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四十章:棄守孤城的選擇
字數:4339 加入書籤
喬北溟在卓不凡、陳成、張天采等人的簇擁下緩步登上了新城城頭,站在城樓上往下看去,隻見整座城池都已經被捷勝軍給湮沒了,吃飽喝足又酣睡了大半個晚上的捷勝軍已經恢複了體力,這會正在濫砍濫殺!
到處都是殺伐聲,到處都是哀嚎聲,到處都是捷勝軍複仇的狂笑聲。
屠村,喬北溟沒有阻止;屠城,喬北溟同樣沒有製止的意思。
還是那句話,這是亂世,亂世自有亂世的法則,喬北溟是人,而不是神,他不可能改變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
當然,喬北溟也謹守著自己的底線,進城之前,他就已經嚴令全軍:不可強暴婦女,否則,殺無赦。
作為一個從後世穿越而來的靈魂,喬北溟認同弱肉強食這個自然法則,但絕不允許發生日後不能控製之事。
相比喬北溟一臉輕鬆,卓不凡、陳成、莫離、李岩、宗榮、石懷信、張天采、高浪八人卻是另外一番心境。
卓不凡八人絕沒有想到,捷勝軍竟然真的可以攻下堅固程度不亞於遼東的新城,而且還真如喬北溟所說的那樣,根本就沒費什麽周折,甚至都沒死幾個人!他們原以為喬北溟隻不過是在說說豪言壯語罷了,卻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切竟然會變成真的!
城高溝深的新城,終究是讓不到兩千人的捷勝軍攻下來了。
“族長!”張天采深深地吸了口氣,沉聲道,“我張天采徹底服了!族長以後就算讓老張去死,也毫無二話。”
高浪也大聲附和道:“族長用兵,雖孫武再世亦不及也!更讓人驚訝、佩服的是那一身武藝,高,實在太高了。俺老高拜服。”
卓不凡、陳成、莫離、李岩、宗榮、石懷信並沒有多說什麽,可大家心裏忍不住拿喬北溟跟喬望北做比較,喬北溟雖不如喬望北穩重、仁慈,卻也差不太多,可是論智謀,喬北溟卻要遠勝其父,如果說國內城是幸運,那麽,眼前的新城之戰就足以說明問題了,若換成喬望北領兵,又豈能想出如此奇計?就算想出,又怎麽可能拿全族人的性命去賭呢?說到底,喬望北少了一份果敢剛毅,守成可矣,但進攻卻不行,也正因如此,明明有著一萬多人,卻隻能毫無作為在山中躲避,最終命喪黃泉。
喬北溟卻搖頭道:“這次偷襲得手,不過是僥幸罷了。如果沒有那位兄弟冒死相助,也不會這麽容易。所以,首功該是他的,隻不過,他卻不能接受這一榮光。唉!隻希望他能度過此劫。”
大家知道喬北溟說的是誰,均是很有默契的點頭認可,少了蘇南,的確有些遺憾,但是,他跟孫仲君一樣,這輩子隻能充當默默無名的幕後英雄,也許這一輩子還要背負民族奸賊之名,使其子孫永世抬不起頭,可正因如此,這些人更顯得難能可貴。
感歎一會兒,喬北溟向卓不凡、張天采道:“卓叔,張將軍,還要麻煩你二人盡快收擾城中糧食,將其運進全部運進軍營!記住了,包括百姓的也一概搶光。”
“諾!”卓不凡、張天采朝喬北溟恭恭敬敬地一揖,轉身去了。
盡管這道令諭有些沒頭沒尾,張天采卻再沒有流露出絲毫的猶豫。
看到這一幕,喬北溟嘴角不由得綻起了一絲淡淡的笑意,新城之戰,不僅打通了退往營州之路,也解決了捷勝軍的歸屬問題,此戰幫助他樹立起了絕對的威信,自此以後,新舊兩部才終於融為一體,不分你我,並稱捷勝。
**********
當得知自己的巢穴國內城讓人端了,周殷整個人就如傻了一樣,腦袋一片空白,什麽想法也沒有,就如白癡般的原地愣了好幾盞茶的功夫,方才反應過來。
周殷整個人如墮冰窟,仿佛讓冰水從頭淋到底,全身上下無比散發著刺骨的寒意,新城的地位太重要了,當初大隋六十萬大軍都拿不下遼東,除了高句麗經營了兩百多年,前後數十次大修,使得遼東城高池深,毫不遜於堡壘要塞,更為重要的是遼東與新城、建安城極為犄角,彼此能夠相互支援,相互襲擾。大軍無力圍城,難以攻取。
新城、遼東、建安互為犄角,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旦失去一城,高句麗防禦的中原王朝的防線不再完整,無論怎麽努力都無法修複都將出現致命的漏洞。改天高句麗想要進軍中原,無論怎麽走,都將處於後路被斷的危險。
相反,中原王朝有此一城,以此為據點的話進可攻,退可守。能夠自由出入,將兵馬從後方送來,無限支持遼東城。就算暫時支撐不住,也能依托新城與高句麗對峙,然後在短時間內恢複過來。到時高句麗想要西進,將難如登天。
“兩萬能征善戰大軍就這麽沒了,兩萬人一座堅城都守不住!廢物,廢物!”汗如泉湧的周殷狂怒之下,一刀把麵前傳訊的衛兵砍翻在地,大吼道:“回城!”
敵軍破城的時間不長,還有奪回的機會,要是等敵軍完全控製,要奪新城簡直難如登天,如果奪不了新城,他的恩主也保他不住。
周殷回師奪城的消息傳到新城時,大家急得不行了,莫離向喬北溟道:“族長,剛剛斥候回報,周殷已率三萬大軍回援新城!族長你說吧,這仗怎麽打?是守城,還是出城跟敵軍野戰?”
“守城?野戰?”喬北溟擺了擺手,說道,“不,我們棄城!”
“啊?”
“棄城?”
“不是吧,好不容易才拿下新城,怎麽說棄守就棄守呀?”
“就是,新城城高池深,周殷也不過三萬士兵,未必就能打進城來!”
大家頓時便炸了窩,卓不凡雖然沒說什麽,可他對喬北溟的決定同樣不以為然,新城這麽一座堅城,不戰便要棄守,實在是太可惜了。
喬北溟冷哼道:“此戰我們犧牲很大,現在隻剩一千二百餘人,這一千二百餘人既要分守四城,還要維護治安,能作戰有的幾個?要是城裏的人與周殷裏應外合又怎麽辦?”
大家冷汗直流,若真如此,大家隻有全軍覆沒一途了。
“如果要贏得一場戰爭就不要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記住了,一切都要以人為本,否則,隻有敗亡一途。全軍撤離新城!”
與周殷大軍打野戰?那是找死!別說周殷所率數萬大軍全都是披甲執銳的精兵,既便隻是輕兵或者雜兵,捷勝軍也是毫無勝算,人數畢竟太少了,飛蛾撲火的事情,喬北溟可不幹。
死守新城?那叫坐以待斃!
新城雖然是城高溝深,周殷大軍急切間要想攻下不太容易,可同樣的,捷勝軍再想突圍出去就難了,到時候,周殷大軍隻需要把四座城門一堵,可就真的成了籠中之鳥、甕中之鱉了!到時候他們每天假裝攻城,行那疲兵之計,累也能把捷勝軍累死。
那時候,既便周殷大軍打不下新城,不還有淵蓋蘇文麽?
既便淵蓋蘇文同樣打不進新城,高句麗不是還有幾十萬大軍嗎?難不成兩千五百多捷勝軍還真能在新城把高句麗的幾十萬大軍給一鍋煮了所以,硬碰硬是絕對不行的,捷勝軍唯一的機會就是智取!
如果喬北溟是周殷,收到消息後一定撲向新城,趁對方尚未完全控製之際一舉奪回。
新城對高句麗的重要不言而喻,此城失陷的後果周殷承擔不起,此時此刻的周殷定當是如熱鍋上的螞蟻失去了理智,這時候用計破他,應該不難。
經喬北溟這般一說,大家心悅誠服,卓不凡等老將更是羞得麵紅耳赤,這麽一大把年紀連這點都看不清楚,真是活到狗身上去了。再說了,大家的目的是回歸中原,又不是爭霸天下,又沒有一個援軍,要這新城來做什麽?當墳墓還嫌冷呢!
命令既下,捷勝軍有條不紊的撤出了新城,早在此前,張天采就已經領著兩百人離開新城,在他率部離開的同時,也將城中囤積的部分糧食偷偷運出了城,這會應該已經轉運進深山老林中了。至於剩下的,連同新城武庫裏的數以十萬計的兵器給一把大火燒了個幹淨。(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