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中原霸主

字數:4654   加入書籤

A+A-




    李義府是個什麽鳥人,大家都清楚。小說

    他跟許敬宗不一樣,許敬宗好歹也算是光明磊落,他如果討厭你,他會用盡一切方式告訴你,他非常非常討厭你,你最好離我十米遠,不管你說什麽,他都會反對,不會說隱藏在心裏。而李義府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真小人,他不會你說什麽都反對,與他無關,他最多是給韓藝添添堵,他是屬於那種無利不起早的,他隻在乎自己的利益,屬於極度自私的小人。

    其實吐蕃跟他有什麽關係,以他的性格,哪裏會關心這事,那麽不用說,祿東讚肯定送了很多錢給他,從古至今,拿人錢財,替人消災。

    但是祿東讚不會蠢到寄望於李義府的三言兩語,將韓藝給治罪,這簡直是癡人說夢,那麽祿東讚肯定是想到大唐極有可能會出兵駐守吐穀渾,這關乎他的大計,他肯定會想盡辦法阻止這一點的。

    李治道:李書為何這麽說

    李義府道:陛下,如今弘化公主繼承汗位,這對於我大唐控製吐穀渾更為有利,我大唐理應給予援助,因此陛下給糧食,給錢,臣都不曾反對,但是這出兵的話,還請陛下三思而後行。吐蕃與吐穀渾本仇深似海,各個部落間也經常發生衝突,我們大唐可以控製住他們兩國的朝廷,但是無法控製那些部落。

    如果我大唐在那裏駐兵的話,一旦兩個部落間發生了衝突,這直接會將我大唐與吐蕃都卷入進去,到時我大唐將會陷入兩難境地。如今吐蕃既然已經答應了不再進犯,那麽至少未來幾年,是不會大動幹戈的,最多也是部落間的相互爭鬥,但這隻是小矛盾,可如果我大唐軍隊也在的話,雖是可能會引發更大的矛盾,因此臣認為此舉是極為不妥的。

    李治聽得麵色又稍顯有些猶豫。

    韓藝哈哈一笑,道:李書真是高才,這一番話將我大唐從天下霸主位子給拉了下來,韓侍是自愧不如啊

    李義府一愣,道:你此話是何意

    韓藝不去理他,而是朝著李治道:陛下,難道你也讚同李書所言

    你都這麽說了,我還敢讚同麽李治輕咳一聲,道:愛卿若有不同的見解,何不說出來

    韓藝道:先帝在位時,周邊藩屬皆稱先帝為天可汗,天可汗一句話,誰敢不從這才是天下霸主該有的氣勢,一個眼神,一句話,能將對方嚇破膽。李書這話,簡直是羞辱我大唐。

    李義府氣急道:你血口噴人。

    我噴你老母韓藝道:難道我說錯了嗎李書方才那話是怎麽說來著,什麽部落之間常有爭鬥,會將大唐卷入其,你說話什麽意思

    李義府道:難道我說錯了麽

    韓藝笑道:你這不是錯與對的問題,而是在赤裸裸的羞辱我大唐,有時候我真的懷疑你小時候是不是受到胡人或者吐蕃的欺負,怎麽畏之如虎呀我們出兵駐紮為得是什麽,是確保兩地不再發生衝突,要是還跟以前一樣,那我們去幹嘛以前他們部落與部落之間有爭鬥,那是以前了,但是現在我大唐介入了,應該有所改變,我們的意思擺明是讓你們休兵,你們還爭爭鬥鬥的,那豈不是在打我大唐的臉。這樣還能稱之為原霸主麽我看簡直是一個笑話,都已經出兵駐紮了,都還敵不過天可汗的一句話。我納悶了,怎麽如今我大唐版圖越大,人口越多,國力越強,反而威信越小了。

    李治聽得臉漸漸陰沉下來了,這話不是說他遠不如李世民麽,因為什麽都以前強了,唯獨君主換了,結果威信減弱了。

    但是這也不是韓藝信口胡說。

    李世民在位的時候,一句話,你要不聽,我扁你,吐穀渾跳,打吐穀渾,可汗都給你們換了。高昌跳,直接給滅了。高句麗跳,也是立刻出兵,要不是李世民突然死了,那三十萬大軍可開赴高句麗了。雖說這後麵是有些亂來,但也正是因為李世民出兵果斷,又大棒加紅棗,將周邊民族訓的是服服帖帖,因為大家都知道李世民脾性,你要敢跳,他真的會打你,不開玩笑的,你要聽話,他會對很好,因此都非常聽話。

    可是李治剛一即位,阿史那賀魯跳起來,吐蕃也是小動作不斷,這是因為李治剛即位主張休生養息的政策,朝廷下都是非常讚成,這絕對是對的,要不這麽搞,這國家可完了,隻是李治這氣量忒也大了,寧可吃點虧,也不想大動幹戈,而且長孫無忌又退位了,更加不得了了。

    不過李治也是一個有雄心的皇帝,不是一個懦弱的皇帝,他不願意老是站在李世民的陰影下,韓藝這話真的是刺痛了他,你老子一句話可以擺平兩國之間的問題,你出兵都擺平不了兩個部落的爭鬥,這差距真是忒也大了。

    李義府可不傻,他當然了解李治,其實不了解,光看李治這臉色,他也能明白呀,誠惶誠恐道:陛下,臣沒有這意思,臣隻是擔心

    愛卿毋庸解釋,朕是希望能夠聽到不同的意見。李治神色一變,笑著擺擺手,突然看向李績任雅相許敬宗三人,道:不知三位愛卿以為如何

    臣以為韓侍郎說得對,我大唐泱泱大國,原之霸主,何許看他人臉色。許敬宗趕緊說道。

    他可不傻,平時可以不顧李治的心情,囉嗦兩句,但是在這個問題,可是不能亂來的,因為這是李治的心病呀。當初李世民更加喜歡李泰,不太喜歡李治,覺得李治不像自己,優柔寡斷,缺少一分霸氣,李泰要更加聰明一些,是長孫無忌他們這些大臣從安排,各種陰謀詭計,才扶得李治位,其實這是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的勝利,不是李治的勝利,所以李治非常渴望證明選自己是對的,我才真命天子。

    連許敬宗都這麽說了,李績任雅相當然支持韓藝。

    李治點點頭道:其實朕也是這麽認為的,這弘化公主怎麽說也是朕的族姐,是皇親國戚,如今她登可汗之位,朕若都不保護她,天下人又如何看待朕,連自己的姐姐都無法保護,百姓們還能奢望朕會保護他們嗎大唐不但要出兵駐紮,而且還要明確得告訴赤海白蘭等部落,它們若再敢挑起事端來,朕讓他們整個部落都消失。

    李治這麽一個溫爾雅的皇帝,竟然說出這等話來,雖然語氣還是非常溫和,但許敬宗他們都知道,韓藝的這一番話確實將他給激怒了,不得不說,也隻有韓藝敢這麽說,他們是不敢,萬一沒有說好,李治會對他們發飆的。

    韓藝高呼道:陛下聖明

    李治微微一瞥韓藝,一語雙關道:這都是愛卿的功勞啊

    他當然知道這隻是韓藝的激將法,但是韓藝說得很對,他的確不應該再往後退了。

    其實在此之前,韓藝跟李治是一個德行,都是鴿派來的,是不想打這仗,隻想維持現狀,因此他是窮盡洪荒之力,阻止戰爭的發生,可是他越是這樣做,戰爭卻爆發的越快,越凶猛,因此他才改變思路,不能一味的用紅棗去哄著對方,那祿東讚又不是幼兒園的小朋友,豈會因為他的花言巧語,而放棄自己的宏圖偉業。

    這也讓韓藝受益匪淺,他漸漸明白過來,大唐想要做主,讓自己的話語更具有權威,首先得揮起大棒來,打不打是另外一回事,你要不亮出大棒,是沒有人會聽你的。

    李治又道:但不管怎麽樣,吐蕃王已經寫信來謝罪,朕也不希望將先帝建立起的與吐蕃的關係,毀於一旦。這樣吧,李書,你替朕擬寫一封回信,告訴吐蕃,朕也希望兩國能夠維持這來之不易的關係。但是同時也希望吐蕃不要再與吐穀渾發生戰爭。

    李義府頷首道:微臣遵命。

    李治又向任雅相道:任尚書,如今吐穀渾完全得依靠我們大唐的保護,因此朕希望能夠在涼州鄯州增派兵力。

    任雅相道:微臣遵命。

    李治又向韓藝道:至於出兵駐紮一事,韓愛卿一道更為詳細的奏章來。

    微臣遵命。

    李治笑著點點頭道:不管怎麽樣,韓愛卿憑借一己之力,保住吐穀渾的半壁江山,化解了吐蕃與土語的爭鬥,並且幫助弘化公主繼承汗位,穩定住了吐穀渾的局勢,功勞甚大。正好高尚書久病在身,也一直在書朕,表示已經力不從心再管理財政,希望能夠致仕,回家頤養天年。而你在戶部幹得非常不錯,朕打算升你為戶部尚書,加封江都縣候,食邑千戶。

    微臣叩謝隆恩。韓藝高呼道。

    其實這封賞都是很虛的,是好聽一些,其實誰都知道,韓藝一直幹得是戶部尚書的事,高履行早將大權交給了他。高履行是何許人也,你瞧韓藝這回又立下大功,於是趕緊書,請求致仕,讓韓藝名正言順的來管理戶部。

    李治一笑,又道:對了,韓愛卿,聽聞你還去了一趟大都護府

    韓藝忙道:啟稟陛下,臣有事稟報。

    :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求推薦。。。。。。

    292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