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政治秀
字數:6356 加入書籤
盧承慶雖然謹慎,但辦事那還是幹淨利落,他也不會去等禦史台,因為民安局呈的證供是證據確鑿,他們沒有理由拖下去,因此在商談完訴訟罪名之後,正式向大理寺提出了刑事訴訟。小說
這大理寺卿辛茂將非常鬱悶啊,他感覺自己當這個大理寺卿是來幫李義府擦屁股的,隔三差五,李義府家總得鬧點事出來,但是沒有辦法,這人在朝,身不由己啊。
可是此案不畢正義一案,畢正義一案,一方太弱,一方太強,他肯定是偏向強的一方,可是慈恩寺一案,兩方勢力均等,這非常難辦了。
於是乎,在他接到刑部的訴訟之後,立刻跑來在許敬宗王德儉商量對策。
故殺
許敬宗聽後不禁微微皺眉,看來刑部沒有打算手下留情,是要將李洋置於死地啊
王德儉也是愁眉難展,李義府可是最疼他這個小兒子了,為此連柳元貞都給搭進去了,而從目前看來,李義府應該不會受到牽連,如果我們一點忙都不幫的話,隻怕會記恨在心啊
許敬宗問道:能否有辦法先保住李洋的命。
辛茂將道:這證據確鑿,想要幫助李洋的命,實在是太難了,裴家那邊是肯定要李洋殺人償命的。
他怕許敬宗給他施壓,他不想被這個黑鍋呀,別說判無罪,哪怕是判鬥殺,他都極有可能會被牽連進去的。
王德儉沉吟片刻,道:這事是皇後親自出麵,但是皇後給咱們最明確的指示,是秉公處理,因此我想,我們做做樣子,在合乎規矩得情況下,盡量幫幫李義府行了,其餘得還是交給皇後去處理吧。
許敬宗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李府。
老爺,刑部那邊傳來消息,刑部已經正式向大理寺提出訴訟,要告三公子故殺之罪。
什什麽,故故殺
李義府聽得大驚失色。
嗯。
砰
豈有此理
李義府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好你個盧承慶,竟然落井下石,我不會放過你的。
正當這時,一個婦人從側門走了進來,夫君,這可如何是好,洋兒還這麽年輕,你可不能讓他這麽死了。嗚嗚
你知道哭,一天哭到晚,有本事你倒是將你的寶貝兒子給哭出來啊。李義府揮舞著雙手,咆哮道。
我一個婦道人家能有什麽辦法,你倒是宰相,可是你連自己的兒子都保護不了,你憑什麽凶我。這李夫人也是豁出去了。
你我懶得跟你說。
李義府一揮手,氣衝衝的離開了,如今他還真沒有辦法可想,因為武媚娘這一來,讓他在家閑著,無非是暗示他不要輕舉妄動,因此在這期間,他真的一點動作都沒有,老老實實在家,而且,岸邊韋思謙隔三差五來找他聊聊,將他給盯得死死的,他想動也動不了,因此他是將希望都寄托在武媚娘身。
可是事到如今,武媚娘還是一點動作都沒有,這要判決了的話,再想操作可難了。
此時李義府也慌了,他得自己想辦法。
準備馬車,我要去許府。
是。
可李義府剛剛來到門前,正準備車時,餘光忽然見到兩個熟悉的麵孔站在街角處看著他,不禁咬牙切齒道:好你個韋思謙,想對我趕盡殺絕,要是我兒子有個三長兩短,老子要你一家人陪葬。
老爺,咱還去不去
李義府一語不發的得馬車,道:給我圍著這長安城轉一天,不,給我去郊外轉。
啊是是是。
然而,他的憤怒並沒有阻止刑部的訴訟進程。盧承慶也不傻,訴訟的前一刻,讓人放出消息,說刑部已經提出了訴訟,要告李洋故殺之罪。
這個罪名大家都沒有意見,大家隻是對大理寺有意見,因為畢正義一案,令大理寺的名譽受到了重創。這些貴族們紛紛盯著大理寺,大理寺內部也有關貴族,張睿冊是代表人物,辛茂將想拖也拖不了,隻能照章辦事,對於李洋柳元貞一幹人等進行審判。
柳元貞是沒有懸念的,其實辛茂將他們都沒有太關注柳元貞,因為他的罪名較輕,而且有官職護身,因為封建社會的律法是明確的維護官員的權益,所以一審將他給定罪了。
關鍵還是在於李洋。
辛茂將是親自主審,他是想將李洋引向鬥殺,可是盧承慶早有準備,這回一定要告李洋故殺,絕不能姑息,提出各種證據,要論律法,辛茂將不是盧承慶的對手,沒有一會兒,敗下陣來,辛茂將也不敢亂來,沒有跟盧承慶撕破臉鬥下去。
不過根據唐朝的製度,大理寺還得開內部會議,商量到底是定什麽罪,這是所謂的八議製度,參與審判的大部分官員,都得表達自己意見,這是為了避免一個人做主,而造成冤案,即便大理寺卿強行判罰,參與審判的官員,還是在要在判決書寫自己的意見。
而大理寺內部本來分兩派,一派是關隴集團,還有一派是李義府許敬宗一邊的。
李義府一邊的自然希望定罪鬥殺,張睿冊為首的關隴集團勢力,一定要定故殺之罪。其實李義府一派的人還要多一些,他們當初要奪取大理寺,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啊可是下麵還有一個刑部在,證據確鑿,人多也不能逆天而為。
辛茂將不願擔這責任,但也不願得罪李義府,因為禦史台還沒有弄到確實證據,李義府極有可能置身事外,那他還是書令,當朝宰相,身為官員不能不顧忌這一點,這可是頂頭司呀,這也是封建社會的弊端,一定要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故此,辛茂將最終決定通過刑部的訴訟,判法李洋故殺之罪,因為你不判處故殺之罪,你不能呈給天子,隻有死刑才有資格讓皇帝親自過目。不過根據規定而言,他必須將大家的意見都寫入奏章,而且他還在奏章寫明,可酌情處理。
武媚娘讓他們將此案當做普通命案處理,但這是不可能的,你要是能夠先將李義府給弄下台來,那不用多想了,往死裏搞對了,這牆倒眾人推,可問題李義府極可能脫罪,這誰敢亂來呀,哪怕是到二十一世紀也是不可能的,最終還得交由兩儀殿來決定。
武媚娘拿到供詞之後,立刻召集樞要大臣商議,當然,李義府是排除在外的。而李績任雅相也都沒有來,李績不愛管這事,武媚娘也不好意思再打擾他,任雅相要處理昭儀學院的事,較忙,沒有空,當然,有空他也不想來。
來這裏開會的剩下許敬宗杜正倫韓藝韋思謙盧承慶許圉師辛茂將幾人。
武媚娘先是將大理寺的判決書給他們看,等到他們都看完之後,才問道:諸位以為如何
許敬宗立刻站出來道:皇後,臣以為大理寺雖然最終決定判決李洋故殺之罪,但是大理寺的官員對於此案的有極大的爭議,而且這些爭議,臣以為也應該值得考慮,李洋年幼無知,而且證供足以表明李洋無殺人之心,隻不過是情急之下的一時衝動。而我朝曆來不輕易判處死刑,這人命關天,因此臣以為朝廷應該酌情處理,給予李洋一次機會。
杜正倫立刻道:許侍此言差矣,我朝對於死刑的確非常慎重,但那隻是因為害怕出現冤案,因為這人一旦死了,再來洗脫冤屈,毫無意義了。可是李洋之罪,那是證據確鑿,這跟我朝對於死刑的態度並無關係,而且這人命關天,豈能用年紀來說事,倘若因為李洋年幼,而減輕其罪名,那定會有很多人利用小孩去犯罪,這更加有傷天理啊
說得好
武媚娘點點頭,道:杜書此言真乃警世之言,這也是我朝為何對於律法如此慎重,因為稍有疏忽,會釀成大禍,並且影響深遠。至於此案麽,我當初已經說明,當普通案件來處理,必須得拿證據說事,既然證據確鑿,沒有什麽酌情處理可言,依大理寺的審判,判李洋故殺之罪,處以斬刑。
幾乎在場的所有大臣們皆是一驚,他們都以為這是套路,大理寺故意製造爭議,讓皇後有理由幫李義府下台,可是卻沒有想到,武媚娘二話沒說,直接拍板決定下來。
唯獨一人除外,這個人是韓藝,他已經料到可能是這種結果,因為他有武則天的概念,他知道武媚娘的野心很大的,因此他才讓出來,讓武媚娘盡情表演,這一次不管是朝大臣,還是貴族百姓,可都是站在裴家這邊的,多大的事,你把人給殺了,那這也放過的話,誰還敢出門。
武媚娘要真想保李洋,不會站出來,既然武媚娘站出來,一定要公平,你不公平,這場政治秀是非常失敗的。
你們若有意見,不妨提出來。武媚娘語氣輕柔的笑道。
大家聽得心一暖,這皇後確實公平,我們錯怪了她。齊聲道:皇後聖明。
武媚娘點點頭,又道:那不知何時行刑
辛茂將道:這個倒是沒有規定,隻不過根據往日判處的死刑案來看,除非犯下大逆不道之罪,如殺父殺母,謀反之罪,得立即處斬,而像李洋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等待來年秋後處決,朝廷這麽做,也是為了防止冤案。
杜正倫道:辛卿,我方才已經說過,此案已經證據確鑿,不存在有冤案的可能性。說著,他又向武媚娘道:啟稟皇後,臣以為此案鬧得沸沸揚揚,百姓對此也是議論紛紛,朝廷應當立即行刑,平息眾怒,不宜拖延。
許敬宗立刻道:杜書,你這有失偏頗了,即便是秉公處理,那麽得按規矩來,來年處斬,不僅僅是因為冤案,更多得是體現我朝君主的仁政治國思想,對於人命的看重,不能因為李洋是李書之子,立刻處斬,這樣一來,他日地方也會效仿,反倒會破壞我朝的法製思想。
武媚娘點點頭,道:許侍言之有理呀,何時處斬,倒不是什麽大事,可不能因小失大,我也讚成許侍的建議,不過這最終還得陛下親自批示。
她隻是出麵處理此事,但她可不能寫聖旨啊。
武媚娘突然又看向韋思謙道:韋丞,關於李書是否包庇李洋一案,可有結果
韋思謙猶豫片刻,站出來道:回稟皇後,臣臣暫時沒有查到李書包庇李洋的證據。
韓藝捂了捂嘴,差點笑了出來,他知道這要是李治坐在麵,韋思謙有沒有證據肯定也要告李義府的,禦史台有這資格,往日也是這麽幹的,但是麵坐著的是武媚娘,武媚娘先前說過,拿證據說事,沒有實質證據不能酌情處理,如果他沒有證據,他還要告的話,那李洋是不是可以酌情處理。
他本來是準備了一肚子話,但卻是說不出口,他也害怕別西瓜沒有得到了,連到手的芝麻也給扔了。
武媚娘稍稍點了下頭,笑道:韋丞盡忠職守,這我早有耳聞,而且我也認為李義府的確值得懷疑,也支持禦史台參與調查,可是如今李洋的案子已經判定,而書令又是宰相,書省積壓了許多事等著李書去調查,你如果還要繼續調查下去,那麽李義府是決計不能回書省的,你看
武媚娘的套路是深得很啊
韋思謙非常不甘心的說道:皇後說得是,臣臣也認為理應結束此案。
武媚娘點點頭,目光一掃,道:不過在審查此案的過程,我倒是獲得一些心得,其實判不判李洋死刑,裴清風始終是不能再複活了,我大唐還是損失了一位青年才俊,令人感到惋惜。因此,在我看來,最好的律法是能夠阻止命案的發生,隻能給予公平處罰的律法,算不得最好的律法,不知各位以為如何
韓藝一聽,果然還有下,看來她為了這一場政治秀是下足了功夫啊。
292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