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國際形勢

字數:3285   加入書籤

A+A-


    而且這種小型艦種的指戰員培養起來也比較容易,能夠很快發展出一隻威力不錯的近海防禦海軍,可以算得上投資小見效快的典型了,而且可以利用這些小型戰艦大量培養合格的海軍指戰員,讓剛進入海軍的指戰員先接觸一下新型自動化艦炮和柴油機等裝備,等到第二輪的海軍大發展之時,就能夠從現有的艦艇上擇優抽調人員,極大的縮短了新式戰艦形成戰鬥力的時間,不用擔心出現裝備等人的狀況。

    而且新中國的海軍開局還是相當不錯的,建國沒有多久就拿回了所有適合做軍港的領土,有著這些優良的不凍港和大型造船基地,除了讓海軍不至於淪為北洋水師那樣的一次性艦隊,還能夠極大程度的降低新中國的海防壓力,北方的朝鮮半島還在日本人手裏,南方的馬六甲海峽還在英國人手裏,暫時不能變成中國的內海,但是也已經開了一個好頭,拿回了青島和旅順之後,雖然黃海部分還需要和日本人共用,但是渤海灣已經變成了自家的內海,掌握了金蘭灣和蘇比克灣之後,中國海軍就已經掌握了半個南海,結合中業島和太平島這兩個位於南海中心的島嶼,隻要等機場和港口等配套設施到位,就能將南部的防線從原來的海南島,一直推進到馬六甲海峽附近,整整擴展出去了一千多公裏。

    不但極大程度上改善了海防安全,考慮到目前中國最大的威脅來自日本,而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大量的物資和原材料需要進口,其中來自印度地區的占據了絕大多數,隻要擁有必要的時候切斷印度洋航線的能力,就能對日本形成一種無形的威懾能力,讓他們在拋開協約國身份時三思而後行,雖然因為日本中下級參謀喜歡獨走的傳統,這種威懾力顯得有些不足,但是能爭取一點時間總是好的,新中國海軍目前缺少的隻是這一點點時間而已。

    要知道日本雖然是協約國成員,可以很方便的向英美進口各種物資,但是從美國進口物資的話就必須走太平洋航線,全程長達一萬多公裏的航程,中間隻有一個夏威夷能夠停靠,而且航線全程深入太平洋當中,必須使用大型遠洋貨船運輸,不但安全性很難讓人接受,而且因為補給點相距太遠,貨輪就必把更多的空間和噸位用來裝燃料,運輸周期和成本都相當高昂,雖然印度洋航線距離和太平洋航線差不多,但是可以一直沿著海岸線航行,沿途有很多補給點可以停靠,不但航線安全性更高,而且運輸成本也自然更低廉,而且走沿海航線的話,小型貨輪也能跑一跑,對日本這樣買不起大型貨輪的窮逼來說,也有著特別的吸引力,所以隻有一些印度沒有的產品,日本才會考慮從美國進口。

    當然了林封從來不缺錢,又想要和美國打好關係,所以才幾年的時間,就已經建設起了一個擁有五十多萬噸貨輪的船隊,當然了這隻船隊比較搞笑的是,一改農業國出口糧食換工業產品的常識,明明新中國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農業國,而美國現在是世界鋼產量第一的工業國,偏偏新中國進口各種糧食和油料等物資,然後把各種收音機、放映機、柴油機等等工業產品出口到美國,要不是因為物資缺口太大,而各種工業產品的產量暫時上不去,差點就要倒賺美國人的外匯了,這個事實讓很多的白皮種族主義者非常不舒服,還起來搞過幾次遊行示威啥的,可惜現在的美帝可是真資本家掌權的,管你是不是我們國家的公民呢,敢站出來擋我的財路,不讓我賺錢,那就是和我過不去,所有起來鬧事的人,全部都被州政府出動部隊抓去撿肥皂了。

    中國在忙著風風火火的搞建設,歐洲列強也沒有閑著,德國人眼看能夠拿到戰爭勝利了,德軍上下指戰員自然是分外的興奮了,他們的密集的凝固汽油彈掩護下,發動了連綿不絕的波次進攻,配合新亮相的德製突擊炮近距離火力打擊,在損失了十來萬人之後成功的突破了英法聯軍的防線,大量部隊順著缺口衝入了巴黎市區當中,然後就遇到了拚死抵抗的英法聯軍,陷入了殘酷的巷戰當中。

    別說現在還處於一戰水平的德軍了,就算是二戰時候的德軍都對巷戰沒有啥好辦法,在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自殺性戰術麵前,所有的裝備和技術優勢都變成了笑話,唯一比拚的就是雙方投入的人數和戰鬥意誌,偏偏在這兩個方麵德國人都不占什麽優勢,人數方麵英法聯軍已經度過了初期的混亂,大量的殖民地部隊被動員起來,作為非常優秀的炮灰被投入戰線當中,德國人卻隻有本土的那幾千萬人,導致能夠動員起來的軍隊人數完全不夠看,在作戰意誌方麵背靠也是背靠家鄉的法國人更占優勢,所以德國人就在巴黎碰了個頭破血流。

    僵持了一個月左右,雙方都損失了十來萬人之後,戰線還是被維持在了巴黎的郊外,這個時候英法聯軍從中國換來的飛機終於到貨了,德國人的飛艇因為使用的是不穩定的氫氣,結果被英法聯軍的陸航埋伏了一次,在飛機的密集火力打擊之下損失了二十來艘,這足以讓飛艇產量不高的德國人肉疼了,接下裏的戰鬥當中再也不敢隨便出現在西線戰場了,而是轉移到了沒有像樣防空能力的東線,把俄國人燒的哭爹喊娘的。

    經過這幾次的大規模空戰之後,雖然氫氣飛艇的安全性被徹底暴露出來,但是考慮到大型飛艇動不動數十噸的載荷,用來掛載大量燃燒彈進行地毯式轟炸的時候,通常能夠對守軍造成毀滅性的的打擊,雖然協約國集團一時間搞不出實用的凝固汽油彈,不過普通燃燒彈搞起來還是不困難的,實在沒有燃燒彈的話大量的高爆彈效果還可以,所以不管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都紛紛上馬了大型飛艇項目,為了保護這些昂貴的大玩具,空戰的激烈程度立刻又上了一個台階。

    不過德國人雖然自己挺能打的,奈何兩次世界大戰都找了一堆逗比隊友,為了防止隊友撲街之後單挑全世界,不得不把部分力量分散出來幫助奧匈和意大利,結果東西兩線還是打成了僵持狀態,雖然比林封從曆史書上看到的記錄要精彩一點,不過陸地戰局已經幾乎沒有什麽變化了,海上的話倒是搞得像模像樣的,雖然公海艦隊還在蹲著當存在艦隊,不過提前有了狼群戰術和潛艇通氣管技術之後,對協約國的商船造成了相當巨大的損失。

    不過這些已經和林封沒有太大的關係了,有著美國人這個歐洲債主的存在,是絕對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協約國輸掉的,他們必然會在需要的時候製造一個借口參與這一場大戰,將歐戰徹底演化為世界大戰,哪怕他給德國人提供了這麽多東西,也頂多能夠給協約國多造成一點損失而已,德國人的人口不足和國土沒有縱深的先天條件,就決定了他們絕對沒有支持長時間消耗戰的能力。

    這場戰爭唯一的亮點就在於,中國對飛機上艦的嚐試並非什麽絕密信息,加上航空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雖然因為還需要受到氣候條件的製約,並不能徹底的淘汰舊式的主力艦,但是各國還是對這個新興的領域投入了很強的注意力,雖然還不至於像中國這樣直接上空軍,但是都先後成立了各自的陸航和海航部門,並且蘭利之類的改裝型實驗航母也先後出現,隻是因為對發展方向上海拿不定注意,發展速度還相對緩慢而已。

    中國這邊的第一艘改裝航母倒是進行的比較順利,因為使用的鷹式戰鬥機的原型機就是正宗艦載機,隻要把閹割掉的著艦鉤之類的東西在安裝上,就可以變身成艦載機了,而且林封雖然沒有直接給出航母整體圖紙,但是在艦橋、升降機、攔阻索等配套子係統上麵,還是給出了不少的提示和資料的,才幾個月的功夫已經完成了改造方案設計,把船拖到船塢裏麵開工改造了,預計年底就能下水海試。(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