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字數:8278   加入書籤

A+A-


    第五十八章

    即便是一府的大管家,那也隻是個高等的下人罷了,所以他的心思是不在主子眼裏的。主子將這麽重要的事情,交給他,那是信得過他。若是這一點都幹不好,還有什麽怨懟情緒,主家也不是沒有人可用的。

    深刻明白這一點的賴大一家,是真的悔不當初了。當奴才下人的,竟然還想要主子的強,活該被收拾。

    不過,也是這幾年遭了些罪,賴大一家,包括賴嬤嬤都有了早些脫籍出去的想法。她兒子也老大不小了,這長年累月的奔波,身體哪受的了。

    不過賴嬤嬤又想到大孫子的前程,便想著再等幾年,等到大孫子正式授了官,再全家脫籍出去。

    反正大奶奶管家比以前大太太管家時還要嚴上三分,一年那麽一點的油水,還不及曾經的一個月的呢。犯不上再在賈家靠著了。

    而且等到大孫子得了官職,全家跟著去任上,也是一個理由。當了那麽多的下人奴才,臨了臨了總要作回主子,翻回身,才不枉這人世走一遭。

    不過此時算計得很好的賴家人,卻沒有想到,真等到他們離開賈家的時候,賈家也不需要年年歲歲的讓人去南邊了。

    其實賴家還想到了一個原因,府中的幾個哥兒讀書做學問都比一般人長進,將來授官外放,指日可待,到那時,豈不更需要忙碌奔波。而那時,天南地北,豈是一個江南便可了的。

    江南,林家。

    林家得了個孩子,雖然是個閨女,但也是如寶似玉的捧在手心裏的。多年的一脈單傳,林家就沒有過兩個孩子的時候,更別提還能得個閨女了。

    林如海雖然遺憾不是兒子,但總比這幾年間的膝下荒蕪強。

    有,總比沒有強。

    於是不但親自為孩子起了乳名,還特特讓人去府外施粥放糧。

    若說這些人裏,最覺得不足和遺憾的便是賈敏了。她是真的太迫切的需要一個兒子了。於是也顧不上母親和娘家大嫂的勸說,自從出了月子開始,也和二房趙姨娘一般積極備起了孕。

    林家幾代單傳,五服內連個親人都沒有。林氏宗族也不比林家強到哪去。就是過繼,都沒有可選擇的。若她和林家的那些妾室再不生出個兒子來,林家的香火就真的斷了。

    坐產招婿?有誌氣的男兒誰會願意。世家大族也丟不起那個臉麵。貧民子弟,教養信義,誰又能相信。再招進來個居心叵測之人,林家百年清譽毀在旦夕。

    這樣的後果,賈敏自認擔不起,死後也無臉去見林家列祖列宗。因此,拋開生死,嫡庶,隻為林家能有一息男嗣流存。

    於是賈敏帶著林家的妾室們便活動起來了。

    不過雖是如此,賈敏也覺得自己再次授孕的可能性比其他沒有生產過的人要高一些。果然在不要命的進補和行房下,賈敏數月後,又有了身孕。

    不過此時賈家,注意力早就被按治守妻孝一年的賈政吸引了。

    張氏協助著兒媳婦水氏剛忙完忙著給賈敏準備的禮後,史氏又催促著要給兒子挑媳婦。

    說來也是好笑,賈璉的年紀也到了,張氏也是準備要給二兒子相看姑娘了。同樣是人家的二兒子,但擇偶的標準卻是沒有辦法比的。

    史氏的二兒子賈政,當初成親的時候,王家之所以將嫡女嫁進來,不過是看在榮國府和榮國公的麵子上。然後又聽說賈政善讀書,人品方正。

    對於四大家族來說,他們太需要一個文官入朝了。於是被寄予厚望的賈政,便娶了王家的嫡女。

    可那時候是原配,身份高一些也無妨。而且那個時候賈政年紀輕,正是讀書的年紀,眾人將他當成一支績優股,自然願意先行投資。

    可現在卻不同了,賈政考來考去,啥也沒有考中。然後老爹死了,給了一份功名,一下子便少奮鬥幾十年,直接成了五品的員外郎。

    可賈政不但是少奮鬥了幾十年,竟然還真的不奮鬥了,幾十年的工部員外郎下來,硬是要將牢底坐穿。

    這個時候,眾人也不會再對賈政以後的前程報什麽希望了,而且熬死了原配,還有了四個孩子,光是嫡出子女便占了三個。這樣的人,誰家的好姑娘會看得上他?最重要的是,有些門路眼線的人,都知道大房二房早就分了家,不但兩房分家,二房內部也是分了家的。長子繼承的那份家業早就分了出來。

    這麽一個半空架子的親事,真的有前途嗎?

    別看是正經嫡出的榮國公之子,但誰讓榮國公幾十年前就去了地下玩三打一了呢。

    便是有些趨炎附勢的小人,願意將家中的姑娘嫁給賈家,但也不是嫁給那個早晚要分家的二房政老爺,而是大房未成親的兩個哥兒。

    減去那位年紀小的,不是還有一位舉人老爺沒成親呢。

    這兩位就是不比親爹咋樣,比兄弟的數量和出息度,也是賈璉完勝呢。

    所以,史氏相中的,人家要麽是相不中賈政,要麽就是相中了賈璉。張氏相中的,就沒有一個願意嫁給賈政的。一時間婆媳兩個都為難了起來。

    怎麽就趕到了一起相看了呢。這事鬧得。純粹是在打臉。

    不過,在史氏放低要求後,一番挑挑揀揀下,當年的那個邢氏再度雀屏中選。

    “老太太,這邢家的姑娘,是不是身份太低了些。而且年歲也大了,在生養上,恐有不足。我看不如這劉家的姑娘吧。雖是個庶出,但劉家沒有姑娘,一直當嫡女養大的。之前出府做客,也見過一回。看起來倒是個不錯的人。”雖然張氏也不敢保證這劉家會同意這門親事。

    張氏看著自家的婆婆給小叔子選了那麽一個落破的人家。有些猶豫地勸了勸。誰知道這樣人家的姑娘是個什麽樣的教養。

    “唉,我也知道。政兒雖是咱們榮國府的二老爺,可畢竟隻是個五品官。一般人家,誰會願意嫁進來做繼室。再一個,珠兒還沒娶親,大丫頭也沒有訂人家。還有寶玉那麽個孩子,若是定個世家出身的。有這三個孩子在在前麵立著。若是心性好的便罷。若是差一點的,又是世家的教養手段。唉!”

    史氏是非常明白這個年月婚嫁標準的。娶媳娶低,嫁女嫁高。當初賈代善還在世時,倒是好說。好姑娘任她挑。可現在呢。隻能人家挑他們了。

    如今賈政的身份,便是要娶個原配。估計也是五六品官家的女兒。更何況是娶繼室了,那身份上就更低了一層。

    再加上史氏還要考慮先兒媳婦留下的三個孩子。所以選來選去,便隻剩下邢家的大姑娘了。

    這姑娘今年二十好幾歲。之所以至今未出閣,還是因為先後守孝。再加上,因是長姐,所以便先安排了自家兄弟成親。這才想要考慮自己。

    隻是邢家已經中落。唯一當官的父親,也早早地去了。這邢姑娘的婚事便成了老大難問題。

    一是年紀大了,二是又不想隨便配個普通百姓。一年兩年地便蹉跎了歲月,成了老姑娘。

    史氏的考慮和一片舔犢之情,張氏如何不明白。

    “隻是這樣一來,便委屈了二弟。”那樣人家出來的大齡姑娘,豈是好相與的。張氏都有點擔心將來一個府裏住著,再不好相處。

    張氏都覺得委屈了小叔子,作為親娘的史氏,又如何能不這樣覺得呢。這種心態也直接導致了邢氏進門後,史氏的橫挑鼻子,堅挑眼的多方挑剔。

    “唉,這都是命。再一個老二年紀也不小了。就當是修身養□□。”兒子她也心疼,隻是又不能怪兒子不爭氣。

    政兒要是有王家的王子騰一般能為,何愁無好妻。

    張氏也隻是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史氏和張氏定下了人選,也隻是在當天的晚飯後各自通知了一下賈赦賈政兄弟。賈赦對於弟弟娶個什麽樣的媳婦,並不關心。

    他現在正全心的準備自己捏出一套瓷器來當今年老太太的壽禮呢。

    沒錯,是瓷器。之前非常迷戀陶藝的賈赦,見異思遷了。他現在已經在陶藝的基礎上,奔入瓷器的懷抱了。

    張氏對於賈赦的這一愛好,是非常的支持的。喜歡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總比像老二爺似的,喜歡讀書,卻讀不明白。喜歡紅袖添香,卻分不清李逵李鬼的好。

    那趙姨娘粗俗難耐,大字不識一個,還當成個寶。想到趙姨娘的折騰勁,張氏不得不感歎,虧了當初二弟妹死的早,不然還得氣死幾回。

    而老太太史氏呢,也知道了大兒子在給自己忙壽禮。心中也是一陣高興。老大這麽多年還真是孝順。

    這麽一高興,老太太又賞了不少的古玩給賈赦。喜得賈赦又讓人在他的內書房擺了一架博古架。

    將來賈家敗了,就靠大老爺書房的擺設,估計就夠賈家子弟三代吃穿不愁的了。

    六禮一項一項走過,婚期也定在了十月末。邢家的大姑娘早幾年便將嫁衣的料子裁好了。一些能提前繡出來的東西,也都一一準備好了。這婚事一定下來,便急急忙忙地將剩下的事情做了。

    邢家打聽到先太太是王家閨女。都太尉統製縣伯王公之後裔。家境富裕,嫁妝之厚便是百個邢家也拿不出來。

    想到此,本來還想著要將邢家財產先打包帶進府衝臉麵,然後再慢慢移回邢家的邢氏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就是全帶去了,也比不上人家九牛一毛,何必呢。邢氏想到之前她派人打聽到的消息,心下想到,如果是那位府中的大太太,倒是可以一拚。雖然那位大太太出身也是世家大族,嫁妝也是多不勝數。但比起‘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的王氏女,卻是多有不及的。而且書畫就占了總嫁妝的三分之一。

    可惜了,不是那位太太。不過轉念一想,也幸好不是。要知道那位太太的孫子都要周歲了。她進了門,還不得天天看著兒媳婦的臉色過日子。

    邢氏所說的孫子,便是瑚大奶奶水氏生下的那個兒子,雖然再有兩個月左右才滿周歲,但名字也已經出來了,叫賈芝。

    現在和寶玉一起養在史氏身邊,因著看起來也差不多大。叔侄兩個又總能玩到一起去,所以史氏也沒單獨收拾房間出來,直接讓叔侄倆都睡在碧紗櫥裏了。

    不過兩人在賈家下人間的待遇卻是不一樣的。一個是長房嫡長孫,一個是二房嫡次子。一個有著管家奶奶的母親,一個母親早逝。就算是同是養在老太太房裏,眾人對兩人也是不一樣的。

    也幸好張氏是真心的心疼寶玉,所以凡是自己兒子,孫子有的,也絕對會有寶玉的。眾人見此,多少也會顧忌一二。

    再加上有親姐時時照看,日子倒也好過。

    相較於讓眾人心疼的寶玉,三姑娘的日子就有些不鹹不淡了。應該有的份例,倒是一點也不缺,但是無論是大房的各位主子,還是二房的賈珠元春,都對這個女孩不感冒。

    張氏雖然對於女孩的教養很看重,但也要看出身。三姑娘有那麽一個姨娘,還有什麽值得上心的。

    而且她現在手中還有元春和迎春。就算是為了讓這兩人分出等級好壞來,也不應該對三姑娘過多的關照。

    有的時候,太博愛了,那份關心也就不值錢了。

    張氏的考慮,和史氏的倒有些不同。都說愛屋及烏,同理反證,眾人看不上趙姨娘,自然也就不會對三姑娘有多上心了。

    雖然讓一個姑娘養在姨娘身邊不合規矩,但這也隻是暫時的。等到新太太入了府。自然有當家主母管著。

    於是賈政在趙姨娘竄唆著來請史氏教養三姑娘時,史氏便以已下邢家下聘為由,拒絕了。

    “年前你媳婦就要入府了,到時讓你媳婦養吧。我也上了年紀。身邊有他們幾個便罷了,再多了,也照看不過來。”

    賈政一聽這話,便也不再說什麽。到是聽說的趙姨娘氣的摔壞了屋中不少東西。

    元春聽到後冷笑一聲,大伯母連三妹妹的份例都是讓自己比著自己的份例,再減三層,由二房自己出的。還真當自己是寶了。果然就像唐朝說的那樣,‘賤人就是矯情’。

    剛說完這句話,元春便是一愣。看了看左右兩旁。發現伯母請來的教養嬤嬤並不在跟前,在這鬆了一口氣。

    前兩年,伯母費了些心思,終於請來了四位宮裏的教養嬤嬤。她和二堂妹迎春一人一個。還有一個送去了江南林家,等到姑母生下了林表妹,伯母又做主將最後一位也送了過去。

    一個幫著姑母管家調養身子,一個幫著照顧和教養林妹妹。祖母一聽,便也同意了。這讓在嬤嬤收拾行李時聽到消息的趙姨娘都鬧到了管家的大堂嫂那裏。

    哼,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

    當然為了這個嬤嬤的事情,趙姨娘當初也是鬧了的。不過她是不敢把所有的怨氣撒在元春和張氏頭上的,不然一個又要拿她的兄弟子侄開刀,另一個惹急的,很有可能像她送到家廟中去。

    因著讓趙氏吃鱉,元春對這位尚未見過麵的林表妹,一下子便心生了好感。雖然都是在母親孝期出生的。但一個是父親的妾所生,一個是外嫁江南姑母的女兒。

    意義自然是不同的。而且算算日子,她的那位表妹還真的不是故意在那個時候出生的,但是三姑娘卻是孝期所出,千真萬確的事情。

    因著總總偏見,等到賈元春得勢時,在幾個姐妹未出閣前,便偏心迎春和黛玉,等到姐妹們出了閣,元春有了召見姐妹進宮說話的權利時,竟是一次也沒有召見過三姑娘賈探春。

    三姑娘不但有個讓元春恨不得生刮了的親姨娘,還有一個強占了親母位置的繼母,這位姑娘能得元春召見,那也絕對不是什麽好事。

    可三姑娘卻並不這樣認為,她自認是親妹妹,比迎春這個堂妹,林黛玉這個表妹親近多了。所以一直奔跑在作死的道路上,直到有一天,元春自宮中賜下一位妾室給三姑娘的夫婿,這位三姑娘才徹底地老實下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現在的三姑娘還在為自家姨娘不能再抱她而感非常委屈呢。

    府中因著賈政娶親都打起了精神,雖隻是個繼室。但張氏卻和史氏商量了一番,說是選妻的時候委屈了二弟,婚禮就不能太簡薄了。

    因著家廟的事情,張氏現在對於史氏那是真心愛戴的。想她所想,思她所思。因此才會有這一番話。史氏聽了,心下更是不能再讚同了。

    於是張氏和水氏便都忙了起來。她們這一忙,趙姨娘也跟著忙了起來。

    都說趙姨娘喜歡作。而且還經常的作到了點子上。不得不說是一種天份。

    而這一回,進門第二天的邢氏便趕上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