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八九玄功與九轉玄功
字數:8676 加入書籤
第九章**玄功與九轉玄功
確立了師徒名分!
菩提臉色再也不似剛才的嚴肅,和善的對袁善說到:“乖徒兒,剛剛你是如何發現為師的!我的隱身之法雖無刻意,但也不是現在的你能發現的!”
袁善本來以為能混過去的,誰知道還是來了,當下不由得訕笑起來!!
“老師···那···那····那個什麽······”
看著支支吾吾的袁善如此表現,菩提那還不知道自己是被詐出來的。
當下也不生氣,反而哈哈大笑起來,越發對自己這個剛收的徒兒滿意、喜愛起來。
"乖徒兒,你的姓袁名善?\”
\”是的,老師,我剛出世時,給自己取了一個渾名,叫袁善。"
"袁善,善者行善,袁者不空。很好,不錯,徒兒你乃我坐下二弟子,你有個大師兄叫作彌勒,吾乃西方教二教主準提聖人的三屍之一,菩提老祖是也。"
正當菩提給袁善普及教育的事候。
玉鼎也帶著楊戩來到了昆侖山玉虛宮外。
剛來到玉虛宮門外,一個守門童子就向著玉鼎真人迎了上來,"師兄,聖人讓您直接進去見他,不必進行通傳。"
"有勞童子了,"玉鼎施了一禮後,朝著玉虛宮內走去。
一路上遇見不少師兄弟,紛紛見禮後,得知玉鼎急著見老師後也不留他,隻是目光奇異的盯著玉鼎懷中的小男孩看了幾眼。
玉鼎在一間大殿外停住腳步,彎腰施禮"弟子玉鼎求見老師。"
玉鼎話音剛落下沒多久,一道淡然的聲音從大殿內傳來"進來吧!"
玉鼎恭敬的進入大殿內,沒有珠玉玲琅,奢華寶氣,隻有些淡淡的雲霧飄蕩在大殿之內。
大殿空曠隻有一個香鼎內插著幾支熏香,散發著淡淡的香氣,中央一個蒲團,蒲團上一個素身道袍的中年人閉目打坐。
望著身影麵容在雲霧下若隱若現的原始聖人,玉鼎滿含敬畏與仰慕,他就是自己的老師,諸天聖人之一的存在。
"你的來意我已清楚,你之弟子並無妨礙,哼,準提倒是舍得,竟然用八寶功德池的功德水替你弟子洗經伐髓,根基與資質都有提升。"
玉鼎聽到原始的話,又喜又驚,八寶功德池玉鼎也知道,此池乃西方教的立教根本之一。
乃是天降,池水的功效隻有渺渺幾人知道。準提聖人動用此物,雖然他的弟子得了好處固然可喜,但是準提聖人下了哪麽大的功夫,自己闡教與西方聖人又不熟,有此可知準提人的所圖非小阿。
一時間玉鼎心驚膽戰,自己雖然是聖人弟子但是讓聖人這樣惦記著,誰也受不了啊!
"無妨,他之圖謀我也曉得一二,**之道中的七十二變化之術也算頗有可取之處,你可讓你之徒兒結合九轉之法修習。你且下去吧。"
玉鼎聽到老師如此說心中安定了大半,恭敬行禮之後退出了大殿。
原始閉目掐算了一陣,突然一陣冷笑"匹夫好算計,吾安能讓你如願"
"童兒,去把你大師伯前段時間遣人送來的九轉金丹取一葫蘆來,再去把道門的護法玉簡拿來"
"遵命,老師"
大殿中再次陷入寂靜當中,一時半刻之後又被一陣輕微的聲音打破。
一個小童雙手托著一個玉質托盤,托盤上有著一紫金葫蘆,紫金葫蘆旁有一玉簡。
原始看也不看托盤上的二物,大袖一揮,葫蘆與玉簡同時消失不見。
袁善井井有味的聽著準提在哪大書特講,一個聽得入迷,一個講的帶勁。
突然一道清光劃過天際朝著菩提他們射來,菩提眼中金光一閃而過,嘴角掛起一抹笑容。
而袁善也是灰常淡定的看著。
當光華來到菩提頭頂的時候,菩提大手一揮,光華消失,光華內的事物顯現了出來,一個紫金葫蘆,一個玉簡。
袁善好奇的看著葫蘆和玉簡,心裏跟貓撓似的,癢癢急了。
準提看著手中的葫蘆、玉簡,本來高興地麵容就是一苦,“有點虧啊,不過聊勝於無,雖然對自己無用,不過對於自己剛收的弟子卻是大好啊。
原始,吾的因果這點東西可解不了,恩,還要去做點什麽才行啊!!”
"老師,老師,這葫蘆、和玉簡是什麽東西啊?"
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的袁善忙不住的喊道,
準提哈哈一笑,"徒兒,卻是你的機緣來了。"
說著就把手中的葫蘆與玉簡拋了過去。手中又射出一道金光進入袁善的腦海中後。
然後,菩提一聲長笑,身影瞬間消失不見。隻有一段聲音回蕩在原地,
"機緣,大道就在眼前,如何選擇,全取決於你了,為師能幫你的隻有這些了,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乖徒兒,等你什麽時候成了金仙,就來西方找我吧!哈!哈!哈!"
等袁善從金光中回過神來時,菩提早已不見了身影。
"這···這就走了?這就完事了?"我擦啊,雖然心中一片草泥馬神獸奔騰而過,但是袁善表麵上可不敢表現出來,誰知道是真走假走。
保持著恭敬,袁善對著空無一人的虛空跪拜下去,行了一個大禮,口中高喊著“恭送老師聖駕!”
喊完後,又恭敬的起身。
然後懷抱著玉簡與紫金葫蘆,看了下方向,朝著一個事先自己準備好的山洞所在奔去。
袁善不知道的是,在萬米高的虛空中,一個身影,麵帶微笑的看著他的動作,過了好一會,才又消失不見。
袁善到了山洞之後,就用巨石把洞口封死,然後把懷裏的紫金葫蘆和玉簡小心的放在了山洞地上。
首先拿起了玉簡,把玩了一會後,袁善把玉簡貼在了額頭上。
"夫九轉者,取先天八卦之變,乾轉兌、兌轉離、離轉震、震轉坤、坤轉艮、艮轉坎、坎轉巽、巽轉乾、乾轉坤,鍛煉**,成就變化萬千。
夫九要者,乃機要也。以應大丹九轉,故以道分九篇,法顯九門。
九門合理,篇篇歸根。??分立九門,還元二儀。?先序顯用,次要應體,以體兼用,性命備矣。真一秘要?
夫真一者,純而無雜,謂之真,浩劫長存,謂之一。?有名無形,藉五穀之氣即生真火。
真火既生,返煉其精,精返為神,煉神合道,道本自然,不離一氣。
一氣既調,百脈皆順也。三一機要夫三一者,三成一氣也。上有神仙抱一煉神之道,中有富國安民煉氣之法,下強兵戰勝煉精之術。道分三成,不離一氣。
濁而為地,其濁中有清。精神內守,精散為氣,氣結成神,煉神合道,道法自然,因道建法,法就顯術,分而為三,混而為一。
一者,精也。精乃元氣之母,人之本也,在身為氣,在骨為髓,在意為神,皆精之化也。蓋萬物皆稟一氣,因氣造化五行。五行即五穀也。
五穀之氣,入於髒腑,精住丹田。精者,人之本也。是以聖人返其本而還元,此返本還元之道也。"
良久,袁善清醒過來。歎息一聲,神情複雜難言,糾結至極。
用力揉了揉腦袋,袁善鬱悶的拿過旁邊早早預備好的桃子,兩三口吞下一個,一連十幾個下肚,拍了拍肚皮,袁善再次閉上了眼睛沉思起來。
兩個月後,袁善睜開了神采奕奕的眼睛,這兩個月來,袁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山洞裏麵思考,小部分時間也是出去找些桃子預備在山洞裏麵。
而經過這兩個月的思考,袁善已經理清了頭緒。
加上菩提祖師傳下的功法,現在可供袁善選擇的有兩門功法,一是九轉玄功,另一個是就是**玄功。
兩種功法都是洪荒裏麵一頂一的絕頂功法,隻不過兩者的側重和偏向不同。袁善結合前世的看到的一些大神的推測,再加上自己有著實物對比。
對於兩種功法袁善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
大凡學仙之人不外乎是追求超脫生死,要超脫生死一是要保留元神不滅,二是要找一個寄托元神的軀體。
也就是“神形具備”,否則元神獨壯而無好的軀體,就如同是小舟入海,雖暫時無恙,但終有覆滅的一日。
反之僅有超凡的軀體,而元神虛弱,那更是不堪,不用什麽劫難,隻需一些玄妙的道法便能取其性命。
且空有強悍體格,而無變化之道,那便如礁石,雖然頑強,但終有淹沒之日。因此上乘功法莫不是兩者皆備。
不過要點雖然相同,但方法可就各式各樣了。
在如今洪荒中流傳最廣的仙功,便是以修煉元神為核心。
在元神壯大時,附帶著將肉身轉化為仙人之體,舉手投足間便有天地力量保護,闡教十二金仙莫不是如此。
但除此之外尚有許多別的功法,雖然它們在初期和元神修練法一樣,都需要煉就五氣,但到了高處便大不一樣了。
其中有一個很大的門類,專門以修煉肉身為核心,當肉身成聖之時,也輔修元神,等到後期二者同修,也能修成不滅體。
說穿了就像是把自己肉身當成一個法寶一樣修煉,修到高深處便能做到,不假外物便能禦劫長存!
此法門大致分為兩種,一種重的是變化之道,一種重的是守元之道。
舉兩個例子,封神時截教門下的呂嶽修的便是變化之道,其特征便是隨意變化出三頭六臂來。此術修到顛峰能身通萬千事物的變化之本,自然萬劫不懼。
隻是他學藝不精,又另學頗多雜術,分散了精力,致使此道術沒有發揚光大。
反之,截教的另一個仙人餘元,修的則是守元之道,此道不善變化,可一旦修成,那除了蘊涵先天殺伐之力的法寶,任何後天的法寶、異術皆殺不得。
當然也有二者同修的,楊戩便是如此。
對於九轉玄功,道教有個說法是丹成九轉,袁弘以前寫小說時曾經查過一本叫做《抱樸子·金丹》的古籍:“其一轉至九轉,遲速各有日數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轉數少,其藥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遲也;其轉數多藥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好吧,然並卵,袁弘他也不懂這什麽意思。
據說九轉玄功是三清早期結合盤古傳承而來的,對資質要求極為變態。
所以說九轉玄功首重資質,次重資源,沒有這兩樣的話,沒第二樣還好說,有著資質在身還可以靠時間硬磨。
如果沒第一樣你基本不用想了,兩樣都沒有,騷年,另找一門功法練去吧!
如果誌在**與靈魂同修的話,呢麽九轉玄功就是首選了。
而**玄功,據說是準提和接引根據九轉玄功,在結合佛門秘法改變而成,所以袁善發現兩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過又有很大的不同,無疑證明了這一點。
如果說九轉玄功重平衡,那麽**玄功就是偏重與**方麵的修行,至於靈魂方麵的弱點,則是由一些佛門秘法把這個缺點補了起來。
**玄功涉及到了變化、法力、神通、煉體等,其中又以變化最為奇妙,窮盡了世間一切變化,隻要是世間存在的東西都可以變化。該變化不僅僅是改變形貌,更是種本質上的變化,變什麽就真正的是什麽。
七十二變分別是幽通、驅神、擔山、禁水、借風、布霧、祈晴、禱雨、坐火、入水、掩日、禦風、煮石、吐焰、吞刀、壺天、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隱形、續頭、定身、斬妖、請仙、追魂、攝魂、招雲、取月、搬運、嫁夢、支離、寄杖、斷流、禳災、解厄、指化、屍解、移景、招徠、跡雲、聚獸、調禽、氣禁、大力、透石、生光、障服、導引、服食、開避、躍岩、萌頭、登抄、喝水、臥雪、暴日、弄丸、符水、醫藥、知時、識地、辟穀、魘禱。
七十二變,不僅包含著變化之道其中也包含著神通之道,七十二變亦是七十二小神通,是準提根據天罡三十六變裏麵的三**神通弱化,改編而來。
天罡三十六變分別是斡旋造化、顛倒陰陽、移星換鬥、回天返日、喚雨呼風、振山撼地、駕霧騰雲、劃江成陸、縱地金光、翻江攪海、指地成鋼、五行大遁、六甲奇門、逆知未來、鞭山移石、起死回生、飛身托跡、九息服氣、導出元陽、降龍伏虎、補天浴日、推山填海、指石成金、正立無影、胎化易形、大小如意、花開頃刻、遊神禦氣、隔垣洞見、回風返火、掌握五雷、潛淵縮地、飛砂走石、挾山超海、撒豆成兵、釘頭七箭。
而雖然大神通變成了小神通,致使地煞七十二小神通要達到天罡三**神通的效果,必須經過好幾個小神通組合而成,比如以起死回生為例,天罡三十六法隻需一招即可——起死回生。而地煞七十二術則需五招:氣禁、通幽、追魂、攝魄、暴日、生光。
再說祈雨,天罡三十六法仍是一招:呼風喚雨。地煞七十二術仍是五招:借風、招雲、布霧、履水、禱雨、祈晴、禁水。
至於變貓變狗變老鼠變小孩,其實在地煞七十二變裏隻占了很少的部分:假形、移景、噴化、知時、識地。天罡三十六法則仍是一變:胎化易形。所以說,天罡就是地煞之質變。
隻是天罡三十六法難學難用,也是對資質要求很高,所以要想掌握天罡三十六變,要麽資質絕頂。要麽修為極為高深,非這二者絕難掌握,遠不如地煞七十二術簡單易學,靈活多變。
所以說天罡三十六變一開始就是以質為主,而地煞七十二變則是以量變達到質變的效果。
二者殊途同歸,到了最後也分不出孰高孰低,差也差不到哪去。
而天罡雖然也有變化之道,不過卻不如地煞七十二變,地煞七十二變,魂體皆變,天罡三十六變,魂擬體變。
天罡的變化之道優點是在於能夠變世間不存在的事物。
比如西遊時如來佛祖鎮壓袁洪親戚的五指山,這五指山世間本不存在,是如來用佛法煙變出來,這就是天罡之道的變化之術,能夠做到無中生有。
如果同樣用地煞變化來變出一座山來,那麽這座山必須是使用者真正見過的,領悟過其中蘊含的道與理。才能運用七十二變的玄妙變化之術,加以變化而來。反而做不到像天罡之術那樣,變出自己想象出的東西來。如果硬要變化也隻是徒有其形,而無其質。說得通俗點,就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天罡之法起步高,難學易精,地煞之法起步低,易學難精。二者各有優劣,很難分出高下。天罡三十六變戰天鬥地,是出世之術;地煞七十二變降妖伏魔,是入世之術。
而袁善的腦海中現在也有天罡三十六變,這是菩提祖師走時傳給袁善時捎帶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