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要做廣告
字數:5002 加入書籤
北關的街市上依舊人流熙熙,叫賣聲也還是此起彼伏地嘈雜,穿著紫色雲紋鑲邊素色藍衫,頭戴逍遙巾的高道乾,掏出一把銅錢放到一個衣衫襤褸,正在街邊乞討的老者手中,那老者身後站著兩個麵黃肌瘦的十幾歲的孩子和一個老嫗,對於這突如其來的大把銅錢,老者顯然吃了一驚,及至明白過來,對著高道乾連連躬身行禮,口中不住說著感激的話。
這是高道乾這一路走來,遇到的第五家逃難來的災民,出來的路上,他已經聽說了,臨安城的城門雖然沒有關閉,可是已經增加了軍士,普通民眾進出是不受限製的,隻是不放災民進城。高道乾拉起那老者,叮囑他們一家不要走遠,隻這一兩天功夫,估計在運河邊就要設粥棚賑濟。在老者感激聲中,高道乾又告訴他轉告一下一同過來的災民,把這個情況跟他們也要都講一講。
因為藍老頭的茶樓和酒樓三、五天之後都要先後開業,這兩個地方都離不開高道乾,所以最近兩個月來,高道乾的行動特別有規律,每天上午他都在武學,現在應該稱報國堂了,他都要在那裏教學,或者和劉奕一家去鼓搗他在二進跨院裏製作的那些東西,然後在午後就來到藍老頭的一品軒和天然居這裏,查看各項事務的準備情況,再在哺食前進城,在雲娘那雜貨鋪前略坐一坐就去書局,天色黑下來再走回家。
藍老頭的天然居和一品軒前麵,席棚裏依然還是人滿為患,客人們也還是那些行腳商販和苦力雜役為主,喝著普通的酒水,吃著油炸黃菽和戎菽,間或也有點上一盤鹵肉的,一邊交談歇腳,或是等著使役的人過來交給他們活計。
那油炸黃菽和油炸戎菽,隻是在雲娘在北瓦售賣了半月後,就有許多小商販也開始售賣這些東西,這樣一來,頓時就讓雲娘的生意一落千丈,那半個月裏每日她能日進一貫多錢,可大家效仿起來,每日隻落得三四百文,這還是在耐得翁的書棚裏才會有的收入,那裏的人,每晚都要聚集很多,都是急著要聽耐得翁說講《大宋文萃》還沒連載出來的章節。沒辦法,怎麽說這油炸黃菽一類的東西,加工起來都不是很複雜,有心人吃過一次,估計也就明白是怎麽回事了。就說藍老頭這裏,就是巧兒姐吃過一次小販賣的油炸黃菽,便自己鼓搗出來。
不過,今天這酒樓外的酒客們倒是有一點不同,因為高道乾在席棚角落裏見到一個穿著青綢襦衣、頭戴東坡巾的商人,這人雖然獨自站住一桌,卻是在桌上擺著兩副杯筷,一盤鹵羊肉,另一盤裏放著切好的一隻白斬雞,旁邊還有一瓶打開的玉露春,正在那裏漫漫地自斟自飲,看樣子似乎是在等人。
引起高道乾注意的,倒不是這人的穿著,或者也不是他要的酒食,而是這些東西和到一起就有些不同了,因為這樣穿著的商人不會缺這幾個錢,而不缺錢的商人一般來說是不會在這樣簡陋的地方吃酒的。還有一點,就是高道乾認為這商人在等的人,應該是販夫走卒一類人物,因為如果對方也是一個有些身份的,兩人也不會僅僅點上這兩個在這個時候還上不得大台麵的冷盤。
對於這個讓高道乾感到有些奇怪的商人,高道乾也僅是感到奇怪而已,並沒有放在心上,他現在事務繁雜得很,來到藍老頭這裏,心裏想著的就是如何運作這天然居和一品軒開張的事情。
藍老頭依然還是坐在外麵樹蔭下,一邊納涼,一邊品著茶。若說有不同,那就是自從喝過高道乾的龍井,藍老頭在外麵納涼時就再也不喝那些濃香的讓人發膩的茶湯了,至於裏麵的事情,全憑巧兒姐在忙。
“大郎來得正是時候,這壺龍井可是新換過的二道茶。”見到高道乾,藍老頭一邊招呼,一邊坐起身。
高道乾也不囉嗦,走過去端起茶盞,自己倒上一杯,感覺那茶水溫度正好,一邊喝著茶,一邊詢問酒樓茶樓的事情。藍老頭雖然不是事事親力親為,可對這兩處的準備情況卻知道得一清二楚。了解完準備情況,高道乾又和藍老頭商議起酒樓、茶樓開張前的造勢事宜。對於酒樓、茶樓開張造勢,藍老頭倒是知道這個意思,可對於是否如高道乾說的這樣嚴重,倒是有些不以為然。
其實這就和後世酒樓一個樣子,開張時廣告做得好,如果就紅紅火火,日後隻要經營得當,不抱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態度經營,這經營上就會一直很好。而開張時業績就不是很好,經營總是不溫不火,除非有什麽獨家秘法,否者這經營時日就不會太久。高道乾把這些一一和藍老頭講了,藍老頭也覺得有理。可他對於,高道乾所說的廣告有些糊塗。
“廣告嗎,簡單滴說就是廣而告之,就是想讓人們都知道,咱這天然居開張了,而且咱們還有許多獨家秘法,比如這酒水如何如何好啊,菜品又如何與眾不同啊等等。”
“這廣告,既然要廣而告之,那就要刊載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大宋文萃》讀者多,又都是有錢人。。。。。。對了,《大宋文萃》不僅要給天然居和一品軒等廣告,日後還要給其他需要的上級也都刊登廣告,隻是這廣告是要收費的。。。。。。”
高道乾本就走得口渴,又向藍老頭普吉這麽久廣告知識,口中早就渴了,此時顧不得品嚐滋味,又連喝了了兩盞茶,才張羅著去店裏看看,藍老頭也習慣了高道乾每日來此檢視情況的做法,笑了笑也起身跟過來。
高道乾並沒有先去天然居,而是首先進了一品軒。
一品軒早已整修完畢,樓下是大廳,除了迎門一張櫃台,往裏麵都是擺著桌椅,四麵牆上掛著一些字畫,這些字畫裏自然是沒什麽名家真跡的,都是一些臨摹的東西。進門不遠處,一個直徑丈許碩大的大陶盆置於地上,裏麵清水蕩漾,十幾尾錦鯉遊動其間,煞是好看。最讓人感到眼前一亮的,是這偌大的廳堂裏,到處安置著許多盆栽的翠竹、蘭草,那些翠竹都是高高大大的,有的擺在角落裏,有的就成排擺放在廳堂中間,在兩側形成過道和隔斷,坐在廳堂裏品茗,就好似在清爽的竹林間修身養性怡然自樂一般。至於那些蘭草,則是星羅棋布地點綴在竹林間,清幽淡雅。
這些布置,都是按著高道乾的意思做的,本來藍老頭對於這些花巧布置感覺可有可無,隻是巧兒姐聽著高道乾說了,大感新奇,極力讚許,藍老頭也懶得管這些,便由著他們來做。
二、三樓和這下麵的廳堂布置也差不多,隻不過二、三樓桌椅擺放的更疏朗一些,也更清淨。這些布置高道乾早已經看過,隻是跟迎過來的藍老頭的一個家仆,現在是在這一品軒管事的,詢問了一些事情,就來到後麵製作糕點的廚房。
按照高道乾的想法,一品軒的客人,除了品茶,還可食用些幹鮮果品和各式小巧糕點,什麽蛋撻、香芋卷、琥珀核桃花枝餅、栗子奶露、蝦餃、蛋黃酥、杏仁酥、燈籠酥等等,這裏麵有粵式的也有北方的糕點,這些東西,高道乾都是吃過而不知道做法的,不過這沒關係,高道乾隻是把這些糕點的形製、裏麵放置的餡料告訴幾個廚娘,由著她們試做,高道乾再慢慢品嚐,逐漸改進。就這樣子已經吃了兩個多月,現在按照高道乾的口味,感覺已經差不多了。能在兩個來月的時間裏,達到這個程度,這已經很不錯了。
當然,這裏麵還有些因素跟高道乾有關係,那就是他做了一個小的榨油槽,榨出了豆油,再加上他的醬油和香醋,這做出的糕點味道自然不同。
因為製作這些新式東西,都是要保密的,所以這幾個廚娘都是藍老頭家的家仆,藍老頭家的家仆本就不多,不僅是這一品軒,還有天然居也是如此,以至於現在他家裏都沒有做飯的廚娘可用。不過,現在就是家中有人做飯,藍軒也不會在家中吃,這裏的飯菜那可比原先美味多了,每日裏的飯食,藍軒都會拉著董蘊和鄭家兄弟準時過來。
高道乾看了會廚娘們製作糕點的過程,和她們交流幾句,見沒什麽問題,就和藍老頭走回天然居。
天然居裏麵的布置和一品軒有很大不同,如果說一品軒裝潢布置是清爽淡雅,那麽天然居就是富麗堂皇,這裏的一樓也是一個大廳堂,都是散座,二三樓則都是雅間,當然,雅間裏的布置風格還是有所區別的。
高道乾在廚房裏遇到巧兒姐,巧兒姐這些時日每日都要在這酒樓、茶樓的兩個廚房裏來回走動,既是查看這些廚娘、廚師們手藝掌握情況,也是要看看廚房的管理上還有什麽疏漏,尤其是天然居的廚房,看管的更是緊些。天然居的廚房分作兩處,一處隻做清洗改刀一類,另一處才是製作菜肴的地方。另有一個廚房,則是專做白案的。
對於烹炒菜肴,高道乾遠比製作糕點要高明,畢竟前世家中有個廚師老爸,這些廚師們的技藝,都是他手把手滴教出來的,現在他們都還在掌握、熟悉的過程中,尤其是對火候的把握,更是需要時間,畢竟兩個月的時間對一個想成為廚師的新手來說,還是太短了。
巧兒姐身穿鸚哥綠襦裙,外罩鵝黃褙子,輸著惙肩髻,模樣很是清麗,隻不過此時在襦裙外腰間係這一條圍裙,卻顯得不倫不類。見到高道乾,巧兒姐歡呼一聲就奔過來拉住高道乾的手,拽著高道乾走向一邊的案台。
宋代雖然風氣沿襲漢唐,對女子禮法並不苛求,可即使這樣,這巧兒姐也是過於親熱些,看的跟在後麵的藍老頭都轉過頭去。
“大郎,這是按你說的法子煲製的清燉黿魚,你嚐嚐味道可是不錯?”
被巧兒姐生拉硬拽牽著手,弄得高道乾也有些不好意思,好在那幾個藍家家仆這一兩月來看得多了,早已習以為常,也沒人大驚小怪。高道乾借著取湯勺的機會,才把手從巧兒姐酥軟的小手中抽出來。
巧兒姐所說的黿魚,就是甲魚,不等高道乾動手,巧兒姐掀開案台上一個大砂鍋的蓋子,裏麵乳白色湯汁中香菇、火腿還有分解開的一隻大黿魚。高道乾舀起一湯匙濃湯,先是嗅了嗅,接著慢慢把那還很熱的濃湯倒入口中,頓時一股酥滑濃鬱的香氣蔓延在口中,“好湯。”
高道乾這是真心讚歎,雖然這些時日高道乾傳授廚藝給這幾個藍家仆人,巧兒姐也一直跟在身邊,可這道清燉黿魚湯卻是隻是跟巧兒姐說了一遍,並沒有親自示範,沒想到這巧兒姐竟然極有廚藝天賦,這湯燉的竟是有滋有味,比他自己來燉也不遑多讓。
得到高道乾的肯定,巧兒姐不有喜不自勝,見巧兒姐歡喜中又要動手動腳,高道乾笑著退後一步對藍老頭說道:“藍老丈,這清燉黿魚湯,補中益氣、清熱平肝、軟堅散結,對有年紀的人極有好處,一會趁熱喝了。”然後高道乾也不敢在這廚房久留,指點了幾個廚師一番,就逃也是的匆匆離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