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三章恨陛下晚生兩百載

字數:5002   加入書籤

A+A-




    儒皮法骨這句話,自古就有,也一直被曆代的統治者封為圭壁,成為了實際的統治理念。

    法家的學說很深刻,但大致可以歸為三個方麵,法、術、勢。法就是指的法律規章,術就是政策、體製、政令推行的手段,勢指的就是君主的地位權勢,講究維護君王的統治。

    故而,法家一直都被曆代帝王所青睞,法家從來都沒有消失,而是融入了方方麵麵,一直延續下來,成了現在的大明體製。

    法家行霸道,儒家行王道,外儒內法,儒皮法骨,以霸道行王道,這是毫無爭議的。法家冷酷剛硬,儒家柔和綿軟,兩者結合,正是恰到好處,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儒法合流,儒皮法骨的傳統由來。

    “當日築路拍賣,陛下曾和大祭師論道,言天地殘酷,人世殘酷,生活殘酷,這大明社會,從骨子裏來講,是如草原叢林般,弱肉強食,滿是血腥,人吃人的冰冷世界,毫無溫情可言,故而需要宗教導人向善,以和善外衣化解戾氣。儒家從某種程度來講,也是宗教,可稱之為儒教。”

    “法家殘酷,以冰冷律法規定人之秩序,以暴力推行政令,以維護君主統治,故而需要儒家這種溫和學派來中和,遂有了儒皮法骨之稱謂,兩者並無高下,而是兩個不同的方麵,一個重實際應用,一個重精神道德建設。”

    這麽一想,徐光啟將將目前大明治國的理念給理了一遍,雖然如今用的是程朱理學,但也是儒家一種,這個概念是沒有錯的,這兩個號理解,但是後麵的道家肉讓他一時有些費解。

    骨是支架,是根本,皮是外衣外表,是麵子,那麽肉呢?徐光啟下意識的捏了捏自己胳膊上的肉,猛然醒悟到,肉是裏子,是實惠,是利益。

    當然,這裏的利益實惠不是商人所講的那種,而是……百姓,百姓的生活。

    法家撐起了百姓生活的秩序,儒家維護了百姓交往的麵子外表和行為道德,那麽道家就應該為百姓的生活謀福利,讓他們生活幸福。

    可是道家怎麽能讓百姓幸福呢?修仙煉丹?不不不,不是這樣的,應該是…….

    道乃自然,想到剛才陛下所說之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之分,在想想如今水泥,火藥,香水,水力等帶來極大改變的事物,徐光啟隱隱頓悟,這就是道家肉所指的含義。

    “其實,用墨家更加貼切些,畢竟這些東西都是墨家所長,不過墨家已經消亡,隻能用道家了,畢竟也是貼近自然大道的學說。”

    “隻是,如今西學已起,道家還是玩些煉丹騙人的把戲,最大的成就也不過是火藥,想要實現儒皮法骨道家肉的理念,怕是…….”

    想到這,徐光啟猛然抬頭,眼睛緊緊的盯著皇帝,神色中滿是惋惜,很有一種英雄生不逢時的感覺。

    “恨陛下晚生兩百載啊!”徐光啟遺憾的歎息道。

    若是陛下早生兩百載,正好承繼成祖大統,當時西學未起,隻是牙牙學語,不如現在成熟有條理,以儒皮法骨道家肉的理念,當能另開一局麵,一個純粹中原正朔發展起來的文明,到時候不知道又會多麽的燦爛啊!

    可惜,如今時機已過,道家不濟,西學東漸,想要追趕而上,隻能學而習之,好在現在時間還不算晚,中體西用也不錯。

    朱由校大量招攬傳教士,翻譯西方書籍,徐光啟自然也參與了其中,無數書籍閱讀下,讓他打開眼界,也知道了世界有多大,西方如今是多麽的橫行世界,故而他也有了種奮起直追的想法。

    徐光啟突然冒出來的歎息,讓朱由校愕然,剛才發生了什麽,這老貨為何用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眼神看著我?

    朱由校被徐光啟看的,隻覺的菊花一緊,感覺通體生寒,忍不住倒退了兩步,拉開了點兩人間的距離。

    “愛卿緣何如此?”拉開距離後,朱由校感覺好了點,裝作哦什麽都沒發生的問道。

    “老臣是為陛下歎息啊,陛下晚生兩百載,乃大明之失,華夏之痛啊!”

    “嗬嗬!”朱由校嘴角抽抽,皮笑肉不笑,來,繼續戴高帽。

    不過,後麵就沒了,不是徐光啟不說了,而是馮從吾來了。作為翰林院的掌院,最近一段時間馮從吾可是過的春風得意,手底下上百號不得誌的翰林被他驅策著,當牛做馬的幹著活,才最終有了大明刑法典的出現以及選官法的公布。

    當然,這還不是最得意的,真正讓他無比開心的,還是那個院士的頭銜,這雖然是內府的勳階,但卻是正一品的,正一品啊,整個大明有多少個正一品啊,內閣首輔,大都督,內府令。

    而且,如今內閣首輔還是空缺,可以說能和他身份比肩的也就那麽兩三個而已,雖然權勢不及,但是馮從吾絲毫不懼,翰林院不歸內閣管,是皇帝直轄的,除了皇帝,誰都管不到他頭上來。

    帶著滿臉的諂笑,馮從吾走了進來,一進門就大禮參拜道,“微臣翰林院士、翰林院掌院馮從吾參見陛下,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平身吧!”朱由校看了他一眼,溫言道。

    “謝陛下。”馮從吾從地上爬起來。

    “馮愛卿,朕叫你過來,是想問問如今百家經典編篡的事情以及西學翻譯的怎麽樣了。”朱由校開門見山道。

    “這……”馮從吾臉有難色,“陛下,西學如今翻譯順暢,以及譯了三百四十二本,但是百家經典……”

    “這是臣這段時間的成果。”馮從吾支支吾吾的說不清,最後幹脆從懷中拿出了一本書呈遞上來。

    劉若愚上前,將書本拿起,然後轉遞給皇帝,朱由校接過來一看,當即被封皮上的書名給弄得一愣,書名很普通,叫論語!

    他翻開一看,又是一愣,裏麵的內容很簡潔,非常的清爽,整本書沒有過多的注解,全都是論語的正文,隻是用上來了他發明的標點符號標注,句讀斷開,讓人一目了然,清晰異常。

    按理說,這是一本很好的刻印本了,隻是朱由校卻臉色不渝起來,整本書通篇古文,全都是論語中的內容,一點注解注釋都沒有,幹淨的好像沒人看過一樣。

    “馮從吾,這是怎麽回事?”朱由校放下書,麵沉似水的喝問道,從皇帝這直呼其名的問話方式就能看出來,對方此刻很生氣。

    “陛下!”馮從吾咽了口唾沫,有些緊張的回答,“臣不知道陛下喜歡何種注解,想要以哪家的注解為正統,故而沒有重新注釋勘定,隻是弄了這麽一個句讀出來,讓人通讀理解。”

    “以哪家為本?”朱由校一愣,“論語的注釋難道很…….”最後一個多字他沒有出口,默默的被咽了回去。

    論語的注釋多麽?

    多,非常的多,甚至不要說注解了,論語本身的版本都非常多,曆史上有齊論語,魯論語,古文論語三個本子,各自內容都不相同,更不要說注解論語的書籍了,曆朝曆代,可謂是汗牛充棟,不可計數。

    說實話,對於論語,朱由校自己根本就沒有通讀過,之所以想要重新注解論語,也是受到五經注我的傳統習慣所影響。在曆史上,凡是有名望,欲行變革之人,都會這麽幹。說白了也就是扯虎皮而已,用古人的傳統標榜自己的正確性。

    朱由校能夠改變當前的土地所有關係,卻不能改變大明百姓的傳統和文化,儒家,是不死的,儒家,已經刻到了華夏百姓的骨子裏,根本不會消失和死亡。

    既然如此,不如我來重新解釋儒家,讓他附和未來曆史的發展潮流。朱由校有著遠超此時代人五百年的眼光,他相信,按照自己意思注解出來的論語和儒家經典,至少五百年不會落伍。

    隻是,他的這個想法其他人不知道,馮從吾不知道,光是下了一個重新注解的命令有何用?以什麽為標準呢?

    故而,最後出現馮從吾交白卷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是朕疏忽了!”朱由校果斷承認錯誤。

    隻是,錯誤容易承認,但是接下來的要怎麽辦?難道要自己重新學習論語,然後自己注釋麽?別說朱由校沒這個本事就算是有,他也不打算這麽去幹,四書五經這麽多本,注釋下來,朕還要不好幹其他的了。

    何況,想要將儒家和自然科學,西方的一些學說聯係起來,共同發展,謀求新的變革,這可不是後世隨便一個人都能辦到的,必須對西方哲學,科學有一定深入的了解,已經讀傳統文化有著深刻的研究才行。

    朱由校辦不到,整個大明都沒幾個人能辦到。要麽是隻會傳統學說,對西學不了解或者根本就沒看過,比如馮從吾,要不就是傳統學說學的不夠深刻,水平不夠,比如李之藻。

    思來想去,他就沒有想到一個合適的人選,難道整個大明都沒有這樣合適的人麽?他苦惱的抓了抓頭發。

    不,其實還有一個人可以,朱由校忽然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麽,目光扭轉,看了過去。

    徐光啟!

    【作者題外話】:上班去了,晚上值夜班,不回來。

    , !(WWW.101novel.com)