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高宗禪位

字數:7101   加入書籤

A+A-




    五代群英!
    宋孝宗趙昚父親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六世孫秀安僖王趙子偁,母親張氏。張氏懷孕的時候,夢到閻羅府崔府君抱著一隻小白羊,是年張氏在嘉興生下趙昚,乳名小羊。
    靖康之變後,太宗係的後人基本上被金國一網打盡,高宗又沒有後代,所以他四十歲左右時就開始為立儲之事發愁了,不想夢到太祖托夢給他,告訴他“燭影斧聲”的故事,趙構心中不安,決定再把皇位傳給太祖的後人,這一想法既出,立即得到太後、皇後與大臣們的認同,都說應該還位給太祖一脈。高宗說“太祖以神武定天下,而子孫不得享有它。時運艱難,流落可憫。朕如果不效法仁宗,為天下計謀,拿什麽來告慰祖宗的在天之靈呢?於是下詔選立太祖的後代。
    與宋太宗的後代不同,當時宋太祖的後代有上千人之多,宋高宗想在這一千多人之中選出合適的人選並非易事。經過一番仔細搜尋,終於找到一胖一瘦兩個小孩,趙睿是其中偏瘦的那位。趙構用手一指那個胖孩子就他了,又白又胖,長大一定能成為帝國的形象大使。那個瘦瘦的孩子賜金三百,放還。小羊聽到自己落選的決定,朝著趙構和大臣跪拜謝恩,有板有眼有禮有節。
    按理趙睿繼承皇位的機會應當就此畫上句號,但是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這時一隻貓踩著不變的貓步走了過來,胖孩子不待貓走到跟前上去就是一腳踹了出去,趙構的眉頭不由皺了起來真是個熊孩子啊,那個貓招你惹你了?你這樣的胸懷,如何委以重任?趙構一揮手,卻被吳皇後扯住衣角不如兩個都留下,也好有個對比。趙構點點頭,就這樣定了吧。
    趙構給一胖一瘦的兩個孩子配備了最好的師資力量,上午學習經史子集,下午騎馬射箭,晚飯後學習琴棋書畫。十年後兩個孩子都長成了英俊少年,一樣的滿腹經綸一樣的武藝超群,趙構依然中意小羊,吳後依然看好小胖。高宗的母後也不喜歡小羊,而是喜歡另一個孩子小胖。宋高宗不知道如何取舍。
    最終,他想出了一個既可以不使韋太後生氣,又可以考驗小羊和小胖的萬全之策給兩人分別送去十名絕色處女,待半個月之後再將這些絕色佳麗召回來查驗,誰破處最少,誰就是皇位的最佳人選。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經過檢驗,賜給胖孩子的十名美女都變成了婦人。賜給小羊的那十名美女依然是完璧。
    小羊很乖很聽話,花前月下他隻和小美女們談人生談理想,談那些雞零狗碎的往事,談完之後各自進入互不幹擾的夢鄉。胖子來者不拒多多益善。趙構對吳皇後說小羊同學久經考驗,泰山崩於前其色不變,美色在身邊也隻是看看,就跟朕一模一樣。吳皇後心裏暗笑你是身體不行而不是道德高尚!不過嘴裏隻能說不錯不錯。
    趙構給小羊同學改名為趙韋,那個胖子就讓他去領盒飯吧。胖子後來官至溫州武警大隊長。趙韋被立為皇太子,改名為趙眘。
    後人評價趙構,說他一生行事,唯選太子最稱公允。能上慰天地,下慰祖宗。其實趙構沒有兒子,所以選立孝宗,也不過是出於無奈罷了。
    宋高宗很愛玩鳥,靖康之變後他一路逃亡來到建康。剛歇息下來,就看到一隻大鸚鵡從江北飛過來,還停在趙構的寢宮前麵,大叫“萬歲”。太監伸出手,那鸚鵡竟然就落了下來。太監仔細一看,鸚鵡的腳上竟然還有一個小小金牌,上麵刻著“宣和”兩個字。原來這個鸚鵡是汴梁皇宮中養的,竟然也不遠千裏追隨高宗飛到江南。太監找來一個鳥架子,鸚鵡就飛了上去,一點都不害怕。等到宋高宗吃飯的時候,因為是臨時的行宮,沒有音樂伴奏,鸚鵡就大叫卜尚樂何在。叫了很久,看到沒人回應,鸚鵡又說,卜娘子不敬萬歲,該殺!原來在宋徽宗時代,每次皇帝吃飯,都是要奏樂的,而領班的樂師就是卜娘子。聽到鸚鵡這麽說,趙構想起當初幸福的童年,再看看自己逃亡的樣子,不知道哪一天才能躲過金兵的追殺,不由得淚眼朦朧。等到宋高宗到了臨安之後,這個鸚鵡卻死了,宋高宗特意寫了一篇祭文悼念它,可見他與鳥之間情誼深長。
    在各種鳥裏麵,宋高宗最愛的還是鴿子,宋朝人把一種特別擅長飛翔的鴿子叫做鵓鴿,《水滸傳》中燕青有種摔跤絕招就叫做“鵓鴿旋”。宋高宗不但讓人養鴿子,還親自去放鴿子。堂堂一國皇帝,竟然整天侍弄小鳥,實在不像話,有個書生就寫了一首詩歌
    鵓鴿飛騰繞帝都,
    暮收朝放費工夫。
    何如養個南飛雁,
    沙漠能傳二帝書。
    言語當中譏諷宋高宗玩鳥喪誌,忘記了父兄還在北方受苦。
    宋高宗作為南宋開國皇帝,還是有幾分氣度的,不但沒有怪罪那個書生,還立刻召見,給了書生一個官做。
    宋高宗的本職工作當然是做皇帝,在勞苦大眾看來,當皇帝是個輕鬆活,其實不然,光是整天看著一堆堆來自全國各地的奏折,估計都要頭大,加上還要和一群帝國頂尖的人才鬥智鬥勇,回到後宮還有一群漂亮女人爭風吃醋,那都是讓人操碎心的事情。於是宋高宗幹了三十來年的皇帝,五十來歲的時候就主動要求退休。他相信趙昚會按照自己的設計把帝國這艘航船駛向正確的航道,他將站在小羊同學的身後保駕護航。消息傳來,小羊同學哭得昏天黑地堅決不從。皇宮裏都是套路,小羊同學從六歲就開始受教。越是想要越是要不到!
    趙構把他叫到身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你辦事,我放心。這不是試探也不是套路,更不是說笑,我是真心真意對你好。小羊用他那雙人到中年依然清澈的眼睛望著慈祥的養父,心裏響起一首歌霧裏看花水中望月,要我怎樣分辨這搖曳多姿的世界。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趙構說就這麽定了,你明天開始上班。
    第二天的吉時早有大黃人領著小黃人給小羊穿上龍袍。這個過程中小羊同學隻負責一件事哭。因為用力過猛,竟然哭得背過氣去了,緩過來之後他才坐到趙構坐了三十六年的龍椅上。在禪位儀式上,宋高宗說了一句出自內心的自我評價“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賴卿等掩覆。”可謂一生的總結。
    1165年,金國派使臣進京入見。雙方在遞交國書的儀式上發生了爭執。金國使臣要按紹興和議的禮儀,由宋朝皇帝在殿上親自從使者手中接受國書。而宋孝宗認為金朝南侵,兩國為敵對國家,應由大臣轉呈金朝的國書。雙方僵持住了。這時太上皇宋高宗發話,讓宋孝宗遵守和議。因此宋孝宗不得不屈辱地從金朝使者手裏接過國書。
    這年七月,適逢邊事爆發。趙昚頒布手諭,召主戰派老將張浚入朝,共商恢複河山大計。並且決定為嶽飛平反。
    這時趙構雖然退位了,但還沒有死,他的影響力還在,所以趙昚為嶽飛的平反並不徹底。雖然下詔說“追複嶽飛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後來又宣布追複嶽飛“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食邑六千一百戶、實封二千六百戶”的待遇。
    話說當年嶽飛被殺害於臨安大理寺內後,獄卒隗順負屍越城,將其草草葬於九曲叢祠旁。為了便於識別,隗順將嶽飛隨身佩帶的玉環係於遺體腰下,並在墳前種植兩棵桔樹為記。21年後,嶽飛的冤桉得到昭雪。隗順的兒子看到朝廷“追複原官”、“以禮改葬”的詔書,遂將嶽飛的葬所報告給官府。嶽飛的遺骨由朝廷以隆重的儀式遷葬於棲霞嶺下。
    這天孝宗帶領文武各官,傳旨排駕出了錢塘門,來到嶽王墳前,排了禦祭。
    孝宗道“先帝誤聽奸臣之言,以致忠良受屈。今追複嶽飛原官,以禮改葬,嶽雷承襲父職,賜第暫居。特封李氏為一品鄂國夫人,四子俱封侯爵。”
    後人有詩曰
    一著戎衣破逆腥,
    漫陳肴醴吊亡靈。
    君臣義重敦三節,
    父子恩深殉九京。
    累累白骨埋嶺畔,
    隱隱封丘繞江濱。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得丹心照汗青。
    其實宋孝宗為嶽飛平反昭雪,有著迫不得已的原因。
    嶽飛死後,宋金和議達成。南宋向金奉表稱臣,每年向金進貢25萬兩金銀,絹25萬匹,雙方東以淮河、西到大散關為界。但金朝使臣每次來宋,對趙構任意謾罵,使趙構盡失帝王尊嚴,又無可奈何。再說嶽飛之死,已經引得天下不滿。知識分子和廣大百姓對嶽飛的死始終憤憤不平,隨時都會發現不滿言論。如嶽飛被殺三年後,有內侍右武大夫白鍔館客張伯麟在太學壁上題字“夫差,爾忘了越王之殺爾父乎?”當時徽宗已經死在金國,所以大家都明白這話是諷刺趙構的。
    趙構心裏明白,不為嶽飛平反,難以收攬民心,難以激勵將士抗敵,對宋王朝統治不利。
    當時秦檜已死,於是宋孝宗將冤殺嶽飛的責任,一股腦兒都推到秦檜頭上,想造成這樣一個假象冤殺嶽飛的罪魁禍首不是宋高宗趙構,而是奸相秦檜。
    雖然嶽飛的冤桉被平反,但真正的責任人宋高宗並沒有被追究,也很難被追究,當政者為嶽飛平反,也隻是迫於群眾呼聲的壓力,以及時局的要求。
    隆興元年(1163年)五月,趙昚任命張浚為北伐主帥,展開隆興北伐。
    戰爭尹始,進展比較順利。金國怎麽也沒有想到,一貫軟弱無能的南宋政權居然會主動向自己進攻。他們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北伐部隊兵分兩路,一路由大將李顯忠率領攻打靈壁,一路由大將邵宏淵率領攻打虹縣。李顯忠是陝西人,一家200餘口盡被金兵殺害,因此與金國有不共戴天之仇,是堅定的主戰派。他很快就攻克了靈壁。邵宏淵一路久攻虹縣不下,最後還是李顯忠派靈壁降兵前去勸降,虹縣守將才放棄抵抗。
    邵宏淵這人心胸狹窄,嫉妒李顯忠的才能,因此在軍事行動上不配合李顯忠。李顯忠請邵宏淵乘勝進攻宿州,邵宏淵卻不予理睬。李顯忠隻得獨自率部行動,經過激烈戰鬥,攻下了宿州。
    在經過最初的潰敗之後,金兵開始反撲。李顯忠奮勇抵抗的時候,邵宏淵不但不救援,反而站在城牆上說風涼話“這大熱天的,搖扇子都不涼快,打什麽仗嘛。”
    可想而知,孤軍作戰的李顯忠獨木難支,最終全線潰敗。宿州古稱符離,因此這一事件也稱為符離之潰。
    張浚因戰敗請辭,宋孝宗好言勸告,象征性地降為江淮宣撫使,部署兩淮防線;不久又恢複都督江淮軍馬的職務。
    張浚死在離京途中,留下遺囑,“我曾任宰相,不能恢複中原,雪祖宗之恥,死後不配葬在祖宗墓側,葬在衡山之下足矣。”
    1164年,“隆興和議”簽字生效。具體條款是
    1、宋帝稱金帝為叔父;
    2、國交平等,改詔表為國書;
    3、改歲貢為歲幣,銀絹各減5萬;
    4、疆界如紹興之舊,宋歸還所取商秦二州。
    與紹興和議相比,雙方都進行了適度的退步。
    1170年,孝宗決心廢除使臣向金國皇帝跪拜這一恥辱性的禮儀,朝中大臣無不畏懼,滿朝文武竟無一人敢奉命北上。這時範成大挺身而出,抱著必死的決心出使金國。他在金國幾乎被害,但終於不辱使命。在出使途中他含淚寫道
    州橋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
    幾時真有六軍來?”
    這首詩遂成為千古絕唱。
    趙構有次到靈隱寺冷泉亭喝茶,有個和尚對他照料得很殷勤,他打量了一番和尚說“我看你的樣子不像個和尚。”和尚哭著訴說道“我本來就不是出家人,而是一個郡守,被人誣陷雙開。為了湖口,來寺裏投奔小孩他舅。趙構說回去給皇帝說說,讓他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上。和尚很感激。趙構回宮後果真對皇帝講了,要複他的職。
    又過了一段時間,趙構再次去靈隱寺喝茶,又見到那個和尚。趙構問”你怎麽沒去上班啊”?和尚說沒有人通知他上班,趙構喝過茶起身回宮。第二天,宋孝宗請趙構和媽媽們吃飯,趙構拉著個臉不吃不喝不說不笑。飯後太後問他拉著個驢臉給誰看?趙構說我前幾天給他說讓他給靈隱寺那個和尚官複原職,他當耳旁風,讓我好尷尬。太後轉告趙昚後,趙昚急忙趕來對太上皇說“你說的那個人我讓人仔細調查了,他以權謀私、貪贓枉法,沒有讓他腦袋搬家算是仁慈了,怎麽能再次啟用呢?”趙構說“那你叫我今後怎麽見人,我已經答應人家了。”趙昚說”好吧,我馬上安排”。
    趙昚隻得招來宰相說“太上皇大發脾氣了,那人即使犯了謀殺罪,你也得給他複職。”宰相隻得照辦。
    漢代傳了十一世後新莽篡奪了帝位,光武重新崛起後漢代又興旺發達;西晉經曆四世出現懷帝、憨帝被殺害的慘禍,直到晉元帝在建康建立東晉,才使晉的統治名正言順;唐代經曆六世出現安史之難,直到肅宗在靈武即位,才恢複了正常的統治秩序;宋代傳曆九主而徽宗、欽宗陷於金國之手,直到高宗在南京應天府即皇帝位,才又恢複了趙宋的統治地位。這六個君主,曆史上都稱為之中興之主。
    高宗恭肅、節儉、仁愛、寬厚,讓他繼承國統守文而治是綽綽有餘的,讓他收拾殘局而歸於正常統治軌道,那不是他的才能所辦得到的。人們本來對他很同情,可嶽飛父子在大功即將告成之際被殘酷殺死。一時間有誌之士無不為之扼腕,對高宗皇帝也十分怨恨。但高宗畢竟是皇帝,後人把他的罪過全部歸結到秦檜身上。
    宋高宗大公無私,把宋太祖的後代立為太子,這樣才得到孝宗。孝宗英明堅毅,卓然超群,剛登上皇位的時候,就決心揮師北伐收複失地,公然違逆高宗的命令,不久為嶽飛平反,高宗也沒反對。不過適逢金世宗即位,金國太平安寧,沒有間隙可乘。然而能把對金國的“奏表”改稱“書信”,削減了每年奉送給金國的錢財,確定了與鄰國的友好關係,金人輕視宋人的思想,至此也就漸漸不同於以前了。
    孝宗起自外藩,人繼大統,登上皇位後與高宗父子和悅同享高壽,宋朝皇帝的廟號,像仁宗的“仁”,孝宗的“孝”,都是當之無愧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