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張燕求親

字數:3938   加入書籤

A+A-




    nbsp;   劉寬得到求賢令,反複默讀,越讀越佩服曹操的雄才、胸襟,這才是真正的拘一格降人才啊!

    “速傳記室公孫康來!”劉寬對自己的護衛劉雷命令到。

    不久公孫康趕到,“侯爺,有何吩咐?”公孫康在劉府任記室,人已經幹練不少。

    劉寬將求賢令交給公孫康,公孫康觀後感歎道:“侯爺之求賢令,比之秦孝公行文,亦不逞多讓也!”

    “公孫先生即刻將此求賢令發往各州郡,同時擬文發布我幽州求工匠、醫者之誠心,並廣布我幽州招攬流民之新政。我幽州百業待舉,求賢能之人,猶如久旱之盼甘霖。先生今後就負責招攬賢能之士,流民之事多與鮮於銀將軍協調,另令公孫恭先生負責鹽田曬鹽之法的實行。令田疇先生負責冶鐵與煤炭之勘探。”劉寬吩咐完後,公孫康得令告退。

    這個時代,鹽主要靠礦井產鹽,沿海也產鹽,但主要是用器皿煮鹽,很是耗費薪柴,產量極低。劉

    禎已經告訴過田疇鹽田曬鹽之法,鹽田曬鹽得到的是粗鹽,粗鹽裏麵含有氯化鎂等雜質,但劉寬化學知識有限,不懂得如何分解,得不到細鹽,不過鹽田曬鹽之法能大量提高粗鹽的產量已經是重大的突破了。

    鹽田曬鹽法,是明代山東海豐鹽民發明的。

    鹽田一般分成兩部分,蒸發池和結晶池。先將海水引入蒸發池,經過日曬蒸發水分到一定程度時,再引入結晶池,繼續日曬,海水就會成為食鹽的飽和溶液,再曬就會逐漸析出食鹽來,得到後世常見的粗鹽,劉寬後世為法官時,曾經去過鹽田體驗過生活。這個技術含量不高的古老方法一直沿用著。

    至於冶鐵,劉寬就更不了解了。隻是在後世的小說中看到過雙液淬火的說法,淬火應該是先水後油吧,管他呢,交給下麵的工匠去摸索吧,還是要相信工匠們的聰明才智,劉寬心道。

    雙液淬火法如果實驗成功,無疑是冶鐵業的重大進步,得到高質量的鐵,對於武裝軍隊來說,無疑也是科技大爆發。至於劉通說的馬鞍、馬蹬之物,劉寬的衛隊已經裝備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史阿當日見王靈兒離去後,就追了過去,一路尋訪也沒有尋到其蹤影,在幽州尋訪無果,感到自己沒有完成張魯交代的任務,無顏再持有雙劍,就趕到管子城,找到正在公孫瓚賬下任從事的張衛、張愧,將雌雄斬邪劍交給了兩人。

    事畢後,繼續尋找王靈兒,史阿回到洛陽也沒有看見王靈兒回去,便又回到冀州、兗州繼續尋訪。

    一日,江湖盛傳,青州軍聖姑道法高深,武藝高強,史阿懷疑聖姑就是王靈兒,這個時代懂得道法又武藝高強的青年女子,畢竟是鳳毛麟角,便前去相認。

    見麵後,史阿勸王靈兒回洛陽,王靈兒卻不願離開青州軍。史阿隻得陪著王靈兒呆在青州軍,閑暇時教授青州軍武藝、陣戰之法。當下青州軍已然是黃巾餘部中與黑山軍並列的一大勢力。

    張角兵敗身死後,黃巾軍大規模的隻剩三部,青徐部、褚燕部、張牛角部。

    中平二年(185年)張牛角聚眾起義後,與真定人褚燕合兵一處。褚燕推舉張牛角為首領,進兵攻打癭陶,張牛角被流箭射中,臨死之前,命令部下尊奉褚燕為首領,褚燕感念張牛角之恩,認張角為義父,改名張燕。張燕看見黃巾軍未來前途不理想,就改名為黑山軍,領軍民五十餘萬。

    史阿在青州軍日久,便又生出了複仇劉寬、替祖庭清理門戶的想法,暢想著得到雌雄雙劍,與師妹雙劍合璧逍遙江湖。史阿想,祖庭眾人在幽州無法與軍隊抗衡,想完成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祖庭交給的任務無疑是癡人說夢,今自己與王靈兒掌控軍隊,如果張衛、張愧說得公孫瓚也欲除去劉虞父子,自己說動黑山軍,三方合擊幽州,擒拿劉虞父子,祖庭要術也可唾手可得。

    史阿往返於管子城、黑山聯絡,相約起事。

    公孫瓚自從管子城之戰後,部屬損傷嚴重,又被劉虞父子奪去了功勞,處處掣肘,一直懷恨在心。加之公孫瓚對邊塞諸族一向主張征討,極度不滿劉虞父子懷柔的民族政策,加之糧草、兵員補給不繼,便不斷對東部鮮卑和烏桓各部落進行掠奪,獲取補給,壯大勢力。對於各族、各部落派出麵見劉虞的使者予以扣押、阻攔、甚至暗殺,對於劉虞贈與各部的賞賜予以搶奪。

    近日得知劉虞父子大力整軍,在張衛、張愧兄弟和史阿的挑撥、慫恿下,趁著韓當率領漁陽大軍開赴長春後,攻打漁陽。

    攻占漁陽後,被右北平田豫率軍驅趕,公孫瓚見襄平公孫度領兵在外征伐烏桓反叛的部族,襄平空虛,就率軍長途奔襲,圍困了襄平。

    遼東郡丞劉備,係公孫瓚少年好友,同就學於盧植門下。公孫瓚圍城後日夜勸降留守的劉備,劉備手下隻有關羽帶領的一千多守城將士,守城無望就投降了公孫瓚。

    不久,不待公孫瓚休整完畢,尾隨而來的閻柔、田豫,各率大軍一萬將公孫瓚、劉備圍困於襄平城中。

    卻說史阿在張燕大營,“張將軍,那劉虞對我我黃巾軍而言,乃是有名的劊子手,當年彼在甘陵國,對付我黃巾軍不留餘力。今都亭候起兵,不日擁有幽州全境,將軍起兵即可報了將軍殺父之仇,功成之日又可封候拜將,豈不兩全其美?”張燕聽後舉杯勸酒,眼色示意部將杜長。

    杜長舉杯起身,對史阿說道:“今黃巾餘部,隻剩我黑山軍和青州軍,若還是不能統一行事,勢必被官軍各個擊破。不才提議,由我張大帥迎娶聖姑,兩軍合兵一處,大良賢師大業可成!”

    史阿聽後,心中大怒。怎奈身在黑山軍中,公孫瓚起兵在即,便強忍怒火說道:“將軍正值壯年,聖姑待字閨中,亦無不可,若攻進幽州,誅殺劉虞父子,我青州軍唯張將軍馬首是瞻!”

    張燕等人當是史阿允諾,遂與史阿相約起兵。各起騎步兵三萬共六萬大軍經渤海、章武殺奔幽州而來。

    卻說劉虞、劉寬一直忙於民族政策和內政,一日,齊周聽從劉寬建議組建的密探隊伍來報,公孫瓚欲起兵造反,黑山軍、青州軍從南殺來。

    劉寬升帳,令田豫、閻柔集結兵馬,趕赴漁陽,自己帶領鮮於輔、毋丘儉、軻比能、步度根統步兵、騎兵各兩萬屯兵霸縣。

    劉寬大軍當日集結開赴霸縣。數日後抵達霸縣,劉寬派劉電領兵五千進駐霸縣縣城,幫助縣兵守城。大軍安營紮寨於城西南,與縣城互為犄角之勢。

    一日,斥候來報,從南方、西南方開來兩路敵軍,均行至二十裏之外。

    鮮於輔向劉寬建議道:“侯爺,兩路賊軍,分道而至,尚未溝通協調一致,可派騎兵趁其不備,攻殺一路,墜其銳氣、傷其鋒芒。”

    劉寬遂令毋丘儉率領步兵五千,軻比能率領騎兵五千佯攻從南方而來的左路敵軍,鮮於輔、步度根領一萬騎兵,攻擊右路地勢平坦的西南來敵,自己坐鎮大營。

    卻說軻比能的騎兵來去如風,直接衝向王靈兒、史阿一路。青州軍尚未紮營,遠遠見騎兵鋪天蓋地而來,紛紛退往高地,據勢而守。

    又見遠處旌旗招展,毋丘儉大隊步兵在遠處遊弋,王靈兒謹慎,也沒有實戰經驗,遂派人往張燕部求救。卻見軻比能並不進攻,就在山坡上駐守。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