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繁華之地

字數:5136   加入書籤

A+A-


    送走董蘊、藍軒、鄭磊三人,高道乾隨著神色複雜的董歆,身後跟著提著四貫銅錢的鄭烈,大搖大擺走上人流熙熙攘攘、兩旁店鋪鱗次櫛比的臨安最繁華的主幹道--禦街,他要好好領略一下這天下最為華美之城的魅力。

    高道乾一邊觀看禦街上的景致,一邊聽著董歆解說,也不管跟在兩人身後的鄭烈如何。

    董歆不僅善談,而且還博聞識廣,對於臨安前前後後的事情都能說得清清楚楚,許多高道乾在後世聞所未聞的事情,在董歆的逐一解說下,都慢慢清晰起來。

    臨安,在南宋年間屬於兩浙西路,臨安為路治所在,是大宋四大商港之一。大觀元年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而且這臨安城內不僅是臨安府衙所在地,錢塘、仁和兩縣的縣治也在城內,甚至三個衙門緊挨在一起。就是兩浙西路路治署衙,也離著他們不遠。

    紹興八年,也就是公元1138年宋室南遷定都於此。此後便擴建原有吳越宮殿,曾建禮製壇廟,疏浚河湖,改善交通,使之成為整個大宋的行政、經濟、文化中心。

    因為宋室南遷倉促,又剛剛經曆靖康之變和金兵南侵,不好再有徽宗時豐享豫大,崇尚奢靡的風氣,高宗明確要求負責承建臨安的官員修建宮殿城桓不得鋪張華飾。高宗這一思想,對臨安城的布局規劃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自東漢以來的所有王朝中,都城都是采取坐北朝南的建築格局,因此,皇城通常位於城北。然而,臨安的皇城卻十分特殊,它的皇城卻坐南朝北,剛好相反,整座臨安城依托群山、河流、平地等自然環境,在舊有城桓基礎上擴建,使城牆隨地形地勢變化而呈現不規則形狀,故有九曲城之稱。擴建後的臨安城南北長約14裏,東西寬約5裏,麵積大概有60平方裏。城市南北展,東西縮,形如腰鼓。

    臨安城的內城,也就是皇城,方圓九裏,環繞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幹,西至萬鬆嶺,東抵侯潮門。外城南跨吳山,北至餘杭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設城門十三座。整座臨安城氣勢宏大,不輸昔日東京汴梁。

    外城門外有多個大型生活用品集散市場,糧食、蔬菜、水果、水產品、肉食等等不一而足,時有餘杭門外魚擔兒,艮山門外絲藍兒,鳳山門外跑馬兒,清泰門外鹽擔兒,望江門外菜擔兒,候潮門外酒壇兒,慶春門外糞擔兒,清波門外柴擔兒,湧金門外劃船兒,錢塘門外香藍兒的歌謠。而城郊更有西麵水,東麵菜,北麵米,南麵柴的專業市場。

    在西湖沿岸,則又形成一個中心,這裏樓台沿湖林立,園林鬥豔爭奇,寺觀眾多,正所謂“一色樓台三十裏,不知何處覓孤山”,儼然一處集居住、娛樂、文化、商業於一體的繁盛之地。

    臨安在建城規劃中,顯現出將城區按照功能明顯劃分為文化區、官紳區、經濟區,這個意識遠超同時代世界其它城市的規劃意識,被後世譽為“城市化的中世紀革命”。

    南宋時期,中華傳統文化得到極大發展,甚至有學者認為“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與天水一朝。”在高道乾看來,這與南宋數量眾多的官辦教育機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

    因為按照董歆所說,僅僅在這臨安一城之內,隸屬於朝廷的教育機構就有國子監、太學、武學、宗學等,地方教育機構還有臨安府學、錢塘縣學、仁和縣學等等,至於私塾那就更不要說了。這些學府大部分都在城北,隻有臨安府學位於西湖邊。

    臨安城內的道路交通,尤為有人文特色,甚至在高道乾看來,這臨安城最為尊重自然,比後世早了近千年就懂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通過董歆的解說和高道乾一路上自己的觀察,發現臨安城內修建的道路網絡采用河道並行體係,東西向道路大都以禦街為中心,向東西兩邊延伸,溝通臨安城諸城門。與禦街平行的河道有可通舟船的鹽橋運河、市河、清湖河和茅山河四條南北向的河道,四河之上橫跨有二百多座石橋,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走在人流湧動熙熙攘攘的禦街上,一邊聽著董歆解說臨安城的過往和特點,一邊欣賞著這條南宋甚至也是此時世界最繁華的十裏長街,高道乾的心情隻能用三個字來表述,那就是---爽歪歪!

    這條十裏長的禦街,南起皇城北門和寧門,北至臨安的北門餘杭門內,全長四千多米,號稱十裏禦街,是臨安城的中軸線,據《鹹淳臨安誌》記載,鋪設這條禦街一共用了一萬多塊大石板。它是官家於“四孟”時到景靈宮拜祭祖宗的專用通道。

    所謂四孟,就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之初。

    南宋時,每三年官家都要進行一次為期三天的祭天儀式。首先沿著禦街到景靈宮吃齋祭祖,住一晚後,再返回太廟住一晚,然後再到城外的郊壇祭天,再住一晚後返回皇宮。因為害怕官家車攆把石板壓壞,每次祭祖都要先把石板撤掉鋪上沙子,過後再複原。

    既然官家的車駕都不會在石板上碾壓,其它人的車輛就更不允許行走了,這禦街上根本就見不到一輛車,不管是大車小車,還是驢車馬車,影兒都見不到一個。這條十裏禦街,就是一條繁華優雅的步行街。

    十裏禦街,是南宋最繁華的地域,兩旁集中了數萬家商鋪,臨安城近一半的百姓都住在附近。

    按照董歆的介紹,十裏禦街可大致分為三段,從萬鬆嶺到鼓樓這一段,也就是朝天門以南,因為靠近皇宮和朝廷各部衙門,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多集中於此,消費購買力最強,因此這裏的店鋪大多經營金銀珠寶等高檔奢侈品,這一段堪稱禦街的政治金融中心;第二段從鼓樓到眾安橋,以官巷口為中心,這裏的商鋪主要經營日常生活用品,可稱作臨安的商業中心;第三段從眾安橋到餘杭門內結束,這一段是商貿與文化娛樂相摻雜的地段,臨安城最大的娛樂中心北瓦,也稱下瓦子就在此處,北瓦子裏日夜表演雜劇、雜耍、影戲、說書等諸多技藝,每日裏累萬民眾在這裏遊樂嬉戲。

    臨安官營手工業作坊多集中在城北的武林坊、招賢坊一帶,瓷器官窯在城南鳳凰山下,稱為內窯。手工業作坊遍布全城,絲紡業作坊多為亦工亦商的作坊,集中在禦街中段官巷口一帶。禦街中段的棚橋是臨安的最大書市,刻板作坊多集中在這裏。眾安橋是禦街北段的鬧市區,中和樓、春風樓、日新樓三座高檔酒樓都健在橋兩側的街邊。

    禦街的東西兩側布滿坊巷,每個坊巷口都豎有木結構的高大牌坊,上麵寫著諸如清河坊、壽安坊、裏仁坊等。據董歆說,臨安城共有這類坊巷八十九個。

    大街和坊巷從橫交叉,商鋪林立,百貨雜陳,珠玉珍異及花果時新海鮮野味奇器,天下所無者,悉集於此,天下繁華之地莫出其右。

    臨安城不僅街市繁華,生活在這裏的官民百姓生活品質也十分高雅,吃羊肉要到“李七店”,喝上等好奶要去“王家奶鋪”,吃血肚羮就去“宋小巴家”,就連賣鹹魚的,都有200多家專賣店。這麽說吧,即便是尋常喝水,臨安人也有許多講究。

    這一切,直看得高道乾驚訝不已。

    生活品質如此還隻是表象,臨安或者說整個南宋,人們的精神生活也同樣高雅。

    在這裏“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易累家”,稱為文人四藝。這麽說吧,在南宋,從武將到文人,從權臣到雅士,從商賈到平民,人人充滿文藝氣息。就比如嶽飛,觸景生情時提筆就能賦詩。

    “白首為功名,舊山鬆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而放眼整個大宋,最具文藝範的非宋徽宗不可,後世人評說,徽宗更應該是書畫家,做皇帝完全就是錯配。

    一陣肉香飄近高道乾的鼻子裏,這才讓高道乾從感慨萬千的思緒中驚醒,抬頭看時,那肉香卻是從街邊一個掛著“曹婆肉餅”金字招牌的店鋪中飄出。

    高道乾這一路從城北沿著禦街直走到皇宮北門和寧門,然後又從城南繞到城東、城西,然後又轉回禦街,雖然是走馬觀花,可一路跑下來也直轉到下午眼看著就到了哺食時間。原本董歆還要帶著高道乾去西湖的,隻是高道乾前世去過西湖,又感覺路途太遠這才作罷。

    高道乾看看董歆,見董歆依舊興致勃勃,回頭看提著幾十斤重的銅錢的鄭烈,卻是頭上冒汗,滿臉疲態,此刻正使勁嗅著那肉香抻著脖子在向店內看。

    鄭烈這個年紀,正是長身體的階段,就是他自己也是如此,此刻也感覺胃裏空蕩蕩的。

    “走,咱們進店瞧瞧。”

    高道乾一邊說著,一邊抬腳走進肉餅鋪。

    店裏很寬敞,不過此時卻顯得很擁擠,足足有四十幾張桌麵,此時早已坐滿了衣著打扮各異的各色人等,既有布衣短襦的普通百姓,也有綾羅袍衫的商賈文人,人人都在有滋有味地嚼著香味撲鼻的肉餅,甚至還有十幾個站在櫃台前等著座位的客人,六七個夥計正不斷把熱騰騰的肉餅成盤端到各個桌上。

    “大郎。”

    董歆低聲在高道乾耳邊介紹道:“這曹婆肉餅在東京時就十分有名,到臨安後依然如此,就是當今官家,也是時常遣派宮人來這裏買食。他的店鋪最早開在西湖邊,如今以把總店遷在這裏,分鋪城內四處都有。”

    聽說曹婆肉餅總店就是這裏,高道乾心中不由一動,點點頭走向櫃台。

    見高道乾走過去,櫃台裏張羅著的掌櫃忙抱歉地笑著說道:“客官,此時人多沒有座位,要吃肉餅還要稍候片刻。”

    “無妨,我們就要四個肉餅,買了就走。”

    聽說客人要買走,掌櫃回身喊了一嗓,早有人應聲去取肉餅。很快夥計用桑皮紙包裹著四個肉餅遞過來,每個七文錢,高道乾從懷中取出28文算過,回頭遞給鄭烈。

    鄭烈早就餓了,接過肉餅也不客氣,一口咬去小半個肉餅,也顧不得順著嘴角淌著油,大吃大嚼起來。

    高道乾問掌櫃:“店家,我有家生肉鋪,每天供你這店鋪生肉使用可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