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219章暗潮洶湧

字數:5568   加入書籤

A+A-




    這下都拿眼看向了周瑜, 等著他說下一句。

    “雖然不知曹盼的鹽從何而來, 從平價鹽一出來,瑜就派人去打探過, 所有的鹽, 皆是曹盼命人運來的, 而臨於江陵之地,就囤了一批鹽,應該有一百石左右。”周瑜顯然是早有準備, 消息都打探清楚了,便也是連計劃都有了。

    孫權道:“將那批鹽搶回來了。”

    “曹盼以平價鹽而收買民心, 也是想借平價鹽而離間百姓與我們, 無論我們是禁民出入, 或是不降鹽價,都不能解決這件事情。”周瑜這般說來, 孫權認同地點點頭,確實如此。

    周瑜繼續道:“既然如此, 何不將曹盼的鹽, 搶為己用, 再以平價而售於百姓, 如此一來, 問題豈不是解決了。”

    “一百石的鹽,也撐不了多久。”魯肅提了一句,搶了一百石的鹽來,隻是暫時解決了問題, 並沒有徹底解決。

    周瑜抿了唇道:“此時大戰在即,緩過一時是一時。另外,讓人注意劉備那邊是如何解決的。”

    這樣好的計謀,曹盼不可能隻對江東用而避過劉備拿下的荊州。

    荊州裏頭比起江東來更亂,劉備是初得荊州,根基未穩,此時正是致力收攏民心的時候,偏偏曹盼讓鹽商先算計了世族們,然後再拋出平價鹽來。

    劉備自進荊州以來,對世族們皆是以禮相待,世族們為著平價的鹽吵到劉備那頭,劉備也是十分頭大。

    “平價鹽,平價鹽,別人能賣平價,你們為什麽不能?我看你們是故意鬧事的吧。”

    斷了條胳膊又瞎了隻眼的張飛,接二連三的敗於曹盼之手,身上的戾氣橫生,一看一群人將劉備圍得水泄不通,劉備想跟他們好好說話,他們一個都是不肯聽的模樣,張飛瞪大了僅剩的一隻眼而怒吼。

    “翼德不解民生之事,出言不遜,還請諸位見諒,莫與之計較。”張飛的話剛落,劉備已經給他們賠禮了。

    “此事,還望皇叔為我們解決,否則長此以往,我們當如何?”鹽利之大,無人能不動心。

    “諸位請稍緩一緩,我一定,盡快給諸位解決此事。”剛得了荊州就鬧出這樣的事來,民心偏向於曹氏,這於他極其不利。

    世族們得了劉備的承諾,便相繼告退了。

    劉備頭痛啊,正好此時龐統與諸葛亮一前一後進來,劉備忙道:“士元,孔明,你們來得正好。”

    “主公。”兩人一道行禮,劉備急急地走了過去,拉住他們道:“此間大事,你們快出出主意,當如何是好。”

    “主公指的是鹽?平價鹽?”諸葛亮一言道之,攻占荊州之地後,劉備將民生之事盡托付於諸葛亮,故而諸葛亮是最清楚這些事的。

    “正是正是,剛剛荊州的世族們爭相而來,就是為了這件事。此事,曹操他們做得實在是狠。”

    先用原來製鹽所用之原料的價格賣給世族,讓世放大量囤鹽,之後又開始推行平價鹽。

    擺明了是要坑世族,也是要坑他。

    世族們怎麽可能會做賠本的賣買,但是百姓也不傻,明明有便宜的鹽可以買,誰樂意再去買貴的,百姓們又不是錢多得沒處花。

    恰恰相反,民生多艱,平價鹽之事,嚴格說起來是利民之大事,但卻是要以世族的利益損失為代價。

    劉備如果能下狠心不管世族,那他就不必憂心了。然而,他剛得世族,手中無人,更需要世族的助力,而且,如果他將世族的請求置之不理,第一個要炸了的絕對會是龐統。

    “統有一慮。昔日統亦曾煮鹽,所費之柴火,時間,遠超於平價,曹操,怎麽會以平價鹽而售之?”想法與許多人一般。

    諸葛亮道:“不僅是荊州,眼下天下已知,曹氏出售平價鹽,而且對天下承諾,永不加價。”

    也就是說,平價鹽這事,絕對不會是曹操一時興起而為。與其說是曹操所為,不如說是曹盼吧。

    諸葛亮從聽聞這消息開始,就已經轉過無數的念頭,哪怕作為立場對立的人,諸葛亮也必須承認,這是利民之大事,甚至比起曹衝紙來,更利於千秋萬世。

    “無論此事是一時或是一世,眼下我們最要緊的是要將此事解決。世族的問題,百姓的問題,我們總不能逼著百姓投奔於曹操。”這,才是劉備最最關注的。

    他為什麽能得荊州,他自己還能不清楚怎麽回事,孫權借兵於他,看重的就是他多年經營所得的聲望,民心。

    若失了這兩樣東西,他根本無法立足。故而,世族不能得罪,民心也要安撫,絕對就是讓民心傾向於曹操那邊。

    劉備有這樣的想法,龐統與諸葛亮都明白劉備之意。

    “眼下如果想安世族,又要爭民心,最好的辦法是將鹽搶回來。”諸葛亮的主意與周瑜一般無二。

    “孔明已經探到他們將鹽藏於何處了?”既然敢以平價之鹽而供天下,必須鹽量充足,所以,把他們的鹽搶回來,必然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諸葛亮道:“主公剛得荊州之地。此時,若想得鹽,上庸郡是最好的地方。”

    上庸郡,那是讓張飛接二連三吃了大虧的地方,張飛忙道:“諸葛先生,隻怕不妥吧。我們連上庸郡的城都攻不進去,怎麽搶他們的鹽。”

    “比起上庸郡來,據我所說,有一處他們囤了鹽。”龐統在旁邊這邊說來,諸葛亮道:“所謂囤鹽之處,必是誘餌。難道她能想出這樣亂世族與百姓的計策來,會想不到我們要如何才能解決這般困境?”

    所以,所謂囤鹽之地,必然是設下了重重陷阱的。

    “囤鹽之處,必有重兵把守,但是上庸郡就不一樣了。平價之鹽,是曹明心所為,上庸郡是她攻下的城池,此處,藏鹽一定會比任何一處囤鹽之地更多。”諸葛亮將他們都不敢說破的曹盼身份直接說破。

    “兵者,詭道也。我們曾兩敗於上庸,亮以為,曹明心如今遠在許都,重心必是傾注於鹽利之上,她縱有布置,也絕想不到,我們不咬她放的魚餌,而轉於上庸。上庸雖然兵馬充足,但上庸郡中,如今文由周元直,武有秦無,此二人,皆是年輕,利用他們的弱點,把握機會隻要搶鹽,比攻城要容易得多了。”

    諸葛亮將這些關係與諸人攤開的說,劉備在那裏衡量,越想越是覺得此事確如諸葛亮之所言。

    “那孔明以為,何人前往上庸搶鹽為好?”劉備詢問,諸葛亮道:“亮願與子龍同去。”

    劉備沉吟了一會兒,諸葛亮再接再厲地道:“亮也想會一會周元直。”

    周不疑的神童之名,少時遠揚,但自曹衝死後卻歸於沉寂,諸葛亮道:“周不疑能將上庸郡管理得有條不紊,此人非同小可。”

    對於周不疑,都是聽說過的,劉備道:“昔日曹衝一死,曹操欲殺之,最後卻為曹盼所救,周不疑此人,若能收為己用,也是一大助力。”

    對此,諸葛亮不置可否,但是,劉備既然想將周不疑收入麾下,諸葛亮作一揖道:“亮自當盡力而為。”

    但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諸葛亮知之甚少,龐統笑道:“孔明以為,難收周元直為主公所用?”

    諸葛亮看了龐統一眼,“士元覺得周元直此人,當初既為人所救,而又隨之征戰,今又為上庸郡守,他會因為什麽而叛?”

    “離間之計,再牢固的關係,又如何不能離。”龐統言語十分的狂妄,諸葛亮沒有說話,龐統與劉備道:“主公,孔明既然沒有信心,此事,統願為主公前往。”

    劉備一聽有些為難了,畢竟,如今龐統與諸葛亮都是他手下的得力人,一下子兩個都往上庸郡去,劉備有些為難。

    諸葛亮道:“即往上庸郡去,士元一定代之搶鹽之事?”

    一下子就看出了劉備的猶豫何在,龐統道:“孔明不是要去會一會那周元直嗎?”

    諸葛亮道:“不急於此,眼下還是荊州為重。”

    荊州將是劉備崛起之地,穩打穩紮才是最重要的,原本龐統在,諸葛亮能去上庸,但龐統一去,諸葛亮為了劉備,卻是必須要留下的。

    “如此,那我便去上庸,不僅將鹽搶回來,也將周元直給主公帶回來。”龐統這般大的口氣實在是聽著劉備十分歡喜。

    “好,我與孔明就等著士元的好消息。”劉備這般附和地說,龐統與劉備作一揖,也朝著諸葛亮作一揖。

    諸葛亮微微點頭與他還以一禮。有些事,有些人,總要叫他踢到鐵板才知道痛。

    龐統善於交際,此前又名聲遠揚於他,故而雖與諸葛亮一同入劉備麾下,但因曹盼之故,連著劉備在內也對諸葛亮有所防備。

    長青曾幾次為諸葛亮鳴不平,不過這一切,都在那日,曹盼喝下那兩杯毒酒後有所改觀了,諸葛亮每每思及於此,心痛難捺。

    她總是最知他,知他的委屈,知他之誌向,為此而願意為他做任何事。

    諸葛瑾問他當日娶了曹盼,如今是否後悔,諸葛亮捂著心口,怎麽會後悔呢,餘之一生,得此一生相知,相愛,哪怕此生不能相守,隻能為敵,那也是莫大的幸福。

    因為,這世上,再沒有那樣的一個人,知他,疼他!

    龐統,小看了周不疑,你會吃大虧的。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鬥智鬥勇什麽的,之後才是盼盼與諸葛的戰場……

    你們不是不喜歡男主嗎?看女主就好了,雖然我並非有意不讓男主出現,實在是不合適。打滾求留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