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失望的因由

字數:654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寂滅聖主 !

    “秦兄,等等!”黃榮見秦昊起身離開頓時也坐不住了,起身來到秦昊身旁,笑道:“既然秦兄打算離開了,那黃某留在這裏也沒什麽意思,不如我請黃兄到寒舍小酌一杯,如何?”

    黃榮的行為頓時讓秦昊感動了一番,而後微微搖了搖頭,道:“黃兄不必如此,你來到這裏不容易,切不可因為在下而甩手離去。”

    秦昊現在大概也猜出黃榮的身份了,在國都有著四大世家,其一是萬丹閣背後的慕容家,其二是長孫文所在的長孫家,其三是一姓王的世家,而這最後一個世家姓黃。

    再加上黃榮能夠直接掏出那麽多的天階培元丹,那麽其必定是黃家之人,並且在黃家身份也絕對不低,甚至有可能是嫡子繼承人之類的。

    身為大家族的子弟第一條就是為了家族的利益服務,而現在這間房間裏麵所在的包括那個秦衝在內的七個錦衣青年身份絕對都不低,正是黃榮所要結交的對象。

    雖然秦昊看那七個青年以及那個虞文姬很是不爽,但也不得不承認這些人背後所代表的勢力都極為的龐大,而黃榮對自己又真拿自己當朋友,秦昊又怎麽可能讓黃榮難做呢?

    “哈哈…秦兄也太看不起黃某了,我這次皆是因為你才進到這裏的,而≈≤,☆我這一次進到這裏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繼續留在這裏也甚是無趣,不如早早歸去!”黃榮哈哈一笑,灑脫的說道。

    “也好,那我們這就去把酒言歡!”秦昊微微一慎,隨後豪邁的笑道。

    “站住!”就在秦昊和黃榮二人勾肩搭背的將要離開之際,回過神來的虞文姬冷喝一聲,道:“將話說清楚了再走!”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步多。以你那點器量還不配和我交談,對你們說那些也不過是對牛彈琴而已!”站住身形,秦昊連頭也沒回的冷笑道,絲毫沒有給那虞文姬半分麵子。

    秦昊實在是對這個女人失望透頂了,這個虞文姬其它地方倒沒說的,但唯獨一點她做錯了,並且錯的很是離譜。

    那就是她將那些學問分化為三六九等,並且還將格物與算術還有雜學貶低為下乘之道,這簡直是人民的罪人啊!

    就好像地球華夏古代一樣,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鼎盛的就有十個流派,即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雜、兵、小說。

    在那個時候華夏人的思想呈現出了一種大解放,標誌著一種盛世的來臨,隻要發展下去,華夏絕對會無限的強盛下去,甚至直接在公元前就發展到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那種程度,那樣的話華夏說不定早就稱霸全球了。

    但可惜這一個華夏崛起的契機被一個叫做董仲舒的人給掐滅了,其為了迎合封建帝王,更為了儒家的一己私利直接弄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口號,將其餘百家踹入了無底深淵,導致傳承斷絕無數,華夏也元氣大傷。

    想想漢朝曆史那簡直就是一個坑,現在人都說強漢,強漢,甚至還以漢朝為榮,連民族都以‘漢’字為名。

    但在秦昊看來華夏真正衰落的時期就是從漢朝開始的,想想在漢朝以前外族胡人和華夏民族幹架何時大勝過了,在戰國時期一個小小的趙國就將胡人打得找不著北,戰國四大戰將李牧更是直接碾壓了整個外族胡人。

    甚至在秦朝時期也沒有懼怕過哪個外族的,雖說當時秦朝為了防備胡人而修築了長城,但那也是因為秦朝剛剛統一了六國,導致自身元氣大傷,暫時無力應對那個外族才修築長城而已。

    但即便這樣秦朝也采取的是積極抵抗政策,修築的長城就是證明。

    可是到了漢朝卻完全變了個模樣,不僅屈辱的向胡人納貢,甚至還多次將漢朝的公主遠嫁給那些胡人,這簡直就是整個華夏的恥辱啊!

    在這一方麵漢朝也算是開了先河了!

    在之後的幾百年歲月裏漢朝雖說崛起了一段時間,但也隻是曇花一現,之後就又陷入了頹勢之中,甚至之後還出現了五胡亂華,使得整個華夏人隻剩下了幾十萬的悲劇。

    雖說這是多方麵原因造成的,但其根源卻出在董仲舒那個千古罪人的身上。

    若不是那家夥倡導碾壓百家的話,幾百年發展下來漢朝單憑國力就足以吊打周邊所有異族了。

    不說其它,單單是一個農家若能持續發展下去就足以使得漢朝長盛不衰了。

    農家以農為名,那自然是十分注重農業生產的,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都有注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就是先秦農家遺留的記錄資料。

    隻要這一個學派能夠流傳下來並發揚光大,那麽華夏的糧食產量絕對好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那樣一來國家還會缺糧食嗎?

    百姓還會缺糧食嗎?

    說不定早就擺脫溫飽線全體奔小康了。

    細細觀察就可以發現那些農民之所以起義造反,原因有九成以上都是因為饑餓活不下去了,若是能夠有一口飯吃的話,哪怕是生活的再艱苦,也沒人願意將腦袋別在腰上去造反的。

    而國家打仗除了強盛的的軍隊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糧草。

    就像那句話說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由此可見糧草的重要性。而打仗尤其是長期的種族戰爭打得就是經濟補給,隻要補給跟得上,哪怕打上百年千年都沒有絲毫問題。

    若是農家沒有覆滅,將華夏的糧產提升上去,國家有了足夠的餘糧,看誰還敢來打,即便是耗都能將對方給耗死了。

    農家都如此重要了,其它的更是如此,就像那一個墨家。

    墨家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這些還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墨家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

    讀過書的地球人都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國之所以能夠在短短的幾十年崛起,發展成世界頂級大國,除了數萬萬人民的努力,更重要的就是科學技術。

    若是墨家能夠傳承下來發揚光大的話,那產生的好處絕對是方方麵麵的,將華夏推升到世界霸主都不是問題。

    秦昊就不相信在古代華夏人人手一把ak47,還不能征服整個世界?

    但可惜這一個華夏崛起的契機被董仲舒這一個千古罪人給葬送了,雖說此人沒有親自舉起屠刀,但卻舉起了一個軟刀子,禁錮了華夏人民的思想,給華夏留下了無窮的後患。

    讀過曆史的人都知道,在華夏古代士人的地位是十分之高的,而士人又有九成九都是學儒的,這些人對於其它行業可都是很鄙視的,一句奇\淫巧計就可以表明這些人的態度了。

    由於這些儒生的排擠打壓,其它學派的人根本就當不了官,這樣久而久之後學之輩看到這些行當難以出頭,也就全部都去學儒了,

    沒有了人才的加入百家又怎麽保住傳承,更何談是將自身學說推陳出新發揚光大了。

    若是百家能夠流傳,華夏的國力絕對會飆升n1個檔次,到時候即便是因為朝代更換,或是朝廷政策軟弱導致華夏元氣大傷,但也足以吊打周邊的異族了。

    也就不會出現五胡亂華,元蒙南下,滿清入關這種外族滅殺華夏人的悲慘事件了。

    可以說那個董仲舒就是華夏的千古罪人,雖說責任也不全都在他身上,但此人至少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

    當然,秦昊這並不是黑儒家,他黑的是一些學儒的人。

    儒家的治國理念就是所謂的以禮治天下,仁政為核心,實際作用也就是在天下太平的時候粉飾一下。

    那以禮治天下,仁政為核心說到底就是一堆屁話,真正治理天下的時候其實用儒家也隻是用對方的中庸和道德,實際操作還是法家和黃老之學,儒家主要存在價值是在於約束官員的道德修養。

    儒家的核心是克己複禮,之後從克己複禮才延伸出來仁。

    但那有個毛用啊?

    那玩意隻能作為個人的道德準則,至於實際上遵不遵守誰知道?

    要知道當官的大部分都是政客,你見過哪個政客是有道德有底線的?

    已經變成了一個政客的儒生,你能認為他還是一個純粹的儒生嗎?

    被這些變成政客的儒生一攪合儒家連自身道德都被扭曲了,自然地後世的所有儒生就徹底的變質了,腐儒,犬儒這些稱謂也就隨之現世了。

    儒家的口號是修身治國平天下,修身就是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成為一個知禮儀,有道德的人。

    可是連這一個首要條件都被扭曲變質了,儒學也就被徹底的拐到了迷子地裏麵去了。

    這還是在太平盛世,到了亂世還用儒家的那一套就純粹是茅廁裏打燈籠找死了!

    有句古話說的是亂世用重典,這就是說在亂世之中所要用的就得是法家兵家的那一套,隻有這兩家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平定天下,早日統一。

    細細想來法家其實最擅長的就是治亂,對百姓是有大利的,基本上也不會去坑百姓,主要幹的都是整治不法分子,而古代什麽不法分子最多,還不就是統治階級嗎?

    所以說法家這東西是絕對站在老百姓這一邊的,是老百姓的忠實盟友。

    不過說起來儒家其實也是一個全能的學派了,有孔子的仁道,也有孟子的王道,其後更有荀子的霸道。

    仁道與王道都算是上乘之道,但它們有個先提條件,那就是必須國家強盛,你要是在一個小國寡民的地方玩仁道王道,那純粹是在找死。

    沒見孔老爺子連他的老家魯國都沒有挽救得了嗎?

    而剩下的一個荀子的霸道就很好地彌補了這點,若是這三者能夠一起使力,作為王朝治世的核心思想倒也挺不錯的,但可惜荀子的主張是被後世儒生所排擠的。

    後世儒生說的都是孔孟之道,你何時見過他們說荀子的霸道了?

    說起來這個荀子也挺牛逼的,不僅補全了儒家,還挖了自身學派的根基,弄出了一個法家,更是教導出了韓非與李斯這兩個精通帝王心術的牛逼人物。

    所以說,儒家是好的,儒學也是好的,但學儒的人就不一定是好的,更不好的是學儒之人打壓其它的學派。

    華夏數千年的曆史已經證明儒家確實是將百家給玩死了,但到最後也將自己給玩死了,更是將華夏民族坑了無數次。

    若是華夏征服了全球,那秦昊當年又哪有可能去學什麽英語?應該是所有外國人學習漢語才對,所以每次看到英語課本秦昊對董仲舒以及那些腐儒都是滿滿的怨念。

    總之董仲舒那家夥就是一個坑,也許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那樣做會造成如此惡果,這也是時代的局限性啊!

    而現在這個虞文姬的做法就有點董仲舒的意味了,這位可是大秦第一才女,無數人所傾倒的存在,若是這個女人標榜出那三六九等的劃分,其他人也肯定會爭相效仿。

    這到後期就會形成一種大勢,幾乎就等於是將科學之道給打入了無底深淵之中。

    所以秦昊才會對這個女人萬分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