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字數:4589   加入書籤

A+A-


    其實在漢朝,有點血性的人都看不慣“以退為進”四個字,不用說別的,就說匈奴,成天騷擾大漢的邊境,強搶民女還縱兵搶糧,都做到這份上了大漢還是一味的聯姻求和,以竇太後為首的保和派和以漢武帝為首的抵抗派的鬥爭還在曆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當然了,比起宋朝就連皇後太後都被蠻夷擄走了的國恥來說……貌似大漢這也不算什麽,韓嫣自覺地摸摸鼻子,在竇嬰的示意下坐了下來。

    竇嬰看了看一臉認真的劉彘,提問道:“膠東王殿下怎麽理解這句話?”

    劉彘想了想,站起來一臉天真的看著竇嬰:“我認為……太子哥哥和阿嫣的觀點都對。”

    “都對?”竇嬰倒是被劉彘的說法提起了興致,看著劉彘道:“為什麽殿下覺得都對啊?”

    “嗯……”劉彘撓了撓後腦,韓嫣撐著下巴頗有興致的看著劉彘能怎麽回答,對麵的太子也抬頭看著劉彘,隻見劉彘微微一頓道:“按照黃老的無為而治的觀點,太子哥哥的看法自然正確,可是……”說到這裏劉彘想了想道:“可是我大漢雖然在治國上飽受匈奴等蠻夷的騷擾的時候是以和親的手段來維護大漢的安定,看似我們在忍讓但是事實上我們大漢從一開始的連大臣上朝都沒有馬自能坐牛車到現在的文景之治,這麽看來阿嫣的看法也是對的。”

    竇嬰點了點頭,覺得劉彘的看法不錯,韓嫣摸摸下巴感歎,果然是四歲就知道“金屋藏嬌”的漢武帝啊,看這口才!

    當然了,讚歎了沒一會兒,隻見小劉彘複又開口道:“所以說不定在不遠的將來我大漢便能橫掃匈奴,不用再靠和親來維護國家的安寧!”

    聽著劉彘字正腔圓,慷鏘有力的說完,竇嬰的臉色變了變,這老頭可是聯姻派的代表人,在他麵前提出討伐匈奴的宏偉藍圖,不得不說劉彘真的是勇氣可嘉!

    韓嫣不動聲色的看了看竇嬰的表情,複又悄悄打量了一下太子的表情,心下一合計趕緊扯扯劉彘的袖子,示意他別說了,沒看老頭子臉都青了?卻不料門口傳來了爽朗的一記笑聲:“哈哈哈,朕的彘兒倒是有誌氣!”

    眾人趕緊麵向大門跪拜,恭迎聖駕。

    韓嫣偷偷打量了一下這位穿著黑色龍袍的男人,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漢景帝了吧?與其父漢文帝開創了“文景之治”,為他的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此時剛剛平定了七國之亂不久,隻可惜這個賢德皇帝英年早逝,不出意外,應該隻有十來年的活頭了吧?

    隻是現在的漢景帝還是很中氣硬朗的叫起了跪在地上的眾人,笑著走到上席坐好打開了竇嬰碼放的整整齊齊的竹簡,看了看劉彘道:“彘兒剛才說要打匈奴?”

    劉彘抬頭看了看漢景帝,隻見景帝放下了手上的竹簡,麵如冠玉的臉上是淡淡的淺笑,一看就心情不錯的樣子,看了看規矩的劉榮再看了看朝氣的劉彘,景帝開口問:“彘兒可知我大漢為何尊道家為國策?”

    劉彘想了想:“我大漢建立初期百廢待興,所以高祖采用了丞相蕭何建議采用‘以民休息,清靜無為’的治國方法。”

    景帝邊看手上的竹簡邊點頭,於是複問一句:“所以彘兒,現在我大漢好不容易有了現在的盛世局麵,難道你希望百姓們剛剛脫離了動蕩的亂世又要進入戰爭的泥沼中麽?”

    “可是父皇……”劉彘還要開口說什麽,韓嫣趕緊拉住他,劉彘轉頭看了看韓嫣有點不解,隻見韓嫣微微的搖搖頭,劉彘想了想隻好閉嘴。

    景帝看了看劉彘噘著嘴有些不甘心的樣子微微歎氣:“治大國如同烹小鮮,你年紀還小,有些事情你還想不周全。”說完後景帝放下了手上的竹簡,岔開了話題:“今日朕來是為了看看你們的課業學的怎麽樣,你們幾個別想魚目混珠過去。”

    “諾。”

    景帝看了看這幾個看起來唯唯諾諾的孩子,轉手拿起了《詩經》,漫不經心的道:“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你們幾個默寫一遍《蕩》然後再跟朕說說你們的見解好了。”

    “諾。”幾個小豆丁領命後各歸各位開始忙著下筆如注。

    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這句話跟後世的唐高宗說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竇嬰也挺喜歡這首帶有警戒意義的詩篇,於是剛才韓嫣和劉彘抄寫的就是這篇詩作,隻不過韓嫣不打算鋒芒太盛,所謂槍打出頭鳥。

    隻是抱著同樣心思的可不止韓嫣一個,隻見劉彘將剛才認認真真抄寫好的一份詩篇藏在了一堆學業下,然後裝模作樣的開始歪歪扭扭的拿著刀筆在竹簡上刻字,看到了韓嫣若有所思的目光,小聲的對他“噓”了一聲,韓嫣收回目光自顧自的寫著自己的作業,表示絕對不多嘴。

    等到大家陸陸續續的寫完了後,景帝走下書案主要看了看兩個兒子的“大作”,看到劉榮的作業字體雖然稚嫩但是卻很工整,景帝欣慰的笑了笑,不愧是他付出了諸多心血培養出來的太子,然後看了看劉彘歪歪扭扭但是卻很大氣的字體,景帝頓了頓並沒有說什麽隻是摸了摸劉彘的腦袋,而伴讀們的作業景帝隻是粗略的掃了一眼並沒有多做評價,隻是勉勵了他們要多多努力。

    隨後景帝點了劉榮的名字問問他對這篇詩作的看法,劉榮站了起來左不過就是圍著“不要重蹈覆轍”這個話題侃侃而談罷了,景帝點了點頭,看了看劉彘在哪裏認真翻竹簡的樣子,並沒有說什麽,然後起身離去。

    韓嫣跪伏在地上看了看劉彘依舊一臉認真的樣子,垂眸有些想不明白這個四歲豆丁在想些什麽,站起來後竇嬰頗為欣慰的看了看太子,然後大手一揮讓他們下課。

    劉榮仰著頭淡淡的瞥了一眼恭送自己的劉彘,微微點點頭然後離去,至於他身後那兩個伴讀,則是趾高氣揚的跨出了大門,韓嫣微微皺眉,這兩個伴讀身份說破天去也隻是個外戚,劉彘就算再不受寵也是個王爺,這麽趾高氣揚真的好麽?果然是栗姬挑的人,跟她一樣沒腦子。

    反觀劉彘則整理好了自己的東西,還是一臉沒心沒肺的笑容拉著韓嫣道:“下課了,我們去哪兒玩?”

    “殿下想去哪兒?”韓嫣微微側首看向這個現在跟自己差不多高的未來皇帝。

    劉彘環顧了一圈大大的皇宮,最後微微歎氣:“這麽大的未央宮,我卻不知道去哪裏玩。”

    韓嫣不可置否將目光送往千萬的宮宇之外,調侃道:“殿下可知這未央宮外多少人夢寐著往這裏進麽?”

    劉彘看了一眼韓嫣笑著問:“怎麽?你以前在侯府的時候也想進這皇宮?”

    韓嫣內心撇嘴,我腦子被驢踢了才會想往這裏進!於是模棱兩可的回答:“這皇宮可不是說進就能進的。”頓了頓後道:“殿下今日為何不在陛下麵前好好表現一番?反而……”

    劉彘看了看韓嫣探究的目光,神色有些複雜的道:“我當然知道今天要是好好的在父皇麵前表現一番就能討好父皇讓他對我刮目相看,可是,這宮中勢力最大的終歸是太子和栗姬娘娘。”

    看了看韓嫣微微皺眉的樣子後,劉彘悶悶的說:“這麽多的兄弟都在封地為什麽隻有我被留在了皇宮?我當然知道是父皇為了壓製栗姬娘娘太過強盛的鋒芒所以留下我來製衡太子的,現在我在宮裏已經夠尷尬了。”

    韓嫣看著悶悶不樂的劉彘,眼裏閃過一絲憐憫,四五歲的年齡正是還在向父母撒嬌,正當天真懵懂的年齡,可是這吃人的皇宮卻提前讓這個本該無憂無慮的孩子的眉宇間染上了本該不屬於這個年齡的憂慮,怪不得這位名垂青史的漢武大帝日後的手段夠決絕,夠無情,怕是從小就看透了這些人情冷暖。

    劉彘看了看不知道在想什麽的韓嫣,喃喃開口道:“我還真的有點羨慕你呢,在宮牆外麵肯定比我在這皇宮裏幸福得多。”

    韓嫣聞言,啞然失笑的搖搖頭:“誰說的?咱們倆同病相憐罷了。”

    “怎麽?侯府裏也有這些人心險惡的事情?”劉彘看了看韓嫣無可奈何的樣子,好奇的問道。

    韓嫣目光悠遠的看向天際,說了一句後世經典的台詞:“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想到韓頹當居然在自己的孫子和兒媳身邊也安插眼線,韓嫣就止不住的為這封建王朝的所謂權貴階級感到悲哀。

    於是韓嫣轉過頭來拍了拍劉彘的肩膀,粲然一笑:“所以,要是不想炮灰在權力紛爭裏,那就努力變強讓別人不敢來惹你,不過殿下也不必妄自菲薄,既然陛下能在眾多的子嗣裏選擇您留在宮裏,那就證明陛下還是重視您的。”

    劉彘看了看韓嫣逆著陽光的笑臉,金色的陽光柔和了本就出挑的相貌,呆了呆後,劉彘對著韓嫣鄭重的點了點頭,韓嫣滿意一笑,甩著寬大的衣袖轉過身繼續往前走,劉彘站在原地看著韓嫣的背影,半響後有點好奇的歪歪頭:“……炮灰是什麽意思?”(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