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六二章:盲目崇拜要不得

字數:4029   加入書籤

A+A-


    新城以西!

    受命剿匪的幾路高句麗大軍終於在冰天雪地實現了會師。

    淵蓋蘇文慘敗之後,主帥之位順理成章的落入高建武之手。為了向天下人證明自己比淵氏厲害,也為了打壓淵氏威望,不惜動用了心腹重臣乙支文德,令其擔任剿匪大元帥一職。

    乙支文德雖知流寇人數不多,卻知道此戰蘊含的深層次意義,是以不敢有所怠慢,接下任命後,便以元帥之名令夫於、遼東守將率領大軍以南北之勢對流寇進行合圍,令木底州、南蘇州主將接手新城防務。更令安市城城主楊萬春率領主力於前方阻攔。

    安排停當,便星夜兼程的從平壤奔赴前線。

    得知流寇入山的消息後,便令幾路大軍收縮包圍圈,一點一點的擠壓著對方的生存空間,直到今天,終於完成了對這片山林的包圍。從最近得到的消息來看,流寇手中至少還有兩千多匹戰馬,這與新城殘餘守軍那裏得到的信息十分相似,沒有太大的出入。

    “各位將軍到了沒有?”乙支文德年近六旬,須發皆白,身型不高,但極為壯實。眉宇間不怒自威,他大馬金刀的坐在軍帳上首。頗有黃漢升老當益壯的感覺。

    在他的兩旁並列著文武大將,這些人,不是高句麗王高建武的心腹,便是乙支文德一手提拔起來的能臣幹吏。

    聽乙支文德發問,右手旁的一首青年將領回應道:“除了淵蓋蘇文將軍回木底州養病,其他城主、將軍正往這裏趕來,雖說大雪封路,但各位將軍盡皆回應稱今天必到。”

    “既然淵蓋蘇文將軍生病了,那麽,我們就不等他了。”乙支文德微微一笑,眼底的寒光足以讓人驚心動魄。

    對於淵氏的恨,乙支文德比誰都深。

    他深受先帝高元的重用,一戰封神以後更被冊封為太大兄這個相當於副宰相的職務,有了這一重身分及軍神之名的乙支文德在高句麗可謂兩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當時除了高麗王,在他上麵還有一個總領全國軍政要務的大對盧,當任大對盧的是高句麗世襲淵氏家族的族長淵子遊。

    淵子遊感受到乙支文德的威脅後,聯合各大門閥對其進行極盡打壓,出身寒門的乙支文德爭不過淵子遊,不得不在大有作為的壯年之時選擇退讓,以提前歸隱的下場換取了自身的安危。淵子遊病逝之後,乙支文德才有了複出的機會,雖威望尤在,但已浪費了大把的大好年華。

    乙支文德唯一忌憚的對手淵子遊已經死了,其子淵太祚雖然繼任大盧對一職,但畢竟沒能如淵子遊那般做到隻手遮天。是以複出之後,他在新王的支持下,逐步吞食著淵氏的固有勢力。在他傾盡全力的幫助下,高建武也拉攏不少心腹,實力固然不及淵氏,卻也不可小覷。

    “太大兄,安市城城主楊萬春已到。”乙支文德思索著如何對付淵氏的時候,一名斥候進來向他匯報。

    “萬春到了?快快有請!”乙支文德喜而起身。

    “太大兄,末將已經來了,自行而入還請恕罪。”門外,傳來一陣爽朗的聲音,隨著腳步聲響,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掀簾而入,此人身形魁梧,貌不驚人有著一股土裏土氣的感覺,但一對眼神深邃莫測,又予人一種極不簡單的感覺,他大步走向乙支文德,躬身一禮道:“末將楊萬春拜見太大兄!”

    乙支文德笑著回應道:“萬春辛苦了,快快入座。”

    “謝座!”楊萬春拱手一禮,找到了自己位子,安然就坐。

    “侄兒見過楊叔父。”這時,站在乙支文德身邊的一個青年向楊萬春拜了一拜,他是乙支文德次子乙支揚武,他一身鎧甲,長得英武非常,頗有少年英雄的氣概。

    “一別經年,揚武侄兒越發英武了。”楊萬春頗為親善的回了一禮。

    楊萬春與乙支文德一樣,出生於普通家庭,但自幼好學,年長之後,不斷的收集中原各類先賢流傳下來的兵法韜略,刻苦鑽研。尤其是《吳子兵法》最為精通,而且得之精髓。

    楊廣初征高句麗時,楊萬春鋒芒初現,以出色的表現得到了淵子遊的器重,並且以愛女許配於他,對所有人道:“此子若得重用,將來成就必在我之上。”

    然而,楊萬春並沒有因為淵子遊的器重而成為淵氏一員,反而因習得忠君愛國之道與高句麗王室走的很近,與高句麗乙支文德相交莫逆,成忘年之交,也因如此,他一直受到了淵氏的抵製,在高句麗默默無名。

    直到乙支文德複出之後,才向高建武隆重推薦,懷才不遇的楊萬春這才被高建武任命為安市城城主。安市城所居位置正好在遼東與平壤之間,是高句麗腹心深處的重要門戶,比起遼東、新城還要重要數倍,高建武讓楊萬春執掌此城,對他的信任與重視可見一斑。

    “這支流寇有兩千人,目前已經潛入山中。”等到大家相互見麵,乙支文德便說起了正事,由於馬蹄印的誤導,再加上捷勝軍以滑雪板代步而沒有留下痕跡,是以乙支文德對於遁入深山的情報深信不疑。

    “太大兄何以如此確信?”楊萬春思忖了一會兒,便發出了自己的疑問。

    “除了進山的馬蹄印,方圓十裏沒有絲毫走動的痕跡。”

    “會不會是聲東擊西?”

    乙支文德道:“我也想過,隻是順流而下的夫於軍、逆流而上的遼東軍沒有絲毫發現,就連周邊城鎮亦沒有絲毫異常。兩千多人的軍隊雖然不多,可是想要在我們腹心之地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卻是萬萬不能。流寇自以為擊潰了淵少將軍的大軍後,就成功的跳出了包圍圈,為了防止追兵趕上,必然會抓緊時間逃往李唐的營州,而走這裏卻又是最近的路,他們沒有舍近求遠的理由。”

    “會不會故技重施呢?”楊萬春想了想,又問了一句,他指的是捷勝軍利用人類的盲點,於五十裏外挖掘遼水一事。

    乙支文德笑道:“方圓百裏都杳無音訊。”

    “莫於山雖然廣闊,可畢竟不是延綿萬裏的太白山,以我們的兵力隻需一兩天就能搜索一遍。賊首喬北溟是個非常狡猾的人,他不會不知進山是自取滅亡!而且……”楊萬春摸摸下巴,沉吟了片刻,又說道:“他們又不知太大兄的布局,更不知我們在前方等著,那麽進山就更不合理了。”

    楊萬春不同於乙支揚武他們這些人,他們這些人對乙支文德敬若神明,對他有著盲目的信任。而楊萬春至始至終都有自己的想法,縱然一樣敬重乙支文德,卻不會因此而泯滅自己的謀略。

    這也是乙支文德詢問楊萬春的主要原因,他需要乙支揚武這些對他言聽計從的大將,同樣的也需要楊萬春這種能夠在關鍵時候自我思考有著獨立思想的大將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楊萬春這最後一語,果真問到了乙支文德想不到的盲點。

    原本成竹在胸的乙支文德臉色凝重了起來,楊萬春說得不錯,既然不知楊萬春在前方等著,喬北溟為什麽遁入深山,進山又有什麽用意?活不耐煩了?

    好半晌後,乙支文德說長身而立,道:“派出斥候,讓各軍主將即刻率軍搜山。乙支揚武,你領我麾下所有騎兵,詢問村民可有異常之處。十裏不行就百裏,百裏不行就二百裏。”

    乙支揚武果敢的站了出來,接了命令。

    乙支文德續道:“高衛,領麾下將士立刻進山,不得怠慢。其他人等,以千人為隊,往南北方向加大搜尋。”

    這關鍵之刻,乙支文德這位老將沒有半點的惱怒,穩重有序的安排了各軍職責,不帶半點的拖泥帶水。(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