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字數:8205 加入書籤
第一百零七章
看著惜春從樓梯上滾下來,探春也害怕了。她沒有想過要真的傷害四妹妹的,她隻是想要嚇嚇她的。
當看到惜春滿臉是血的倒在下麵時,探春的腦中便是一片的空白。她不知道會這樣的。她真的不知道。下意識的,揬春便朝著另一邊的樓梯跑下樓,慌慌張張奔回梨香院,撲進了趙姨娘的懷裏......
其實因為賈琮上要成親,姑娘上課的院子又被換了地方。榮國府後花園處有個小小巧巧的小二樓。上下各三間屋子,也都是通透的建築。姐幾個上課的地方便設在了這二樓上。今天上完課,惜春便跟著黛玉顯擺前兩天張氏領她和迎春出府做客,那家夫人給她的見麵禮。
不過是一個小小巧巧的貼金小玉鐲,難得的是惜春這個年紀的姑娘帶著大小正合適。惜春愛美愛玩,又記得探春在她麵前擺皇妃親妹的架子,所以有了好東西也願意拿出來眼饞一番探春。
今天就是如此,拉著黛玉說個沒完,還一邊說一邊用可惜的語調說著她沒能一起去的遺憾。
“林姐姐不知道,那家的花園子,正經開了不少應季的花兒呢。一朵朵的,特別的豔麗,還不俗氣。你沒去真是太可惜了。”
惜春被張氏和幾個兄弟姐弟慣的很是天真,所以並不知道張氏這一年多總是帶著她和迎春出去是為了什麽。隻是以為真的是賞花會什麽的。
而且經常出去玩,惜春也是非常高興的,能夠認識不少的小姐妹,看到不少的好玩意,開心的很。
而這一點探春是沒有這個待遇的,邢氏在京城的裏名聲並不好,再加上為人刻薄,更是不願意帶著見麵禮出去散金。所以不管是主觀的沒有邀請還是客觀的不願意出門,探春至小到大,還真的沒有被帶出去。
至於張氏,更是不會在人家父母雙全的情況下將人家房裏的庶出女帶出去了。
黛玉知道惜春的用意,心下有些好笑。但想到前兩天探春拿話剌自己小性子的事情,便一臉的配合,“誰說不是呢。可巧了那兩天出不去。不然也能看看那花開的如何呢。”相較於惜春,迎春這等未出嫁的,黛玉出府做客的時候就少了一些。
“哼,四妹妹這規矩學的可上點心吧。怎麽到了現在,還林姐姐,林姐姐的叫著。難不成在你心裏,不承認她寶二嫂子的身份?”上次自己這麽叫了,還讓珠大嫂子說了一通呢,怎麽到了四丫頭這裏,就沒有說了。
探春也不想想,她這麽叫的心理和惜春是一樣的嗎?更何況她自始自終都跟人家原配的孩子是對立的。無論是好心的,還是別的,都會讓人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呀。
可惜了,探春是沒有這份自覺的。
自從知道自己的婚事有人管了以後,探春的尾巴就差點翹到天上去,氣焰也高了不少。
以前她就非常擔心自己的婚姻被別人抓在手裏,會不得益處。但那天大太太的話,卻讓探春知道了什麽是漁翁得利。
她知道大房的大太太是個厚道人,無論是她還是宮裏的大姐姐為了麵子情,也不會讓她的婚事不好。所以現在的探春那是誰都不怕了。
於是這時,探春說完話,還挑釁地看著惜春。而惜春隻是瞪了探春一眼,便將頭扭到了一邊。她愛叫什麽,就叫什麽,用的著她管。
黛玉也沒有說話,看了惜春一眼,又看了看站在她們斜對麵的探春一眼,將頭轉向二樓欄杆外,從這裏,能夠看到整個榮國府的小花園。
春天的榮國府花園,姹紫嫣紅,真的是很美。
被人無視後,探春氣得臉都扭曲了。等到再看到二人連話都不說的準備離開二樓時,探春惡向膽邊生的直接伸出了手。
...所以說,惜春這一場無妄之災,也著實是自己找的。
隻是這代價卻是太過於慘烈。
惜春破相了。
身上看不到的地方,暫且不說。隻是額頭卻是刮出了很大的一個口子。
身邊的丫頭,還有一旁的黛玉都清清楚楚看到了探春伸出的手。所以在太醫入府前,整個榮國府就已經傳遍了。
出了事了,張氏等人也連忙趕了過去。
“...四妹妹正跟我說前兒在李侍郎府上看到的花開的好。三妹妹就說四妹妹不懂規矩,竟然還叫林姐姐,是不是心時不承認。我和四妹妹聽了這話,都沒有計較。看到時辰差不多了,便想回老太太這裏來。哪裏想得到,四妹妹剛走到樓梯口,三妹妹就伸手將四妹妹推了下去。”
張氏一進來,便聽到黛玉哭的上氣不接下氣,又斷斷續續的說著當時發生的事情。而探春並不在這裏。張氏掃了一眼,用眼神尋問一旁侍候的人,三姑娘此時在哪裏?
“出了事,便回了梨香院。此時還躲在趙姨娘屋裏呢。”下人小聲的在張氏耳邊說了一句。
張氏心裏狠狠地罵探春一頓。便連忙向裏走去。
張氏到了以後,太醫也來了。一番忙碌,張氏看著床榻上用紗布包著頭的惜春,也心疼了起來。
這到底是什麽大的仇呀,竟然將自小長大的姐妹推下樓梯。可惜了四丫頭,小小的人受這樣的罪。
張氏想到惜春頭上的疤,就更是心疼她。好好的寧府嫡長女,將來可要如何擇親呀。雖然她也知道並且非常不讚同寧府的打算。可也不願意看到四丫頭遭這個罪。
唉!這件事,無論如何都要給寧府和四丫頭一個交待不可。三丫頭平時使個性子也罷了。但這樣沒輕沒重,不顧忌姐妹情分的,卻不能姑息縱容了。
…………
都說計劃趕不上變化。那邊惜春剛好一些,張氏這邊便讓人隱晦地通知她看上的那戶人家,可以過來提親了。迎春賜婚的聖旨就下來了。
迎春被指婚給北靜王當王妃了。
當然,不是原配的王妃。
和邢氏一樣,是嫁過去做繼室。而比邢氏幸運的卻是北靜王至今也沒有個一兒半女,別說嫡出了,便是庶出,也不見半個。
但是除卻這些,最讓人接受不了的是,那北靜王是個男女不忌的。這讓迎春嫁過去,豈不是白白糟蹋了人嗎?
榮國府闔府接了聖旨,一時間,竟然都有些不知要說什麽。還是水氏知機,連忙打賞了宣旨的宮人,這才關上府門出去了正事。
這一遭,實在是太突然了。張氏也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不過想來宮裏的元春應該快著人送信來了。
下晌,元春宮裏的心腹太監便入了府,親自交給了張氏一封信,便悄然離去了。
張氏打開信,從頭通讀了一遍。也隻能咬牙不語。
原來,因為張氏的猶豫不決。宮中的甄太貴妃早早就盯上了迎春。
甄氏心思狠毒到了極至,於是在太上皇的麵前先是誇了賈家的教養,然後又說忠順親王的正妃多麽多麽的不合格,再說說前太子,現在已逝的義忠親王的小兒子到了年紀,還沒有婚配。她看著也有些心裏不忍。
廢太子一直是太上皇心中的一根刺。每每提起他,太上皇的心裏就是又酸又澀。他心裏也明白,廢太子兩度謀反,他的那些兒子們都做了推波助瀾的事情,而他自己也不是全然無知無覺的。
人老了,再想到雖然做錯事,卻也是他一手疼到大的孩子,而且這個孩子又已經沒了的時候,心就一下子軟了下來。
正如人死燈滅一般,此時的太上皇想到廢太子時,想的都是他的好。所以侍候了皇上皇幾十年,又一直得寵的甄氏便準備好好的利用這一點。讓賈家吃個啞巴虧。
一朝天子一朝臣,越王能順利登基也不是真的都是巧合和偶然,在甄氏第二次將這些事情連在一起對太上皇說道的時候,已經是皇帝的越王便知道了。
時間過於緊迫,做為新皇自然要在太上皇做出破壞現有局麵的動作前將這一場可能出現的風波化解了。
張氏雖然是他的姨母,元春是他的妃子。但榮國府的二姑娘卻是正常的榮國府嫡出長女,跟兄弟姐妹的關係也很是親厚。
人的立場從來都不是永遠不變的,因為利益從來都是分不均的。在親閨女和親侄女之間的選擇,一般人都不會猶豫。就這和親姐妹與堂姐妹之間必須選一個的時候是一樣的。
榮國府大房的二.奶奶就是廢太子先義忠親王的外室女。若是長房嫡長女再嫁給了義忠親王之子,那榮國府的立場,在皇帝看來是一定會有所動搖的。
義忠親王雖然沒了,但不代表他的那些勢力也跟著瓦解了。皇帝現在都不能確定現在的義忠親王世子手裏不有多少他不知道的底牌。也不知道這位義忠親王世子會不會效仿自己親爹來個‘大義滅親叔叔’。
再一個忠順王是甄氏的親子,背後有著江南甄家以及一些勳貴支持。榮國府本就是老牌貴族,一但讓賈二姑娘嫁進忠順王府,這和嫁到義忠親王府也沒有啥區別。
雖然一個是自由的,一個是圈禁的。
接到消息後,皇帝便去找了太後。娘倆個關上門一頓嘀咕。最後由太後下旨將迎春許給了沒有啥野心,也沒啥能耐,隻知道風花雪月的北靜王水溶為繼室。
噢,這裏就要說一下北靜王水溶的尿性了。
北靜王水溶按著現代的話說,便是雙性戀。尤其喜歡美少年。嗯,但是怎麽說呢,這人與自家媳婦倒是一個屬性的。雖然也不是不能碰女人,但就是有些個次數少了些。也因此,整個北靜王府是沒有子嗣的。
不過雖然是這麽說,但是身為男人的自覺北靜王還是有的。初一十五什麽的,也沒有冷落了自家王妃。
隻是可憐了府中的一幹女眷,沒有王妃的正位名份,連初一十五都撈不到。這一點,竟然除了唐朝外,怎麽到了很多的喜歡。
這在唐朝看來,那就是妥妥的同妻。但在這個時代看來,也不過是稍微有些個荒唐罷了。
因為這件事情,在很多的原配嫡妻看來,至少男人和男人‘玩’,是不會生出庶出子的,而且還不需要給名份。
在一定程度上,比養個通房姨娘還要便宜。連首飾錢都省了。
可在唐朝看來,這完全是沒有辦法接受。不但接受不了,還有些個懵逼。話說,張氏活著,迎春的待遇和教養那是和元春平級的。當個王妃啥的,也不是個什麽新鮮事。
但怎麽可以是北靜王呢?
那是在所有版本的紅樓解析中,與寶玉有過露水姻緣的王靜王呀。那也是在在百分之八十的紅樓同人文中,林妹妹的丈夫呀。
這個被玩壞的紅樓,讓唐朝深深的蛋疼了。
沒蛋也疼。
“母親?”傅秋芳看著臉色不停變換的婆婆,有些擔心地喚了一聲。
唐朝看了一眼自家兒媳,有些無力。算了,管她嫁誰呢,沒嫁給孫紹祖便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你知道先北靜王妃是?”唐朝讓自兒媳婦知不知道先北靜王妃是怎麽去逝的,可有什麽內.幕,因著這話,便是在自家也不能說的太透。但唐朝相信自家聰明的兒媳婦是知道自己問什麽的。
果然,傅秋芳點了下頭,斟酌了一番才說道,“聽說是當今登基之前的事情了。太上皇退位,先北靜王妃的父親‘受驚過度’沒了,而王妃本就身體不好,再加上突聞噩耗,這才也‘傷心過度’地沒了的。”
唐朝皺眉,心下思慮了一番,“那北靜太妃和北靜王可是傷心極了吧?”唐朝是想問這是真的傷心過度,還是人為的傷心過度。張家姑奶奶的事情,她又不是不知道。
聽到唐朝這麽問,李凝心下打了個突,有些害怕,又有些理所當然。相對於唐朝,李凝更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這個時代的姑娘。
被張氏女教養長大的李凝,又如何能夠不明白這其中的事情呢,雖然在感情上有些接受不了,但真到了那個時候,李凝有自信自已會做出更何適的舉動來。
而一旁的李二嬸子張雲姬卻將話接了過來,“誰說不是呢。先王妃傷心過度之下才沒的。那北靜太妃是個慈善人,北靜王也不在意這些個事情的。二姑娘嫁過去,雖然名份上是繼室,但家裏事少,也沒有什麽妯娌,想來也是天作之合了。”
唐朝點頭,這不打不罵,不差五千兩銀子的婚事,對於迎春來說,倒還真的是一門好親事。而且現在的迎春也不是原著中的二木頭,真要是夫妻雙方動起手來,還不一定是誰受傷呢。
唐朝的想法雖然有些個消極,但也並無錯處。而榮國府的張氏在全然了解了這些事情後,一方麵有些後悔不應該將迎春的婚事拖到今天,另一方麵也非常的慶幸,迎春嫁的人是北靜王。
不然以後的賈家,還真的有些個不太好呢。
隻是可惜了,自已一番精心教養了。張氏想到從元春到迎春,她花的心血,就有些個心疼。元春還好說,自少殊途同歸。可迎春呢,這丫頭是真的廢了。
北靜王的王爵是世襲罔替的。但因著是並非是宗室親王,所以在兵權上,以及在朝政上,都會受到猜忌。
也幸好北靜王府是沒有什麽兵權在手的,不然皇家也不會抬高北靜王府,而區別對待南安王府了。
可就是這樣,張氏還是心疼的受不了。
時間在李凝和迎春相互備嫁中,慢慢地走到了四月。
黛玉,寶玉以及林省一同去了廟裏給林如海夫婦以及王氏做了法事後,寶釵的上門女婿人選還是沒有選出來。
不過薛蟠的媳婦人選卻有了。
薛蟠的媳婦,不是別人。就是尤二姐。
而這個人選,卻是寧國府的尤氏讓人遞話給薛家,而寶釵在榮國府的默許下,親自選的。
薛姨娘和寶釵相中尤二姐兒,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跟著賈家有著姻親關係。而薛蟠相中尤二姐兒,卻是尤二姐的相貌。
至於尤老娘和尤三姐,雖然有些微詞,但想到薛家富貴,便也沒有反對。而尤二姐雖然對於薛蟠的雙腿有些不滿意,但她向來性子軟和,在尤氏和尤老娘的連番遊說下,便也答應了下來。
反正不就是不能走,不能有子嗣嘛。但男人能做的事情,還是可以做的。隻要這一點沒問題,就耽誤夫妻生活。不過就是化被動為主動的事情。
自從婚事定了下來,寶釵便將尤老娘母女三人接到了一處薛家的小宅子裏,一麵積極的幫著薛姨娘準備薛蟠的婚事,一麵暗暗地著人幫著尤三姐想個好出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