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燈火闌珊錦繡地
字數:3710 加入書籤
高道乾轉頭看過去,卻見一身青色蘭杉,頭戴逍遙巾的趙與莒,同著三個身著緋色蘭杉的男子一同走來,這四人都拿著描金折扇,身後還有六七個小廝跟隨。
四人一搖一晃地隨意走著,隻是趙與莒神色詫異滴望過來。那三人目光卻不停滴在高道乾和趙與莒身上來回變換,那意思仿佛在說,你怎麽認識他?而看著高道乾的神色,卻明顯就是,這等事情,你個文人怎麽在做?甚至高道乾還能隱約感覺到三人的心思,那就是他高道乾簡直斯文掃地,丟盡讀書人的臉麵。
那三人高道乾不認得,他也懶得計較他們的感受,就是這趙與莒,他也是才認識不久,簡單滴說也就是一麵之緣的緣分。不過,既然人家打招呼,總要說上幾句。
“趙兄安好!”高道乾放下擔子擦了把額上微微滲出的細汗,笑著和趙與莒打聲招呼。
趙與莒見果然是高道乾,不由有些吃驚地問道:“道乾兄,你說你的書局馬上就要開張,怎麽今日。。。。。。”
趙與莒一邊說著,一邊把目光看向高道乾放在地上的擔子。
見有人同高道乾打招呼,雲娘走過來就要去接高道乾手中的擔子,卻被高道乾揮手攔住。
“是這樣,書局明日就要開張卻是不假,今日閑來無事,想著來這北瓦消閑一番,正趕上街坊來這北瓦售賣她獨家創製的油炸黃菽和戎菽,就替她擔來。”
大致解釋一下,高道乾又指著雲娘:“這就是咱家街坊,雲娘子。”
高道乾介紹,雲娘也隻好給四人微微一福見過禮。
高道乾的解釋合情理,那三人到沒怎樣,趙與莒倒是明顯鬆了口氣,也笑著向高道乾介紹這三人。三人中兩人姓史,是堂兄弟,三十多歲年紀相貌堂堂的叫史嵩之,字子由,十七八還一臉稚氣的叫史宅之,字守泉,另一人姓鄭,叫鄭士昌,字清遠。按照趙與莒所的說法,史嵩之現在大理寺為官,史宅之官至承節郎,鄭士昌則是進士出身,隻是暫時還沒有出仕。
宋代文人地位尊崇,見到一般官員並不拘謹,也不需什麽繁瑣禮節,高道乾隻是淡淡地和三人打了招呼,史嵩之和那史宅之倒是很和善,雖然和高道乾說著沒營養的客套話,麵上倒是很熱情。隻有那鄭士昌,對高道乾頗有些冷淡。
打過招呼,高道乾就要擔起擔子要走,卻被趙與莒攔住。
“道乾兄,這些事情哪裏用的你做。”說完招手喊過一個小廝,擔了擔子,他自己則拉了高道乾就走。
“道乾兄,今日我們也是閑著無事來這瓦子遊逛,既然遇到,咱們就一同遊玩,也好多幾人說說話。”
和幾人閑逛一會,高道乾倒也並不在意,隻是見那鄭士昌一副冷麵孔,頓時沒了興致,不過怎樣也是還要再走一段路才到北瓦裏麵,又不好拂了趙與莒一番好意,隻好看了雲娘一眼示意她跟上,也就順水推舟般跟著趙與莒幾人向眾安橋上走去。
趙與莒拉著高道乾,又跟幾人說起,他府中製作的那幾件新衣,就是仿造高道乾的樣式做的,趙與莒這番話,頓時引起幾人興致,幾人中史宅之年紀最小,對這新奇事物也最是好奇,連番追問高道乾為何想著製作這樣服飾等等,高道乾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和幾人說著閑話,一邊欣賞著這臨安城裏最繁華之處的景物。
此時天色已暗,兩邊的酒樓、商鋪裏早已燃起燈火,就是街邊攤鋪上,許多也逐漸掛起各色花燈,站在眾安橋高處遠遠望過去,北瓦裏燈火光影中不僅人頭攢動,竟然遠遠地就隱約有嘈雜聲傳來,高道乾不禁在心中暗暗喝彩,好個臨安夜市,堪稱燈火闌珊錦繡地。
下了眾安橋沒走多遠,就已經進了北瓦,一路走來,街道兩側都是燈火通明的酒樓店鋪,街邊叫賣的攤棚裏也都掛著花燈,街上雖然還不至於摩肩挨背,可各處酒樓商鋪裏早已人滿為患,就是街邊各個攤鋪周圍也都圍著各色人等,看服飾,在這北瓦裏遊玩的,不僅有帶著孩子的販夫走卒、家庭主婦,也有軍兵衙役,更有呼朋喚友的商人富豪、招朋引伴的文人墨客,甚至高道乾還看到一些高鼻深目的異域人士。
對古文化有過研究的高道乾清楚,這個時候常來臨安經商的,不僅有江南各處商賈,就是金國占據的江北各處,來往這裏的商人也很多,日本、琉球、大食、波斯的商人也大有人在,為了管理海外貿易,朝廷專設了市舶司,隻能就相當於後世的海關。
一路觀瞧的高道乾發現,這瓦子裏的酒樓茶肆都很講究,不僅裏麵的陳設都十分典雅奢華,大一些的還在門前結成彩棚,彩棚裏外掛滿彩色紗燈。
左右店鋪裏經營的物品可以說應有盡有,什麽衣帽扇帳、盆景花卉、魚鮮豬樣、糕點蜜餞、時令果品、五彩花燈、異巧香袋、剪紙花樣等等,一幹物事無所不包,無所不有。更有一樣飲品讓高道乾大為驚訝,他發現竟然有商鋪專門售賣冷飲,看那門前水牌上書寫的名目,有果汁、蜂蜜、牛奶、赤豆、綠豆的不說,還有還有用草藥加蜜糖熬好冷凍的。掏錢買了六小碗分給幾人,仔細觀看,發現都是用冰末加料調製的,想來這些冰都是冰窖早就儲藏好的。
高道乾原以為這些人裏,隻有他是“老土”,不想那趙與莒竟然也沒比他好上多少,見了一些事物麵上也是透著驚奇。那史宅之顯然是“老臨安”,感覺著也好似這史宅之是專為陪著趙與莒遊玩的,一路走來都是這史宅之為趙與莒講授臨安瓦子夜市景物風情。
按照史宅之的說解,除了這些沿街酒樓商鋪外,這北瓦最熱鬧的地方當屬前麵羊棚樓街口,那裏多有瓷器、綢緞、貨藥、相撲、買賣關撲、賣卦、喝故衣、探搏、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以及懸絲傀儡、藥發傀儡、講史、平話、舞旋、影戲等。因為那裏玩耍物事多,固有許多閑散人流連於此,甚至許多“終日居此,不覺抵暮”。
還有,不僅這眾安橋西的北瓦,臨安城大小瓦子20處,清冷橋西煕春樓下的南瓦、市南坊北三元樓前的中瓦、市西坊內三橋巷的大瓦、鹽橋下蒲橋東的東瓦也都是出名的熱鬧去處。
對於史宅之解說的這些,高道乾也很是感興趣,隻不過有些東西他聽得不甚分明,傀儡他倒是知道是木偶戲一類,舞旋應該就是舞蹈,剃剪他猜想應該就是剪頭理發,就是探搏他也清楚,這就是探脈診病,可這喝故衣就讓高道乾一頭霧水,如何也想不出這是何物。
高道乾惦記著雲娘還要售賣貨物,偷眼看過去,見雲娘幾次欲言又止,模樣焦灼,便想著尋個去處和幾人散了,隻是史宅之一直滔滔不絕說個不停,趙與莒又聽得津津有味,一時不好言語,待到史宅之指著前麵摩肩擦踵人滿為患的寬敞處,告訴趙與莒那就是羊棚樓街口時,高道乾才抓住機會,告訴趙與莒,他要和幾人分手,就在這裏找個去處看那擔子,雲娘好去裏麵售賣貨物,就此別過雲雲。
不想聽到高道乾如此說,趙與莒竟然也笑著說他走的乏了,也不想再進去,就在這裏和高道乾坐上一會,史宅之三人看來這裏麵也是不知來的多少回了,見趙與莒不進去,三人也就隨他意。
高道乾心中苦笑,可也沒有其他好辦法,隻好走到街角一處人少的酒鋪前,在門前擺放好的桌椅邊停住腳,要那擔著擔子的小廝把擔子放在他的腳邊,告訴一直跟在後麵的雲娘,擔子有他看著,要雲娘自去裏麵售賣貨物。聽說高道乾要幫她看護擔子,雲娘略呆一呆,最後還是拿了擔子上的一隻小些的竹籃,裝了大竹筐裏用紙袋裝好的油炸黃菽和戎菽,自去裏麵叫賣。(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