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字數:8572 加入書籤
第九十八章
送到京城的信件,輕描淡寫了這一場親事。其實在成親前,寶玉便在李凝的幫助下,張氏的默許下,悄悄地見了一回林黛玉。
寶玉告訴黛玉,自己無心仕途。將來到頂也不過是個進士。或是在衙門裏找一個輕鬆的文職,平時抄抄寫寫。
黛玉是個什麽性子,清高無塵的。對於將來能不能有鳳冠霞披還真的沒有放在心上。決定婚事的時候,黛玉才九歲,而此時的黛玉也才剛剛過了十歲的生日。害羞什麽的,還要再等上幾年。
聽到寶玉這麽說,便也起了談性。讀書難道隻是為了出仕嗎?
讀書,明理。增長見識。
一個會讀書的人,不一定能考的上進士,一個不會讀書的人,也不一定不能當一個好官,造福百姓。
什麽樣的人,能做什麽樣的事情,並不是讀多少書可以決定的。無論是寶玉還是黛玉都是非常認可這句話,尤其是說這句話的人是唐朝時。
這份可信度又大大的增加了。
別的不說,李狗蛋的人生經曆便充分驗證了這一觀點。李狗蛋和他兄弟李漱是一起被唐朝啟的蒙。但在讀書上,也不過是三百千這樣的書籍。
可人家就是馬養的好,朝廷也不是隻要會讀書的人去當官的。馬養的好,東西做的好,照樣可以當官。
可書讀的多了,考上舉人,考上進士,並也不一定會做官。且不說是不是沒有機遇,也不說是不是沒有遇到伯樂,隻說這些人裏麵,是不是真的都懂如何做官,便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唐朝喜歡前朝的洗冤錄一類的書籍,在唐朝的影響下,寶玉和黛玉,乃至賈芝林省都看過這一類的書籍,裏麵就有好些個前朝官員判錯了案子的例子。
有為民伸冤的好官,也有屈打成招的酷吏。有為富為仁的鄉紳,也有仗義之言的俠骨之士。人間百態,不一而足。
寶玉和黛玉等人看了,既增長了見識,也豐富了閱曆。可謂是一舉數得。
別的且不提,在寶玉的心中,便沒有因為心裏對賈政的排斥而覺得當官的人都是蠢祿不堪之人。
說來這些雖然對於閣閨女兒來說是禁.書,但張氏開明,隻要不是西廂一類的書籍便允許姑娘們觸碰。
雖說如此,但張氏在教導元春的時候,也是講過西廂記的。她先是將西廂記這本書交給元春,讓元春細讀,然後再她剛看完的時候,再把西廂記真正的最後結局那本書再交給元春。
元春先是少女懷春,起了少女情思。然後又在第二本的結局真相中,徹底的對情,愛起了懷疑和警惕之心。
說實話,這種教育對一個少女的影響是非常的重的。尤其是元春這種生活在宮廷中的女人。也許也是當初之份教導讓元春能夠一直保持清醒的走到最後吧。
話回當下,寶玉和黛玉長年受唐朝的影響,在心底都明白一個道理。人活著首先要對得起自己,然後才是其他。
而對得起自己的行為,卻是不能以傷害他人和自己家族為基礎。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百年後都是一副白骨掩塵土。怎麽活著不遭罪便怎麽活著,也是一種活法。
總比一輩子的時間都用在讓自己不開心,不感興趣的地方要強上一些。
當然,每個人都是要承擔自己的責任。為人子女,為人夫妻,為人父母的責任。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尋找平衡,就看自己的選擇了。
寶玉還告訴黛玉,他會聽從奶娘的建議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謀一份差事,不用什麽實權,隻是讓自己家的小孩不以白衣之家出仕。
也不會輕易受人欺負。
黛玉聽後,沒覺得哪裏不好,不但如此,還幫著寶玉想了想,將來要謀一份什麽樣的差事,既不用違背本心,還可以過得悠閑。
什麽國子監,翰林院,就連皇家藏書樓都被寶黛二人想到了。
“二哥哥,去藏書樓。我聽說那裏有好多的書,都是絕版呢。”此時的黛玉,都有些想讓寶玉早點出仕,然後幫她把那些她沒有看過的書都抄回來的心思了。
在一個愛讀書的人眼裏,還有什麽比這個更讓人期待的嗎?
寶玉的這份選擇和想法,並不算是違背本心。在這個皇權比天大的時代裏,唐朝能做的,便隻有誘導寶玉向著對他有力的方向去努力。寶玉可以按著心思放縱一下,但他的放縱必須在一定的範圍內。
很多時候,我們都要明白一定道理。像是兄弟姐妹,父母在,那是嫡親的手足,要守望護住。但是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他們就會變成關係比較親近的親戚,等到下一代,也不過是比普通族人近一些罷了。
與其到了那個時候,全家成為平民百姓,讓別人施舍護佑,還不如自己護佑自己的家庭。薛大呆子和香菱的故事便是如此了。
被打死了,被搶了,連個伸冤說理的地方都求告出門。
反正無論怎麽說,寶玉和黛玉這對小夫妻在成親前對於將來的生活,以及寶玉未來的規劃,有了初步的統一。
“我奶娘說了,以後我負責賺家養家,你負責貌美如花。”說完這些,半大孩子的寶玉樂嗬嗬地許願。
黛玉聽了,先是笑了一下,然後抬起頭,歪著小腦袋,有些猶豫地問他,“二哥哥,你以何繼?如何養家呢?”
“...我會打算盤。還會畫畫。奶娘也教我如何收租子了。鋪子上的帳冊我也看得明白。上貨進貨的差價我也會算......”寶玉想到每個夜深人靜的時候,奶娘都不讓他睡覺的事情,現在就特別的感激,自己有了一技之長。
黛玉聽了寶玉的話,挑眉看了他一眼,‘原來是吃老本呀!’
寶玉:“......”奶娘說過,他已經是合格經濟適用男了。為了什麽他在林妹妹的眼經裏看到了輕視。
都說是福禍相依,交替來駛。六月接到寶黛成親的消息,七月廢太子就二次謀反了。當然,這一次,又是以失敗告終。
造反在內城,也不需要騎馬這種會發生聲音的交通工具,而李漱雖在衙門裏當差,有些消息和門路,但是不並靈通。而且事發是在晚上,又是在紫禁城裏。所以等到李家接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是事後的事情了。
那一夜,唐朝和家裏的上下人等,當真是一夜到天亮。
無知,所以無懼吧。
後怕這種事情,早就在消息出來的時候,被濃濃的八卦蓋住了。
這種天家大事,老百姓們通常都是最後一波知道的。等到事情告一段落了,等到事情一床被子掩不下來了。估計才會讓這些老百姓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相較於別人,秦可卿卻是知道些底細的,所以事後,秦可卿的公主病徹底破碎,還纏綿病榻了數日。也幸好張氏做事從來都留了一線,就算是此時張氏遠在揚州,秦可卿的消息也源源不斷地傳到了耳邊。
秦可卿永遠不知道廢太子會失敗,她在裏麵功不可沒。張氏就是通過觀察秦可卿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判斷廢太子的行動信號的。一但發現秦可卿有神態有異,或是神情不似往常,被張氏留在賈家的下人,便會及時的將這一消息告訴越王。
而越王在進一步布局,讓其他也盯著廢太子的皇子們都行動起來。而坐收漁翁之力。
京城風雲變幻,身處揚州的張氏在接到消息後,想了整整一夜,她決定保住秦氏的命。雖然此舉有些個冒險,但若不如此做,定會為家族留下隱患。
就算是不被皇家承認,那也是皇家的血脈。
秦氏生病,除了因為多年的希望破滅外,還有的便是她害怕自己會如當初的那位郡主嫡姐一般,被人為‘暴斃’。等到接到婆婆的暗示,再看到婆婆遠在千裏之外,還讓人將賈璉房中幾位沒有生產過的妾室送到莊子上時,秦氏的病便好了。
不過,也因著此事,徹底的安靜了下來。
京城居大不易,京城人民剛過了兩天消停日子,這紫禁城的天又變了。皇帝的兒子能折騰,皇帝自己也不輕折騰呢。
這不皇帝下了詔書,說是身上不好了,連日來又傷心傷大發了。要退位當太上皇了。
而人選,卻是整個京城的人,或者說是整個天下的人一直都沒有想到的。竟然是沒啥勢力,母妃又不得寵的越王。
好嘛,這怪事年年有,今年是特別多。不過京城人民是飽經風雨和雷電的。抗打擊能力是首屈一指的。於是在越王成為新皇帝以後首先想到的是以後所能夠得到的好處。
賈家的人也是高興的,誰要他們家的當家主母和新皇帝的母親同出一族呢?不過,這邊還在高興中,剛過了九月,林如海就病逝了。家裏親近的女婿兼高官沒了,悲痛了不到三天的時間,那邊元春封妃了。
賈家眾人的心就跟坐過山車一般,忽上忽下。當然,相比別人邢氏心裏的忽上忽下去更嚴重一些。當初元春是怎麽進宮的,她比誰心裏都更明白。還有,自從她嫁過來,以及元春進宮前的那段日子,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烽煙彌漫。
現在元春封妃了,雖然自己功不可沒,但那也要元春心裏願意承認。在邢氏用腳後跟想都能明白,元春是不會輕易放過她的。
“賈氏元春,德才兼備......封淑妃”。唐朝不自覺地喃喃這句話,怎麽是淑妃,而不是賢德妃。做為掃盲班畢業的半個讀書人,唐朝還是知道,在後宮的地位,除了皇後,貴妃以外,賢妃第一德妃最末。淑妃正好在中間。
封號改變了,是不是命運也會隨之改變?
唉,多想無益。她就是個七品官的家眷,太高大上的事情,也是一點兒也觸不到的。與其在這裏東想西想,還不幹點正經事呢!
寶黛二人成婚後的小院兒已經收拾出來了。唐朝已經把寶玉的東西陸陸續續的放在新院子裏,東西,賬冊,都已經整理完畢。黛玉自小被教養長大,為人又聰慧,也許這個年紀還沒有辦法管家,但管些財務確是綽綽有餘。現在成親啦,這些東西都應該交給她管理啦。將這些東西都交給他們小兩口,唐朝覺得她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本來林家省哥兒,應該單獨,開一個院子。不過考慮到客居,也許會受到怠慢。而且他自來與賈芝交好,回南方之前也一直和他住在一起。所以老太太的意思,便是回來以後仍是這麽住。反正都是住習慣了的。
歲月不知凡幾,轉眼間寶玉等人就回了京城。元春省親的旨意也下來了。
相較於原著中,闔家都在積極地準備省親,這一次就沒有一個人是願意的。榮國府,大房二房早已經分家幾十年了,雖然同府居住,卻已經是各吃各的了。二房的閨女回家省親,沒有道理讓大房的人出錢。
而二房,卻已經沒有這個實力去建省親別院了。二房所有的財產七層歸賈珠,剩下的三成有一半兒已經給了寶玉。最後那一層半的財產,有賈環分家的財產,有探春的嫁妝以及賈政幾人的養老錢。雖然所有人都知道,賈政是有私房的。但作為母親,就不可能不考慮兒子這方麵。
寧國府出錢出地,那是巴不得元春回家省親。可是榮國府這一邊就有些不清不楚,不道不明。雖然已經成親了,但是也沒有把寶玉當成大人,商量這件事情的時候,自然而然的把他拋出在外。
“嬤嬤,建一個省親別院是不是要花很多的銀子?”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寶玉已經記不得元春的樣子了。但融入骨血中的親情,卻讓他對元春分外的親近。
昨日他己經與林妹妹商量好了,如果府中真的拿不出銀錢來建省親別院。那麽這筆錢他來出。
唐朝聽到這話,點了點頭,確實是需要很多銀錢,不過這是現在各家娘娘都要建別院的時候。元春的園子早就已經建好了,隻是現在還沒有到要說出來的時候。
“寶玉,建造別院的事情!你不要管。咱家的娘娘是一定會回來的。說起這個,回頭無論是誰衝你要銀子你也不要給,就說錢都在奶娘這裏呢”
“可是奶娘不是已經都給了林妹妹嗎?為什麽還要這麽說呢?”寶玉不是無知的小孩兒,他知道這樣做會讓別人說奶娘閑話的。
“寶玉相信奶娘,娘娘的這件事情,很快就會有結果了。”現在老太太的院子裏,還在吵著到底是建還是不建。若是建,這錢要怎麽出,該誰出,誰拿多少?
鴛鴦就在裏麵侍候,唐朝並不害怕得不到第一手的資料。所以這會就是安心的在這裏等著。
“嗯,我相信奶娘。”寶玉放下心,輕輕地說道。
“你和寶二奶奶怎麽樣?最近沒有鬧脾氣吧?”不住在一個院子裏,在加上唐朝有意的放手,對於寶黛二人的生活狀態,就有些個不清楚了。
不過這對年紀太小的小夫妻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而拌嘴。一會兒惱了,一會兒又好了。這件事情在整個府裏,都是知道的。
尤其是兩人在林省的教育方麵。
林如海沒了,林家就隻剩下林省一個人了。若不再努力讀書,將來林家就真的末落了。林黛玉做為長姐,自然是不能這樣看著。所以對於林省的學業抓的很緊。
因為林黛玉明白一個道理。寶玉不努力,還可以有家族做後盾,但林省卻隻能靠自己了,畢竟他姓林,而不是姓賈。
林黛玉多通透的一個人,她如何不明白寶玉和林省之間的差異,寶玉的性格是不適合太複雜的事情,那是害人害已。但是林省不一樣,他和賈芝是同一類人。他們的未來會走的很遠,很高。
而寶玉呢,他對自已的未來已經有了明確的想法和認知。在成親前,也跟林黛玉說了自己對於將來的打算。林黛玉是知道自己將來可能是做不得誥命的命。但她自己也不是非常喜歡。所以可有可無。
但在寶玉看來,她不要求自己一定要讀書上進。卻會非常嚴厲的要求林省。沒有做到一視同仁。她應該讓林省自己選擇自己想要走的路和人生。
所幸,林省這個孩子是個有誌氣的。對於功成名就非常的向往。再加上日常跟著賈芝這個榮國府的第三代繼承人一起作息。
接受的教育也是家族更重一些。
父母的先後去逝,讓這個不到十歲的男孩一夜之間長大了。他知道自已的姐姐小小年紀為什麽就要嫁人。他也知道姐姐嫁人對於他和姐姐,以及林家都意味著什麽。他更知道,如果不是榮國府的權勢,他們姐弟又如何能夠從容地帶著林家百年家業離開江南。
他想要保護姐姐,保護那個擁有赤子之心的表哥兼姐夫。姐夫可以過著富貴閑人的生活,可他卻是不能的。因為姐夫有姐姐,而他的身後,是整個林家。
“林妹妹最近的氣色已經好多了,夜裏不見得咳嗽了。說來也怪。林妹妹更能適應京城裏的氣候。之間在南邊的時候,林妹妹夜裏總是咳嗽。”
現在小夫妻雖然是分房睡,但是卻是住在一間屋子的東西兩側間裏。離的近了,夜裏有個什麽動靜,這邊也能知道個一二。
“上次不是跟你們說,讓你們那邊的小廚房每天早晚給寶二奶奶熬些燕窩粥吃的嗎?可吃了?”
“唉,別提了。也不知道誰多嘴多舌的跟林妹妹說,那燕窩都是燕子的口水。吃一口燕窩,就是喝了一口燕子的口水,還是加毛的。林妹妹心髒,再不肯吃了。”
唐朝:“......”誰聽到這句話,估計也不會想吃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