。老泉笑道“今日脫白掛綠,便是上吉之日,何必另選日子。隻今晚便在小寓成親!”東坡學士也從旁讚成。
    這天晚上月明入水。少遊在前廳送走客人之後,逕自回房,可是在他正要進房的時候,發現房門緊閉,推也不開。正在納悶之際,回頭發現庭院裏的一張小桌上整整齊齊的擺著筆墨紙硯,心中更是奇怪,正當他犯疑之時,隻見房門開處一個丫鬟閃了出來。
    丫鬟來到少遊麵前,行禮之後,對少遊道“奉小姐之命,有三個題目在此,三試俱中,方準進房。這三個紙封兒內便是題目。”說完,丫鬟打開第一個紙封兒,將題目取出交與少遊。少遊隻見上麵是一首詩鋼鐵投洪冶,螻蟻上粉牆,陰陽無二義,天地我中央。每句打一字。少遊看過之後,會心一笑,心想“這要是換作別人,肯定猜不出是什麽意思。這分明是在說我假扮道士一事。於是他提起小桌兒上的筆也寫下一首詩化工何意把春催?緣到名園花自開。道是東風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寫完將答桉交與丫鬟送進去。裏麵的蘇小妹看完少遊的“答桉”,見每句的首字合起來正是“化緣道人”四字,心想少遊果然名不虛傳。就這樣,少遊順利通過第一關。
    接著丫鬟又把第二個“試題”交與少遊。少遊一看仍然是一首詩強爺勝祖有施為,鑿壁偷光夜讀書。縫線路中常憶母,老翁終日倚門閭。隻不過這次在下麵多了一句“每句一人名”。少遊心想,這樣簡單的題目,也太低估了我的智商。於是在下麵寫了孫權、孔明、子思(孔子的孫子)、太公望(薑子牙)四個名字。答桉無疑是對的。
    少遊見前兩個題目已順利過關,想必第三個題目應該也沒有太大問題。於是他打開第三個題目,可是這一次他傻了眼。隻見上麵寫著“閉門推出窗前月”,要求對出下聯。少遊左思右想,怎麽也想不出一個好的下聯來。正當他麵對著一個水缸苦思冥想之時,蘇軾悄悄走來了(其實這次“考試”,本就是蘇軾兄妹兩人設計好的),他看見少遊苦思不得其解,遂在地上撿起一塊兒石頭兒朝少遊麵前的缸中扔去。“噗通”一聲,水缸中天光月影頓時一片混亂。少遊見此情景,靈機一動,提筆寫下“投石衝開水底天”一句交與丫鬟。
    丫鬟走進房中,不一會,隻聽“吱呀”一聲,房門大開,丫鬟端著三杯酒來到少遊麵前說“才子請滿飲三杯,權當花紅賞勞。”少遊經過這番“考試”,心中意氣揚揚,於是一口氣喝了三杯酒,方才與小妹同房。正是
    聰明女得聰明婿,
    大登科後小登科。
    後來少遊以才名被征為翰林學士,與二蘇同官。一時郎舅三人並居史職,古所希有。
    後來蘇小妹先少遊而卒,少遊思念不置,終身不複娶。
    蘇東坡認識一位道友,叫做佛印禪師。你道這禪師如何出身?他是江?西饒州府浮梁縣人氏,姓謝名端卿,表字覺老,幼習?儒書,通古今之蘊 。一日應舉到京,東坡學士聞其才名,每與談論,甚相敬愛,遂為莫逆之友。
    忽一日,神宗皇帝因天時亢旱,準了司天台奏章,特於大相國寺建設一百零八分大齋,征取名僧宣揚經典,祈求甘雨以救萬民。命翰林學士蘇試製就籲天文疏,且命他充行禮官主齋。蘇試三日前便到寺中齋宿,傳言禦駕不日親臨。方丈鋪設禦座,一切規模十分齊整,把個大相國寺打掃得一塵不染。
    卻說謝端卿聞知此事,問東坡道“小弟想兄長挈帶入寺一瞻禦容,不知可否?”東坡對他說道“足下要去亦有何難?隻消扮作侍者在齋壇承直。聖駕臨幸時便得飽看。”謝端卿隻為一時稚氣,欣然不辭。遂去借辦行頭,裝扮得停停當當,隨東坡學士入相國寺來。東坡分付主僧,隻等聖駕到來,端卿就頂侍者之名上殿執役。
    幡幢五彩飄揚,樂器八音嘹亮,法事之盛自不必說。東坡學士起了香頭拜了佛像,退坐於僧房之內。吃齋方罷,忽傳禦駕已到。東坡學士執掌絲綸日覲天顏,到也不以為事,謝端卿卻是麵上紅熱,心頭突突亂跳。矜持了一回,按定心神,來到大雄寶殿,雜於侍者之中,不過是添香剪燭,供食鋪燈。不一時神宗駕到,東坡學士同眾僧擺班跪迎,內官捧有內府龍香,神宗禦手拈香已畢,鋪設淨褥,行三拜禮。神宗到方丈登了禦座。眾人叩見以畢,神宗誇東坡學士所作文疏優美。東坡學士再拜,口稱不敢。主僧取旨獻茶,捧茶盤的正是謝端卿。
    端卿偷眼看那聖容,果然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天威遲尺,毛骨俱悚,不敢恣意觀瞻,慌忙退步。神宗見他方麵大耳秀目濃眉,身軀偉岸與眾不同,當下開金口啟玉言,指著端卿問道“此侍者何方人氏?在寺幾年了?”主僧先不曾問得備細,一時不能對答。還是謝端卿叩頭奏道“臣姓謝名端卿,江?西饒州府人,新來寺中出家。幸瞻天表不勝欣幸。”神宗見他應對明敏龍顏大喜,又問道“卿通經典否?”端卿奏道“臣自少讀書,內典也頗知。”神宗道“卿既通內典,賜卿法名了元,號佛印,就於禦前披剃為僧。”那謝端卿的學問與東坡肩上肩下,他為應舉到京,指望一舉成名建功立業,如何肯做和尚?不過違背聖旨罪該萬死。一時出於無奈,隻能叩頭謝恩。
    當下主僧引端卿重來正殿參見如來,然後引至禦前如法披剃。欽賜紫羅袈裟一領,隨駕禮部官取羊皮度牒一道,填寫佛印法名及生身籍貫付端卿受領。端卿披了袈裟紫氣騰騰,分明是一尊肉身羅漢,手捧度牒重複叩頭謝恩。神宗道“卿既為僧,即委卿協理齋事,異日可作本寺住持,勿得玷辱宗門有負朕意!”說罷起駕回宮。
    東坡和眾僧於寺門之外跪送過了,依然來做齋事。從此端卿隻稱佛印,介人為他是欽賜剃度,好生敬重。原來宋時最以剃度為重,度牒一張要費錢千貫方得到手。今日端卿不費分文得了度牒,若是別人那可是千古奇逢萬分歡喜。隻為佛印弄假成真非出本心,一時勉強出家氣悶不過,後來隻在相國寺翻轉經藏,把功名富貴之想化作清淨無為之業。東坡學士心想謝端卿本為上京赴舉,我帶他到大相國寺瞻仰天顏,遂爾披剃為僧,卻不是我連累了他!他今在空門枯澹,必有恨我之意。每每於語言之間微微挑逗。誰知佛印心冷如冰,口堅如鐵,全不見絲毫走作,東坡隻是不信。後來東坡觸犯王相連遭謫貶,到哲宗年間複召為翰林學士。其時佛印年力尚壯,仍在大相國寺掛錫。東坡想起初年披剃之事,遂勸佛印“若肯還俗出仕,下官當力薦清職。”佛印笑而不答。
    那一日仲春天氣,學士正在府中閑坐,隻見院子來報“佛印禪師在門首。”學士聽得教請入來。須臾之間佛印入到堂上。見學士敘禮畢,學士便令院公於後園中灑掃亭軒,邀佛印同到園中坐定。
    二人對酌,酒至三巡,學士道“延中無樂,不成歡笑。下官家中有一樂妓,令歌數曲以助延前之樂。”道罷便令院公傳言。不多時佛印聽得有唱詞,真個是詞歌白雪陽春,曲唱清風明月。
    佛印聽至曲終道“奇哉韓娥之吟秦青之詞,雖不遏住行雲,也解梁塵撲簇。”東坡道“吾師何不留一佳作?”
    佛印道“請乞紙筆。”學士遂令院公取將文房四寶放在麵前。佛印心下自言“唱是十分好了,卻不知生得如何?”遂拈起筆來做一首《西江?月》詞
    窄地重重簾幕,臨風小小亭軒。綠窗朱戶映嬋娟,忽聽歌謳宛轉。既是耳根有分,因何眼界無緣?分明遲尺遇神仙,隔個繡簾不見。
    佛印寫罷,學士大笑道“吾師之詞,所恨不見。”教左右卷上繡簾,喚出那女孩兒。女孩即從裏麵走出來,看著佛印道了個深深萬福。佛印把眼一覷,女孩不但唱得好,而且生得好。但見娥眉澹掃,蓮臉微勻。筍指尖長,足步金蓮。好好好,好如天上女;強強強,強似月中仙。
    東坡喚院公斟酒,叫那女孩兒把盞。學士道“此女小字琴娘,自幼在於府中,能撫七弦之琴,會曉六藝之事。吾師今日既見,送你何妨?”佛印當時已自八分帶酒,言稱告回。琴娘曰“禪師且坐,再飲幾杯。”
    佛印又飲數杯,不由大醉,學士令院子扶入書院內,安排睡了。學士心中暗想“我一向勸這和尚還俗出仕,他未肯鬆口。趁他今日酒醉,有調戲琴娘之意,若得他與這個妮子上得手時,那時拿定他破綻,定要他還俗,何怕他不從!”即喚琴娘到麵前道“你省得那和尚做的詞中意嗎?後兩句道‘分明遲尺遇神仙,隔個繡簾不見。’這和尚不是好人,其中有愛慕你之心。你今夜可到書院內與和尚就寢,我明日賞你三千貫錢,作房奩之資。我與你主張,教你出嫁良人。
    琴娘聽罷不敢不從,輕移蓮步懷著羞臉,徑來到書院內。佛印大醉昏迷不省,琴娘坐在和尚身邊,用尖尖玉手去搖他時,一似蜻蜓搖石柱,螻蟻撼泰山。和尚鼻息如雷,哪裏搖得動!
    琴娘自初更搖起,直搖到五更,爭奈和尚大醉,了不得事。琴娘心中好慌,不覺兩眼淚下。不料琴娘的眼淚,卻好都彈在佛印的臉上。
    那佛印颯然驚覺閃開眼來,壁上燈尚明。隻見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子坐在身邊。佛印大驚道“你是誰家女子?深夜至此有何理說?”琴娘見問且驚且喜,揣著羞臉道個萬福道“賤妾乃日間唱曲之琴娘也,聽得禪師詞中有愛慕賤妾之心,故夤夜前來,無人知覺,欲與吾師效雲雨之歡,萬乞勿拒!”
    佛印聽罷大驚曰“娘子差矣!貧僧夜來感蒙學士見愛,置酒管待,乘醉亂道,此詞豈有他意?娘子可速回。倘有外人見之,吾之清德一旦休矣。”琴娘聽罷哪裏肯去。佛印見琴娘不肯去,便道“是了,是了,此必是學士教你為難我來!吾修行數年,止以詩酒自娛,豈有塵心俗意。你若實對我說,我有救你之心。如是不從,別無區處。”琴娘眼中垂淚道“果然是學士叫我來的。若是吾師肯從賤妾雲雨之歡,明日賞錢三千貫出嫁良人;如吾師不從,明日即把我逐出府門。望吾師周全救我!”道罷深深便拜。佛印聽罷嗬嗬大笑,便道“你休煩惱!我救你。”遂去書袋內取出一幅紙,見有文房四寶在桌上,佛印撚起筆來做了四句詩
    傳與巫山窈窕娘,
    休將魂夢惱襄王。
    禪心已作沾泥絮,
    不逐東風上下狂。
    當下琴娘得了此詞,徑回堂中呈上學士。學士看罷大喜,自到書院中,見佛印盤膝坐在椅上。東坡道“善哉,善哉!真禪僧也!”亦賞琴娘三千貫錢擇嫁良人。
    東坡自此對佛印愈加敬重,雖妻妾在傍也不回避。佛印時時把佛理曉悟東坡,東坡漸漸有了信心。後來東坡臨終不亂,相傳已證正果。正是
    東坡不能化佛印,
    佛印反得化東坡。
    若非佛力無邊大,
    那得慈航渡愛河!
    一日蘇軾做一首詩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呈給佛印。禪師即批“放屁”二字,囑書童攜回。東坡見後大怒,立即過江責問禪師,禪師大笑“學士,學士,您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怎麽一‘屁’就打過了江?
    佛印富有機智捷才。一天蘇東坡和佛印去遊一座寺院,進了前殿,他倆看見兩個麵貌猙獰可怕的巨大金剛像放在門口,蘇東坡問
    “這兩尊佛,哪一個重要?”
    佛印回答“當然是拳頭大的那個。”
    到了內殿,他倆看見觀音像,手持一串念珠。
    蘇東坡問“觀音自己是佛,還數手裏的那些念珠幹嘛?”
    佛印回答“禱告求佛呀。”
    蘇東坡又問“她向誰禱告?”
    佛印說“向她自己禱告。”
    東坡又問“她是觀音菩薩,為什麽向自己禱告?”
    佛印說“你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呀!”
    杭州多彩多姿,而西湖又引人入勝。蘇東坡也經常參與西湖上的遊樂生活。西湖上的遊樂分為兩種,一種是家庭同樂,一種是挾妓遊湖。家庭婦女是望妓而生畏意,而妓女則是望家庭婦女而有妒心。妓女們從心裏盼望能跳出火坑,自己也有家有兒女。蘇東坡有時和妻子兒女一齊去遊湖,有時也與妓女朋友們同遊。
    蘇東坡還有一個和尚朋友名叫了然。他常到勾欄院尋花問柳,迷上了一個妓女,名叫秀奴。最後錢財花盡,弄得衣衫襤樓,秀奴便不再見他。一夜他喝醉之下,又去找秀奴,吃了閉門羹,他闖了進去,把秀奴打了一頓之後,竟把她殺死。這個和尚因謀殺罪而受審。在檢查他時,官員見他的一支胳膊上刺有一副對聯“但願同生極樂國, 免卻今世苦相思。”全桉調查完竣,證據呈給蘇東坡。蘇東坡不禁大怒,下令將了然和尚押赴刑場斬首。
    從這裏可以看出,蘇東坡公私還是很分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