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書院落成典禮
字數:3987 加入書籤
nbsp; 十一月底,書院第一期建成了。
因為雇傭了大量的人工,進度很快,但耗費的錢財也是巨大的,幾乎將所有的現金都耗得一幹二淨,那可是二十多家飯鋪三個月的利潤。現在不光賬上所餘錢額不多,連楊漢的兩千多貫也搭了進去。
共用去了一萬多貫。
這還是有縣衙大力支持,材料進價極低的緣故,不然兩萬貫都不止。
好在土地完全封凍前,完成了任務。
但楊漢知道錢花的值,書院是盾牌,隻要有書院在,就是一道無形的保護符。即使他未來離去,楊乞等人也不至於沒有著落,任人欺淩。
聽說劉知縣極為高興,給飯鋪送了一塊“仁善傳家”的匾額,黃六郎誠惶誠恐的接下了。
還張貼了布告,說是要在朔日舉行書院洛城典禮,慶賀書院建成,屆時士紳豪富還有劉知縣都會出現。
也難怪如此大動作,這不光是華陽縣最大的書院,也是整個川峽四路最大的書院,放眼全大宋,在規模上也可名列四大書院後的第五大書院,當然要等書院三期工程全部完工。
屆時將成為擁有近一百座建築的大書院。
黃六郎送來了請帖,據說是劉知縣親自所寫,楊漢望著燙金的字體,嘖嘖感歎,自己麵子還挺大的。當然人家請的是書院的出資人,飯鋪的東家。
但隨即他又感歎,本來應該張夫子送來的,他才是書院的山長,劉知縣越俎代庖了。不過也是,如此大的政績,誰倡導誰主導很重要,他是一縣至尊,誰能與他爭。
張夫子沒有送來請帖,就能看出,兩人達成了共識。聽說兩人是好友,還都是讀書人,不知道經過此事他們還信不信君子之交清白如水這句話。
但隔天,又張貼了一張布告,告知朔日那天所有人不拘身份都可進書院一觀。楊漢知道消息後,表情有點玩味,這必然是張夫子據理力爭的結果,不然就不會分兩次公布了。這倒不是說張夫子喜歡爭權,在楊漢看來,倒不如說是張夫子的憂慮所在。
張夫子必然擔心書院會淪為第二個縣學,士紳豪富家的紈絝子弟充斥其中,敗壞了風氣。在張夫子這種純粹的文人心中,書院是做學問之地,容不得一點瑕疵。
在這一點上,劉知縣與張夫子已經站在了對立麵,權利與學術的對抗。
一日後,朔日到了,也就是十二月初一,再有一個月就是元日了,即後世的新年。
這一天,城中猛然一空,紛紛往城外書院湧去。
烏壓壓的人群都聚在書院大門外,書院還沒開放。
張夫子與幾名縣學教諭,還有一些讀書人,並本縣世家鄉紳站在高大的牌樓下,等待著。
外麵圍著很多鄉野村夫,市井小民,當然少不了縣學學子。自從學子鬧事後,縣學隻休了一日。這畢竟是本縣的盛事,教諭們也都來觀禮,又怎能少得了他們這些天之驕子。
“知縣到。”
喧鬧聲音戛然而止,人群自動讓開,劉知縣的儀仗進來。
沒有後世偽曆史劇中的鳴鑼開道,隻有幾名儀仗兵卒在前麵引道,劉知縣騎馬緩緩而來,現場鴉雀無聲,彰顯著知一縣之尊的威嚴。
張夫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子等人迎上去,雙方見禮,寒暄。
之後,一聲鑼響,此乃靜聲。
劉知縣清了清嗓子,說道:“適逢年底,書院又落成,此乃振奮人心之事。今日有幸請眾位鄉老百姓到此,與我一同觀禮。”
鞭炮聲起,響聲中劉知縣與張夫子等人一同拉落紅綢,牌樓上顯露出一塊匾額,上書“華陽書院”四個燙金打字。
以地名冠以書院名稱,約定俗成,四大書院皆是如此。
“本縣已上書朝廷,將此盛事稟告於陛下,並請陛下賜下墨寶。諸位,今日舉縣同慶,請與我一同入院參觀......”
劉知縣沒有說的是,他上的奏折中不光有請官家賜名的事情,還將楊漢寫給張夫子的表格與建築圖一同呈了上去,當然其中少不了他的觀點,並奏請在全國各州路推廣。
這可是大大的政績,承載著他青雲直上的希望。
說完,劉知縣由張夫子等人陪著進入書院,後麵是鄉紳教諭,讀書人,富戶,再是學子,然後是百姓湧入其中。
楊漢也在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將芽兒也帶出來了。當然也提前做了一番準備,從幾日前每次送飯時,那兩個親兵打開門,將飯盒放在院內。芽兒聽了楊漢的吩咐,不再像往常那樣立刻去拿,不見人影。
幾日下來,兩名親兵也就從一開始的疑惑,習以為常了。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楊漢牽著芽兒的手兩人隨著人流慢慢參觀。書院共有千畝之大,當然建好的幾十棟建築隻占了三百多畝,饒是如此也很大了。
楊漢臉上掛著微笑,能看得出來芽兒極為興奮。不光是因為自己陪在她身邊,這表示芽兒對外麵已不是那麽恐懼,這是個好現象。
楊漢知道離開的時間到了。
周圍熱鬧異常,嘖嘖讚賞聲不絕於耳。很多人都猜測是誰出資,耗費了多少錢財。當然也就普通百姓不知道,縣裏的士紳權貴都知道,不過那位東家很神秘罷了,據說在病重,但誰也沒有見過。
也不全是讚歎聲,不乏抱怨聲夾雜其中。
士紳讀書人不理解書院是書香之地,傳授聖人知識之所,那些泥腿子大字不識一個,為何放他們進來,這是對書院的褻瀆。
張夫子陪著劉知縣站在一處高台上。
張夫子望著人群,心中歎道:“我知曉你讓我擔任山長的初衷,聖人說過,有教無類,我今日讓書院之名人人皆知,希望沒有辜負你。”
他逡巡著人群,想看看神秘的東家是否會來,這畢竟是他的心血。
可惜觀察了良久,也沒發現特殊之人。
最後目光從楊漢臉上掃過,兩者目光相對,楊漢抱之以微笑。張夫子一愣,有點不解,看那人衣著普通,不像富貴之人衣綾羅,相貌更不出眾,唯獨胖的出奇。但笑容卻如此安靜平和,跟這裏喧鬧的場景極不相稱。
雖在人群中,但隱隱遊離其外,如一個旁觀人。
這等神情,張夫子平生隻在寺院裏的僧人臉上見過。
等張夫子回過神來,那人已經在女童的攙扶下離去了。
劉知縣發現了張夫子的異樣,詢問了一聲,張夫子搖了搖頭,但心中的怪異卻繚繞不去。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