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沐仙日

字數:3410   加入書籤

A+A-




    nbsp;   陳跛子痛痛快快的洗了澡,然後將那身還算得體的布衫換上,又像是讀書人一般對著木盆裏的麵容一番修飾整理,這才匆匆出了門。

    他年幼時從樹上摔下來,腿上落了殘疾,走路便這樣一瘸一拐的,時常惹人笑話。不過今日不同了,路上的村民隔三差五就有過來搭話的,語氣十分溫和,甚至還帶了些討好的意思,他可以肆意的仰著頭走路,再也不會有人道他的不是。

    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是從幾個月前開始的,那時落魄無能的他在村裏的沐仙日上被選為仙童,親自體驗了一番騰雲駕霧的感覺,現在回想起來還有些飄飄欲仙。

    至此村裏人都對他刮目相看,能被得道之人選中,想來也是極大的福分,這樣的因緣誰人不想沾上一沾,就連裏正大人也對他另眼相看。

    “陳叔,你說說,那到底是怎樣一種感覺,真的像道長所說的那樣生龍活虎,天人有感麽?”時常有一些年輕的小夥子跑來粘著自己,滿眼都是羨慕之色,讓他一遍又一遍的講講沐仙日那天的所見所聞。

    每當這時,他都會不厭其煩的清清嗓子,故意拖著長調,那些上了年紀的人也會豎起耳朵往這邊靠攏。

    “讓我想想”他仰著頭,想讓自己的話聽起來更有韻味,卻發現腹無詩書的嘴裏連一句像樣的話都說不出來,隻好把道長說與他聽的那些詞再次重複一遍,“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哈哈,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啊。”

    即便反反複複都是這些話,那些小後生還是喜歡圍著他問東問西,他也樂此不疲的與他們一起嬉笑。

    村子的西頭,有一處獨門獨院的宅子,麵積不大,格外冷清,絲毫看不到半點煙火氣息,然而卻有兩個下人專門打掃。

    宅子裏隻有一間房,那是止水先生的齋室,每當沐仙日的時候,這裏才會圍滿了人。

    沐仙日是近兩年才在瓦窯村興起的祈福活動,為時三日,屆時在山中修道的止水先生就會出現在村裏,為大家說長生,講天法,談經論道,如果幸運,還會被選為仙童,獨享道家食氣卻穀之法。

    止水先生名諱葛青,又號抱一子,是陶員吏的友人,兩人相識於青州,曾一同求學於道,後來陶翁入了太醫監,而葛青一生致力於羽化問仙一事,於這山林間清修。

    兩年前,再次與葛青偶遇的陶翁將其引薦給裏正,裏正雖然不學無術,卻也瞧得出此人器宇不凡,一番交談下更是奉為仙人,便使人為其修一座宅子,長期供奉,不曾想對方婉言拒絕了,隻道清心寡欲,不敢奢求人間繁華,便有一食風飲露的住處即可。

    葛青沒有久留,裏正次日一早再來拜訪時,齋室已經空無一人,不過三五月之後,止水先生會再次拜訪瓦窯村,與大家一同參道。

    如此便是沐仙日。

    陳跛子擠過人群的時候,大家不自覺的讓出一條道,村裏人都知道,這個腿腳不利索的農漢是止水先生選出的仙童,沾過仙氣。

    &nb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sp; 此時齋室外圍了不少人,更有許多婦人抱著孩子,希翼這次自家孩子能被道長看中,修一日仙緣。

    “開齋!”

    隨著一聲呐喊,齋室的門被拉開了,一個素衣道袍的男子抬腳跨步而出,他向齋台下的眾人恭恭敬敬的拱手作揖,眾人立時禁了聲,也學著道長的模樣,拱手回禮。

    下了兩級石階,麵前擺了一個紅木案子,他捋了捋被風吹亂的鬢角,在案前席地而坐,眾人也便圍著他就地坐下。

    止水先生年過半百,卻生了一副少年郎的麵容,他的聲音清脆悅耳,仿佛林間山雀,舉手投足間便是仙家風範,抬眼低眉時又有夫子聖言,一番論道,眾人頻頻點頭。

    其實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葛青在講些什麽,有甚者已經抓耳撓腮,打起哈欠,便是曾經被選做仙童的陳跛子也隻能搖頭晃腦的做做樣子,心裏記上幾句道家語,留作日後炫耀的本錢。

    講學的過程有些低沉,當案上的香燒到見底的時候,大家終於翹首以盼起來。

    止水先生站起身,立在一旁的陶翁從懷裏掏出一卷草紙,遞了過去,止水先生恭敬的接過來,如聖物般小心翼翼的放在案上,然後退後兩步,一個下人端了一個銅盆過來,止水先生以手背撫水三下,這才將雙手浸於盆內,前後翻轉幾下,便取了一塊兒布拭擦幹淨。

    陳跛子緊緊地盯著止水先生的那雙手,大氣也不敢喘,數月前就是這雙手傳了道家懿旨,引自己為仙童,獨享仙家瑞雲。

    他依稀記得走進齋室的時候,由於緊張,還絆了一跤,止水先生隨後也跟了進來,引自己坐在榻上,盤膝靜坐。

    榻前有方食案,上麵擺放著一碗茶水以及一個青銅瑞獸檀香爐,爐內氤氳繚繞,茶水香氣四溢。

    喝了茶,便這樣坐著,不知幾時,忽覺身子輕盈不少,周身流光溢彩,似乎有仙子在低聲吟唱,抬手間滿是流雲清風,端的是入了仙境,好不爽快。

    陳跛子蹭了蹭嘴角,那時的情景依舊讓人流連忘返。

    他焦急的望著再次坐回案前的止水先生,心道今日不知誰會有這樣的福氣。

    止水先生擺了擺衣袖,然後將案上的草紙打開,拿起手邊的白毫竹筆,夾在雙手拇指間點頭再拜,一人忽道:“起筆!”

    止水先生這才伸直手臂,將筆懸在草紙上方,懸而不動。

    大夥睜大了眼睛,瞧著筆鬃上並無半點墨痕,止水先生口中念念有詞。

    “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香爇玉爐,心存帝前,真靈下盼,仙佩臨軒,今臣關告,遙達九天。”

    少頃,他放下手中的筆,將案上的草紙拾起,舉在香爐之上,白煙繚繞,眾目睽睽之下,那空無一字的紙上竟生出褐色的字跡。

    眾人驚呼,皆暗自祈願紙上顯現的是自己的名字,隨即止水先生高呼:“今為一‘道’字,是為人人有份,人人可享仙福。”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