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來客(一)
字數:7735 加入書籤
也許是這個時代的人們缺乏娛樂,但凡有點熱鬧可瞧,便會吸引眾多人們蜂擁而至。“錦繡人家”門前發生的那一幕鬧劇,毫無例外的吸引了諸多京都來往行人的眼球。他們紛紛佇步觀望。“錦繡人家”四周,一下子聚集了眾多圍觀之人。
“錦繡人家”自打在京都開張以來,短短時日內已創出了不小的名聲。京都對其感興趣之人比比皆是。據說有同行為打壓快速崛起的錦繡人家,竟放出風聲,欲以高價雇人挖掘其商鋪機密。消息傳來,立時出現不少人四下打探內幕消息,有人更以掌握其新鮮出爐的情況為榮。但凡有個什麽風吹草動的。俱能引得好事之人喋喋不休。
這會子“錦繡人家”門前凸現一幕鬧劇,自然而然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眼球關注。從柳二狗帶著一幫地痞混混找上“錦繡人家”鬧事,到李玉軒的出麵阻止。而後官府衙役的出現,抓捕鬧事之人,驅散圍觀百姓。——“ 錦繡人家”門前發生的一幕幕鬧劇,毫無例外地一一落入了圍觀者的眼中,更引得某些有心人的注目。
“錦繡人家”隔街相望的一家二層酒樓內。臨街的窗戶邊上,站滿了觀望的食客。眼見著街頭鬧劇被平息,沒什麽熱鬧可瞧了。眾人便紛紛離開窗戶,各自回歸坐席上繼續喝酒作樂。
二樓最西頭窗戶邊上一個頎長秀挺的年輕公子,身上穿著不俗,麵上帶著七分威嚴之態,應該是慣於施號下令之人,非官即貴。他眼見著眾人散去,卻仍站著未動,關注的目光一直注視著對麵的鋪子。身後一個高大壯實,穿著一件鸚哥綠潞綢直裰的隨從張煥低聲詢問道,“王爺,可有什麽吩咐?”
貴公子——衡王齊仲崖拿著手裏的扇子輕輕搖了兩下,淡淡地說道,“你們可都瞧清楚了?剛才那位出頭說話之人可是李玉軒——丞相的大公子?”
體型偏瘦,身上帶著三分儒雅之氣,身上穿著不俗,四十上下的中年人——吏部侍郎田崇看著街頭的情形,眼裏帶著幾分複雜的神色,回道,“王爺說的不錯,那人正是丞相的長子李玉軒。”
衡王齊仲崖麵上帶著幾分吊兒郎當的笑意,聲音裏透著清冷,說道“素聞李玉軒不理俗事,也從未與人發生過口角。今日卻讓本王開了眼界!為了一個低賤的商賈,李大公子居然不怕得罪柳府,冒犯自己的嫡母。有趣。”
田崇皺皺眉說道,“下官也甚感疑惑。朝中眾人皆知,丞相府的這位大公子性情敦厚,不善言辭,除了埋頭讀書做學問,從無惡行,可謂是出淤泥而不染。在朝中也少與人交往。為官的這些年來,不僅從未與同僚紅過臉。也未曾見他大聲說過話。今日怎會性情大變?莫非他與那鋪子主人有故?又或者是丞相府與鋪子有什麽牽連?據下官所知,如今這京都城裏想打那鋪子主意的人可不少。”
“想打那鋪子主意的人可不少?”衡王齊仲崖嘴裏重複著,望向窗外的目光更加深邃。腦子飛快地轉了起來,“難道那鋪子的主人已投靠丞相?若是如此那可就太可惜了……”
衡王齊仲崖一直對錦繡人家的幕後主人很有興趣。能弄出這麽一個新奇百怪的鋪子——無論是鋪子裏的商品陳設,還是鋪子裏賣的商品,稱得上是新穎別致。且與別的鋪子有極大的不同。那鋪子的主子想必也不是個等閑之輩。他想與此人結識,若是能將他收羅門下則更好。隻是命人查探了許久,也未曾見到那主人一麵。
“若是此人真投靠了李銳安,可不是什麽好消息。”齊仲崖臉色微變,明亮的眼睛越來越銳利。他終於動容,張口吩咐了一句,“張煥,速派人去盯著那鋪子。摸清李玉軒與那鋪子掌櫃之間究竟有何關聯。”聲音冷靜而平淡。
張煥恭敬地應了一聲,“屬下遵命,這就派人去查!”
………………………………………………………………………………..
天色已暗,涼風乍起。一陣急促的門環響動,打破了丞相府門前的寧靜,“開門!快開門。”
看守門房的兩個家丁正斜靠著牆角打瞌睡,被外頭敲門聲給驚醒。兩人對視一眼,一邊起身整理衣裳,心裏還一邊琢磨著,“這都亥時正了,府邸裏的幾位主子早已回府歇下了。還有誰會上門?”
常言說,丞相府的家丁七品官,此言果然非虛。盡管聽得外麵叫門叫的很急,那看門的兩個家丁卻仍不緊不慢地打著哈欠,步履拖拉,故意磨磨蹭蹭的不緊快去開門。眼看著已經走到了門前,卻又原地站下了,眯縫著眼睛,嘴裏慢條斯理地應著,“誰啊?報上名來!”
“混蛋!你們怎麽當差的?還不趕緊將門打開?”門外候著的人見狀立時發出一陣叫罵。一個黑衣男子更是大聲嗬責道,“耽擱了你祿爺的事,看老子進去不撕了你們的皮。”
兩個家丁聞言嚇了一大跳,臉上露出害怕的神色來,“俺地娘欸,外麵叫門的是竟然是祿爺他們幾個。這下可糟了。祿爺可是個怠慢不得的人物。”兩人瞪大眼睛怔怔地看了對方一眼,年長的那個畢竟經事多,反應快些,立時撲上前去卸下撐子,另外一個也跟著上去手忙腳亂地幫忙。
兩人合力將大門打開。臉上陪著笑,嘴裏一個勁兒地說著好話,“都怪小的耳朵背,祿爺您大人大量,就原諒小的這次吧……。”
走進門內的領頭男子正是李祿,此人麵方嘴闊,體格粗壯,臉上還有一道可怕的刀疤,從眉間斜下至左臉,顯得異常猙獰。他一進門就急忙問道,“相爺可在府邸?”
“在,在,老爺半個時辰前才回府。這會兒還在書房裏呢。”
也許是李祿急著見主子,顧不上找茬。也許是他今日心情好,不想與人一般見識。隻聽他“哦”了一聲,便帶著人飛步往裏麵走去。
李祿,年紀不過二十七八,原是在江湖中滾打之人。此人武藝高強,在江湖上有幾分名聲。因此被丞相李銳安網羅門下。與李富一樣成了李銳安的貼身侍衛。李祿對上善應對,會來事。性情堅忍,手段毒辣。深為李銳安賞識。常將一些私密之事交與他處置。如今他也算的上是丞相府裏數一數二的人物,府邸上下都稱其一聲“祿爺”。
丞相府,內書房。
氣氛有些凝重。今日下午禦書房裏皇帝與刑部尚書溫致遠的那場談話內容,以及關於大理寺少卿楊雲山及其隨行人員遭遇土匪襲擊事件的書麵調查報告此時正放置在李銳安的桌案上。
李銳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放下,這才不急不緩道,“說吧!事情辦的如何?”
李祿低著頭,不敢有絲毫隱瞞。將此次辦差遭遇的經曆一五一十的稟報於李銳安,“……本已得手,卻在返回途中被一黑衣老者所阻。那人武功奇高,又善使毒。……屬下等人醒來時,已是好幾個時辰後了。早已不見蹤影。……待屬下得了消息也去崖底查探了一番,卻並未見到那密匣。”他心裏也明白,自己這趟算是徹底栽了。
聽完李祿的稟報,李銳安臉上的笑意漸漸地消失了,臉色越來越陰沉,“這麽說,你失手了?那隻密匣最後還是沒有拿到?你可打探清楚,那匣子的最後去向?最後可能落於何人之手?”
李祿想了想,揣揣不安地說道,“……找那匣子的人有好幾撥。屬下覺得柳府那邊得手的可能性最大。那些襲擊之人與他們脫不了幹係。去崖底查找也多是他們派去之人。”
李銳安心中惱怒,但他臉上卻絲毫沒有顯示出來,沉吟一下,他便對說道,“這事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月夜朦朧,薄霧似紗,一輪彎月緩緩升上天際,散發出柔和的光。 夜色中的皇宮褪去幾分肅穆,多了幾絲神秘,暗夜中萬家燈火相繼熄滅,宮城裏似乎一下子變得寂靜起來。
已是更深夜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紫寰殿中的燭火忽明忽暗,倒映出重重金帷肅垂的影子,錦字花紋漂浮如雲,一直延進幽深的內殿。當值宮人都遠遠屏息站著,人人低眉斂目,不聞半絲聲響。唯有禦書房中不時發出翻閱奏折之聲。禦書房裏的紗窗上,依稀可見昊帝齊仲煌起身低頭踱步地身影。不時他又坐下去奮筆疾書。自晚膳後,齊仲煌在禦書房裏已忙碌了二個多時辰。
小太監安平挑著奏折匣匆匆走進了殿內。足音落在空寂的殿中仍舊格外清晰,不覺背心已見了微汗。待安平見到內侍總管馬英,低聲稟報了什麽,馬英斟酌了片刻,便領著安平挑著奏折匣往禦書房走去。
隔著一段殿廊,兩人行至禦書房門前,腳步放緩了一下,馬英輕微的咳嗽了一聲。雖有急事,也不敢輕易打擾皇上。卻隻這麽一站,裏麵便傳來皇帝地問話,“什麽事?”
馬英稟道,“啟稟皇上,奏折取來了。”
齊仲煌將手中的奏疏一合,丟下話來,“拿進來吧。”
“吱呀”一聲,安順將禦書房的門打開了,出來與安平一起把奏折匣抬進屋子裏。這已是今天送來地第三次奏折了。昊帝齊仲煌為政勤勉,批閱奏章搖持續到深夜。三年來,已成了這皇宮中的定規。
其實,按大齊朝曆代皇帝的慣例。很多奏折根本不需要送來給皇帝親自批閱。自大齊首位皇帝建國至今的百年中,對呈遞上來的奏章如何審閱,有著一套完整而嚴密地呈報和審核製度。各地方及各部門報上地重大事項都要經過層層審批。由尚書台(大齊國中央執行政務的總機關)當日值班官員審核後,按照奏折的輕重緩急再交丞相。丞相審閱後再呈遞皇帝禦閱。如果奏章上反映的事情不大,也可由丞相直接批複。也就是說,不需要將所有的奏章都呈送皇帝禦覽。隻是丞相批答後,必須再交回尚書台,由三位以上尚書共同審議後才可下發。這種呈報製度其實也是一種權力監控體係地具體表現。
為了防止有重大事件被丞相隱瞞,大齊的高祖皇帝在位時又特地設置了禦史台,用以監督、彈劾失職地尚書台官員。
從這個奏章呈遞製度長期的運行情況看,這種製度對於皇帝有些被動地,製約了他的權力。而丞相地權力又過大。因為事情決定上報皇帝與否是完全掌握在丞相手裏,由丞相的意誌決定。很多事情皇帝並不知曉。昊帝齊仲煌繼位的初期,便遇見過這種情形。直到去年年底才慢慢扭轉了局麵。一方麵為了更多的了解政務,另外一方麵也是不想讓掌控朝政的權臣們架空,齊仲煌幹脆下旨將每日的奏折全部呈遞上來。這樣一來,每天光是批閱奏章,就要占用大量的時間。
齊仲煌坐在寬大的紫檀木桌案前,手中握著毛筆,毛尖沾著鮮紅正批閱奏章。聞言隻抬了下頭,隨手往靠右邊一旁的金絲楠木長案一點,“先放那兒。把桌上這些批閱好的即刻送去尚書台。”
“奴才遵旨。”馬英將皇帝批閱完的小山似的奏章一一整理好,放於一旁空的奏折匣。安順則幫著安平一起將奏折匣裏的奏折全部拿出,放置在金絲楠木長案上。又幫著安平一起把奏折匣抬到禦書房外麵。
“奴才告退。”馬英躬身退出了屋子,轉身退出時暗中瞥了皇帝一眼。隻見昊帝齊仲煌的神色間一股倦意。
一旁侍候的小太監安順不時的抬起頭偷瞄一眼皇帝。隻見皇帝的眉毛時而憤怒地皺起,時而開心地舒展,時而沉默黯然,時而情緒激昂。安順的心情也隨之變化。
忽然,皇帝的筆尖在奏章上方懸空停住,眉頭漸漸皺了起來。看著奏章的目光漸漸地變得有些陰森起來。他放下手中的筆,半合雙目往後靠去。從皇上搭在龍椅扶手上輕輕叩動的手指卻可以看出,他正在思量著什麽事情。安順剛才偷偷的瞧了一眼,案上的這本奏折似乎是戶部侍郎李文彪彈劾靖國大將軍蕭壘昰的奏疏。
過了一會兒,皇上重新拿起剛才看著的奏疏,再次瀏覽那洋洋灑灑長篇大論,手指在那精美的金龍浮雕之上微微收緊,略泛出些蒼白。 突然,皇上好像驚醒一般,眼中瞬間恢複了一簇清冷的光。起筆的手也輕顫了一下。皇上在折子上用力寫下“無稽之談”幾個朱紅大字,忽然間廣袖一揚,便將那份奏疏擲在了地上。
合上桌案前的最後一封奏章,皇上這才放下手中的朱筆。閉上眼神緩緩養著神,而後還伸了個懶腰。空氣中有片刻的凝滯,繼而被門外一聲低低的清咳打破。
齊仲煌坐起來,突然身形一停,深深蹙眉,稍後才道,“馬英?進來吧。”
馬英端著茶盤從外麵走了進來。他微微佝身,蒼老的臉上沒有一絲情緒上的波動,輕聲說道,“皇上,威武侯劉鄖遞牌子求見!”話音方落,便感覺到皇上眼眸一抬,他心頭就像被絲縷薄刃一掠而過,頓覺毛骨悚然。
果然,隻見齊仲煌劍眉微蹙,唇角卻亦牽出一絲冷冷地笑容,“劉鄖,這麽晚了他還來做什麽?不是讓他回府好好反省的嗎?朕現在不想看見他,就說朕乏了,讓他明兒再來!”
齊仲煌現在聽見劉鄖的名字就煩,若不是他沒能耐管好自己後院的女人,何至於讓自己一再的向李銳安那個老狐狸妥協?想到自己為了保住劉鄖的位置,不得不答應太後提出的要求,在擬定留宮的十二名妃嬪名額中,李氏家族參選女子至少要占有兩個名額。齊仲煌便恨的咬牙——身為皇帝,還被人逼迫。這都是因為他尚無能力完全掌控朝政,隻能受製於權臣。
好在齊仲煌下手的快,在選秀前便設計將李銳安的嫡女嫁了出去,徹底絕了李銳安送女入宮,問鼎中宮之位的奢念。即使留下兩個李氏女子在宮中,也無礙大局。——齊仲煌早已叫人私下查探過,李氏家族目前僅有的四個適齡參選女子,都不是出自李氏直係。
齊仲煌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這場婚事不但達不到他預期目的,反倒是處處被動。——李銳安和太後借著威武侯府這幾日發生的事情,一次次的要挾。逼得他不得不作出讓步。更可恨的是嫁入威武侯府的那位原本生性乖張刁鑽,尖酸刻薄,蠻橫不講理的千金大小姐李雲怡,居然換了性子似的。劉家人幾次三番的挑釁,不但沒有占到她半點便宜。反而令那劉家人自己丟盡了臉麵,成為京都街頭的笑談。
下午召見劉鄖時,齊仲煌大發脾氣。將他狠狠的訓責了一頓。並罰了他半年的俸祿。若不是現在尚需劉鄖為自己賣力,齊仲煌恨不得命人狠狠地打他一頓板子。堂堂七尺男兒,居然對付不了一個養在深閨之中的小女子?不僅丟盡了自己的臉麵,還幾乎打亂了他的計劃,置他於被動。
齊仲煌原本計劃的很好,以給劉李兩家賜婚之事,來算計李銳安,牽製他。如今不但未達到預期目的,反而受其連累。——李銳安和太後借著威武侯府這幾日發生的事情,一次次的要挾。逼得他不得不作出讓步。老狐狸養出來的女兒不是什麽好相與,但劉鄖也未免太讓他失望。幾次交鋒,不但一點便宜都沒占到。反而被個小女人弄的狼狽不堪。這幾日威武侯府發生之事,早有暗探呈報於他。
不想,忠心耿耿的總管馬英,卻沒有如往日那般出去傳旨,而是略帶猶豫地說道,“皇上……,威武侯說是有緊急事務要稟報.。”
“都這會兒了,還有什麽緊急事務要稟報的?”想了想,齊仲煌緩和了一下情緒,抬起頭看了馬英一眼,正想開口說些什麽。忽然,門外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小太監俯著身子,在門口稟報道,“陛下,衡王緊急求見。”
齊仲煌一怔,這麽晚的時辰衡王齊仲崖入宮覲見,這樣的事自他繼位以來還從未有過。“難道外麵發生了什麽大事?衡王和威武侯同時入宮覲見?”詫異隻在一念之間,他當即命道,“宣衡王、威武侯覲見!”
“奴才遵旨!”
片刻,衡王齊仲崖、威武侯劉鄖在馬英的引導下匆匆走進了禦書房。兩人躬身施禮道,“臣齊仲崖(劉鄖)參見皇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