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313章合肥大捷

字數:5782   加入書籤

A+A-


    “軍師, 崔大人。”曹盼與他們見禮。

    崔琰道:“今日尚書令一片仁心救了那諸多無辜之人, 老夫代他們謝過尚書令。”

    曹盼聽之而一笑,“崔大人, 我雖知你一片赤誠之心, 不過這些話往後還是莫要出自大人之口的好。”

    好心的一句提醒, 崔琰一頓,不過還是收下了曹盼的好意,與曹盼作一揖。

    荀攸提醒了曹盼道:“耿紀等人之事, 我們不便多言,還要有勞尚書令。”

    就如同剛剛難道他們不知兔死狐悲, 但是他們還是沒辦法出聲提及此事, 不就是因為生怕被曹操當作與耿紀他們是一夥的?

    “阿爹言出必行, 既然說了放過他們,當然就會放過。此事會過刑部, 我會注意的。”曹盼說著曹操的好話,當然也表示這件事她會繼續關注。

    話都已經放出去了, 好人也當, 所以也隻能當到底了。

    “有勞尚書令。”崔琰與荀攸皆與曹盼作一揖, 曹盼還以一揖。

    曹盼想到了崔今, “崔大人, 讓成時與跟你學學如何?”

    剛剛還挺好說話的崔琰聽到這話一下子頓住了,半響反應不過來曹盼所指的跟他學學是學的什麽?

    荀攸卻是心頭一跳,與崔琰所提的必須是公事,正事啊!

    “當然是政務諸事。清河崔氏, 成時如今既然是瀝陽侯,她因對國有功而得以承爵,總不能承了爵後就不做事,白拿了朝廷的俸祿。”曹盼的理由端是公正。

    崔琰斟酌了半響才道:“尚書令掌管六部事宜,成時要學也應該是跟尚書令學才是,門下省諸事,老夫剛剛接管,也是諸事未曾明白。”

    一番話拒絕著曹盼,為何而拒絕,曹盼豈會心裏沒數。

    “正因如此,你是成時的伯父,與你一同學習那是成時的福份。難道崔大人也覺得成時不配承爵瀝陽侯?”曹盼幹脆把問題繞了回去,把崔琰原不原意教崔今而與崔今承爵掛上了號。

    “老夫絕無此意。”崔今能夠承爵也有崔氏的功勞,崔琰縱然一開始不同意,眼下也不見得有多認同的,然而事成定局,他明白自己無力改變,再說出反對的話來,也不過是惹了曹操不屑,也叫曹盼不喜。

    曹盼道:“如此,那就定下了。”

    一言定論,崔琰拿眼看向曹盼,曹盼道:“若是成時做得不好,大人要將她革職,我絕無二話。”

    這也算是給崔琰一條退路。

    “用人做事,若是隻論出身,性別而不講才德,未免有失公允,崔大人以為呢?”曹盼又補了一句,這句話更是讓崔琰不好接了,畢竟曹盼說得還是有道理的,既然有道理,那麽崔今他就得收下,不收下就成他不講理了。

    崔琰看了一眼一旁的荀攸,荀攸一句話都不表態,可是不表態何嚐不算是默認?

    “若以成時入門下省,需得魏公調令。”崔琰做著垂死掙紮。

    果然曹盼輕輕一笑,“一會兒我就去為成時討個調令。女部於漢中立下大功者皆當論功行賞,成時雖沒有參加漢中之戰,先時她在漢中作為,請調入門下省,想必阿爹也不會拒絕。”

    對啊,曹操那是她親爹,連女子承爵的事曹操都能開了例,有曹盼帶頭,女將已經有了,再來個的女官,似乎也就變得不那麽難了。

    崔琰滿腹的話想要說,但是荀攸卻拉了拉他的袖子,這點小動作曹盼看見了也當作沒看見。

    “季珪,若有魏公之令,尚書令也是有言在先,無能者而無用,你且試試又何妨。”荀攸這話一出來就是幫著曹盼的。

    崔琰直接回頭看了荀攸,深以為荀攸這總是幫著曹盼。

    “軍師所言甚是,聽聞崔大人素來耿直,即是耿直,用人做事,當論才德,有能而居之,無能而舍之,豈非如此?”這就提到了為人處事上了。

    崔琰能說自己不是耿直之人?能說他自來用人做事,皆論才德?

    往日崔琰與曹盼並沒有過多的接觸,自曹盼出任尚書令之後,這接觸才多了起來,曹盼這用人攻心的,許多時候,明明他是反對的,話自曹盼的嘴裏說出來,他要是反對,似乎以他平日所為極其不當一般,直叫崔琰一度抑鬱。

    瞧這如今又是這般,崔琰深吸了一口氣才讓自己給穩住。

    “尚書令過譽了。”崔琰老半天擠也這麽一句,似乎隻能順著曹盼的話往下說。

    “崔尚書的人品,盼曆來敬佩,盼之所言,皆自肺腑。”曹盼不介意繼續地給崔琰戴高帽,一旁聽著的荀攸已經暗拍了一記腦門,這又是一個被曹盼忽悠著的人。

    然後,崔琰就被曹盼送走了,荀攸跟在崔琰的後頭,崔琰走到半道了才回頭問道:“我怎麽就答應了她讓成時跟著我在門下?”

    荀攸對崔琰後知後覺的發現無言以對,崔琰不死心地盯著荀攸,荀攸隻能開口,“興許,你也覺得成時不錯。”

    差點沒把崔琰給氣了過去,荀攸連盡快改口道:“那,就是你也覺得尚書令胸襟坦蕩,不亞於男兒。”

    這一點崔琰還是得認的。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漢室忠臣,所剩無幾了。”

    如此婉惜的話氣,荀攸沒有回應,崔琰好像也不需要他的回應。

    “自令君去後,眼下的漢室之臣皆已是心如死灰。耿紀他們,拚死於危難之際,這樣的人,雖敗猶榮。”崔琰如此地說著,荀攸連忙地勸道:“季珪,禍從口中,適才尚書令的提醒並非沒有道理。”

    崔琰見荀攸這般模樣,輕輕地一歎,“罷了,罷了。”

    便將這話掀過不提。

    漢中一戰,曹盼大捷,縱然奪取荊州失利,也再次讓人見識到了她女部的厲害。

    三千女部夜襲劉備大軍,火燒劉備大營而促成了劉備大軍敗歸,若非諸葛亮焚火斷後,哪怕劉備也要折在這一戰。

    孫權見荊州之戰曹盼與劉備人馬打得不相伯仲,思及劉備實力大損,派使臣前往荊州,以討要當初借劉備的荊州之地,劉備自然是不還的。

    因而孫權借此與劉備正式撕毀盟約,發兵荊州,欲以武力而奪回當初借於劉備的郡縣。

    兩方交戰,打得不可開交,曹操聽聞當然是想借他們動亂之際,興兵以滅孫權,曹盼勸之,言及他們不出手,這兩人還能鬥上一鬥,隻要他們一方動了,孫權也罷,劉備也好,都會立刻議和,將槍頭一致對向他們。

    道理是那麽個道理,曹操最終還是按捺下了這份心思。

    不過讓他們料想不到的是,縱然他們兵馬不動,劉備與孫權交了幾回手,各有勝敗之後,竟然議和而中分荊州了?以湖水為界,各分一半而歸。

    如此詭異的結果讓人極其的詫異,隻能說,他們有比荊州更大的目標。

    不出所料,孫權在與劉備平分了荊州之後,再次發動合肥之戰。

    比起上一次的來勢衝衝,卻因鹽而受製了曹盼隻能敗歸。

    這些年,孫權動用了一切的力量製鹽,設立了專門的製鹽部門,哪怕是以倒帖的方式也在供應著江東上下的用鹽。

    孫權能下這般的決心也不願意受製於曹盼,曹盼不得不說孫權著實是有魄力。

    而因徭役過重,河間爆發起義,存著從根本上解決這類問題的心理,曹盼親自趕往河間。

    曹操頭風病犯,疼痛不已,孫權率十萬之兵前往合肥,打的什麽主意各自都清楚,曹操雖非親征,卻去信與鎮守合肥張遼、李曲、樂進等將七千餘人,另有計策安排。

    孫權軍至,張遼諸將按曹操信中安排,由張遼、李典出城攻擊孫權,樂進守城。

    張遼連夜召募敢死之士八百人,一早與李典二人率敢死隊向孫權發動猛攻。張遼身先士卒殺入孫權大軍,高呼著自己的名字,左右衝殺,親自殺敵數十人,斬孫權兩員大將,直衝至孫權的麾下。

    孫權眼見張遼之英勇,又是被突然襲擊,手足失措,退向臨近高坡而自守。

    張遼叫喚孫權應戰,孫權不敢。孫權大軍隨後趕到,意欲人多而殲於張遼,將張遼一行團團包圍。

    然張遼絲毫不畏,不斷地廝殺於孫權大軍之內,身先士卒,更將被圍將士一一救出,大挫孫權大軍之銳氣,張遼即率軍堅守於合肥。

    此後孫權大軍合肥團團包圍,連續發動進攻十數日,然張遼士氣高漲,任孫權大軍如何進攻皆是巋然不動。

    眼見合肥難攻,孫權隻能撤圍退後。不想孫權大軍退於淝水之際,而餘孫權與諸將等人尚留於逍遙溲時,張遼率兵突襲則至,孫權帳下之甘寧、呂蒙拚死而戰,紛紛護送孫權衝出突圍。

    孫權自逍遙津橋而過,因大軍已經撤退完畢,為防追兵,橋上木板已經取盡,孫權在侍從的幫助下縱馬躍過斷處,方才逃過一劫。

    經此一戰,孫權大軍損兵折將,孫權談張遼而色變。

    而在合肥之戰時,劉備同時也命大將趙雲攻戰南陽。

    與城中因徭役之苦而已無法容忍的百姓們裏應外合,竟然隻用了一夜便占據了南陽。

    南陽守將曹洪失南郡傷身而逃,幾欲喪命。

    兩封截然不同的戰報送到曹操的麵前時,張遼以七千將士對敵孫權的十萬大軍而勝歸,曹洪領一萬兵馬守一個小小的南陽郡都守不住,曹操勃然大怒。

    因張遼大勝的好心情隨著瞬間消失得一幹二淨。

    “趙雲領軍多少進南陽郡?為何隻在一夜之間南陽郡便丟失了?”曹操頭痛欲裂,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被丟了出來。

    “因為民心之失。”無人敢答之際,周不疑出列……(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