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盤根錯節(二)
字數:4851 加入書籤
nbsp; 同安監的監當官趙普安、宿鬆監的監當官史守德以及冶司屬官吏人,全都被臨時安置於子城館驛裏,是以程仲甫很快便將他們找了過來。
府城之內張黃叛軍剛剛平息,加之五百禁兵打亂原有編製,重新進行了整編,恐有張黃餘黨興妖作亂,是以軒轅昭著令嶽鍾麟、畢宗卿和杜佐彪三人各自回轉本部,親自坐鎮督視以備不測。
三人領命出去之後,軒轅昭雙目如電,掃視了一下在座的眾人,聲音不急不緩道:“這些天各位同僚擔驚受怕,正是需要休息將養之時,本官卻將大家緊急召集在一起,確是不近人情。無奈錢荒案一日不結,寧江府便一日動蕩,還請各位同僚以大局為重,共克時艱,本官在此謝過了!”說著站起身一躬到地。
在座的眾人除了唐崇璟和甄世淮之外,趙普安、史守德以及徐經文和李彥乾都是七品以下的官員,提點大人如此客氣,他們哪裏承受得起,趕緊站起身納頭便拜,異口同聲道:“謹遵提點大人差遣,下官願效犬馬之勞!”
坐在軒轅昭左側的唐崇璟滿意地點了點頭,在座的這幾個人正好囊括了與錢荒案相關的有司衙門,他們要麽是漕司的,要麽是錢監的,要麽是冶司的,而他自己則代表寧江官府,接下來分析案情,隻要大家都開誠布公,不藏著掖著,應該很快就能找出症結所在。
官場裏例行的禮節客套完之後,軒轅昭單刀直入切到正題道:“今日衙堂公審,各位同僚都在場,案子審到最後一無所獲,誰能先來說說問題究竟出在什麽地方?”他說完之後,廳堂內立刻沉寂起來,大家都在低著頭作沉思狀,看樣子似乎這是個曠世難題,沒有人知道答案。
叛亂危局剛一解除,唐崇璟和甄世淮兩人便避開眾人,躲在此處討論了好一陣子,可惜當局者迷,他們苦思冥想卻毫無頭緒,顯然已經沒有更好的思路了,這個時候如果有局外人介入進來指點迷津,很可能會事半功倍,於是倆人一起把征詢的目光投向冶司文字官徐經文和幹辦官李彥乾。
軒轅昭等了半天沒有人說話,剛開始就冷了場,這個案情剖析會還怎麽進行下去?他忽然發現唐甄二人都在目不轉睛的盯著徐經文和李彥乾看,於是趁機順坡下驢道:“徐文字,李幹辦,你們曾是工部和戶部主管錢寶的主事,對於寧江府錢荒一案想必有自己的見解,何妨說來聽聽?”
徐經文幹咳了一聲道:“下官確是有一點不同的看法,常言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去年寧江府同時發生錢荒和通貨膨脹,絕非一時之患,必是多年積蓄下來的病灶,受到某種突如其來的刺激,才會在一年之內突然爆發。”
此語一出,大家都頻頻點頭,尤其是兩名錢監的監當官,更是點頭如啄米。徐經文不愧是戶部錢寶主事,一語中的,每年向市場融入的三十萬貫鐵錢,可以說是九牛一毛,既便全都不見了,也不可能造成如此規模的亂局。
既然是積年累月造成的,那麽其中的線索就很值得玩味了,難道寧江官府一直都沒有察覺裏麵的問題?還是明知市場在病態運行,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者幹脆就是幕後操縱的黑手?
軒轅昭點了點頭,徐經文這番話打開了一個嶄新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的思路,正常公審的時候大家隻揪著歲鑄額或實鑄額不放,顯然是過於狹隘了。他剛才特意注意了唐崇璟和甄世淮的表情,見他們先是表露出驚訝之色,隨即又滿意的點頭首肯,顯然這個思路出乎他們的意料,但無疑是正確的思路。
李彥乾還沒等軒轅昭問話,立馬接著徐經文的話茬,十分冷靜地分析道:“徐大人說的沒錯,絕對不是一時之患,而且也不是幾十萬貫錢能攪得起來的亂局,能夠同時造成錢荒和通貨膨脹的病根,下官以為非偽錢莫屬。”
偽錢顧名思義就是私人鼓鑄的鐵錢,眾人一聽都瞪大了眼睛,軒轅昭急忙問道:“李幹辦,你可否詳細解說一下?”
李彥乾兩眼如鉤,在眾人的臉上掃視了一圈之後,依然用他那又冷又酷的聲音說道:“眾所周知,錢荒就是每年鼓鑄的錢幣不夠用,通貨膨脹則是錢幣發行過多,導致錢幣貶值物價飛漲。這兩者本身是互相矛盾的,它之所以同時發生,那是因為市場上充斥了太多的偽錢。”
他剛說到這裏,唐崇璟不解地打斷道:“偽錢充斥市場,按理說隻會造成通貨膨脹,應該不會造成錢荒啊,為什麽市場上錢幣短缺如此嚴重?”他在寧江府一直暗中調查此案,百思不得其解,是以如此唐突的插話急問。
李彥乾的鷹眼掃了他一下立馬反問道:“唐大人,李某想請問一下,市場上錢幣短缺的是大錢還是小錢?”
唐崇璟不假思索道:“當然是小錢了,當十大錢堆積如山,哪裏會短缺。”
李彥乾冷嗯了一聲道:“這就對了,錢荒的實質是小錢少大錢多。請眾位試想一下,既然市場上大錢多而小錢少,錢監還調整了大小錢的比例,從朝廷規定的一比五一下子提高到一比十,可是依然沒有解決小錢少的問題,那麽這些小錢都跑到哪裏去了?”
眾人聽了這番話之後,開始低著頭揉著太陽穴琢磨這是怎麽回事兒,片刻之後,軒轅昭一拍桌案哈哈大笑道:“果然不愧是工部的錢寶主事,李幹辦的一席話恰如醍醐灌頂,當真是令人茅塞頓開啊。”
唐崇璟等人還在苦苦思索,軒轅昭已經參悟到了其中的奧秘,大家都不解地望著他,李彥乾也感到很吃驚,提點大人可以說是錢寶的外行,他怎麽這麽快就猜到了?嗯,且聽他說的對與不對。
軒轅昭站起身慢條斯理條分縷析道:“我朝一個大錢當十個小錢使用,如果私人拿著小錢去鼓鑄大錢,每兩個小錢就可以鼓鑄一個大錢,十個小錢就可以鼓鑄五個大錢,也就是相當於五十個小錢,整整翻了五倍。
小錢都被鑄成了大錢,然後又重新流通到市場裏,平空增加了五倍的錢幣總量,自然就形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一方麵小錢短缺嚴重,另一方麵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李幹辦,本官說的對嗎?”
李彥乾眼睛裏閃著幽幽的光芒,他站起身深躬一禮道:“提點大人思維敏達,下官佩服之至!”如此一說,自然就是認同軒轅昭說的都是對的了。眾人驚歎之餘也都起身附合稱頌,軒轅昭在一霎那之間居然有點飄飄然的感覺,不過稍縱即逝,他心裏很清楚,被人拍馬屁的確很受用,但恰恰也是最危險的,很容易從雲端瞬間跌到深淵裏。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眾人正在欣喜之時,徐經文突然潑了一盆冷水道:“提點大人和李幹辦說的都沒有錯,小錢私鑄成大錢,的確是此次寧江府錢荒的始作俑者。但是各位想過沒有,攪動如此規模的錢荒亂局,不是普通升鬥小民能夠做到的,必得有通天的大手筆,換句話說,至少要有幾百乃至上千萬貫錢在後台運作,誰才能有如此大的吞吐量?”
聞聽此言,大家一起望向兩大錢監的監當官,趙普安和史守德都慌了神,忙站起身解釋道:“錢監雖然是造錢的衙門,但是卻從來都沒有多餘的存錢,全部會上繳漕司調度,這些都有案可稽。”他們說完眼巴巴地望向甄世淮。
甄世淮哈哈一笑道:“他們說的確是實情,正堂公審之時通判大人就已經核實過了。”唐崇璟聽了也重重的點了點頭。
軒轅昭看了一眼甄世淮,他是事功宗的人,漕司如果有問題,估計他早就向葉先生稟報了,那麽眼下最可疑的就是寧江官府了,他們完全有可能在這上麵做文章,每年歲鑄定額三十萬,再加上鹽酒茶的買賣以及各種稅收,一年過手的鐵錢至少在一百萬以上,經年累月自然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額。
唐崇璟緩緩站起身聲音沉鬱道:“案情推勘到現在,已經非常明確了,隻有官府才具備攪動市場亂局的能力,州府官員才是最大的嫌犯。唐某作為本州通判深感痛心,但是提點大人說的好,我們要以大局為重,共克時艱,接下來就請各位開誠布公,大膽揭開事實的真相!”
李彥乾突然謔地站起身道:“事不宜遲,李某懇請提點大人和通判大人,即刻將司戶院的銀庫主薄和書表主事羈押起來!這兩個人幹涉重大,他們掌管著官府所有的錢幣支出和收納賬薄,確係最重要的人證!”
軒轅昭明白李彥乾的意思,知府宋鴻銘很快就會帶兵返回府城,他一回來再想動他的人就沒那麽方便了,必須先下手將重要人證掌握在自己手裏,否則將會如唐崇璟此前所提醒的那樣:前功盡棄。
軒轅昭正要發話,站在他旁邊的程仲甫急忙重重的吭了一聲,然後朝他使了個眼色,軒轅昭立時會意,這裏麵除了唐甄二人之外,其它人麵目不清,不知是人是鬼,老程這是在提醒他不要急於做決定。
就在這時,忽聽唐崇璟用十分倦怠地語氣說道:“提點大人,天色已晚,大家都乏困了好幾日了,唐某看今天就議到這裏吧,至於李幹辦所說羈押重要人證之事,事關重大,還是等明天府台宋大人回來再議吧。”
軒轅昭點了點頭,他明白唐崇璟這話的意思與程仲甫如出一轍,於是笑道:“好吧,那今天就議到這裏,明日府台大人一到,就請他來收拾這個爛攤子吧,大家也正好省省心,好好將養幾日。”眾人一聽,終於可以回去睡個好覺了,趕緊站起身告辭離去。
不知不覺中,此刻已經是華燈初上時分,府衙內外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起,燭光昏黃幽暗,頭頂上的夜空沒有一絲亮光,深邃得不著邊際。
程仲甫領著唐崇璟和甄世淮去府衙後院的寢房裏休息,軒轅昭則快步走到前院的簽押房裏,命令當值軍卒火速把戍衛子城的臨時指揮官畢宗卿找來。事不宜遲,他要連夜開始行動。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