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鴻蒙妙氣(修)
字數:4421 加入書籤
無邊混沌之中,每有天地初開,必生鴻蒙妙氣,化入天地,衍生萬物。
這一日,混沌之中,陰陽二氣激蕩,不知何處傳來的的波動擾亂了亙古恒存的混沌,激蕩的元氣蕩開了一方天地,天地初開,萬般玄妙衍化,可不是每個天地都能安全成長的,這一方,就不能。
其正好處於兩方存在已久的大天地之間,雖混沌玄妙,近而老死不相往來,但畢竟混沌元氣不足,使得此方天地先天不足,不過短短一瞬,終究是撐不住衍化天地萬物的消耗,又化作灰蒙蒙的混沌元氣消散不見,但,其中一道剛剛生成的鴻蒙妙氣,卻劃破世界,出現在了另外一個地方。
李地山抱著本厚厚的易經,苦苦背誦,他爹取名時問了個老學究,老學究專研易經,取地山謙的卦名,給他個李地山的名號,所以他長大後知曉此事,便想讀讀易經,別的不求,但畢竟與自己的名字有關,知識多些,出去談到也算有幾分學識,可惜現在的大學生古文素養普遍偏低,便是他從小愛好古文,也沒能耐一遍讀通。幾番反複後,背下了乾坤兩卦的爻辭,背下了八卦的卦名和五行屬性,便再也沒有別的收獲了。
隻是他是個不服輸的人,易經雖艱澀,但這遠不能使他放棄,他堅信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易經有很多文獻,分為經與傳,經讀不透,他便拿著抄好的傳裏的序卦傳,來到學校外的小山坡的木椅子上苦苦背誦,環境清幽,微風習習,正是個讀書的好地方,這裏以前是不少人讀英語的地方,可惜,他不愛英語。
突然,一道驚雷劈下,雷比聲快,可憐李地山凡胎,連反應都沒有就化作焦炭。隨後雷聲才傳來,但卻與李地沒有多少關係了。這時,一道玄妙的波動劃過李地山被雷光肆虐過的軀體,帶著李地山的靈魂消失在了這個世界上。
陽龍山,陽龍派,陽龍殿。
李振山看著殿下盤坐著睡著的李地,氣不打一處來,這小子是他的侄子,由於自己一心練武,老都老了,卻無兒無女,所以便下山接了自己的哥哥的二兒子進了這陽龍山,收做自己的親傳弟子,算是半個徒弟,半個兒子。不想這小子剛剛學陽龍心法,接引陽氣,心思不集中,坐著坐著居然睡著了,可憐自己還以為這小子資質不錯,初次接引便堅持這般長時間,真是將他氣了個半死。
李振山回憶起他哥哥,那是老實莊稼人一個,有兩個丫頭,兩個小子,屬這個叫李地的最小,鄉下勞動力金貴,女子不加入排行,不然這小子應該排老四,他姐姐都已經嫁人,他哥哥也已經娶妻,陽氣已瀉,卻煉不出真陽,自然就修不了陽龍山秘傳功法,陽龍心訣。他李振山三十五年未歸,爹娘都是他哥哥照顧,實在覺得虧欠,不然,就是不要徒弟,也不收這麽個憊懶貨。
生氣歸生氣,他倒也不意外,他也練這陽龍心訣,自然清楚,陽氣入體後,暖意洋洋,若心智不夠堅定,未能依照功法煉化,就會化作生機暖流流遍周身百骸,煞是舒服。
加上自己尋來這侄子的半個月,舟車勞頓,本就困頓,暖意一起,睡了也不奇怪。隻是這同樣也說明這小子自己自控能力不足,以後還是需要好好雕琢,才有可能成器,希望這小子,不要浪費了這一番機緣啊。
李地山睜開眼,他其實早就醒了,但當他正要睜眼時,直覺腦中兩聲巨響,一道悠遠玄妙,一道歇斯底裏,隨後,都化作兩道記憶融入了他的魂靈。他梳理半晌,方才搞明白,自己死於驚雷,卻被鴻蒙妙氣裹挾,附身到了剛剛十歲的李地身上。
原來的這小子接引陽氣,冒失的將暖意引到了腦中,雖然陽氣溫和,但也不是隨意擺布的,一出差錯,便一命嗚呼,倒是便宜了李地山。而那道鴻蒙妙氣如今已經徹底化入李地山的真靈,攜帶了不少的信息,所以他腦中突然出現了一部玄妙的秘法,名字叫做,《九六十二法》。但那些都是後事,現在,李地山,不,李地,需要先應對眼前的麻煩。
李地看著眼前自己的叔叔臉上陰晴不定,心下忐忑,不知道是何原因,但好在李地原來的記憶猶在,於是小心翼翼的開口問道:“叔叔,我接引陽氣失敗了,現在該怎麽辦?”
李振山回過神來,發現自己在李地麵前有些失態,咳嗽了兩聲,沒好氣的說道:“還能怎麽辦,一天隻有早上的陽氣純粹而溫和,今日失敗,明天再來就是,回屋去吧,此次念你一路奔波,睡著就算了,以後要是還這樣沒有自製力,早晚死於陽氣之手,而且,下次你若是再次睡著,就不怪我下手每個輕重了!”他說道後麵,神色變得嚴肅起來。
李地眼珠一轉,便考量清楚了狀況,看來他這便宜二叔是把他融合軀體殘魂的時間,當作他睡著了。他見李振山說到後麵疾言厲色,也不敢回話,灰溜溜的回自己的小窩去了。
陽龍山的陽龍派,是這陽龍山唯一的武林門派,陽龍心訣宏大剛猛,接引出陽氣修行,算是堂堂正正的武林門派,受陽氣影響,其招式大都大開大合,在這天龍山脈穩穩地排在前三。
由於要接引陽氣,而早上的陽氣最為溫和,且富有朝氣,所以陽龍派的屋子都是朝東的,而這陽龍山也是整個天龍山脈最東方的一座山,雖然在天龍山脈不高,但也有上千丈,而且遠處雲霧飄渺,很是神秘,遠的不說,近處山間鳥鳴獸奔,也是好一幅難得的景色,李地心曠神怡。
且不論半山回窩看到的種種景色,李地在一位身穿藍色衣服的弟子帶領下,李地找到了為自己準備的小窩,離著陽龍殿,極近。他急著回去,也沒有詢問山中景色的意思,那弟子訕訕的走了。
“可惜,沒有與長老弟子搭上關係。那弟子一邊走,一邊嘟囔。
回到小窩裏坐了一會,見那弟子走遠,這裏又半天沒人進來,便關上木門,他可沒有心情與一個無事獻殷勤的主扯上什麽關係。
李地開始坐定梳理腦中雜亂的記憶,首先是他自己的記憶,之前的不必說,除了已經記住的更加牢固,模糊的記憶更加清晰。在記憶中,李地還找到了劈死自己的那道驚雷的模樣,看起來,著實有些玄妙。當時生死一瞬,沒有機會看,現在回味,發現那道雷,居然以雷光顯出了龍形。
他結合鴻蒙妙氣攜帶的信息弄明白,原來這道雷形成已久,在雲層中困住無法現形,原來的天地本也不允許出現怪力鬼神,即便哪日出來,怕是也會在一時三刻內就會消散不見,還虧了破界而來的鴻蒙妙氣擊散了那裏的規則,才有了現形的機會,雖一瞬,光華不減。
同時,也是它引導鴻蒙妙氣散化到了他的靈魂之中,借餘威繼續跨界占了剛剛魂靈消散的李地的身軀。隨後鴻蒙妙氣幫助李地山完美融合軀體後,殘餘的力量與李地山靈魂相合,可惜李地的靈魂太弱,於是鴻蒙妙氣便借雷龍法相與易經乾坤兩卦的爻辭化作了一部秘法,《九六十二法》,作為承載絕大部分李地無法消化的信息,然後,鴻蒙妙氣徹底消散。
李地仔細研究後發現,這《九六十二法》分乾坤兩部,乾部借乾卦六爻演化而成,由於卦分上下,所以又分上三法與下三法,其中上三法必須要等下三法修煉到三層以後,才能修行,其中關係與易經上下相應之理同,即初應四,二應五,三應上。坤部與乾部劃分相同,但乾卦納陽氣修行煉體,坤卦納陰氣凝神煉魂,直到十二法全部小成乾坤兩部才會有所聯動,看起來還是比較獨立的。
如今李地一法未成,所以《九六十二法》,乾坤兩部都隻能看到下三法初層。而李地早上接引了陽氣,已經可以開始練乾部下三法了。李地定眼一瞧,這下三法分別是潛龍遁形法,見龍開脈法,君子乾乾訣。他對乾坤兩卦爻辭倒背如流,自然看的出來,這是乾卦初九,九二,九三三爻爻辭所化,但單看名字,就知道定然都有了些變化。
具體如何,還是要練過才知曉。不過李地對這《九六十二法》信心十足,畢竟,能夠將自己帶到另外一個世界的鴻蒙妙氣演化出來的,又怎麽可能是普通功法。
小心翼翼的引導著散落在軀體各處的陽氣,按照潛龍遁形法運行,隻見那陽氣化作絲線,流遍周身,然後在丹田化作一條靈動的小龍,時隱時現。
小龍一成形,李地就隱隱有一種預感,自己掌握了一樣有趣的神通。站起身來,催動陽氣,隻見周身湧出一道灰塵,包裹住自己,走動之間,身形在那灰塵的包裹下,開始變得模糊。李地初次接觸神通,自然玩心大起,到處亂跑,但不一會,丹田內時隱時現的小龍哀鳴一聲,徹底隱沒,李地知道,這是自己陽氣不足的緣故,以後還是要勤奮修行,才能真正掌握這神通。如今陽氣不足,潛龍無法現形,自然,也就無法支撐自己遁形了。
又是半日,他通讀了一遍可以看的法訣,發現這《九六十二法》,每一法都分六層,以潛龍遁形法為例,這第一層,就是借艮卦演化出來的借灰土遁形,大成後可以遁入地下,當然,依他的法力,頂多也就遁下去一個腳,並不實用。第二層就可以全身入土穿行,雖然耗費頗多,但不失為一個保命之法,第三層是借水霧遁形,後麵的李地有一些猜測,但還是看不了,想到當時消化信息時的刺痛,想來是自己靈魂虛弱,無法得見,還要慢慢修行才是。那些離李地還太遠,現在李地的目標,就是先把第一層練好,積蓄陽氣,掌握揚沙遁形神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