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科舉變成考證兒

字數:3234   加入書籤

A+A-




    “在皇阿瑪下令將六部的幕僚逐出京城之前,六部九卿乃至各府州縣的主管官員,無不聘有幕僚協助其處理錢糧、刑名、文案等務。這不僅反映了官員們辦事能力低下的問題,同時也暴露出了學院教育的短板之處。

    學院裏的老師們大多都沒有處理政務的經驗,在授課之初就不具備那方麵的教學知識。

    再來,學院創辦的目的是什麽?

    傳道授業,不過隻是些漂亮的場麵話而已,歸根究底其實還是那些酸儒想要混口飯吃而已,真正去鑽研儒學,推廣儒學的沒有幾個。

    而他們若想要讓書院賺得更多的利益,那麽就隻能憑借學生科考的成績來提高學院的聲望。學院裏能夠取得名次的學子越多,那麽以後慕名而來學員便會越多,招收生源也就變得更加容易一些。

    也因此由他們帶出來的學生,若單純去參加個科舉考試那還算足以應付,但真要說真才實幹那還遠遠不夠。”

    雍正挑眉,似笑非笑的道:“我記得前兩年好像曾經給你布置過一項功課,不過福惠你似乎是一直都沒有完成來著。”

    福惠聞言尷尬的一笑道:“皇阿瑪曾讓兒臣去想出一種別出心裁的選官辦法來替代八股取士。起初兒臣苦思許久但一直找不出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良策,於是便隻將科舉考試的內容做了簡單的調整。而如今時隔多年,兒臣也隻是想到了一個間接的解決辦法。”

    “哦?那你就說來給皇阿瑪聽聽。”雍正饒有興趣的看著福惠。

    福惠一本正經的道:“就像官員聘請幕僚一樣,那些幕僚們有的精通政務,有的善理錢財,有的筆下流暢,有的熟悉律令,他們憑借著自己在某一方麵的突出才能,各司其職,彌補科甲出身的官員不習政務的短處。

    比如說鄔先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正是因為有他們那些幕僚的存在,地方政務才得以有序而高效的運轉,否則光憑那些隻知道之乎者也,單會寫八股文章的酸儒,那什麽事兒都幹不成。

    那麽既然如此,我們何不一開始便將官員的職位以及科舉考試內容細分開來,管錢的一定要會算賬,管刑罰的一定要熟讀律法。科舉考試的內容不再局限於四書五經的範圍之內,將科目分成多個門類,譬如律法,譬如農耕,考生通過了哪一門考試,朝廷便發給他相應的文書,之後授予官職的時候也要根據他所持有的文書進行安排。

    兒臣以為,這樣才是真正抓到了分科取士的精髓,官員們可以各司其職,朝廷也不用浪費那麽多的閑錢,養那些個光領著俸祿不幹活的廢物官員。”

    其實說白了就是現代社會裏持證上崗的那一套。

    創辦專科學校,設置專科考試,最後要的就是那職業資格許可證。

    考證這事兒在現代挺受人抵觸的,有句話說中國人不是在辦證就是在辦證的路上。

    一方麵福惠認為這話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但另一方麵,福惠覺得存在即是合理,隻要不把考證這事兒複雜化,證件這個東西本身還是蠻有用處的。

    起碼能夠很大程度上的改善清朝的選官製度,解決八股取士的問題。

    “嗬,你倒是聽敢說啊!”雍正嘴角微勾,眼睛注視著福惠,沉吟片刻繼續道:“福惠你可要知道,這可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兒,若是這施行期間一旦出了什麽差漏,你覺得自己能夠一力承擔嗎?”

    福惠聞言輕笑,“皇阿瑪廢除了賤籍,實施改土歸流,推行攤丁入畝,哪一項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唯有積極維新才能清除弊政,唯有堅持改革才能推動大清走向繁榮與昌盛。”

    “瞧你這胸有成竹的樣子,一定是有備而來嘍。”雍正笑得很是欣慰。

    “在這裏。”福惠從胸前的衣襟裏掏出厚厚的一打紙來,然後恭恭敬敬的呈遞給雍正,“請皇阿瑪閱覽。”

    雍正透過窗子,看了看外麵的天色。

    “蘇培盛,現在是什麽時辰了?”

    蘇培盛候在外間閑得無聊正困的打盹兒,聞聲立馬就醒過神來,快速掃了一眼擺在案子上的鍾表道:“回皇上,距離卯時還有不到一刻鍾的時間。”

    “你怎麽也不提醒朕一聲。”雍正隨口的埋怨了一句,接著站起身喚蘇培盛進來更衣。

    蘇培盛陪著笑道:“奴才是見您與八阿哥聊得十分投機,所以也就不敢貿然插話進來打擾。”

    “得了吧,你什麽德行,朕還不知道?”說完又轉過頭對著福惠道:“福惠你先去上課吧,那些等皇阿瑪我上完朝回頭再看。”

    福惠躬身道:“是,兒臣恭送皇阿瑪。”

    雍正隨口應了一聲,便帶著蘇培盛一前一後快步走出了養心殿。

    徒留下福惠看著桌案上那堆積如山的奏折發愣。

    福惠心道:他老爹未免對他也太放心了吧?

    接下來的幾天,雍正便召集了怡親王,馬齊,阿克敦,鄂爾泰,鄔思道等諸位心腹大臣,開始討論取消八股取士製度的事情。

    雍正把福惠所寫的方案拿了出來,讓他們都輪流閱覽了一遍。

    考慮到時機未到,雍正並沒有選擇現在就將福惠推至台前。

    但是像阿克敦,鄔思道這樣曾經接觸過福惠的人,即便雍正不說,也還是一眼便認出了福惠的筆跡。

    不過他們並沒有將福惠給抖摟出來。隻需雍正一個眼神,他們便大抵了解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懂事兒的很。

    對於這個方案,包括雍正在內,在場的所有人都是讚不絕口,但他們也都不約而同的考慮到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這個方案若想要徹底的推行下去,難度非同小可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