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世界線變動
字數:3320 加入書籤
說句老實話,這一次的這款飛艇屬性還是很強悍的,分貨運型和轟炸型,大部分屬性都是差不多的,貨運型全長200米、最大高度60米、最大直徑50米、空重160噸、巡航速度120km/h,三千米高度飛行時有效載荷50噸,用來執行運輸任務的時候非常給力,雖然飛的慢一點但是運輸能力幾乎比得上冷戰時期的戰略運輸機了,轟炸型在吊籃部分增加了一些裝甲,吃掉了一部分的有效載荷,但是也能夠掛載30枚900kg的新式航空炸彈,用來進行地毯式轟炸的話威力相當不錯。
最終軍委會決議就是,空軍會花費三年的時間,建設三個新的轟炸航空旅和三個運輸航空旅,每個旅都會配備三十六艘重型飛艇,用來執行戰略打擊/運輸任務,而陸航和海航則維持現有的編製不動,等待新一代的飛機列裝之後再做調整,林封看過預算沒問題之後就批準了,畢竟這玩意隻有給空軍最合適,他之前還擔心陸軍和海軍眼皮子淺,見到啥好東西都想往自己懷裏攔呢,看樣子不用浪費時間去做工作了。
時間邁入1915年之後,中國派往歐洲的軍事觀察團也終於抵達法國,這麽晚才到達歐洲主要是因為前期扯皮花了一些時間,協約國集團雖然對中國派遣觀察團沒啥意見,但是對於中國要求的必須提供機場和後勤支援之類的條件不太滿意,畢竟這些條件之前都是隻提供給盟友的,中國雖然加入了協約國集團,卻和日本一樣隻是蹲在東亞地區打個醬油,根本沒有在至關重要的戰場上發揮作用。
最可惡的地方在於,明明有著五億的人口和上百萬的常備軍,要是能夠動員起來派到歐洲地麵戰場的話,是非常不錯的炮灰部隊,而且數量上也絕無問題,卻總是被他們找到各種理由推脫了過去,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還有利用這場歐戰大發戰爭財上了,真是沾了點小便宜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還有那個日本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好不容易利用日俄戰爭讓他們政府破產了,現在卻利用歐戰的機會快把欠債都還掉了,還有餘錢大搞海軍主力艦了,將來肯定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已經很是有一些歐洲政治家在策劃著,等到歐戰打完大家騰出手來之後,就支持日本再來一次甲午,最好中國的空軍和日本的海軍同歸於盡,這樣大家就再也不用擔心這些黃皮猴子鬧騰了,但是目前卻還真的離不開他們呢,歐洲上空目前都已經打成了一鍋粥了,隻要天氣允許的時候總是能看到天上無數飛機在相互追逐,大多都長得一模一樣而隻是塗裝上有些區別,誰也不敢輕易讓對方占據戰場的天空,因為那必然會引來燃燒彈轟炸而損失慘重。
所有歐洲列強都在使勁生產飛機,大量的飛機被製造出來,然後送到前線機場,出擊個幾次之後就損失掉了,所有國家的前線指揮官都在抱怨自己的飛機不夠用,而飛機生產需要大量的電解鋁,目前全世界隻有中國和美國有能力大量提供這種奢侈品,除了需要鋁合金來製造飛機骨架之後,還需要一台合格的飛機發動機,雖然各大列強都引進了發動機生產技術,但是工廠生產線升級調整可不是一時半會能搞定的,目前自產發動機的產量都很有限,隻有中國有能力不限量的提供飛機發動機。
英國和法國最終還是在發動機產量的壓力下屈服了,同意了給中國觀察團提供靠近前線的機場,並且包圍和後勤工作也委托他們提供,當然中國投桃報李的給他們提供了一批免費發動機,反正現在發動機生產的大頭是天頂星工廠,雖然煉金爐的能耗略高一些,但是考慮到能夠直接生成合格零部件,而且能保證有100%的成品率,在製造精密器件的時候成本反而比傳統方式低了好幾倍,從那裏出來的發動機比鋁錠貴不了多少錢,要不是為了培養本土工業發展,還真的懶得花大代價去建正常發動機工廠呢。
代表團到了歐洲之後,大量的第一手情報被源源不斷發回國內,給國內的軍事改革提供了許多的經驗教訓,林封也用這些資料和自己腦海中的近代史一一對照,發現在自己的努力推動下,歐戰的世界線變動率還是蠻高的,至少他在曆史文獻當中看到的歐戰,就是單純的花上幾天的時間做炮火準備,然後步兵無腦衝鋒,等前線部隊死光了就拉倒。
而現在的歐戰卻有些二戰早期的味道了,天上到處都是飛機在相互獵殺,地麵上的戰況也是犬牙交錯,受到中國戰場上大規模使用突擊炮的影響,英法德三國紛紛加大了對裝甲力量的研究,雖然他們還搞不出二戰經典坦克來,但是學著中國搞點輕裝的敞篷突擊炮還是問題不大的,在飛機發動機技術的刺激下,列強已經能夠生產出七八十馬力的車輛汽油機了,履帶式底盤也可以直接借用農用拖拉機技術,裝上一門75mm或者三寸榴彈炮,開到陣地上用來壓製火力點還是很好用的。
總的來說,相比曆史上的一戰,這邊的一戰在戰略形勢上還是差不多,當然了具體的細節上變動極大,雖然士兵的傷亡率在各種消炎藥的控製下大幅度降低了,但是因為各國大量投入了飛機、飛艇和突擊炮等技術兵器,對工業產能和政府財政的壓力更加巨大,歐洲列強雖然死的人少了一點,但是國民生活水準下降的速度卻更快。
法國是首都都被卷入了戰爭當中,大量的工廠還有城郊的農田遭到炮火毀壞,給他們造成了相當慘重的損失,而且前期被德國人攻入城市當中,雖然最終被英法聯手打了出去,但是巷戰向來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自殺性戰術,巴黎巷戰不但造成了大量英法部隊的傷亡,而且混戰當中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量的誤傷,巴黎地區的非軍事人員傷亡數字幾倍於雙方作戰人員,給法國人留下了相當深刻的記憶。
英國人雖然到現在本土還沒有受到打擊,但是他們在戰前把一部分大噸位商船出售給了中國,被中國拿去跑太平洋航線去了,德國人又提前祭出了狼群戰術,大量安裝了通氣管的u艇出沒在大西洋當中,無數滿載貨物的商船被擊沉在了冰冷的大西洋當中,所以英國人的海運能力很快就下降到了很危險的地步,開始逐漸無法保證本土的充足物資供應了,本土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好不到那裏去。
毛熊則因為受到了比曆史上更大的打擊,國內的經濟形勢相當的不容樂觀,西伯利亞大鐵路幾乎處於半停工狀態,看樣子是在一戰結束之前沒法完工了,而且國內的生活問題也是幾大主力列強當中最突出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起義浪潮應該會提前爆發,為此林封特意調整了幾個直屬工廠的生產計劃,並且以防備日本在朝鮮半島鬧事為由,要求軍方加強北方地區的戰備。
日本方麵的狀態倒是和曆史上區別不大,他們雖然換了海軍派係的人上台執政,提前開始了勞民傷財的八八艦隊計劃,但是因為歐洲列強受到的打擊更大,對物資的需求量更為龐大,所以財政缺口暫時被海量的國際訂單補上了,雖然國內的民眾生活的水深火熱的,但是政府財政倒還能夠勉強支撐,美國的狀況倒是和日本差不多,雖然因為沒有參戰的原因,來自歐洲的訂單少了一些,但是大量來自中國的訂單同樣讓他們賺的鍋滿盆滿的。
雖然說自家軍隊一直處於進攻狀態,但是慘烈的傷亡還是讓德國有些受不了了,加上海軍對手裏的幾項秘密武器都開始熟練了,在各方麵的壓力共同作用之下,德皇威廉二世終於下令公海艦隊出擊,試圖一舉擊敗英國皇家海軍,奪取英吉利海峽的製海權,若是這次作戰成功了的話,德國人就能封閉法國的海上交通線,為陸軍徹底擊敗法國奠定基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