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托付
字數:6857 加入書籤
nbsp; 三日後,天蒙蒙亮時分,院子裏有了動靜,楊漢睜開了眼睛。
是大郎要去城裏賣豆腐了。
楊漢看了眼天色,比往日早了一些,且吳伯吳嬸也罕見的起來了,往常都是大郎獨自一人操持。
這也難怪,今日大郎一同帶去的還將有臭豆腐,這是昨晚大郎一家商量很久才下的決定。楊漢隻需要天亮起床,看看缸中所餘多少,就能大概推測出這一家品性如何了。
芽兒在他一側睡得很熟,他們住的是大郎弟弟的房間,楊漢這些日子從沒有見過那人。不過浪蕩之人,多半不會安分。
雞未鳴,天還早。楊漢翻了翻身,繼續睡去。
天亮了,芽兒最先醒來,她先是揉了揉眼睛,然後悄悄支起身子,觀察楊漢。楊漢動了一下,他聽到芽兒的鬆氣聲。
兩人起床了,吳嬸給他們留了飯,豆花與鹽菜。後世南方人吃豆花喜歡加糖,此時當然不可能,糖很貴,一般人家哪裏能當尋常吃物。
後世很多人不知道,此時的南北方口味剛好與後世相反,北方嗜甘,南方嗜鹹。《夢溪筆談》卷二四中記錄到:“大底南人嗜鹹,北人嗜甘。魚蟹加糖蜜,蓋便於北俗也。”
究其原因,這跟環境有關,跟生活質量更是息息相關。
在南宋以前,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一直在北方,北方人的生活要普遍比南方好些。而糖在十七世紀東南亞蔗糖大規模生產之前,一直屬於昂貴之物。
一般平民隻能少量吃些。
還要等到南宋時,北方大量人口南遷,南方才開始得到大規模開發。經濟重心自此從北方移到南方,之後再難以超過南方。
這從關係甚大的糧食產地就能看出。
先秦時以中原為膏腴之地,華夏民族從這裏起源,三代皆都之;秦漢有關中熟天下安之說;唐宋都是說江南熟天下足(也可以說蘇湖(太湖周圍)熟天下足),說的是江淮地區;從南宋及以後,就變成了湖廣熟天下足,以前那裏可都是人人懼畏的瘴癘之地,人口稀少,在北宋及以前一直都是流放之地。
這就是南方得到大量開發的一個佐證。
所以,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南北方的口味開始轉變。變成了北方嗜鹹,南方嗜甘。
還有個說法是古代北方冷,糖能提供大量熱量,才形成了北方嗜甘的口味,此隻能作為參考。難道說北方在明朝之前冷,之後就不冷了?
最可能的因素就是:一個地方的生活習俗總是貼合當地環境的,去除經濟因素等後來人為的幹擾。以生物的生理本能或者進化本質來說,南方濕熱,流汗多,就要補充大量的鹽分。所以,就形成了古代南方嗜鹹的口味。
北方確實需要大量的熱量以抵禦寒冷,所以儲存脂肪就要厚些。另外同一物種寒冷地區的體型要大一些的原因,就是寒冷會減緩生物發育成熟的時間。相對來說,生長年限就會長些。
當然也不是絕對,看看幾千年來中國北方的草原人,冬天冷起來能凍死人,白災讓人人色變。
但個子一點也不高,反而矮的可憐。還形成了特有的人種特征:如大餅臉,眯眯眼,小矮個,羅圈腿,腰粗如桶,個矮如樁,從來都是橫向發展。因為飲食的原因,顯得敦厚粗壯。還是後世膳食結構改善後,中國境內的草原人才個子增高。如果去過蒙.古國的人就會發現,那裏的草原人跟中國國內的雖然屬同一族群,但身高差異明顯。蒙.古國境內的人還保留著他們祖先草原人的以上特征。
芽兒吃的很香甜,楊漢自從病後胃口一直不好,但為了不讓芽兒擔心,他還是努力的吃完。
去廚房送碗筷時,楊漢看了一眼醃菜缸,隻少了一層,也就是大約一百塊。楊漢心中明了,這一家人善良,樸實,勤奮,不甘於現狀,但又沒有太大的野心,屬於那種小富即安的類型。
<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br />
楊漢望向芽兒,她正在洗碗。
其實他根本不必擔心芽兒的獨自生存能力,他沒來到大宋前,就是芽兒照顧了楊武文三年。
楊漢鬆了口氣,他可以放心的將芽兒托付給大郎一家了。
但這還不夠,他還要再為芽兒創造一些保障。
天黑後,大郎挑著擔子回來了,他顯得很興奮。一整天都心事重重的吳嬸迎了上去,不知說了什麽,院中吳嬸的聲音明顯高了一些。
楊漢芽兒與吳伯坐在堂屋中,楊漢發現吳伯也多了些焦慮。
“他爹,你看那個臭豆腐真的賣了五十文錢。”吳嬸喜笑顏開的捧著一個布包進來。吳伯接過去,慢慢打開,果然有五十文銅錢。
他胡須抖動了一下,吳嬸將銅錢拿給楊漢看。
楊漢微笑點頭,重新遞給大郎,問道:“大郎哥,賣的還順利吧?”
“嗯,順利,順利。我才擺出來,一會就賣完了。”大郎搓著手,臉膛很紅,猶顯得有點激動。
“哎,誰能想到這麽好賣。”吳嬸感歎。
“大郎,將錢給漢哥兒。”吳伯突然說道。
“哎。”大郎將錢遞給楊漢,一切都是那麽理所當然。
楊漢搖頭道:“我不能要。”
大郎無措,吳伯與吳嬸也有點發急。
楊漢說道:“吳伯吳嬸,我跟芽兒的命都是你們救的,我們還要感謝你們收留我們兄妹二人。給錢就見外了,況且這本就是你們自己所得。”
“可是,漢哥兒,主意是你出的。”吳嬸急道。
楊漢笑著搖頭,岔開話題道:“這個臭豆腐的生意可以長期做,如果供應充足,每日一貫錢還是能賣到的。”
“一貫錢?”幾人吃驚,果然被這個數字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
一日一貫錢,那一個月豈不是30貫?這比他們半年賺的還多了。
楊漢搖頭,縣城較之鄉下,本就富裕。一日一貫錢怎麽能算多。算起來一個人花五文錢就能吃十塊,也不過一百多人而已。
而五文錢連一餐飯錢都不夠。
“賺再多也是漢哥兒的。”吳伯麵色鄭重,沉聲說道。
楊漢苦笑,他是真不在乎這點錢。但也知道這對樸實的一家人來說卻是個涉及他們為人與聲譽的大事。
他們一家今日要是將錢據為己有,日後消息傳出去,就可能變成眛了良心。
有時候小門小戶的人家,反而更看重清白與家聲,對貧窮的家庭來說,這是他們唯一倚之自豪的東西了。
後世改革開放十多年後,很多農村家庭吃飽了肚子,可卻缺現錢缺的厲害,想幹點什麽都要拉糧食去賣。就算這樣,也有很多不願做小生意或者出外打工的。這可能有特定曆史環境的原因,但也能看出是農民對自己身份的堅持。
有時候小人物也有大堅持,有自己為人的底線,這跟金錢多寡地位高低沒有太大的關係。
不說明白是不行了,楊漢隻能說道:“吳伯,救命之恩是無價的。現在當務之急是先攢夠大郎哥的彩禮錢,不能耽誤了大郎哥婚事。還有,賺錢的主意我有很多,你們可能也發現了,我跟芽兒以前不缺錢。但我們沒有家人了,如果你們覺得過意不去,就多收留我們一段時間,這樣可好?”
說到自己的婚事,大郎漲紅了臉,有點不好意思。
這更是吳嬸的心頭病,一時也猶豫了,她看向吳伯。吳伯想起當初楊漢與芽兒身上穿的裘衣與絲綢,知道楊漢說的是實話,一月三十貫對他們家是巨款,但人家可能真看不上這點錢。
&nbs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p;他歎口氣,說道:“就依漢哥兒吧。”
雖然下了決定,但能看出他心情的不平靜。
吳嬸眼睛紅了,有點哽咽道:“看漢哥兒說的什麽話,你跟芽兒要是不嫌棄我們,就把這裏當家。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可千萬別說收留,嬸子聽著難受。”
大郎也猛點頭,麵容憨厚卻堅定。
楊漢握著芽兒的手,笑著點頭。
夜深了,楊漢與芽兒回房間入睡了。
院中,吳伯吳嬸與大郎卻在加緊製作臭豆腐,家裏雖然有一缸,但按漢哥兒的說法,一天就賣光了。他們要多預備一些。
一晃一個月過去了,小溪裏沒什麽變化,卻又變化很大。
村裏這些時日熱鬧了許多,議論的熱點卻是以往被大家忽略的吳大郎家。也不知怎麽的,吳大郎家突然就賺了錢。
據他家鄰居說,他們家現在頓頓有魚.肉,那香味能飄一裏地。
這還了得,吳大郎家誰不知道,往日誰家不比他家日子好。他家的二郎遊手好閑,城裏賭坊的人哪次不是隔幾個月就去他家催債。
前些年憑借做的一手好豆腐,家境還算可以,可是如今家都被掏空了。
他家的大郎都二十了,還沒成親,誰家的小娘子也不願意嫁過去受苦啊。
可是,據有親戚在鄰裏的人說,吳大郎已經定親了,是鄰裏一家嬌媚可人的小娘子。彩禮足足二十貫,年底就將成親。
一開始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不明白吳大郎家怎麽突然就有錢了。可是謎底就在幾日前揭開了,有人在城中看到吳大郎賣“臭豆腐”,一日就賣不少錢。
吳大郎家不賣白豆腐了,反而賣起了“臭豆腐”,這可是奇景了。但更多人關注的是“臭豆腐”是何物?為何會一日賺那麽多錢?
又是如何製作的?吳大郎家吃肉,他們這些同裏的人能不能也跟著喝些湯?
以往平靜的小溪裏,因為吳大郎家的轉變,就像是個炸彈,將小溪裏炸的沸騰起來了。
人心思變,亙古皆然。
漸漸的有很多鄰居村民,登上了吳大郎家的家門。以往大家也上門買些豆腐,但今時不同往日,大家的心境竟然有點忐忑。
楊漢每日與芽兒坐在院中唯一的老槐樹下,不是納涼就是打盹,將一切都看在眼裏。不管村民打的什麽主意,都注定要失望了,大郎家的廚房有鐵將軍把門,鑰匙就在整日修補個沒完,毫不起眼的吳伯腰帶上。
至於磨豆腐的草棚,免費參觀,每日吳嬸就在那裏接待來“參觀”“閑逛”的村民。至於大郎,跟以往一樣悶不吭聲的轉圈磨豆腐,汗水一滴又一滴的流下。
村民們沒有看到他們想看的,或者說沒有發現大郎家跟以往有什麽不同,紛紛失望的離去了。
但裏中卻傳出了大郎家吃獨食,不顧念鄉民之情的聲音,再談起大郎一家,怨言不知不覺就多了起來。
楊漢相信吳伯吳嬸肯定也聽到了,他們臉上多了些愁容,被人孤立總是不好受的。尤其是那些惡言出自以往相熟的同裏之人。
這點楊漢也沒有什麽好辦法,不患寡而患不均,永遠都存在。嫉妒有時候能讓淳樸的人也失去理智。
如何對待,或者說如何化解,這對楊漢來說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小事,但他不會出手。他要看看大郎一家如何選擇。
既然下定決心要將芽兒托付給他們一家,總要看他們能不能庇護芽兒吧!
楊漢給大郎一家帶來如今的小富,但也要看他們能不能守住。財帛從來動人心。他接下來會為芽兒留下更大的“財帛”,如果大郎一家連小富都守不住,楊漢給芽兒留下再多的東西,也是枉然。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